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4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被引量:387
1
作者 吴兑 毕雪岩 +4 位作者 邓雪娇 李菲 谭浩波 廖国莲 黄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17,i0002,共9页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话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一年四季长期稳定存在气溶胶云,重污染区偏于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大气灰霾导...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话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一年四季长期稳定存在气溶胶云,重污染区偏于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气溶胶污染、硫酸盐加气溶胶污染、光化学过程的细粒子加硫酸盐加气溶胶的复合污染时期。雾和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没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其波动主要反映了气候波动固有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珠江三角洲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关系比较大,PM10有一半月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150μg/m3),而PM2.5月均值全部超过美国国家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65μg/m3),尤其是10月至次年1月的月均值浓度几乎超过标准限值的1倍,细粒子浓度甚高。另外PM2.5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58%—77%),尤其是旱季比雨季更高。与15a前的资料相比较,细粒子在气溶胶中的比重有明显增加,因而在目前珠江三角洲的气溶胶污染中,主要是细粒子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气溶胶云 大气灰霾 能见度恶化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被引量:260
2
作者 吴兑 廖国莲 +6 位作者 邓雪娇 毕雪岩 谭浩波 李菲 蒋承霖 夏冬 范绍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恶化和空气质量下降。近地层输送条件即地面流场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密切相关。利用2004—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大气...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恶化和空气质量下降。近地层输送条件即地面流场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密切相关。利用2004—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大气成分站网器测能见度资料、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监测站网的PM10浓度资料等,使用矢量和分析方法,分析珠江三角洲近地层风及其对严重霾天气过程和清洁对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霾天气高发季节,东亚纬向环流比2005年同期显著,纬向环流不显著的年份,气流南北交换显著,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大,伴随冷空气的大风等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纬向环流显著的年份,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小,污染物易于堆积。珠江三角洲霾天气具有区域性特征,旱季出现最多,雨季出现最少。严重霾天气过程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清洁对照过程出现在台风直接影响或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静风频率较低,且旱季风速较大,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矢量和分析表明:区域霾天气过程与区域内静小风过程,即出现气流停滞区有密切联系,清洁对照过程与强平流输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霾天气 输送条件 矢量和 气流停滞区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河流和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研究——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192
3
作者 麦碧娴 林峥 +3 位作者 张干 盛国英 闵育顺 傅家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参照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对珠江三角洲河流和珠江口的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及澳门内港的PAHs和有机氯农药含量最高;进入狮子洋水道后,污染物的含量显著减少;... 参照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对珠江三角洲河流和珠江口的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及澳门内港的PAHs和有机氯农药含量最高;进入狮子洋水道后,污染物的含量显著减少;珠江口西岸污染物的含量高于东岸;西江表层沉积物中优控PAHs的含量相对较高.对多环芳烃的来源也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有机氯农药 有机污染物 河流
下载PDF
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臭氧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90
4
作者 刘建 吴兑 +2 位作者 范绍佳 廖志恒 邓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3-820,共8页
利用2012年中国气象局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O_3、NO_x逐时浓度数据,广州观象台逐时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风速数据,统计分析了2012年O_3前体物(NO_x)以及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O_3和NO_... 利用2012年中国气象局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O_3、NO_x逐时浓度数据,广州观象台逐时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风速数据,统计分析了2012年O_3前体物(NO_x)以及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O_3和NO_x均表现出单峰结构的月变化特征,且分别于10月和3月达到峰值,为(104.9±68.0)μg/m^3,(131.1±122.1)μg/m^3.O_3的日变化为单峰分布,午后的浓度较高,而NO_x浓度于早晚高峰有增加,且夜间浓度高于白天.NO_x对O_3有显著的滴定作用,O_3浓度随着NO_x浓度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下降.高温低湿条件有利于O_3的形成.与NO_x类似,O_3浓度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大以指数形式相应的增大和减小.当珠三角地区受偏西风控制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高,而当珠三角地区盛行偏北风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低,且该方向所对应的NO_x浓度最高,表明广州城区的NO_x对O_3的滴定作用显著.珠三角地区发生光化学污染的关键性因子主要为20~40μg/m^3的NO_x浓度,高于27°C的气温,低于55%的相对湿度以及受偏西风控制.分析发现10月份O_3的形成主要受VOCs控制,且烯烃的O_3生成潜势贡献最大,为69%,而烷烃和芳香烃的贡献分别为1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 气象因子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159
5
作者 闫小培 毛蒋兴 普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3-623,共11页
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资料,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人... 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资料,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及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深刻影响着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定量分析是对定性分析的验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可归纳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资等6个因子,并且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巨型城市区域 土地利用变化 人文因素
下载PDF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7
6
作者 欧进锋 许抄军 刘雨骐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6,共10页
从“五大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20个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广东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才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益提升、发... 从“五大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20个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广东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才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益提升、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珠三角普遍较高,粤东西北落后”“沿海经济带较高,山区城市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创新、绿色、共享发展的贡献率不高。鉴于此,实现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树立经济发展“量变与质变”并重思想,在做大经济规模基础上提质增效。其次,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大创新领域投入,变革创新动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加强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补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短板,从而全面推进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沿海经济带 熵权TOPSIS法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珠三角 开放型经济
原文传递
珠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55
7
作者 王少剑 崔子恬 +2 位作者 林靖杰 谢金燕 苏坤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91,共19页
城市韧性是新兴的研究话题,其实质为城市面对不确定性扰动的抵抗、恢复及适应能力。本文构建"规模—密度—形态"三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借鉴物理学耦合模型测算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并对... 城市韧性是新兴的研究话题,其实质为城市面对不确定性扰动的抵抗、恢复及适应能力。本文构建"规模—密度—形态"三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借鉴物理学耦合模型测算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2000—2015年珠三角各市的城镇化水平总体不断提升,生态韧性水平持续降低,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由基本协调向基本失调下滑。在空间分布上,珠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以珠江入海口城市为中心、向外围递增的圈层式格局。从生态韧性子系统对城镇化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的作用来看,规模韧性主要起反向阻滞作用;形态韧性的协调影响力主要为正向,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密度韧性的正向协调影响力持续下降,且在低于零值后负向增长。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并通过严守三区三线、适应生态承载力、合理布局城市绿地等方法提高生态韧性,是未来珠三角实现城镇化与生态韧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韧性 规模韧性 密度韧性 形态韧性 耦合协调度模型 珠三角
原文传递
基于旅游流的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50
8
作者 陈浩 陆林 郑嬗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群逐渐成为旅游发展赖以依存的区域主体,也必将成为一种特殊尺度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文章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界定了城市群旅游地的概念。在对珠三角旅行社区内线路、区内长途客运、国内(省外)旅行社赴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群逐渐成为旅游发展赖以依存的区域主体,也必将成为一种特殊尺度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文章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界定了城市群旅游地的概念。在对珠三角旅行社区内线路、区内长途客运、国内(省外)旅行社赴珠三角及港澳游客实际到达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网络理论和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的到达中心性、接近性、中间度数值均较高,也是国内(省外)游客到珠三角的集散地,在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深圳、珠海由于毗邻香港和澳门,是珠三角城市群区域重要的目的地,同时也是港澳游客进入内地特别是珠三角的重要集散地。其他城市如佛山、东莞两城市以商务旅游为主,惠州、肇庆以生态旅游为特色,而中山、江门则两者兼具的特点。最后构建了珠三角城市群旅游地空间网络结构模式,形成"三级旅游基地、三类旅游区域、三条主要旅游轴线"的空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旅游地 网络结构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7
9
作者 陈社军 麦碧娴 +4 位作者 曾永平 罗孝俊 余梅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65-1271,共7页
自珠江三角洲和南海北部海域采集了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以研究该区域中PBDEs的含量、分布、来源和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结果表明,东江和珠江是PBDEs的高污染区,含量为12.7~7361ng·g-1,其中BDE209平均含量为1199ng·g-1,是目前... 自珠江三角洲和南海北部海域采集了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以研究该区域中PBDEs的含量、分布、来源和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结果表明,东江和珠江是PBDEs的高污染区,含量为12.7~7361ng·g-1,其中BDE209平均含量为1199ng·g-1,是目前世界上已报道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几乎所有被分析的样品中BDE209都是最主要的同系物.东江和珠江的PBDEs主要来自东莞和广州的本地排放,而西江的PBDEs主要通过大气的传播输入.另一个高污染区澳门水域被验证是珠江三角洲水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表层沉积物 珠江三角洲 南海 分布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VOC排放行业的排放清单 被引量:132
10
作者 余宇帆 卢清 +1 位作者 郑君瑜 钟流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201,共7页
根据收集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重点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行业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近年来VOC估算方面的研究成果及估算方法,建立了该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和分城市的VOC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 根据收集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重点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行业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近年来VOC估算方面的研究成果及估算方法,建立了该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和分城市的VOC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VOC排放总量为416.9kt,其不确定性(95%置信区间)为302.5~689.6kt(-31%~58%);家具制造业、建筑涂料使用、制鞋业是珠江三角洲重点VOC排放行业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3.3%,21.2%和17.5%;东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VOC排放量贡献最大的城市,其次是深圳,两者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3.6%和21.9%,主要的排放亦来源于家具制造业、建筑涂料使用与制鞋业.缺乏本地排放因子和良好的活动水平数据是本研究VOC排放量估算中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排放清单 重点VOC排放行业 排放因子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乔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124
11
作者 吴统贵 陈步峰 +3 位作者 肖以华 潘勇军 陈勇 萧江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类型优势乔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研究个体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434–537、6.8–23.0和0.56–2.10mg·g–1,C:N、C:P和N:... 以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类型优势乔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研究个体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434–537、6.8–23.0和0.56–2.10mg·g–1,C:N、C:P和N:P的分布区间分别为21.22–70.74、227.14–844.64和5.26–20.91,且N与P之间、C:N与C:P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性。3种森林类型中,针叶林乔木叶片C含量最大,加权平均值为(517.85±35.96)mg·g–1,其次是针阔混交林((509.47±19.38)mg·g–1),常绿阔叶林最小((481.59±18.35)mg·g–1);针叶林乔木叶片N含量((12.20±5.65)mg·g–1)最大,其次是常绿阔叶林((11.50±4.24)mg·g–1),针阔混交林((10.51±5.22)mg·g–1)最小;各森林类型乔木叶片P含量大小顺序与C含量完全相反,为常绿阔叶林((1.31±0.48)mg·g–1)>针阔混交林((0.96±0.61)mg·g–1)>针叶林((0.77±0.40)mg·g–1)。针阔混交林乔木叶片C:N(51.35±13.65)最大,针叶林(47.40±15.85)其次,常绿阔叶林(45.59±14.70)最小;各森林类型乔木叶片C:P和N:P大小顺序相同,均为针叶林(727.47±231.52、15.71±3.76)>针阔混交林(553.01±152.32、10.93±1.89)>常绿阔叶林(412.19±200.91、9.46±4.28)。同时根据乔木叶片N:P还发现,少数阔叶树种和常绿阔叶林生产力受到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珠江三角洲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18
12
作者 陆克定 张远航 +7 位作者 苏杭 邵敏 曾立民 钟流举 向运荣 张志忠 周崇光 Andreas Wahner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7-420,共14页
2006年夏季,在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开展了一次大型野外综合空气质量观测实验.实验包括了珠三角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络和两个额外设置的超级观测站.本文基于环境监测网络的观测结果对区域臭氧污染状况和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各站点所记... 2006年夏季,在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开展了一次大型野外综合空气质量观测实验.实验包括了珠三角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络和两个额外设置的超级观测站.本文基于环境监测网络的观测结果对区域臭氧污染状况和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各站点所记录的气团光化学属性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两个超级站点分别对应着污染城市地区和下风向远郊区的光化学条件,它们较好地覆盖了区域尺度上主要的臭氧高值区.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对超级站上臭氧的光化学产生过程及臭氧控制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模式中的醛类化学和缺失的HONO化学对于臭氧光化学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第二,在城市地区,臭氧的光化学产生速率主要受人为源排放碳氢化合物控制;而在城市远郊区,臭氧的光化学产生速率主要受NO控制;第三,重要的人为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是烯烃和芳香烃.使用O′x和NOz的回归结果对臭氧产生效率进行了估算,发现城市和郊区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2.1和7.8),这从侧面支持了模型对于城市和郊区臭氧控制区属性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珠江三角洲 臭氧光化学产生 气态亚硝酸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被引量:106
13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1 位作者 罗晓云 叶树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6期53-56,共4页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化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98
14
作者 陈玉娟 温琰茂 柴世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77,87,共4页
调查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在研究区域采集了212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Cd,As和Hg)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有超标现象,其... 调查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在研究区域采集了212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Cd,As和Hg)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有超标现象,其中以Zn,Cd和Hg的超标率较高;在所有重金属元素中,Cd的有效态占全量的比率最高,平均为45 58%;而Hg所占的比率最低,平均仅为0 41%。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与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交通、污水灌溉、工业污染、垃圾和城市污泥是造成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重金属 土壤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初探 被引量:92
15
作者 黄耀丽 李凡 +1 位作者 郑坚强 李飞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0-740,共11页
区域城市间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是一个由不同等级、不同空间区位、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城市通过旅游资源、旅游交通等生产力要素以及客流有机耦合而形成的。本文在深入分析旅游竞争力含义及其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 区域城市间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是一个由不同等级、不同空间区位、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城市通过旅游资源、旅游交通等生产力要素以及客流有机耦合而形成的。本文在深入分析旅游竞争力含义及其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多维评价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将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目的地划分为不同的3个等级,并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以广深为轴线的“哑铃”型双极放射状空间形态模式,提出了凭借城市自身比较优势,承担不同层次旅游竞争与合作角色的空间组织模式,旨在通过研究梳理各城市旅游影响要素的优劣差异,认识区域内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结构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形成互利共赢的城市旅游竞争与合作机制奠定基础,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市 旅游竞争力 空间结构体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河口及邻近海区沉积物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0
16
作者 康跃惠 麦碧娴 +1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对采自珠江三角洲河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 对采自珠江三角洲河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氯污染.从有机氯农药来看,其分布为澳门内港>澳门南环湾>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多氯联苯的分布为广州芳村>澳门内港>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沉积物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水体
下载PDF
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被引量:101
17
作者 黄健 吴兑 +4 位作者 黄敏辉 李菲 毕雪岩 谭浩波 邓雪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70,共10页
利用珠江三角洲5个城市气象观测站(广州、深圳、台山、惠州、高要)的长期能见度观测资料,采用累积百分率、Ridit分析法和烟幕/霾日频率3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能见度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的变... 利用珠江三角洲5个城市气象观测站(广州、深圳、台山、惠州、高要)的长期能见度观测资料,采用累积百分率、Ridit分析法和烟幕/霾日频率3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能见度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能见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能见度的下降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80—90年代初进一步恶化,90年代中期之后虽然能见度变化趋于平缓,但能见度下降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珠江三角洲能见度与当地的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污染物的区域输送对西部下风向城市能见度也有很大影响。珠江三角洲能见度未得到有效改善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细粒子污染,尤其是二次粒子前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能见度变化 累积百分率 RIDIT分析法 烟幕/霾日频率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6
18
作者 王伯光 张远航 邵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7-15,共9页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大气VOC的组成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发现 ,各大气功能区VOC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差别明显 ,珠江三角洲大气VOCs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 ;广州市区始终具有最高的VOC浓度水平 ,夏季、冬季其下风向地区的VOC浓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夏季的NMHC及单环芳香烃的浓度均为全年最高 ,VOC各组分表现出并不相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城市近地面VOC主要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 ,而越往高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大气 挥发性有机物 时空分布
下载PDF
珠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发展的增长与收缩新现象 被引量:101
19
作者 杜志威 李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00-1811,共12页
珠江三角洲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和城镇发展"增长奇迹"的典型地区,当中以东莞为代表的"外向型城镇化"模式长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对东莞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市域范围同时出现了普遍增长与... 珠江三角洲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和城镇发展"增长奇迹"的典型地区,当中以东莞为代表的"外向型城镇化"模式长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对东莞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市域范围同时出现了普遍增长与局部收缩两种截然不同的新空间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讨论。基于此,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提出理解城镇增长与收缩的分析框架,并对不同类型特征的城镇进行区分: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与显著收缩。在实证分析部分,文章以东莞为案例,通过考察各镇街单元城镇增长与收缩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格局,结合典型城镇案例分析,从经济危机冲击、刘易斯转折点、路径依赖存在、制度环境安排四个方面探讨东莞城镇增长与收缩的形成机制,最后对增长与收缩的未来深化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收缩城市 空间格局 珠江三角洲 东莞市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气溶胶云造成的严重灰霾天气 被引量:97
20
作者 吴兑 毕雪岩 +2 位作者 邓雪娇 潘蔚娟 黄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83,共7页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课题。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气溶胶云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造成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2003年10月底至11月初,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一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课题。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气溶胶云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造成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2003年10月底至11月初,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一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十分恶劣的灾害性极端气候事件。通过分析,发现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台风在周边地区活动,形成该地区持续性下沉气流,使得混合层被明显挤压变薄有关。文章指出,系统认识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的形成机制、影响及其控制途径,建立和发展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将为制定这一灾害性气候事件的控制标准和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稳定的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气溶胶云 灰霾 能见度恶化 高浓度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