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唑类盐的制备及其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37
1
作者 邓敏智 杜恒 +2 位作者 赵凤起 罗阳 袁潮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54,57,共3页
合成了5-苯基四唑、5-亚甲基二四唑,并通过元素分析及质谱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制备了其铜、铅、锶盐;对3种金属盐在改性双基推进剂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研究表明,四唑类的金属盐类可以作为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CMDB)... 合成了5-苯基四唑、5-亚甲基二四唑,并通过元素分析及质谱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制备了其铜、铅、锶盐;对3种金属盐在改性双基推进剂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研究表明,四唑类的金属盐类可以作为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CMDB)的含能燃烧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配方 燃烧催化剂 5-苯基四唑 5-亚甲基二四唑 质谱 制备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水中铅离子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骏 秦张峰 +1 位作者 陈诵英 彭少逸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3-428,共6页
本文采用两种煤质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二价铅离于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Marquadt方法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获得了铅离子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孔扩散系数D_P强烈地依赖于铅离子入口浓度,随... 本文采用两种煤质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二价铅离于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Marquadt方法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获得了铅离子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孔扩散系数D_P强烈地依赖于铅离子入口浓度,随着入口浓度的升高,孔扩散系数变小.随后用上述扩散系数理论预测了其它操作条件下的流出曲线,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理论预测曲线能很好地相符,动态法能可靠地获取液固吸附过程的吸附及扩散系数,为吸附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铅离子 废水
下载PDF
壳-核结构Fe_3O_4/MnO_2磁性吸附剂的制备、表征及铅吸附去除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晓蕾 陈静 +1 位作者 韩京龙 张高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0-2736,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壳-核结构的磁性吸附剂Fe3O4/MnO2,对其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对其铅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Fe3O4/MnO2为大小不规则的纳米级细小颗粒.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结果表明,Fe3O4/MnO2具有尖...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壳-核结构的磁性吸附剂Fe3O4/MnO2,对其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对其铅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Fe3O4/MnO2为大小不规则的纳米级细小颗粒.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结果表明,Fe3O4/MnO2具有尖晶石的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得比饱和磁化强度为54.7 A·m2·kg-1,吸附剂磁性较强,易于磁分离;BET比表面积为76.5 m2·g-1.吸附试验结果表明,Fe3O4/MnO2对铅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特别是在低平衡浓度情况下),最大吸附量为142.0 mg·g-1(pH=5.0);Langmuir等温线能更好地拟合Fe3O4/MnO2对溶液中铅的吸附(R2=0.852);吸附速率较快,在初始30 min内可达到平衡吸附量的80%,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59)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溶液pH对Fe3O4/MnO2吸附铅的影响较为明显,随pH升高,吸附量增大,但离子强度变化对吸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核结构 FE3O4 MNO2 磁性吸附剂 吸附
原文传递
酯化改性麦糟对Pb(Ⅱ)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青竹 覃文庆 +1 位作者 柴立元 王庆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2-1159,共8页
以啤酒工业废弃物麦糟为原料,采用一步快速酯化改性法制备高效重金属离子吸附剂酯化改性麦糟。研究酯化改性麦糟对Pb(II)的吸附行为、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H值范围(4~8)内,酯化改性麦糟表现出对PbOI)良好... 以啤酒工业废弃物麦糟为原料,采用一步快速酯化改性法制备高效重金属离子吸附剂酯化改性麦糟。研究酯化改性麦糟对Pb(II)的吸附行为、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H值范围(4~8)内,酯化改性麦糟表现出对PbOI)良好的吸附性能。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计算得到该吸附剂对Pb(II)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393.7mg/g,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吸附剂的吸附量。吸附反应很快在15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活化能的计算表明吸附为活性化学吸附。酯化改性麦糟吸附Pb(II)主要是羟基和羧基中C-O基团的氧原子与Pb(II)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改性麦糟 吸附 pb(ii) 动力学 吸附机制
下载PDF
共热解法制备方解石/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吸附Pb(II)性能和机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申宛 钟爽 +5 位作者 郑丽丽 艾斌凌 校导 郑晓燕 杨旸 盛占武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82-4293,共12页
为了制备一种高效吸附含Pb(II)废水的生物炭材料,以椰壳(CS)和方解石(CAL)为原料,采用共热解法分别在500℃、600℃、700℃制备了方解石/生物炭(CAL/BC)复合材料。通过SEM、ICP-MS、BET、XRD、FTIR等方法对CAL/BC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形态... 为了制备一种高效吸附含Pb(II)废水的生物炭材料,以椰壳(CS)和方解石(CAL)为原料,采用共热解法分别在500℃、600℃、700℃制备了方解石/生物炭(CAL/BC)复合材料。通过SEM、ICP-MS、BET、XRD、FTIR等方法对CAL/BC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三种热解温度条件下,CAL均能够与CS紧密结合,而且CAL/B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批量吸附实验结果表明,CAL和CS质量比为1∶2,pH值为5.5,吸附剂添加量为1.5 g·L^(−1),此时CAL/BC复合材料对Pb(II)的吸附量分别为95.24 mg·g^(−1)(500℃)、99.01 mg·g^(−1)(600℃)、185.19 mg·g^(−1)(700℃),可见热解温度为700℃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CAL/BC复合材料吸附Pb(II)的主要机制是沉淀、离子交换、阳离子-π作用、孔隙填充和静电引力。此外,CAL/BC复合材料在4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仍能保持较高的Pb(II)去除率。因此,共热解法制备的CAL/BC复合材料在处理废水中的Pb(II)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椰壳 生物炭 复合材料 pb(ii) 吸附
原文传递
改性泥炭对Pb(Ⅱ)和Cd(Ⅱ)的单一及竞争吸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月芳 彭焕玲 +3 位作者 侯荣荣 孙善伟 许锦荣 王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247,共5页
以强碱改性泥炭,研究改性泥炭对Pb^(2+)、Cd^(2+)的吸附效果及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Pb^(2+)、Cd^(2+)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分别由118,64 mg/g提高到225,95 mg/g;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Pb^(2+)、Cd^(2+)与—OH、—... 以强碱改性泥炭,研究改性泥炭对Pb^(2+)、Cd^(2+)的吸附效果及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Pb^(2+)、Cd^(2+)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分别由118,64 mg/g提高到225,95 mg/g;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Pb^(2+)、Cd^(2+)与—OH、—COO-、C—H等官能团的络合作用或者离子交换作用。当吸附时间为70 min,pH在4~8,改性泥炭添加量分别为0.8,1.6 g/L时,可达到高效与经济双层效益。竞争吸附中,Pb^(2+)、Cd^(2+)的吸附容量均低于单一离子时的吸附容量,且竞争吸附能力Pb^(2+)>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改性泥炭 竞争吸附 pb(Ⅱ) Cd(Ⅱ)
下载PDF
孔结构对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洁扬 黄张根 +2 位作者 韩小金 景文 曾泽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56-1962,共7页
选取三种表面化学性质相近的活性炭(AC),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考察活性炭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活性炭的表面微观形貌,通过低温(77 K)液氮吸附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分别以密度泛函理论(DFT)和Bar... 选取三种表面化学性质相近的活性炭(AC),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考察活性炭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活性炭的表面微观形貌,通过低温(77 K)液氮吸附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分别以密度泛函理论(DFT)和Barrett-Joyner-Halenda(BJH)法计算微孔和中孔的孔径分布.结果表明:选用的三种活性炭AC1、AC2、AC3在比表面积和总孔容上呈依次下降的趋势,但表面开放孔均匀分布的AC2,具有最高的饱和吸附量,孔结构类似颗粒堆积孔的AC3,具有与表面开放孔分布集中的AC1相近的饱和吸附量;通过对孔结构与吸附量的关联分析可知,在活性炭吸附铅离子的过程中,0.4–0.6 nm的孔是有效吸附孔,10.5–20.6 nm、20.6–55.6 nm、5.2–10.5 nm三个区间的孔则会对吸附产生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孔结构 吸附 铅离子
下载PDF
钙矾石对Pb(Ⅱ)的化学俘获 被引量:9
8
作者 蓝俊康 丁凯 +1 位作者 吴孟 刘宝剑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4,共4页
为查明钙矾石对Pb(Ⅱ)能否产生化学俘获以及发生俘获所需的必要条件,在室温下试用Pb(NO3)2与A l2(SO4)3、NaOH等进行人工液相合成Pb类钙矾石,即Pb6[A l(OH)6]2.3SO4.26H2O,并用CaO、Pb(NO3)2、A l2(SO4)3和蒸馏水等人工合成Ca-Pb钙矾石{... 为查明钙矾石对Pb(Ⅱ)能否产生化学俘获以及发生俘获所需的必要条件,在室温下试用Pb(NO3)2与A l2(SO4)3、NaOH等进行人工液相合成Pb类钙矾石,即Pb6[A l(OH)6]2.3SO4.26H2O,并用CaO、Pb(NO3)2、A l2(SO4)3和蒸馏水等人工合成Ca-Pb钙矾石{(Ca,Pb)6[A l(OH)6]2.3SO4.26H2O}。试验表明:Pb6[A l(OH)6]2.3SO4.26H2O不能形成,但Ca-Pb钙矾石却能合成。这说明利用溶液反应法合成钙矾石时,若液相中缺Ca2+,则Pb(Ⅱ)不能被钙矾石所俘获,只有当液相中出现了Ca2+时,Pb(Ⅱ)才能被钙矾石所俘获。另外,所合成的Ca-Pb钙矾石与纯钙矾石相比,其X射线衍射图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明钙矾石在俘获了Pb(Ⅱ)后其晶格发生了一些变异。掺Pb(Ⅱ)的水泥熟料净浆在水化龄期为7 d时,其XRD图谱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Ca-Pb钙矾石存在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矾石 俘获 pb(ii)
下载PDF
一个与吸附剂浓度有关的Langmuir等温式(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凌曦 宋淑娥 +1 位作者 杜娜 侯万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05-2910,共6页
实验测定了不同吸附剂浓度下,高岭土对Pb(Ⅱ)和Cu(Ⅱ)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存在明显的吸附剂浓度效应,即吸附等温线随吸附剂浓度升高而降低.采用传统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表明,此等温式可准确地描述给定吸附剂浓度下... 实验测定了不同吸附剂浓度下,高岭土对Pb(Ⅱ)和Cu(Ⅱ)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存在明显的吸附剂浓度效应,即吸附等温线随吸附剂浓度升高而降低.采用传统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表明,此等温式可准确地描述给定吸附剂浓度下的吸附结果,但不能预测其吸附剂浓度效应.根据表面组分活度(SCA)模型,假设吸附剂颗粒间存在相互作用,吸附剂表面吸附位的活度系数不等于1,而应为吸附剂浓度的函数,推导出了一个与吸附剂浓度有关的Langmuir(Langmuir-SCA)方程.运用高岭土吸附Pb(Ⅱ)和Cu(Ⅱ)以及文献中蛭石吸附Zn(Ⅱ)和Cd(Ⅱ)、咖啡吸附Pb(Ⅱ)的实验数据检验方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Langmuir-SCA方程可准确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吸附剂浓度效应.方程的两个内禀参数,热力学平衡常数(Keq)和特征饱和吸附量(Γ0m),与吸附剂浓度无关,并可由吸附实验数据拟合求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附剂浓度效应 LANGMUIR方程 pb(ii) CU(ii)
下载PDF
竹木质纤维素吸附水溶液中铅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乐萍 欧阳小琨 +1 位作者 杨立业 王崇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97-100,共4页
采用盐酸对竹木质纤维素进行改性,研究其吸附水溶液中铅离子的性能。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浓度等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 h后达到吸附平衡,在Pb(II)溶液... 采用盐酸对竹木质纤维素进行改性,研究其吸附水溶液中铅离子的性能。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浓度等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 h后达到吸附平衡,在Pb(II)溶液浓度在100 mg/L时,pH在4.5-5.5范围内时达到最大吸附量,盐酸改性的竹木质纤维素吸附性能较高,表明HCl改性后的竹木质纤维素吸附性能得到提高。利用竹木质纤维素来吸附重金属离子,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点成本低廉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木质纤维素 改性 吸附 pb(ii)
下载PDF
玉米芯生物炭对水中Pb(II)的吸附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丹 王丽敏 黄进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5,共5页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扫描电镜及N_2吸附等温线对其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批次吸附试验,研究了其对水中Pb(I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玉米芯生物炭对Pb(II)的吸附在120 min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扫描电镜及N_2吸附等温线对其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批次吸附试验,研究了其对水中Pb(I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玉米芯生物炭对Pb(II)的吸附在120 min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吸附等温线,最大饱和吸附量为79.36 mg/g。热力学结果显示:玉米芯生物炭对Pb(II)的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在Cd(II)共存的条件下,玉米芯生物炭对Pb(II)的吸附受到一定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芯 pb(ii) 吸附动力学 吸附平衡
下载PDF
Effect of Crop-Straw Derived Biochars on Pb(Ⅱ) Adsorption in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被引量:6
12
作者 JIANG Tian-yu XU Ren-kou +1 位作者 GU Tian-xia JIANG J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07-516,共10页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were incubated with biochars derived from straws of peanut, soybean, canola, and ric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biochars on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b(II) adsorption using batc...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were incubated with biochars derived from straws of peanut, soybean, canola, and ric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biochars on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b(II) adsorption using batc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soil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and p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30 d of incubation with the biochars added.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biochars markedly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of Pb(II), and both the electrostatic and non-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mechanisms contributed to Pb(II) adsorption by the variable charge soils. Adsorption isotherms illustrated legume- straw derived biochars more greatly increased Pb(II) adsorption on soils through the non-electrostatic mechanism via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complexes between Pb(II) and acid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biochars than did non-legume straw biochar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b(II) increased, while the desorption amount slight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uspension pH for the studied soils, especially in a high suspension pH, indicating that precipitation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obilizing Pb(II) to the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straw derived biochar pbii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variable charge soil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d(Ⅱ)、Cr(Ⅵ)、Pb(Ⅱ)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琋 张桂森 +2 位作者 王雅璇 古雪 王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7-1833,1837,共8页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和XPS分析,揭示了BC-BE-nZVI对单一和复合重金属体系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BC-BE-nZVI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最强,Cd(Ⅱ)、Cr(Ⅵ)、Pb(Ⅱ)去除率分别可达96.43%,97.70%和95.69%,并且能够适应pH范围较广的重金属废水;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更适合描述BC-BE-nZVI的吸附过程;复合重金属体系下,BC-BE-nZVI的吸附过程更适用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竞争吸附能力Cd(Ⅱ)>Cr(Ⅵ);单一重金属体系下,Cd(Ⅱ)去除机制主要包括吸附沉淀,Cr(Ⅵ)的去除主要为还原和吸附,Pb(Ⅱ)主要为吸附沉淀;而复合重金属体系下吸附机理主要为沉淀和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 Cr(Ⅵ) pb(Ⅱ) 改性纳米零价铁 吸附性能
下载PDF
Friedel化合物对Pb^2+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云峰 任重 +4 位作者 浦秋君 曹亚丽 周吉峙 孙颖 钱光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4-599,共6页
为了考察Friedel化合物对Pb2+的稳定能力,在合成单矿物Friedel化合物的基础上,利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Friedel化合物对Pb2+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动力学;利用改进的TCLP毒性浸出试验和解吸试验,探讨了Friedel化合物对Pb2+离子束缚的化学... 为了考察Friedel化合物对Pb2+的稳定能力,在合成单矿物Friedel化合物的基础上,利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Friedel化合物对Pb2+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动力学;利用改进的TCLP毒性浸出试验和解吸试验,探讨了Friedel化合物对Pb2+离子束缚的化学稳定性;通过XRD、FTIR等测试方法对Friedel化合物稳定吸附Pb2+前后、浸出及解吸前后的晶体微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推断提出了Pb2+污染物离子在Friedel化合物中受束稳定的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edel化合物 束缚 稳定 LDH
原文传递
芫荽对废水中重金属铅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华 张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48-153,共6页
研究时间、初始pH值、芫荽用量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芫荽吸附重金属Pb(Ⅱ)的影响。结果表明芫荽对Pb(Ⅱ)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约为20 min,且初始吸附速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随着初始pH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加,Pb(... 研究时间、初始pH值、芫荽用量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芫荽吸附重金属Pb(Ⅱ)的影响。结果表明芫荽对Pb(Ⅱ)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约为20 min,且初始吸附速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随着初始pH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加,Pb(Ⅱ)的吸附量从0.51 mg/g迅速增加至7.21 mg/g,去除率由2.02%增加至28.84%;其次芫荽添加量增加,Pb(Ⅱ)吸附量由20.00 mg/g降为6.13 mg/g,去除率则由20.00%升高至73.52%;随着Pb(Ⅱ)溶液的初始浓度的增加,芫荽对其去除率由83.00%下降到50.46%;而吸附量则由4.15 mg/g增大至22.71 mg/g;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芫荽Pb(Ⅱ)吸附等温曲线属于Langmuir模型,且利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描述其吸附动力学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芫荽
下载PDF
还原条件下氧化石墨烯对铅离子的吸附/解吸附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建锋 梁程 +1 位作者 车东昇 朱维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35-1942,共8页
针对地下水还原条件下附着Pb离子氧化石墨烯(GO)纳米颗粒的环境稳定性,实验研究了厌氧条件下Na_2S还原对GO吸附Pb^(2+)以及解吸附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对吸附与解吸附的... 针对地下水还原条件下附着Pb离子氧化石墨烯(GO)纳米颗粒的环境稳定性,实验研究了厌氧条件下Na_2S还原对GO吸附Pb^(2+)以及解吸附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对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机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GO及Na2S还原生成r GO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37.65、92.99 mg·g^(-1),GO还原后Pb^(2+)吸附容量减小;厌氧条件下Na2S还原引起GO表面吸附的Pb释放,实验条件下有19.9%—35.3%被吸附的Pb以离子形态释放出来.光谱分析表明,吸附Pb的GO在厌氧条件下被Na2S还原致使GO表面含氧官能团减少,造成Pb解吸附,解吸附释放出的部分Pb与反应体系中的硫化物结合生成PbS沉淀.附着Pb的GO进入还原环境后,以Pb^(2+)离子形式解吸附释放的Pb会引起水体的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还原条件 吸附/解吸附 铅离子
下载PDF
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特征研究
17
作者 张芷晗 刘研萍 +2 位作者 郭荣欣 郑旭升 邹德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7,272,共7页
通过氧化-紫外老化的实验室模拟老化法对原始微塑料进行老化,研究原始和老化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微塑料在水溶液中对Cr(Ⅵ)、Pb(Ⅱ)的吸附特征。SEM、BET、XRD、XPS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 通过氧化-紫外老化的实验室模拟老化法对原始微塑料进行老化,研究原始和老化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微塑料在水溶液中对Cr(Ⅵ)、Pb(Ⅱ)的吸附特征。SEM、BET、XRD、XPS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紫外老化法增加微塑料表面粗糙度、孔隙体积和含氧官能团。动力学和等温线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微塑料和老化微塑料对Cr(Ⅵ)和Pb(Ⅱ)的吸附分别以单层的物理吸附和多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特点与微塑料种类有关。可生物降解微塑料PLA对Cr(Ⅵ)和Pb(Ⅱ)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聚乳酸 重金属Cr(Ⅵ) 重金属pb(Ⅱ) 吸附特征
下载PDF
亚稳态赤铁矿结构特征及其对Pb(Ⅱ)固持的影响
18
作者 刘娟 柳依依 +3 位作者 熊娟 汪明霞 谭文峰 侯静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9-399,共11页
亚稳态铁氧化物是土壤环境中常见的活性组分,其对铅的迁移转化行为与归趋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自然界常见的赤铁矿为例,通过NaBH_(4)还原处理模拟自然环境赤铁矿表面的还原溶解过程,用XRD、SEM、EPR、PAL及NH3-DRIFT等表征技术和批量... 亚稳态铁氧化物是土壤环境中常见的活性组分,其对铅的迁移转化行为与归趋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自然界常见的赤铁矿为例,通过NaBH_(4)还原处理模拟自然环境赤铁矿表面的还原溶解过程,用XRD、SEM、EPR、PAL及NH3-DRIFT等表征技术和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亚稳态赤铁矿结构特征及其对Pb(Ⅱ)固持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赤铁矿颗粒出现亚稳态结构时,其表面会变粗糙,颗粒结晶度变弱.经NaBH_(4)处理获得赤铁矿的亚稳态结构以氧空位为主.批次吸附实验表明亚稳态结构的赤铁矿会抑制Pb(Ⅱ)吸附,是由于亚稳态结构的赤铁矿Lewis酸位点更多,会与带正电的铅离子产生排斥,从而抑制了Pb(Ⅱ)的吸附.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环境中铁氧化物的亚稳态结构而引起的表面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对污染物的迁移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 赤铁矿 pb(Ⅱ) 固持性能
原文传递
超声辅助高吸附型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对水中Pb(II)的响应和去除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吟 熊扬 +2 位作者 孙凤玲 杨一琼 张晓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63-2573,共11页
以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法制得了新型纤维素-木质素复合凝胶(UCHy)。对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考察了其在不同浓度Pb(II)中的溶胀性能,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温... 以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法制得了新型纤维素-木质素复合凝胶(UCHy)。对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考察了其在不同浓度Pb(II)中的溶胀性能,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温度、Pb(II)初始浓度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添加有利于凝胶形成致密的纤维束堆积结构,超声作用则能促进凝胶连续孔洞微结构的形成,因而具备较高的溶胀率以及污染物吸附量。溶胀初期Pb(II)溶液在UCHy中的扩散行为可用non-Fickian扩散定律描述,整体溶胀行为符合Schott′s准二级动力学方程。UCHy对Pb(II)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吸附等温数据同时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饱和吸附容量为786.16mg?g^(-1),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该复合凝胶表现出极高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和敏感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胶 超声辅助 pb(ii) 吸附 重金属响应
下载PDF
工业固废基地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Pb(Ⅱ)的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超 宋卫锋 +3 位作者 杨佐毅 钟永铿 孙梦格 白晓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00-2711,共12页
地聚合物(GP)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对重金属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通常由偏高岭土等制得,但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制备GP及探究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以煤矸石掺杂赤泥作为原料制备GP,采用酸溶法探究在不同制备条件下GP各组分... 地聚合物(GP)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对重金属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通常由偏高岭土等制得,但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制备GP及探究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以煤矸石掺杂赤泥作为原料制备GP,采用酸溶法探究在不同制备条件下GP各组分的变化及其与重金属吸附性能的关系,同时评估其浸出毒性.结果表明,在未加外源硅的情况下,GP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性能会随着凝胶含量的增加而提升,而外源硅则可以促进原料中Al_(2)O_(3)的溶出,改变凝胶的性质,进而提升其吸附性能.同时,相较于NaOH和NaOH+NaAlO_(2)激活剂,采用NaOH+Na_(2)SiO_(3)激活剂制备得到的GP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更优异,理论最大吸附量达到137.7 mg·g^(-1).GP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吸附过程也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另外,GP可以有效地固化原材料中的重金属,减少其浸出.XRD等分析表明,煤矸石掺杂赤泥作为原料可以制备具有良好重金属吸附性能的GP.本研究可为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为以废治废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 煤矸石 赤泥 铅离子 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