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长期地震预测中的PI算法改进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丽娜 齐玉妍 +1 位作者 温超 张合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2,共9页
图像信息学PI(Pattern Informatics)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新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本文探索把此方法与地震活动性网格点密集值方法相结合,并尝试用于华北地区中长期地震预测。在预测中,使用1970—2011年ML≥3.0区... 图像信息学PI(Pattern Informatics)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新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本文探索把此方法与地震活动性网格点密集值方法相结合,并尝试用于华北地区中长期地震预测。在预测中,使用1970—2011年ML≥3.0区域地震目录,针对MS≥5.0预测"目标震级",采用15年尺度的地震目录滑动时间窗,均为3年尺度的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段和"预测时间窗",结合一定时空及震级范围内地震的数量和震中分布因素,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对该方法的预测效果使用Molchan图表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PI算法,且在地震趋势分析和中长期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学 地震空间密集 中长期地震预测 Molchan检验
下载PDF
PI算法用于川滇-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7.0级以上强震危险性预测的回溯性检验 被引量:16
2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1 位作者 马宏生 周龙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7-318,共12页
作为一个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基于复杂系统统计物理的图象信息学PI算法近年来广受关注.针对7级以上强震成组和突发交替的川滇地区,考虑将与其构造和地震活动关系密切,且强震频发的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作为统一的强震预测研究区,使用PI... 作为一个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基于复杂系统统计物理的图象信息学PI算法近年来广受关注.针对7级以上强震成组和突发交替的川滇地区,考虑将与其构造和地震活动关系密切,且强震频发的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作为统一的强震预测研究区,使用PI算法进行MW7.0及以上预测"目标震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中使用了1973年以来的NEIC目录,采用10年尺度的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段和3年尺度"预测时间窗",对预测效果进行了ROC检验.回溯性研究显示,PI算法预测效果较好,表明将川滇-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作为统一的7级以上强震PI算法预测研究区在统计上具有合理性.从统计物理角度,研究区组合前后的各态遍历性曲线显示,组合后的研究区对PI算法的适用程度虽不优于单独考虑川滇地区,但优于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PI预测图象显示,2008年汶川地震前可能存在中长期尺度的"前兆性"地震活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地震危险性 统计物理 图象信息学 川滇地区 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
下载PDF
Retrospective forecasting test of a statistical physics model for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被引量:5
3
作者 ChangSheng Jiang ZhongLiang W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10期1401-1410,共10页
Pattern informatics (PI) model is one of the recently developed predictive models of earthquake physic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complex systems. In this paper, retrospective forecast test of the PI model... Pattern informatics (PI) model is one of the recently developed predictive models of earthquake physic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complex systems. In this paper, retrospective forecast test of the PI model was conducted for the earthquakes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informatics STATISTICAL physics intermediate-term earthquake forecast ROC TEST
原文传递
2023年2次肃北5级及以上地震的PI和LURR特征回溯性研究
4
作者 于磊 曹均锋 +6 位作者 王建广 李伸亮 李鹏飞 王季雨 疏鹏 李玲利 方良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2023年10月24日和12月1日在甘肃省肃北县分别发生M_(S)5.5和M_(S)5.0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山地震带西段,采用图像信息(PI)和加卸载响应比(LURR)探查2次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状态和震后地震活动趋势,为分析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参考... 2023年10月24日和12月1日在甘肃省肃北县分别发生M_(S)5.5和M_(S)5.0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山地震带西段,采用图像信息(PI)和加卸载响应比(LURR)探查2次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状态和震后地震活动趋势,为分析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PI热点计算结果显示,肃北地区存在显著的背景应力异常,其幅度指示该区域在未来1年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②LURR的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显示,2023年3月起LURR时序曲线呈显著上升异常变化,且异常空间分布持续向震源区迁移,表明在中短期内有发生强震的可能;③2次地震发生后,震源区LURR异常的时空特征仍呈现持续发展状态,尚未恢复到小于1的正常水平。因此,仍需关注祁连山地震带西段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M_(S)5.5地震 肃北M_(S)5.0地震 图像信息法 加卸载响应比 祁连山地震带
下载PDF
从临界转变的角度理解地震预测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建志 John B.Rundle +1 位作者 Donald L.Turcotte 尹祥础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9-333,共5页
侦测重大地震前相关的地震活动度异常,以此作为地震预测基础理论的研究,在近十年内常被提出讨论。其中有两个典型的算法,包括美国加州Rundle教授的"震模信息学"算法和北京尹祥础教授的"加卸载响应比值"算法。前者... 侦测重大地震前相关的地震活动度异常,以此作为地震预测基础理论的研究,在近十年内常被提出讨论。其中有两个典型的算法,包括美国加州Rundle教授的"震模信息学"算法和北京尹祥础教授的"加卸载响应比值"算法。前者旨在揭示地震活动度的高异常变异性;后者则藉助于日、月引力的响应,来研究地壳块体的受损程度。文章从"临界转变理论"出发,认为不管是高异常地震活动度变异,或是象征地壳材料已严重受损的高加卸载响应比值,都是地壳即将出现临界转变(亦即重大地震)的早期征兆。也就是说,原由两个独立研究群体提出的地震活动度算法,实为临界转变的前兆信号的一体两面,可以在临界转变理论下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度 地震预测 临界转变 震模信息法 加卸载响应比值法
原文传递
利用图像信息方法研究芦山M_S7.0地震前川滇及附近地区的图像异常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小涛 张永仙 +2 位作者 夏彩韵 吴永加 余怀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0-789,980,共10页
图像信息方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严格的统计检验给出地震活动状态显著偏离平均状态的地区(即显著平静或显著活跃的地区),称为"地震热点".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个预测效能较高的中长期地震... 图像信息方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严格的统计检验给出地震活动状态显著偏离平均状态的地区(即显著平静或显著活跃的地区),称为"地震热点".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个预测效能较高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在剔除余震、选取完备震级的基础上,基于前期研究工作结果中预测效能较高的计算参数,即网格尺度为2°×2°、预测时间窗为9年,分析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到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川滇地区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09—2010年间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交汇区(29°—31°N,101°—105°E)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2011—2012年该地震热点缩小至(29°—31°N,101°—103°E)范围,2012年以后消失,继而于2013年发生芦山MS7.0地震.本文还对比研究了网格尺度为1°×1°时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结果显示2009—2010年芦山地震附近的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南部、龙泉山西缘断裂南段、马边—盐津断裂带、峨边断裂带、天全—萦经断裂带(29°—30°N,103°—104°E)也出现过地震热点,2011年以后该热点消失,2013年发生芦山MS7.0地震.本文讨论了计算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根据目前存在的地震热点分析了川滇及附近地区今后强震发生的可能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方法 地震热点 芦山MS7.0 地震 川滇及附近地区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的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参量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武安绪 张永仙 +2 位作者 周元泽 张小涛 李国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45-2457,共13页
震前加速破坏阶段地壳岩石破裂过程中可能辐射电磁信号,提取与之相关的电磁信号异常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及破坏过程,从而为防震减灾提供支持.本文提出了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Modifled 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MPI方法),并用于汶川地... 震前加速破坏阶段地壳岩石破裂过程中可能辐射电磁信号,提取与之相关的电磁信号异常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及破坏过程,从而为防震减灾提供支持.本文提出了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Modifled 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MPI方法),并用于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参量时空特征信息的提取.通过分析对比处理前后的DEMETER电磁卫星时空图像可以发现,原始时空图像一般存在季节性和空间性的变化规律,较难获得有意义的信息;而采用MPI方法处理后,则发现汶川大地震前,电离层参量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从而,证明了MPI方法具有消除背景趋势、突出短期变化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取强震相关的电磁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PI方法(MPI方法) 电离层参量 时空图像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多方法联合分析未来地震发生趋势 被引量:7
8
作者 余怀忠 程佳 +3 位作者 张小涛 刘杰 李纲 张永仙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综合多种前兆方法分析地震活动规律,研究目标地区未来地震发生的趋势。首先采用图像信息法(PI)进行扫描,从长期尺度上找出研究区域内地震活动异常的地区,并结合相关的活动断裂分布及区域地震活动确定未来地震的发震危险区;然后采用加卸... 综合多种前兆方法分析地震活动规律,研究目标地区未来地震发生的趋势。首先采用图像信息法(PI)进行扫描,从长期尺度上找出研究区域内地震活动异常的地区,并结合相关的活动断裂分布及区域地震活动确定未来地震的发震危险区;然后采用加卸载响应比(LURR)、态矢量(SV)、矩张量加速释放(AMR)等中短期前兆方法分析这些区域的地震发生可能,并对地震发生的相关信息做进一步估算;在空间上实现向地震危险区域的逐渐逼近,时间上实现从长期预测到中短期预测的自然过渡。作为回顾性震例研究,我们对近3年来发生在中国西部的强震(ML>6.5)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算法而言,将不同前兆方法适当组合结合能够更为明确地为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信息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趋势 图像信息 加卸载响应比 态矢量 矩张量加速释放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区域选取对图像信息法可预测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唯熙 张永仙 +1 位作者 张盛峰 张小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25,共18页
图像信息(PI)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因其对中长期地震预测有较好的效果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PI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对选取区域的所有网格参量进行了归一化,因此不同的区域选取会产生PI热点结果的变化。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 图像信息(PI)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因其对中长期地震预测有较好的效果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PI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对选取区域的所有网格参量进行了归一化,因此不同的区域选取会产生PI热点结果的变化。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自1970年以来的全国M_(S)≥3.0地震目录,采用5年尺度的“异常学习时段”和“预测时间窗”以及1年尺度的滑动时间步长,以南北地震带2016年以来发生的M_(S)≥6.0地震的回溯性预测检验为例,研究了不同空间范围的选取对PI方法地震预测效能的影响。地震预测效能检验采用R值评分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检验方法。结果显示:①在其它计算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区域选取对PI预测结果有较大影响;②利用R值评分和ROC检验方法对不同研究区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时,区域内部地震活动性差异小的区域预测效果较好,而对于地震活动性存在较大差异的区域,地震活动性高的区域内发生的地震更容易被预测,推测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区域出现的异常更显著,而算法里的归一化过程会抑制地震活动性较低区域出现的异常,从而造成漏报;③对于具体的目标地震,震中附近的PI热点图像会经历演化,因此利用PI方法向前预测时要结合多个时间窗口进行综合预测;④不同于其它天然构造地震的热点演化趋势,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和2021年四川泸县M_(S)6.0地震震中附近热点反复出现、消失,可能与人工活动有关;⑤滇西南地区、海原断裂中东部附近、小江断裂中部地区、龙门山断裂南部和小江断裂东北部地区存在持续出现的PI热点,这些区域为值得关注的M_(S)≥6.0地震发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PI)法 南北地震带 地震可预测性 强震预测 R 值评分 ROC 检验
下载PDF
基于PI方法的华北2019年以来3次M_(S)≥5.0地震回溯性预测研究
10
作者 宋程 张永仙 +4 位作者 夏彩韵 毕金孟 张小涛 吴永加 徐小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0.5°和1.0°×1.0°且预测窗长为5 a的两组参数模型下,获取2019—2027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当网格尺度为1.0°×1.0°时,PI热点效果优于0.5°×0.5°网格,且对平原地震和大丰海域地震的发震位置指示作用较好。当时间窗长和归一化阈值绝对值同时增大,个别窗口存在古冶地震的有效热点,但未找到热点能同时覆盖3个地震震中所在网格的参数模型。不同参数模型下的PI热点显示,未来3~4 a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存在发生M_(S)≥5.0地震的风险。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华北局部地区M_(S)≥5.0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平原M_(S)5.5地震 2021年大丰海域MS5.0地震 2020年古冶MS5.1地震 图像信息方法 热点迁移
下载PDF
利用图像信息方法研究库车MS5.6、于田MS6.4地震前异常演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余怀忠 《内陆地震》 2020年第3期215-222,共8页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将32°~44°N,78°~90°E作为研究区域,在选定完备震级的基础上,采用PI方法对研究区进行时空扫描。选取网格尺度为0.5°×0.5°,预测时间窗为1年,滑动时间为1个月,分析...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将32°~44°N,78°~90°E作为研究区域,在选定完备震级的基础上,采用PI方法对研究区进行时空扫描。选取网格尺度为0.5°×0.5°,预测时间窗为1年,滑动时间为1个月,分析了2020年1月16日库车M S5.6地震和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震前震区附近“地震热点”演化过程。结果显示,2次地震前预测时段内震中附近区域均出现“地震热点”,其中于田MS6.4地震前热点分布较稳定,持续时间长。随预测时间窗往后推移,目标震中附近地震热点分布范围逐渐增大,发震概率呈现由弱到强的演化特征。尝试缩短预测时段,进行逐月时空扫描,考察地震热点随时间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方法 地震热点 库车MS5.6地震 于田MS6.4地震
下载PDF
图像信息学(PI)算法计算参数优化分析——以山东及相邻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盛峰 郑建常 +1 位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33-4643,共11页
图像信息学(PI)算法已经成为了地震较活跃地区研究中长期地震危险趋势的重要算法,近年来已被应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震预测工作中.为进一步探索PI算法在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地区的预测效能以及其对地区性差异的依赖情况,本文以山东及邻... 图像信息学(PI)算法已经成为了地震较活跃地区研究中长期地震危险趋势的重要算法,近年来已被应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震预测工作中.为进一步探索PI算法在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地区的预测效能以及其对地区性差异的依赖情况,本文以山东及邻区为研究区,通过遍历计算模型中网格大小、预测时间窗起点及长度三种参数下的预测结果,并以定量检验算法效能的"ROC值"为统计检验方法,在目标震级ML4.0、ML4.5、ML5.0情况下分别分析不同参数组合下的预测结果,得到了针对本研究区PI算法对几种参数的依赖关系.进一步选取优势参数分布中的参数组合,以回溯性和"向前"预测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在相应预测时间窗口内发生目标地震的"热点"分布,最后针对算法的技术及物理问题进行了讨论.本工作探索了不同计算参数对算法预测效能的影响以及PI算法在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地区的适用性,简要讨论了不同震级范围表现出来的自相似特征对算法的影响,可为将算法引入到山东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学PI算法 地震活动性 参数对比 相对工作特性图表法(ROC) 回溯性和"向前"预测 自相似性 山东及相邻地区
下载PDF
基于PI算法的青藏块体强震回溯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娜 张晓清 +1 位作者 袁伏全 赵燕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1期35-41,共7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2019年8月全国地震目录,在分析青藏块体最小完备震级的基础上,应用PI算法,选取空间网格尺度0.2°×0.2°,截止震级为M_(L)3.0,目标震级≥M_(S)6.0,预测时间窗设定为10 a、5 a、3 a不同时...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2019年8月全国地震目录,在分析青藏块体最小完备震级的基础上,应用PI算法,选取空间网格尺度0.2°×0.2°,截止震级为M_(L)3.0,目标震级≥M_(S)6.0,预测时间窗设定为10 a、5 a、3 a不同时间尺度进行回溯性研究,并对预测结果进行ROC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时间窗内的强震基本发生在PI算法所得异常区域附近,且预测结果明显优于随机概率法;PI算法对青藏块体中长时间尺度的强震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而且将预测时间窗设定为3 a时,预测效能较好。此外,定性分析了活动块体边界带“目标”地震与地震热点丛集间的关系,发现青藏块体M_(S)≥6.0地震与活动块体边界带地震热点间的对应关系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将PI算法计算结果与活动块体边界带结合起来考虑强震相对危险区域时,该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法 最小完备震级 地震热点 青藏块体
下载PDF
2021年玛多M_(S)7.4地震的PI热点特征回溯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程 张永仙 +2 位作者 周少辉 毕金孟 徐小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研究2021年玛多M_(S)7.4地震前后的热点特征变化。以8 a预测窗长、0.8°×0.8°网格尺度为主要参数,获取2009—2028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分布图像。结果显示:(1)在2009—2020年的5个连续回溯性预测... 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研究2021年玛多M_(S)7.4地震前后的热点特征变化。以8 a预测窗长、0.8°×0.8°网格尺度为主要参数,获取2009—2028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分布图像。结果显示:(1)在2009—2020年的5个连续回溯性预测窗口中,玛多地震的震中所在网格及其摩尔邻近网格持续存在密集热点,对发震地点指示作用较强。(2) 2014—2028年,多数预测窗口内玛多地震震中或摩尔邻近网格出现过PI热点;在最后3个连续预测窗口内(2019—2026年、2020—2027年、2021—2028年),震中附近出现密集深色热点且呈逐渐收缩的趋势,对发震紧迫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综合2009年以来的热点演化图像可知,巴颜喀拉地块、柴达木地块、祁连地块和羌塘地块内都出现过热点,出现在巴颜喀拉地块与柴达木地块交界玛多县附近的热点频次高、颜色深、覆盖面较大,表明青藏块体内部巴颜喀拉地块中北缘地震活动性较强、相对发震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S)7.4地震 PI方法 热点 回溯性预测
下载PDF
基于图像信息方法的南北地震带地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唯熙 张永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9-177,共19页
图像信息法(PI)计算过程涉及地震活动性的归一化,因此针对地震活动性相似的地区PI预测效能较好。以南北地震带为研究区域,对图像信息法(PI)在南北地震带不同范围的预测效能进行了研究。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年以来中国地震目... 图像信息法(PI)计算过程涉及地震活动性的归一化,因此针对地震活动性相似的地区PI预测效能较好。以南北地震带为研究区域,对图像信息法(PI)在南北地震带不同范围的预测效能进行了研究。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年以来中国地震目录,选取5年尺度的“异常学习窗”和“预测时间窗”以及1°×1°网格,以2017年以来发生的MS≥6地震为目标,通过ROC检验,对地震进行回溯性预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 PI方法对南北地震带南段、中段、北段区域进行计算的预测效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幅度较小,显示PI方法的预测效能可能受到区域内地震活动性强度的影响。② PI方法对南北地震带分段计算的预测效能优于对整个南北地震带进行计算的预测效能。其中,把南北地震带北段、中段合起来作为一个计算区域时预测效能最好,南段、中段、北段预测效果次之,把中段、南段合起来作为一个计算区域时预测效能相对较低,南北地震带整体的预测效能最低。通过地震活动性对南北地震带进行区域划分能使得预测效能提高。③计算结果显示,滇西南永德—泸水地区、龙门山断裂南段附近存在“热点”,未来5年内这些地区为M_(S)≥6地震值得关注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法(PI) 南北地震带 强震预测 ROC检验
下载PDF
基于改进图像信息方法的地震电离层异常信息提取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唯熙 张永仙 +1 位作者 琚长辉 张盛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02-105,共4页
1研究背景。图像信息方法(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简写为PI)是由Rundle等(2000,2002)基于复杂性物理提出的应用于地震活动研究的统计物理方法,在测震学的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能。武安绪等(2011)在地壳岩石破裂... 1研究背景。图像信息方法(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简写为PI)是由Rundle等(2000,2002)基于复杂性物理提出的应用于地震活动研究的统计物理方法,在测震学的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能。武安绪等(2011)在地壳岩石破裂过程中可能辐射电磁信号的理论基础上对PI算法在空间归一化、阈值形式、累计方式、空间概率等改进后得到MPI方法,并基于DEMETER卫星电离层观测资料进行震例回溯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图像信息法(MPI) 地震—电离层异常 地震可预测性 强震预测
下载PDF
河北及邻区地震时空概率增益综合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齐玉妍 孙丽娜 +2 位作者 邱玉荣 李姜 金学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8,共11页
结合地震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指标Kcv值预测方法和图像信息学算法对河北及邻区2013~2017年ML≥5.0地震发生概率增益进行预测。根据河北及邻区40多年的地震观测资料,对地震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指标Kcv值进行了空间扫描和震例统计,得到了此方法... 结合地震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指标Kcv值预测方法和图像信息学算法对河北及邻区2013~2017年ML≥5.0地震发生概率增益进行预测。根据河北及邻区40多年的地震观测资料,对地震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指标Kcv值进行了空间扫描和震例统计,得到了此方法应用于河北地区的预测效能,并对河北及邻区2013~2017年ML≥5.0地震发生概率增益进行了预测;对图像信息学算法在研究区进行了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的回溯性检验,得到了此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的预测效能R值及概率增益K值,并进行了5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预测。在上述2个单项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得到了5年尺度河北及邻区ML≥5.0地震发生概率增益的综合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v值 概率增益 图像信息学 地震预测
下载PDF
PI算法在2021年玛多M_(s)7.4和比如M_(s)6.1地震回溯性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伏全 孙世瑞 +2 位作者 郭鹏 黄浩 张晓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136-138,共3页
1研究背景图像信息学(Pattern Informatics,缩写为PI)作为一种判定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趋势的统计物理学算法,以小地震活动强的地震区域作为未来可能发生较大地震的危险区,进行预测时段内的定量研究(蒋长胜等,2008;蒋卉等,2013)。
关键词 图像信息学PI算法 玛多M_(S)7.4地震 比如M_(s)6.1地震 回溯性检验
下载PDF
PI算法用在天山地震带的回溯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张小涛 +1 位作者 张永仙 夏彩韵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5-52,共8页
以天山地震带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1994—2014年发生的MS6.0以上强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溯性研究。以截止震级MC为MS4.0,空间网格间距0.4°×0.4°,异常学习时间窗为15年,预测时间窗为4年,系统计算天山地震带1994年以来的"... 以天山地震带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1994—2014年发生的MS6.0以上强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溯性研究。以截止震级MC为MS4.0,空间网格间距0.4°×0.4°,异常学习时间窗为15年,预测时间窗为4年,系统计算天山地震带1994年以来的"地震热点"图像,分析研究时段内强震前后的PI图像演化过程,并采用ROC方法和R值评分检验,对图像信息方法在天山地区的预测效能进行评分。结果表明:(1)在回溯性研究时段内发生的强震都分布在地震热点上;(2)研究时段内发生的6次6.5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连续热点异常演化过程;(3)ROC检验和R值评分结果显示,PI算法优于随机预测,PI算法在文章中采用的模型参数对天山地震带MS≥6.0地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PI)方法 地震热点 天山地震带 回溯性研究 地震可预测性
下载PDF
利用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研究汶川8.0级地震震前电离层扰动异常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彩韵 张小涛 《防灾减灾学报》 2019年第4期25-30,共6页
利用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Modified 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简称“MPI”)基于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子浓度(Ne)、电子温度(Te)数据探索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震前出现的地震电离层电子参量异常现象,特别详细分析了汶川Ms8.0震前3... 利用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Modified 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简称“MPI”)基于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子浓度(Ne)、电子温度(Te)数据探索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震前出现的地震电离层电子参量异常现象,特别详细分析了汶川Ms8.0震前3个月的电子参量时空演化过程。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电离层电子浓度(Ne)、电子温度(Te)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消除年变及由太阳活动等引起的长趋势变化,以期能够提取到由地震孕育与发生所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异常。结果发现,在震前一个月左右电子浓度(Ne)、电子温度(Te)等参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异常,震前10天左右异常减弱并趋于平静,即平静—异常出现—持续显著—异常减弱—震前平静的特点,显示了地震前存在清晰稳定的电离层扰动图像,从而对地震的发生时刻具有一定的短临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图像信息(MPI) DEMETER卫星 电离层电子参量地震异常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