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子恺 杨云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966-970,共5页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表明早期胃肠道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关系密切。大部分胃肠道感染患者能够很快恢复并且无后遗症,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会有持续性的症状,符合IBS的诊断标准,即为感染后肠易激...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表明早期胃肠道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关系密切。大部分胃肠道感染患者能够很快恢复并且无后遗症,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会有持续性的症状,符合IBS的诊断标准,即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IBS)。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PI-IBS的研究进展,从PI-IBS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临床特征等方面进行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学改变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重症脑功能监测在重症神经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立 张丽娜 艾宇航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5-1019,共5页
重症脑功能监测在重症神经患者治疗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重症神经患者脑损伤机制复杂多样并且病理生理瞬息变化。重症脑功能监测旨在早期发现异常环节,从而筛查病因,决策治疗,动态反馈疗效,评估预后,实现临床问题导向性的个体化精准... 重症脑功能监测在重症神经患者治疗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重症神经患者脑损伤机制复杂多样并且病理生理瞬息变化。重症脑功能监测旨在早期发现异常环节,从而筛查病因,决策治疗,动态反馈疗效,评估预后,实现临床问题导向性的个体化精准治疗。用好重症脑功能监测的第一步是正确理解重症神经患者病理生理改变,其次是准确获取每一个参数,进行正确解读,最后整合多个参数并将其与临床指标及病理生理改变相结合,最终读懂重症神经患者所传递的信息,将监测数据转化为科学严谨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神经 病理生理改变 重症脑功能监测 整合
原文传递
轻度脑创伤的MRI新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清宁 郭轶(综述) 戴辉(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409-1413,共5页
近年来轻度脑创伤(mTBI)发病率逐年增高,mTBI患者临床症状轻、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明显,CT检查几乎均表现为阴性,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阳性率不高,常被患者及临床医生忽略,而mTBI的预后好坏各不相同。mTBI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 近年来轻度脑创伤(mTBI)发病率逐年增高,mTBI患者临床症状轻、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明显,CT检查几乎均表现为阴性,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阳性率不高,常被患者及临床医生忽略,而mTBI的预后好坏各不相同。mTBI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目前mTBI病理、生理改变尚不统一,临床对mTBI的诊断也主要依赖患者主观症状,缺乏客观依据。作者拟对mTBI病理、生理改变及MRI新技术在mTBI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脑创伤 病理、生理改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家兔脑死亡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生理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钟自彪 王彦峰 +2 位作者 李玲 范晓礼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家兔脑死亡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方法8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脑死亡组(n=60)。假手术组麻醉后仅行开颅术并颅内放置Foley气囊导管,不建立脑死亡模型。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 目的探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家兔脑死亡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方法8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脑死亡组(n=60)。假手术组麻醉后仅行开颅术并颅内放置Foley气囊导管,不建立脑死亡模型。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家兔脑死亡状态。监测2组动物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变化。结果脑死亡组56只家兔成功建立脑死亡模型,2只家兔因麻醉意外死亡,另2只因加压不当死亡,手术成功率93.3%(56/60);通过呼吸、循环支持可维持家兔脑死亡状态10h。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死亡组颅内加压后MAP和HR变化显著:MAP和HR随着间断颅内加压呈波浪式上升和下降,总体呈升高趋势。颅内加压过程中峰值MAP(400.24±18.36)mmHg(1mmHg=0.133kPa)和HR(258.00±25.70)次/min,与颅内加压前、后对应时间点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可成功制作家兔脑死亡模型。其MAP和HR呈特征性变化。经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能稳定地维持家兔脑死亡状态10h。该模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脑死亡状态下家兔器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模型 病理生理变化
原文传递
食管癌的病理诊断及新辅助治疗评估进展
5
作者 邸吉廷 熊焰 《中国综合临床》 2024年第4期254-258,共5页
食管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主要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二者均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形态学改变。多数患者在首诊时已为局部进展期,新辅助联合手术治疗已成... 食管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主要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二者均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形态学改变。多数患者在首诊时已为局部进展期,新辅助联合手术治疗已成为这些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标本中残存肿瘤细胞与预后相关,病理医师需要认识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肿瘤退缩程度进行全面规范的评估,以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病理诊断 病理生理改变 新辅助治疗评估
原文传递
经尿道切除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子明 石涛 +3 位作者 万恒麟 张志超 孟凡勤 曾荣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本文通过经尿道切除综合征(TURS)的实验研究发现:①冲洗液吸收完时,血钠下降最为明显,而它的恢复与血浆甘露醇的消除在时相上并不一致。低钠的影响大且持续的时间长。②冲洗液吸收后,血钾逐渐升高。高钾血症是实验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 本文通过经尿道切除综合征(TURS)的实验研究发现:①冲洗液吸收完时,血钠下降最为明显,而它的恢复与血浆甘露醇的消除在时相上并不一致。低钠的影响大且持续的时间长。②冲洗液吸收后,血钾逐渐升高。高钾血症是实验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③等渗的甘露醇冲洗液吸收,血浆渗透压不发生改变。④死亡兔肺重量明显增加,呈肺水肿表现。无脑水肿存在。④根据动物实验推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的患者,术中短时间內吸收38ml/kg以上的冲洗液,有发生TURS的可能。上述结果对TURS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及其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TURS 前列腺 手术
下载PDF
基于RNA-Seq测序技术揭示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过程的分子机制
7
作者 梁茜 李江 +1 位作者 李朋 陈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47-5355,共9页
为表征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过程病理功能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入组了10例CHB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组(NC),提取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转录组分析获得CHB患者中特异性表达基因。基于基因网络协同分析发现组... 为表征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过程病理功能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入组了10例CHB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组(NC),提取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转录组分析获得CHB患者中特异性表达基因。基于基因网络协同分析发现组学变化共同影响的生物学功能,提取疾病相关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追踪最大贡献度分子指标。最后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个体生理状态打分模型。结果表明:CHB组和健康组间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共有554个,其中CHB组表达上调基因共有232个,表达下调基因共有323个。功能分析发现CHB病理过程中病毒转录、代谢紊乱等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同时炎症反应和凋亡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也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发现了SFPQ、MSH2、STIP1这3个基因在CHB患者特异性表达并参与重要的生理功能,构建多重打分模型能够区分CHB和NC。本研究基于组学技术阐述了CHB生理病理状态改变情况,为阻止CHB恶化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转录组 病理变化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Sodium Fluoride Induces Hepato-Renal Oxidative Stres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8
作者 Azab Elsayed Azab Mohamed Omer Albasha +1 位作者 J. M. Jbireal Almokhtar A. Adwas 《Open Journal of Apoptosis》 2018年第1期1-23,共23页
The liver is a primary site for xenobiotics detoxification, and its metabolism is readily altered by toxicity. The kidney is a common target for toxic xenobiotics due to its capacity to extract and concentrate toxic s... The liver is a primary site for xenobiotics detoxification, and its metabolism is readily altered by toxicity. The kidney is a common target for toxic xenobiotics due to its capacity to extract and concentrate toxic substances by highly specialized cells. So, they are the target organs of sodium fluoride toxicity.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highlight on hepatorenal oxidative stres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with sodium fluoride. Our review shows fluoride toxicosis caused an elevation in the serum activitie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lactate dehydrogenase, acid phosphatase, and the level of total bilirubin, and reduction in the serum levels of total protein, albumin, and globulins, and serious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epaic tissues. Also, NaF administration caused increases in serum urea, creatinine, uric acid, sodium ions, and chloride ions levels and serious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kidney tissues.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with NaF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hepatic and renal tissu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sodium fluoride to experimental animals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serious hepatorenal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disturbance in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s. So, human should be advised to decrease exposure to sodium fluoride to decrease the harmful effects of NaF on liver and kidn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FLUORIDE TOXICITY OXIDATIVE Stress Hepatorenal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Hepatorenal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处理的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丛克家 《当代医学》 2001年第4期47-52,共6页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 病因经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至今尚未圆满阐明。1918年Volhard首先发现了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奠定了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发现血管痉挛性收缩导致血管内皮损伤。90年代发现内皮细胞有生物活性,内皮功能...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 病因经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至今尚未圆满阐明。1918年Volhard首先发现了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奠定了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发现血管痉挛性收缩导致血管内皮损伤。90年代发现内皮细胞有生物活性,内皮功能障碍是妊高征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妊高征的处理应针对其病理生理变化予以冶方。硫酸镁注射解痉抗惊劂,无降压作用,妊高征急、重病例辅以降压药 轻度妊高征以休息为主。降压药不能防止病情发展,反会降低胎盘灌注量,对胎儿不利。对症治疗无效终止妊娠。对妊娠中晚期的重度妊高征,提出了期待疗法和延长孕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病理病理变化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叶得河 巩晓荣 刘建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8,12,共4页
将120只白来航雏鸡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第1、2、3和4周龄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第7d,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感染后第14d,上述指标虽有所升高... 将120只白来航雏鸡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第1、2、3和4周龄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第7d,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感染后第14d,上述指标虽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同期对照组。表明IBDV对体内淋巴组织有明显损伤,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及血糖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胰腺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IBD IBDV 病理 鸡病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罗金凤 李华凤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319-322,共4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特有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该病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心血管系统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内在机制。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病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特有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该病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心血管系统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内在机制。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既可促进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亦可对该病的防治和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心血管系统 病理生理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 全身多器官损害
原文传递
纳洛酮治疗促进丘脑出血患者运动语言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常会民 苏军 +5 位作者 刘清流 彭卫华 田喜光 姚雪峰 林鹏 邱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8期3846-3847,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丘脑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语言功能的促进恢复作用。方法:44例丘脑部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内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组和对照组,纳洛酮组22例,每天持续静脉注射纳络酮4.8mg,同时每天从脑室引流管中分10次共注入纳洛...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丘脑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语言功能的促进恢复作用。方法:44例丘脑部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内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组和对照组,纳洛酮组22例,每天持续静脉注射纳络酮4.8mg,同时每天从脑室引流管中分10次共注入纳洛酮4mg,连续应用10d。对照组除未用纳洛酮外,其他治疗方法皆同纳洛酮组。同时观测两组患者第1,3,7,10天的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代表患者的意识状况,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变化,血糖浓度,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语言和运动功能评分,哥拉斯格结局评分(GOS)评分。结果:纳洛酮组的GCS评分于第7天12.12±3.05,第10天12.66±3.25明显高于对照组10.23±4.01,10.89±4.21(P<0.05);纳洛酮组第3~7天内的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平均全血黏稠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个月时的运动、语言功能评分和GOS评分纳洛酮组皆高于对照组(P<0.05);纳洛酮组第7,10的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较接近正常值,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早期、多途径、大剂量应用纳洛酮能有效保护脑神经功能,降低机体损伤后应激反应的程度,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治疗 丘脑出血 运动语言功能 大脑中动脉 MCA 脑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