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被引量:95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鲁辛辛 +11 位作者 王成彬 王玫 赵建玉 樊高威 杨瑞馥 任丽丽 胡继红 鲁炳怀 赵晓涛 吴丽媛 隋文君 周倩倩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81-1195,共15页
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技术直接针对标本中核酸无偏倚检测病原微生物序列。但是,mNGS需经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文库制备、上机测序、数据库比对、报告生成及结果解读等一系列过程,对技术平台及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为规范mNGS技术在... 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技术直接针对标本中核酸无偏倚检测病原微生物序列。但是,mNGS需经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文库制备、上机测序、数据库比对、报告生成及结果解读等一系列过程,对技术平台及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为规范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危急重症、疑难感染性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救治水平,在多项国家科技专项的支持下,本领域有关专家起草了本共识,以促进mNGS技术的规范应用和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 感染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 共识
原文传递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 被引量:84
2
作者 李双玲 王东信 +1 位作者 吴新民 蒋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目的 分析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情况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SICU在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感染部位、感染病原微生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相... 目的 分析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情况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SICU在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感染部位、感染病原微生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S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4.2%,死亡率为48.9%;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88.9%)、血液系统(48.9%)和泌尿系统(26.7%);病原微生物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1%,最常见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8%,最常见的依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真菌占11.1%,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常见.结论 应加强对SICU患者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监测;S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种多样性和多重耐药的特点使得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十分困难,应根据S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微生物 危险因素 死亡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与土传病害关系之研究综述 被引量:78
3
作者 韩雪 吴凤芝 潘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3期316-318,共3页
从根系分泌物的历史定义以及作用出发,结合其受植物的品种、根际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认为根系分泌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及某些有毒物质提供了病原微生物的营养,促进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结果表现为发病率高,土传病害严重。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病原微生物 土传病害
下载PDF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巨峰葡萄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王秋芳 陈召亮 +1 位作者 乔勇进 王海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9-324,329,共7页
用电子束400、700、1000、1500和2500Gy辐照及SO2处理巨峰葡萄后,置于温度-0.5℃~0.5℃、相对湿度85%~95%冷库中贮藏,研究不同处理对巨峰葡萄微生物杀灭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杀灭或抑制葡萄表面细菌、霉... 用电子束400、700、1000、1500和2500Gy辐照及SO2处理巨峰葡萄后,置于温度-0.5℃~0.5℃、相对湿度85%~95%冷库中贮藏,研究不同处理对巨峰葡萄微生物杀灭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杀灭或抑制葡萄表面细菌、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的滋生繁殖,减轻葡萄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现象。在剂量1000Gy以下,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抑制葡萄的呼吸强度,降低果实内有机酸、Vc等营养物质的消耗,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达到保鲜的目的。其中700Gy处理组葡萄贮藏至98d时Vc含量为3.79mg/100g,可滴定酸及总糖含量分别保持在0.348%和11.44%,SOD活性高达14.89U/g,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不存在SO2漂白斑,能够保持葡萄较新鲜的外观及营养品质。综合微生物控制及品质保鲜效果,以700Gy剂量辐照巨峰葡萄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至98d时,好果率达93.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电子束 巨峰葡萄 病原微生物 保鲜效果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微生物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8
5
作者 舒林华 许姜姜 +9 位作者 王淑 钟海琴 董晓艳 蒋鲲 张慧燕 熊琴 王超 孙汀 孙超 陆权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例常见致病微生物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 155例儿童CAP病例,其中男670例,女485例。患儿年龄为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为3.1±2.8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例常见致病微生物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 155例儿童CAP病例,其中男670例,女485例。患儿年龄为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为3.1±2.8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细菌培养法联合检测患儿痰、咽拭子、血标本、肺泡灌洗液和尿中的常见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结果病原学检测阳性数为758例(65.63%);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肺炎支原体(43.64%)、细菌(15.12%)和呼吸道合胞病毒(9.26%);混合感染率为16.02%。男女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不同(40.8%vs 47.6%);肺炎支原体在6~14岁组的检出率最高(77.4%),〈1岁组最低(11.2%),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则以〈1岁组最高(分别为21.2%和17.2%);夏秋季的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冬季,而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则明显低于春冬季(均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者中出现发热、寒战、咳嗽、湿罗音的比例均高于阴性者;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者较阴性者更易出现喘鸣音;细菌检测阳性者咳嗽的比例低于阴性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细菌感染相关(OR分别为1.747和1.418,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在儿童CAP致病微生物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警惕夏秋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和暴发。不同年龄段CAP患儿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不同。不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CAP患儿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致病微生物 呼吸道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卓 夏国光 姚婉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42-194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32例AECOPD患者进行诱导痰的细茵、真菌培养,以痰中的下呼吸道病原茵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病原茵感染的标准;同时应用间接免疫...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32例AECOPD患者进行诱导痰的细茵、真菌培养,以痰中的下呼吸道病原茵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病原茵感染的标准;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法检测呼吸道常见的7种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型、副流感病毒Ⅱ型、副流感病毒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结果合格痰标本32份,痰培养检出40株茵,其中22株茵量≥10^((7))CFU/ml,来自16例患者,其中单一茵感染者8例,混合茵感染者8例。G^((+))球菌占22.7%(5株),G球菌占13.6%(3株),G杆菌占50%(1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茵分离率最高,占22.7%(5株),真菌占13.7%(3株)。32份痰标本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7种病毒,全部为阴性。对这32份痰标本进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其中1份标本为副流感病毒Ⅲ型阳性,余均为阴性。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0.0%,痰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1%,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1%。结论AECOPD的病原茵以G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茵分离率最高。AECOPD的诱导痰病毒检出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病原菌 病毒
下载PDF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病情严重性相关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杉杉 顾雪明 +6 位作者 刘宏 沈亚萍 方萍 钱泓洁 许蕾 汤正义 宁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足溃疡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探讨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合理治疗选择。方法90份微生物培养阳性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结果,按照足溃疡病情分Wagner1—5级、感染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统计菌科、菌属、菌种,分析病...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足溃疡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探讨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合理治疗选择。方法90份微生物培养阳性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结果,按照足溃疡病情分Wagner1—5级、感染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统计菌科、菌属、菌种,分析病原菌分布与足溃疡严重性、感染程度等的关系。结果随着糖尿病足溃疡Wagner级别增加、感染程度加重,病原菌谱由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Wagner1级61.1%)转变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Wagner5级80.0%),同时混合感染(10.0%~28.6%)、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加(83.3%~100%),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混合感染增加。Wagner分级、感染程度、曾治疗病史及年龄、血糖控制情况、足溃疡病程等共同影响感染类型和病原菌类型(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病情重、感染重的患者,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比例增加,提示临床需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 病原菌 条件致病菌 抗生素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测序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4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鲁辛辛 +6 位作者 胡松年 王玫 贺子龙 杨继勇 谷丽 隋文君 王成彬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9-807,共9页
宏基因组测序(mNGS)在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常规检验阴性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国内相继发表了多个共识阐述了临床应用及实验室规范,但生物信息分析程序及方法也是mNGS重要环节,而目前学界尚未有一致的认识。为提高临床... 宏基因组测序(mNGS)在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常规检验阴性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国内相继发表了多个共识阐述了临床应用及实验室规范,但生物信息分析程序及方法也是mNGS重要环节,而目前学界尚未有一致的认识。为提高临床对mNGS结果的理解,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测序实验室常规做法,阐述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规范化管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 病原微生物 生物信息学 规范化 共识
原文传递
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及治疗特点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晓军 郝凤杰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1期2383-238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按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溃疡2~4级患者62例,进行生化检测、局部换药及全身治疗,分析不同分级溃疡特点、愈合情况及影响愈合的因素。结果:随着Wagner分级增加,下肢血管病变逐... 目的:探讨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按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溃疡2~4级患者62例,进行生化检测、局部换药及全身治疗,分析不同分级溃疡特点、愈合情况及影响愈合的因素。结果:随着Wagner分级增加,下肢血管病变逐渐加重,糖尿病足治疗时间逐渐增长,血胱抑素C、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Wagner级别增加,病原菌谱由革兰阳性菌为主转变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血胱抑素C、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有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改善下肢血供是治愈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随着糖尿病足病情加重,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比例逐渐增加,应注意抗生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Wagner分级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病原菌
下载PDF
我国地表水体粪大肠菌群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江磊 朱德军 +1 位作者 陈永灿 赵恒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8,共8页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调研了我国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近海海域)粪大肠菌群的含量,对粪大肠菌群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这种分布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我国地表水体粪大...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调研了我国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近海海域)粪大肠菌群的含量,对粪大肠菌群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这种分布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我国地表水体粪大肠菌群含量普遍较高,受到较为严重的粪便污染,其中河流水系含量最高,湖泊、海域次之,水库最低;粪大肠菌群含量的年际和年内波动都较大,年内丰水期含量高于枯水期含量;粪大肠菌群含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为南北无明显差异,东部水域含量高于西部水域含量,下游水体含量高于上游水体含量,近岸水体含量高于远岸水体含量,人为干扰严重的水体含量高于干扰轻的水体含量。降雨径流对粪大肠菌群含量的时空变化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水体有机物含量、富营养化程度、盐度及温度等物理化学特性也影响着粪大肠菌群在水体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体 粪大肠菌群 病原微生物 含量分布 污染特性
下载PDF
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和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吴卫卫 吴寒冰 +2 位作者 朱小玉 沈华祥 葛加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5期898-900,共3页
目的分析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手术术后产褥感染的影响因素、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探讨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阴道试产失败中转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718例产妇及术后发生产褥期感染的3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褥期感染患者均... 目的分析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手术术后产褥感染的影响因素、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探讨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阴道试产失败中转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718例产妇及术后发生产褥期感染的3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褥期感染患者均行支原体、衣原体、宫颈分泌物培养,高热寒颤者同时行血培养,对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行咽拭子、痰液培养,对尿路感染症状者行尿液培养,对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微生物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产褥感染与妊娠并发症、低蛋白血症、贫血、阴道炎、胎膜早破、产后出血、阴道试产时间、中转剖宫产时宫口扩张程度以及是否围术期抗炎用药相关。产褥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阴道及肠道,阴道微生物以支原体为主,均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敏感。肠道细菌为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治疗妊娠合并症、提高产科质量、加强院感管理和严格围术期用药可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对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感染者,抗生素应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合并支原体感染者同时口服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试产 剖宫产 产褥感染 病原微生物
原文传递
妊娠晚期生殖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于慧君 袁巧娜 +1 位作者 韩聪慧 姚丽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98-101,107,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几种常见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63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病原体检测阴性者413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几种常见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63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病原体检测阴性者41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临床实验室检查,观察组中病原微生物培养情况分布以支原体感染491例(46.94%)、假丝酵母菌感染195例(18.64%)两种较为多见,观察组中支原体感染者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χ2=65.44,P<0.05);衣原体感染者早产、产褥感染(χ2=72.87,P<0.05);滴虫感染者胎膜早破、产褥感染(χ2=24.20,P<0.05);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率(χ2=71.7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而多重与单一病原体感染比较,除早产外其余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08,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应引起围产妇及临床医师的重视,适时进行干预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生殖道感染 病原微生物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聂爱琴 郑明学 +1 位作者 古少鹏 韩克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接触传染性病原菌和环境性病原菌的种类及症状做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 乳房炎 病原微生物 接触传染性病原菌 环境性病原菌 奶牛
下载PDF
生物措施在林业鼠害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学军 韩崇选 +3 位作者 王明春 张宏利 杨清娥 李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8-62,共5页
从害鼠的捕食性天敌、寄生性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和遗传控制等 4个方面论述了林区鼠害生物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在天敌动物的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招引、保护和饲养天敌以及在应用寄生性病原微生物防治害鼠时 ,病原菌要对人畜无害 ,... 从害鼠的捕食性天敌、寄生性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和遗传控制等 4个方面论述了林区鼠害生物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在天敌动物的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招引、保护和饲养天敌以及在应用寄生性病原微生物防治害鼠时 ,病原菌要对人畜无害 ,对害鼠的毒力要强而稳定 ,对多种害鼠均有致病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措施 应用 林业害鼠 捕食性天敌 寄生性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大蒜素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胡玉熙 陈曦 +3 位作者 刘清飞 徐牧 王义明 罗国安 《药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481-485,共5页
综述近年来大蒜素对病原微生物、心脑血管系统、肿瘤、肝脏以及糖代谢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大蒜素为大蒜中主要的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具广泛的药理活性,其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 大蒜素 药理作用 病原微生物 心脑血管系统 肿瘤 肝脏 糖代谢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22
16
作者 彭华松 刘闯 +3 位作者 谢亚萍 李霞 张志强 叶儒霏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49-1554,共6页
【背景】近年来埃博拉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大范围传播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的】了解国内高校病原微生物的管理状况,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供针对性举措。【方法】在查阅资料、与生物... 【背景】近年来埃博拉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大范围传播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的】了解国内高校病原微生物的管理状况,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供针对性举措。【方法】在查阅资料、与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座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50所高校的341名师生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国内高校实验室在病原微生物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规范化建造、生物废弃物处置、实验室安全设施维护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结论】高校应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采取措施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 安全管理
原文传递
重症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及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孟云霞 王小智 +2 位作者 康福新 于航 刘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14-2417,244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微生物种类与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3例重症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所有符合条件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微生物种类与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3例重症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所有符合条件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需要进行研究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对比和数据分析,探讨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微生物种类与PCT,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结果 113例重症感染患者中,腹腔感染50例占44.25%,肺部感染32例占28.32%;113例重症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培养出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55.56%,革兰阳性菌24株,占29.63%,真菌12株,占14.81%;不同感染部位的血清PCT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流感染的PCT和D-二聚体浓度最高,泌尿系统和腹腔的PCT浓度次之,肺部和颅内的PCT浓度最低;不同感染病原体的血清PCT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PCT浓度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PCT浓度高于真菌感染患者,真菌感染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低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结论对于不同的感染部位和感染病原菌,重症感染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的浓度会产生一定差异,有助于医师分析患者的感染情况和病原体,也可以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治疗方案的确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感染 病原微生物 细菌性感染 脓毒症
原文传递
多位点测序分型技术在病原微生物分型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金华 贺丹 +2 位作者 杨艳秋 张波 王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8-1191,共4页
多位点测序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是一种以核苷酸序列为基础的病原菌分型方法,它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与成熟的群体遗传学相结合的产物。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强,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对某一致病菌株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多位点测序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是一种以核苷酸序列为基础的病原菌分型方法,它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与成熟的群体遗传学相结合的产物。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强,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对某一致病菌株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分布情况进行追踪监控。目前,MLST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原核病原菌及一些真核病原菌(如真菌)的分型鉴定中。主要对MLST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一些常见病原菌分型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测序分型 病原菌 分型鉴定
下载PDF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静 孙燕荣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00-1704,共5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装备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硬件基础和关键防护屏障。本文较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装备的分类、防护功能及应用,概述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装备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装备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硬件基础和关键防护屏障。本文较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装备的分类、防护功能及应用,概述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装备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相关政府部门、研发机构和企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 生物安全 防护装备 发展建议
原文传递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平 王斐 +1 位作者 何振富 郝怀志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64-2068,共5页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是由多种因素及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系统性呼吸道疾病,在肉牛断奶、运输、混群等饲养过程中常见,是一种危害养牛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该病发病情况复杂、治疗方案多样,在日常肉牛繁育生产过程中造成一定经济损...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是由多种因素及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系统性呼吸道疾病,在肉牛断奶、运输、混群等饲养过程中常见,是一种危害养牛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该病发病情况复杂、治疗方案多样,在日常肉牛繁育生产过程中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现从牛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学鉴定及分析、临床症状、诊断与检测方法、环境因素改变后的预防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牛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病原微生物 症状与诊断 预防与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