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产生的技术成果可专利性及其权利归属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朱雪忠 张广伟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科技研发活动中。随着其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在基因编程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领域独立创造出新的技术成果。探讨这类技术成果的可专利性、明确相应的权利归属,将有利于吸收资金投...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科技研发活动中。随着其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在基因编程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领域独立创造出新的技术成果。探讨这类技术成果的可专利性、明确相应的权利归属,将有利于吸收资金投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法/过程]作者根据现有的专利法关于授予发明专利的规定,逐条来判断如下问题:这类技术成果是否满足作为发明专利的客体要求;如果满足,其专利权如何归属;人工智能本身可否作为发明人等。[结果/结论]人工智能产生的技术成果具有可专利性;按照民法主客体不得互换的基本原则,在现有的专利制度安排下,将人工智能所产生的技术成果专利权归属于人工智能的拥有者是比较合理的。着眼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专利法在专利权归属方面进行相应的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专利权归属 可专利性 专利权人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专利法规制——理论争议、实践难题与法律对策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鑫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92,共11页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出现,使专利法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理论层面,鉴于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的缺失,无论是以洛克劳动学说和黑格尔人格学说为代表的“自然权利论”,还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创新激励论”,都无法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出现,使专利法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理论层面,鉴于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的缺失,无论是以洛克劳动学说和黑格尔人格学说为代表的“自然权利论”,还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创新激励论”,都无法为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专利保护正当性提供充分的理论证成。实践层面,由于相关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专利法规制中,则存在着在可专利性判断标准的失灵问题、获得专利保护后的权责分配问题以及进入公有领域后的风险控制问题等一系列实践难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入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发明人”的制度设计、创立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标准、构建人工智能生成专利技术的权责分配规则、设置人工智能生成现有技术的风险防范机制等法律对策,消除理论争议并化解实践难题,以此实现专利法对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有效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专利法 技术方案 可专利性 专利权属
原文传递
如何研究新技术对法律制度提出的问题?——以研究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为例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迁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7,共8页
新技术对法律制度具有不同影响.有时新技术并未带来新的法律问题,现行法在经过合理解释后完全可以适用.有时新技术只是凸显了原先存在的问题,没有产生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在研究新技术对法律制度提出的新问题时,应先确认该新问题真实存在... 新技术对法律制度具有不同影响.有时新技术并未带来新的法律问题,现行法在经过合理解释后完全可以适用.有时新技术只是凸显了原先存在的问题,没有产生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在研究新技术对法律制度提出的新问题时,应先确认该新问题真实存在,有科学证据作为支撑.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及算法的保护问题,现行法中已有回应,或者属于原先就已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是值得研究的新问题.但以未来将出现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强人工智能为前提,研究强人工智能发明创造的可专利性,似过于超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作品 发明创造 可专利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算法可专利性探析——从知识生产角度区分抽象概念与具体应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狄晓斐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96,共16页
人工智能算法的客体属性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专利性问题的核心。根据方法发明专利保护的发展历史可知,方法可专利性判定的原则应当是考察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构成对抽象概念的具体应用。同时,历史的经验还表明,目前主流测试标准的实... 人工智能算法的客体属性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专利性问题的核心。根据方法发明专利保护的发展历史可知,方法可专利性判定的原则应当是考察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构成对抽象概念的具体应用。同时,历史的经验还表明,目前主流测试标准的实质要求均只构成该原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具体适用该原则时,相比于已有区分标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能够更有效地界分抽象概念和具体应用。根据这一标准,人工智能算法属于对抽象概念的具体应用。这样,人工智能技术的可专利性问题就转化为对抽象概念实际应用程度的阈值设置问题。鉴于行业发展现状、专利法的立法目的、我国现阶段的战略规划和法制环境,应当给予人工智能算法专利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算法 可专利性 知识生产 抽象概念 具体应用
下载PDF
人工智能算法发明可专利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强 《时代法学》 2019年第4期17-26,共10页
人工智能算法发明带来专利保护需求,算法在人工智能发明中具有处于创新核心地位、具体化人类思维活动及应用广泛等特点。在人工智能算法发明可专利客体审查中,主要面临智力活动规则与方法、伦理道德问题、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挑... 人工智能算法发明带来专利保护需求,算法在人工智能发明中具有处于创新核心地位、具体化人类思维活动及应用广泛等特点。在人工智能算法发明可专利客体审查中,主要面临智力活动规则与方法、伦理道德问题、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挑战。有必要对涉及人工智能算法发明的可专利性审查规则进行改进,以期适应并推动人工智能算法发明及有关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 发明 可专利性 智力活动规则与方法
下载PDF
欧美人工智能专利保护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1,116,共7页
人工智能是机器展现的智能,与人类和其他动物展现的自然智能相对应。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专利权保护提出了挑战。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欧美对人工智能可专利性和发明人认定的立法和实践,结合我国人工智能的宏观政策、发展水平,提出我... 人工智能是机器展现的智能,与人类和其他动物展现的自然智能相对应。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专利权保护提出了挑战。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欧美对人工智能可专利性和发明人认定的立法和实践,结合我国人工智能的宏观政策、发展水平,提出我国应当即时从立法层面明确对人工智能专利权的保护,规定合适的发明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专利性 发明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及其制度因应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利华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6-364,共19页
由人工智能自主生成的技术方案作为一类全新的发明形式,在理论基础、权利主体、利益分配等多方面对传统专利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人工智能目前已经能够生成符合可专利性的技术成果,既有专利制度面临变革。在权利归属的制度安排上,... 由人工智能自主生成的技术方案作为一类全新的发明形式,在理论基础、权利主体、利益分配等多方面对传统专利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人工智能目前已经能够生成符合可专利性的技术成果,既有专利制度面临变革。在权利归属的制度安排上,需要调整多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构建基于“二元主体结构”的权利主体规则,以使用者作为基本的专利权主体,兼顾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以防止人工智能算法控制者的垄断;同时,引入约定优先和公平报酬原则作为合理补充,以实现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专利保护的利益平衡。在权利保护的制度构建上,需要完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专利申请授权制度,明确其权利行使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设计,以此进一步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创新发展与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 专利权 可专利性 权利归属 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对专利制度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3
8
作者 曹建峰 祝林华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8年第6期53-57,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生产力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均得到提高,发明创造领域也迎来新面貌。以遗传编程、神经网络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导人脑和计算机的紧密耦合,不仅大大提高一般发明人的有限技术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生产力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均得到提高,发明创造领域也迎来新面貌。以遗传编程、神经网络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导人脑和计算机的紧密耦合,不仅大大提高一般发明人的有限技术水平,为发明创造增速降本,甚至可以创造出具有可专利性的发明(采用和人类发明创造同等的判别标准)。在专利法领域,人工智能对专利制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专利审查和专利检索等业务,还体现在对可专利性和专利侵权认定等传统理论带来的挑战。对此,本文旨在简要阐述人工智能对专利制度的潜在影响,以期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专利审查 可专利性 专利侵权
下载PDF
基因专利法律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川 陆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基因专利的法律保护面临挑战。从基因生物学含义的角度来看,基因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三性要求,属于专利保护范围。分析国内外现有的观点和做法,本文认为我国完全应该和可能对基因提出... 基因专利的法律保护面临挑战。从基因生物学含义的角度来看,基因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三性要求,属于专利保护范围。分析国内外现有的观点和做法,本文认为我国完全应该和可能对基因提出专利法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颖性 创造性 实用性 先物技术 物种法 基因 可专利性 专利性 法律 专利法
下载PDF
人工智能算法可专利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翀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5-135,共11页
人工智能算法既不同于“智力活动的规则与方法”,也不应受专利审查制度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的限制,而是能与专利权的价值内涵相契合的权利客体。人工智能算法在抽象思想和具体应用之间定位于抽象思想的具体应用,兼具思维属性和... 人工智能算法既不同于“智力活动的规则与方法”,也不应受专利审查制度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的限制,而是能与专利权的价值内涵相契合的权利客体。人工智能算法在抽象思想和具体应用之间定位于抽象思想的具体应用,兼具思维属性和技术属性;具体的人工智能发明可以用专利法律制度“技术三要件”的审查标准,衡量其是否可被授予专利权。与一般的工业技术方案相比,人工智能算法发明对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和抽象思想的利用并非显而易见,并且,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与计算机程序内置的抽象语言之间存在较高的模糊性,在明确了人工智能算法不是绝对属于非可专利主题以后,需要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发明的特点,对现行法确立的专利实质要件审查标准做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法 专利 人工智能 可专利主题 发明 算法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授权之正当性探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宗辉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9年第1期12-21,共10页
人工智能在其应用的多个不同领域都能够独立地生成发明,典型的人工智能发明者包括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创造力机器"、遗传编程的"发明机器"和机器人科学家"亚当"。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能否被授予专利权因... 人工智能在其应用的多个不同领域都能够独立地生成发明,典型的人工智能发明者包括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创造力机器"、遗传编程的"发明机器"和机器人科学家"亚当"。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能否被授予专利权因而成为现实的法律问题。尽管面临着劳动财产说和人格权理论等哲学观念障碍,专利授权除外客体和可专利性等法律要件障碍,以及影响专利审查、人类创新和产业竞争等方面的制度实施障碍,但是从专利法促进科技进步的根本宗旨、契合时代发展的动态解释原则和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的基本特点等角度考量,授予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专利权仍然是我们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 专利权 专利授权客体 可专利性 动态解释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冯晓青 郝明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创新主体”生成发明对现行专利制度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人工智能生成发明是否属于可专利主题、发明人主体资格与人工智能生成发明权利归属如何确定、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权保护对公共利益是否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创新主体”生成发明对现行专利制度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人工智能生成发明是否属于可专利主题、发明人主体资格与人工智能生成发明权利归属如何确定、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权保护对公共利益是否可能产生损害等。在客体制度中,人工智能生成发明属于可专利主题,能够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要求,其中在创造性判断中有必要根据人工智能特点适当调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判断标准。在主体制度中,发明人需为“自然人”,在激励理论下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的权利归属,需要综合衡量各主体的作用、贡献度以及激励程度来进行确认。在限制制度中,有必要考虑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权保护期的设定、充分公开义务的加强以及防止权利滥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发明专利 可专利性 权利归属 算法 公共领域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物专利保护的正当性及专利法因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友华 李麟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2-29,共8页
人工智能在发明创造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加大,而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具备可专利性遭受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等理论以及专利"三性"要求等诸多方面挑战,如主体资格问题、专利新颖性与创造性标准、权利界限与归属等。人工智能生成物... 人工智能在发明创造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加大,而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具备可专利性遭受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等理论以及专利"三性"要求等诸多方面挑战,如主体资格问题、专利新颖性与创造性标准、权利界限与归属等。人工智能生成物是人类智力成果,赋权保护能形成新的平衡机制,发挥专利法的激励作用,具有专利保护正当性。因此,专利法应顺应技术潮流,从强化申请人披露义务、谨慎引入综合比对原则审查新颖性、提高"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标准等方面适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发明创造 可专利性 制度变革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专利授权的理论争议与实践发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宗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52-160,共9页
人工智能算法的可专利性面临着"智力活动的步骤"和"抽象智力观念"等理论争议,并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机器或转换测试"或"发明概念"等检验标准。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的实用性审查与充分公开义务的... 人工智能算法的可专利性面临着"智力活动的步骤"和"抽象智力观念"等理论争议,并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机器或转换测试"或"发明概念"等检验标准。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的实用性审查与充分公开义务的履行密切相关,新颖性审查需要进行更广泛的技术检索;创造性审查则首先要考察人工智能在特定技术领域的普及应用程度。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的要点包括对数据处理技术的恰当描述,有关技术贡献或技术特征的详细说明,以及区分信息的表示与表示信息的技术方法,但是这些要点也并非可以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人工智能。针对不断增长的人工智能专利化需求,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都在近几年修改了专利审查指南。我国的审查指南修改虽然总体方向正确,但还缺乏基础性和体系化的法律制度支撑,具体的审查规则也不够细致和有针对性,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专利性 专利“三性” 专利审查指南
下载PDF
浅析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利保护——以医疗领域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洪岩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81,共8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以医疗领域为例,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虚拟医疗助理、病历分析、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基因测序等应用场景,由此产生了大量"人工智能+医疗"的创新解决方案。由于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以医疗领域为例,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虚拟医疗助理、病历分析、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基因测序等应用场景,由此产生了大量"人工智能+医疗"的创新解决方案。由于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和模型,因而,就这些创新成果的专利保护而言,其本质上仍然离不开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这一话题。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行业现状入手,分析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特点,梳理了该领域的国内外专利保护现状,进一步讨论了我国现行专利保护制度下,"人工智能+医疗"创新方案在专利授权、确权和维权阶段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 专利保护 计算机程序 权利要求 可专利性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的可专利性及权利归属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全真 徐棣枫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121,共8页
当前,人工智能发明对专利客体范围、专利“三性”审查标准及专利权属制度造成巨大冲击。就专利客体而言,在“算法+技术”规则的指引下,可将人工智能生成的技术方案明确为方法类专利客体;在专利“三性”审查方面,借鉴人工智能技术中立优... 当前,人工智能发明对专利客体范围、专利“三性”审查标准及专利权属制度造成巨大冲击。就专利客体而言,在“算法+技术”规则的指引下,可将人工智能生成的技术方案明确为方法类专利客体;在专利“三性”审查方面,借鉴人工智能技术中立优势对相关发明进行“新式审查”,可以化解对传统审查方式的冲击;在专利权属制度设计上,基于产业政策和利益平衡考量,构建以人工智能投资者为核心、辅之以意思自治原则的专利权属制度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发明 可专利性 专利审查标准 权利归属
下载PDF
人工智能算法专利的技术、理论、问题与中国之应对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姚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34-141,共8页
人工智能算法因技术属性而被美国、欧盟认为是一种发明,但由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逻辑不可知特性而难以被有效规制。对于人工智能算法这一新技术,承袭科技法学的研究思想,采用比较方法,结合创新披露理论与累积创新理论进行文本分析、理... 人工智能算法因技术属性而被美国、欧盟认为是一种发明,但由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逻辑不可知特性而难以被有效规制。对于人工智能算法这一新技术,承袭科技法学的研究思想,采用比较方法,结合创新披露理论与累积创新理论进行文本分析、理论证成与逻辑论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算法与技术特征结合能够成为一种专利客体,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与《专利审查指南》在应对人工智能算法时存在不足,应对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审查规则以及专利公开规则进行适当调适,以改善法律滞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算法 专利审查 专利性 不可解释性
下载PDF
美国2011年专利法第一案Myriad案评--人类基因可专利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雷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95,共7页
Myriad公司从人体DNA中分离的两种基因片断(BRCA1,BRCA2)获得了专利。美国分子病理协会等提起诉讼,宣称人类基因不是可专利性客体,该专利无效。上诉法院判定该基因片断是合法的专利客体,但该判决与最高法院的先例并不完全吻合。在成文... Myriad公司从人体DNA中分离的两种基因片断(BRCA1,BRCA2)获得了专利。美国分子病理协会等提起诉讼,宣称人类基因不是可专利性客体,该专利无效。上诉法院判定该基因片断是合法的专利客体,但该判决与最高法院的先例并不完全吻合。在成文法及司法先例对基因类专利都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公共政策的分析是更适当的切入角度。从政策性角度分析,否认人类基因的可专利性是对社会最有利的政策。专利制度是工具,不是目的。加拿大的有益实践启示我国也应坚持否认人类基因类专利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类专利 可专利性 政策性分析
下载PDF
给药特征限定的医药用途发明专利性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曲燕 陈欢 宗绮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79,共4页
对于给药特征限定的医药用途发明,其中的给药特征对发明是否有限定作用,是否影响发明的专利性,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借鉴国外相关审查标准调整的思路及动因,以医疗技术创新、制药行业发展的国家战略角度,深入探讨对于给药特征限定的医药... 对于给药特征限定的医药用途发明,其中的给药特征对发明是否有限定作用,是否影响发明的专利性,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借鉴国外相关审查标准调整的思路及动因,以医疗技术创新、制药行业发展的国家战略角度,深入探讨对于给药特征限定的医药用途发明,如何考虑其专利性,如何把握审查政策,并建议对专利审查标准的微小调整也需要深入了解,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特征医药用途专利政策国家战略专利性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专利保护的理据与进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中缘 郑煌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是ChatGPT类应用的核心,基于其技术特征,现有著作权保护容易忽视其与传统算法的异同,只保护其具有差异性的代码内容。采用商业秘密保护,不仅会加剧算法的“不可解释性”,还会导致私人利益与公众权益的失衡。适用行业... 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是ChatGPT类应用的核心,基于其技术特征,现有著作权保护容易忽视其与传统算法的异同,只保护其具有差异性的代码内容。采用商业秘密保护,不仅会加剧算法的“不可解释性”,还会导致私人利益与公众权益的失衡。适用行业自律保护,则易诱发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不符合市场追求效益与效率的宗旨。而以“公开换保护”的专利保护既能给予其充足的保护空间,也能规制其引发的社会风险。在专利保护体系下,应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与相关客体的差异以确定其专利客体属性,从“正向界定”与“反向排除”入手以划定专利授权范围,立足于其技术特征以修正“专利三性”审查标准,明确其可专利性规则,回应ChatGPT类应用保护的现实需求,赋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 ChatGPT 技术特征 可专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