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飘带长度对Ahmed模型气动阻力的影响
1
作者 薛鸿强 许斌 黄典贵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以尾部倾角为25°的Ahmed类车体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其尾部垂直面下边缘添加不同长度柔性飘带的控制方法,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探讨了柔性飘带长度对汽车... 为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以尾部倾角为25°的Ahmed类车体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其尾部垂直面下边缘添加不同长度柔性飘带的控制方法,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探讨了柔性飘带长度对汽车气动阻力的影响。首先对汽车模型进行格子尺度优化,得到模型的空气阻力系数;然后研究了柔性飘带对汽车气动阻力的影响;最后对模型尾部流场、柔性飘带附近流场以及模型尾部表面压力系数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模型尾部添加适当长度的柔性飘带,改善了尾流结构,提升了尾部表面压力,减小了车体的压差阻力,减阻率最高为1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模型 被动控制 柔性飘带 气动阻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被动射流的汽车后视镜减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 王昊 +2 位作者 张丹 童一 郑焱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6-74,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被动射流在汽车后视镜上的减阻效果。使用k-ε湍流模型和大涡模拟(LES)进行后视镜外流场数值模拟,得到稳态流场和瞬态流场。在此基础上,建立被动射流模型,改变射流角度,对比分析其流场特性,并... 采用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被动射流在汽车后视镜上的减阻效果。使用k-ε湍流模型和大涡模拟(LES)进行后视镜外流场数值模拟,得到稳态流场和瞬态流场。在此基础上,建立被动射流模型,改变射流角度,对比分析其流场特性,并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被动射流后视镜改变了后视镜尾涡结构,抑制了尾流中大尺度涡的形成,能够减小能量耗散,起到减阻的效果,减阻率达7.1%;射流角度的改变进一步增强了减阻效果,使减阻率提升了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后视镜 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 被动射流 减阻
下载PDF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using passive control devices near the bogie cabin of high-speed trains 被引量:1
3
作者 Yongfang Yao Zhenxu Sun +4 位作者 Guibo Li Guowei Yang Prasert Prapamonthon Yi Guo Mengying W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48-63,共16页
Bogies are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erodynamic resistance and noise,both of which negatively affect high-speed train performance and passenger comfort.In the present study,the passive control method is... Bogies are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erodynamic resistance and noise,both of which negatively affect high-speed train performance and passenger comfort.In the present study,the passive control method is applied in designing the bogie cabins of a high-speed train to improve it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Two passive control measures are introduced,namely,adding a spoiler and creating diversion grooves near the bogie cabins.Furthermore,the aerodynamic and ae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speed train operating at 350 km/h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strategies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the improved-delayed-detached-eddy simulation(IDDES)and the acou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The impacts of passive control devices on drag reduction,slipstream,and aerodynamic noise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assive control devices have a major effect on the slipstream around the train.The amplitude of the fluctuating pressure is higher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rain than in the second half.The first bogie has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the acoustic pressure for both the train with and without passive devices.In the far field,the spoiler installation and placement of the diversion grooves in the front of the bogie cabi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aerodynamic drag and noise.Hence,as shown in this study,using passive control methods to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and aeroacoustic properties of high-speed trains can be a viable o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control devices Aerodynamic drag SLIPSTREAM Aerodynamic noise High-speed trains
原文传递
激波-边界层被动控制概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奇正 路波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8-103,共6页
本文通过运载火箭模型的跨声速风洞试验,研究了运用激波-边界层被动控制降低模型表面脉动压力和阻力的效果,并得出了开孔区表面的开孔率、开孔方式和空腔深度对脉动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激波-边界层被动控制的机理。
关键词 激波 边界层 干扰 脉动压力
下载PDF
游泳阻力测量设备分析
5
作者 缴桂跃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3-65,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游泳力学参数的测量设备,包括人游进时的主动阻力,牵引或出发转身后滑行时的被动阻力,手掌所受到的流体压力,以及游进时的总效率。
关键词 主动阻力 被动阻力 传感器 流体力学
下载PDF
被动阻力变化对大学生初学游泳能力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陈暁彤 高明轩 +2 位作者 胡鸿基 肖济宇 沈宇鹏 《游泳》 2021年第2期86-89,共4页
在游泳教学中,如何用量化的指标来科学地评判游泳者的游泳能力一直是游泳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检测游泳能力掌握程度的不同对人体水中俯卧滑行能力的影响,讨论不同游泳能力者俯卧滑行能力的差异,反映游泳熟练程度对被动阻力的影响,... 在游泳教学中,如何用量化的指标来科学地评判游泳者的游泳能力一直是游泳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检测游泳能力掌握程度的不同对人体水中俯卧滑行能力的影响,讨论不同游泳能力者俯卧滑行能力的差异,反映游泳熟练程度对被动阻力的影响,来检验俯卧滑行能否作为评判游泳能力的强烈因子。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38名身体健康的大学生按游泳能力的不同分为三组(平均年龄19岁,身高1.72cm,体重64.23kg)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测量俯卧滑行的距离。要求实验对象采用双手置于头前蹬边滑行的方式进行测试,以手到池边的距离为测量距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俯卧滑行距离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表明,游泳能力会影响俯卧滑行距离(被动阻力)。不同水平游泳者其俯卧滑行的距离在统计学中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俯卧滑行能力可以作为评判游泳能力的强烈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 俯卧滑行 被动阻力
原文传递
成型车驱动系统的几种结构型式的比较
7
作者 何素军 姚建华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11年第4期40-42,共3页
本文介绍了钢丝绳芯输送带生产线辅机成型车驱动系统三种不同结构型式的结构特点和传动原理,成型车的生产工艺过程。
关键词 输送带 成型车 逐段成型 定位精度 被动拖动 传动系统
下载PDF
风力机叶片被动流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柏慧 李春 +1 位作者 朱海天 郝文星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40,共17页
被动流动控制技术在改善和提升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方面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其结构简单、无需消耗额外能量且成本较低等优势广受重视。为此,分别阐述了涡流发生器、格尼襟翼、叶尖小翼、开缝翼型、仿生结节及沟槽被动流动控制技术的... 被动流动控制技术在改善和提升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方面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其结构简单、无需消耗额外能量且成本较低等优势广受重视。为此,分别阐述了涡流发生器、格尼襟翼、叶尖小翼、开缝翼型、仿生结节及沟槽被动流动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控制效果、参数设置、优化设计及应用等情况,展望了被动流动控制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该技术趋于多种流动控制方法的联合控制,其优化设计也趋于多学科、多目标发展,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也需深入开发。分析被动流动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具体的参考及实现途径。同时,风力机叶片被动流动控制技术的结构参数控制规律、多目标优化以及多种被动流动控制技术联合控制也是本课题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气动性能 被动流动控制 升阻比
原文传递
浅谈国内汽车空气动力学相关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郝旭飞 杨勇 +1 位作者 李靖 刘松高 《汽车零部件》 2021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汽车空气动力学相关的工程研究与技术方案,从被动减阻(数值分析与综合分析)和主动减阻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目前国内发展的主流方向与发展局限性,可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汽车空气动力学 整车风阻 被动减阻 主动减阻
下载PDF
柔性仿羽毛结构抑制边界层转捩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正寅 洪正 武洁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3-1182,I0004,共11页
通过观察,发现存在展向流动时鸟类柔性的羽毛侧缘会卷起,这对展向流动起到了额外的阻碍作用,即流向和展向的阻力特征是不同的。为了研究羽毛表面的这种各向异性阻力特征对边界层转捩流动的影响,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建立了一种唯象力学模... 通过观察,发现存在展向流动时鸟类柔性的羽毛侧缘会卷起,这对展向流动起到了额外的阻碍作用,即流向和展向的阻力特征是不同的。为了研究羽毛表面的这种各向异性阻力特征对边界层转捩流动的影响,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建立了一种唯象力学模型来刻画表面的各向异性。然后,运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模型对平板边界层转捩的影响。自由来流马赫数为0.2,基于入口处边界层排移厚度的雷诺数为732。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型抑制展向流动的作用下,平板边界层转捩明显推迟,不同的参数下至少可以推迟一倍以上距离。即使在流动进入湍流状态后,壁面的摩擦阻力系数也大大降低,维持在与层流摩擦系数相当的水平。转捩位置的推迟和湍流区摩擦阻力的降低都有利于降低平板的阻力。如果考虑卷起的羽毛侧缘对流向流动带来额外阻力,这会使得转捩提前,减阻的效果降低。此研究结果一方面揭示了鸟类飞行的部分奥秘,另一方面也为边界层被动控制措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 各向异性阻力 直接数值模拟 边界层 转捩 被动减阻
下载PDF
平流层飞艇纵向气动特性及减阻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易海明 申俊琦 +1 位作者 潘翀 王晋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1-645,653,共6页
以美国高空哨兵50平流层飞艇作为背景样机,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布局形式对该型飞艇纵向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Y形尾翼相比,十字尾翼布局形式具有更大的阻力和升力;从俯仰静稳定性的角度而言,十字尾翼在大迎角下使得飞艇从纵向静不... 以美国高空哨兵50平流层飞艇作为背景样机,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布局形式对该型飞艇纵向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Y形尾翼相比,十字尾翼布局形式具有更大的阻力和升力;从俯仰静稳定性的角度而言,十字尾翼在大迎角下使得飞艇从纵向静不定变为纵向静定;但由于尾翼产生较大的附加阻力,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减阻措施。进一步采用微型涡流发生器对飞艇的后体及尾翼处的流动分离进行控制,研究其在不同迎角和侧滑角工况下的减阻效能,发现在α=8°、β=0°或β=-8°、α=0°工况下可以获得减阻效果,且MVG布置更密时,获得的减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飞艇 纵向气动特性 被动流动控制技术 减阻
下载PDF
超声速飞行器主动减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龙呈 魏明山 +1 位作者 赵永峰 杜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共3页
随着超声速飞行器的迅猛发展,空气动力学者认为减小阻力是实现超声速飞行器飞得更快更远的目标和提高飞行器气动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世界许多军事强国先后开展了超声速飞行器减阻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研究的主动... 随着超声速飞行器的迅猛发展,空气动力学者认为减小阻力是实现超声速飞行器飞得更快更远的目标和提高飞行器气动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世界许多军事强国先后开展了超声速飞行器减阻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研究的主动减阻方法及原理,对逆向喷流、边界层控制及能量沉积减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特别是对目前倍受关注能量沉积减阻技术进行重点综述。最后针对各类减阻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减阻方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超声速飞行器减阻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超声速飞行器 主动减阻 被动减阻 能量沉积
下载PDF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Passive Drag near Free Surface in Swimming 被引量:1
13
作者 詹杰民 李天赠 +2 位作者 陈学彬 李毓湘 韦永康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65-273,共9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build a 3D numerical model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sive drag on competitive swimmer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the free surface. This model solves the 3D incompressible Na...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build a 3D numerical model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sive drag on competitive swimmer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the free surface. This model solves the 3D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using RNG k-ε turbulence closure. The volume of fluid(VOF) method is used to locate the free surface. The 3D virtual model is created by Computer Aided Industrial Design(CAID) software, Rhinoceros. Firstly, a specific posture of swimming is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ata from mannequin towing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a swimmer's arms and legs positions on swimming performance are then studied. Finall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gliding near the fre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mming passive drag VOF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考虑车尾流动结构的被动减阻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海超 陈青云 +1 位作者 李慧云 秦润芝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4,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汽车尾部的形状对尾流结构和气动阻力的影响,以35°Ahmed汽车模型为对象,在其车尾斜面上边线a与车尾斜面下底边b处,分别采用不同半径圆角进行过渡处理,应用数值模拟探讨了圆角半径对减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初始模... 为了研究不同汽车尾部的形状对尾流结构和气动阻力的影响,以35°Ahmed汽车模型为对象,在其车尾斜面上边线a与车尾斜面下底边b处,分别采用不同半径圆角进行过渡处理,应用数值模拟探讨了圆角半径对减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初始模型相比,采用适当圆角过渡方案的模型明显改善了尾流结构,控制了尾部的流动分离,减少了车体的压差阻力,减阻效果最高为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体 流动结构 气动阻力 被动减阻方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oherent Spanwise Structures i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over Drag-Reducing Riblets
15
作者 杨绍琼 李山 +2 位作者 田海平 王清毅 姜楠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5年第4期317-323,共7页
The time series of velocity vector fields and their statistics in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TBL)over riblets and smooth plate were measured by utilizing a time-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R-PIV)system. The... The time series of velocity vector fields and their statistics in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TBL)over riblets and smooth plate were measured by utilizing a time-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R-PIV)system. The mean velocity profiles of the TBL were compared in the case of 0.13 m/s(the riblets with dimensionless peakto-peak spacing being approximately s?≈21)and 0.19 m/s( s?≈28)for these two kinds of plates, respectively. Two kinds of drag-reducing velocity profiles were illustrated and analyzed. Then the spatial topologies of the physical vorticity for the coherent spanwise structures were detected and extracted at the fourth scale by utilizing an improved quadrant splitting method(IQSM). Results revealed that nearly 6.17%, and 10.73%, of a drag reduction was separately achieved over the riblets surface. Besides, it was visualized that the drag-reduction was acquired by the riblets influencing the bursting ejection(Q2)and sweep(Q4)events of the coherent spanwise vortex structures, the Q4 events in particular. Based on such two drag-reducing cases of the riblets, lastly, a simplified KelvinHelmholtz-like linear instability model proposed initially by García-Mayoral and Jiménez(2011)has been discussed.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establish with certainty whether the observed phenomena, the appearance of coherent spanwise structures found at around or below y?≈20 in both cases of s?≈21 and s?≈28 and their topological changes, were consequences or causes of the breakdown of the viscous regime. We prefer to suggest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ose structures and the riblets, which contain the coherent spanwise structures extending toward the wall and penetrating into the riblet grooves, are the root ca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passive flow control drag reduction Kelvin-Helmholtz-like INSTABILITY coherentstructure riblet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被动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健生 毕晓慧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2,52,共7页
在低雷诺数Re=50—200的分布范围内,在主圆柱附近放置一个附加小圆柱时对其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并采用动网格方法实现附加小圆柱在流场中位置的变化。研究过程中分别以主圆柱阻力系数和努塞尔数构建了单目标函数模型,同时基... 在低雷诺数Re=50—200的分布范围内,在主圆柱附近放置一个附加小圆柱时对其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并采用动网格方法实现附加小圆柱在流场中位置的变化。研究过程中分别以主圆柱阻力系数和努塞尔数构建了单目标函数模型,同时基于二者构建了多目标函数模型。通过对主圆柱阻力系数、努塞尔数和流场特性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附加小圆柱所放置位置对主圆柱流动阻力和换热性能有显著影响。基于不同目标函数,并依据附加小圆柱的放置位置对主圆柱流动阻力和换热性能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了附加小圆柱的3种有效放置区域。当附加小圆柱放置于这3种有效控制区域内时,可分别获得最大减阻、最优传热特性和综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控制方式 减阻 强化传热 动网格技术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矩形位移模式下被动桩砂土绕流的模型试验研究
17
作者 关振长 陈文菁 +2 位作者 苏继明 赖荫楠 邓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7-334,共8页
被动桩桩周土体易发生绕桩流动,但绕桩流动土体的位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迄今还缺乏深入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对矩形位移模式下砂土绕圆形被动桩流动过程进行详细测试与分析,研究了桩径、加载速度及土体密度对砂土的特征位... 被动桩桩周土体易发生绕桩流动,但绕桩流动土体的位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迄今还缺乏深入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对矩形位移模式下砂土绕圆形被动桩流动过程进行详细测试与分析,研究了桩径、加载速度及土体密度对砂土的特征位移和桩身受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土绕桩流动过程可分为迎土侧土体隆起、桩周土体绕流和背土侧土体沉陷3个阶段。桩径或土体密度越大,桩周砂土越不易发生绕桩流动;桩周土体移动速度越大,则越易发生绕桩流动。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土体滑动面的位置可根据桩身绕流阻力曲线的拐点来判断,在土体滑动面以上,模型桩绕流阻力沿桩长沿深度大致呈线性增长,其值始终小于沈珠江绕流阻力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桩 砂土绕流 模型试验 绕流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