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管涌机理的新认识 被引量:51
1
作者 罗玉龙 速宝玉 +1 位作者 盛金昌 詹美礼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95-1902,共8页
基于原状土的实际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管涌机理:管涌是涉及孔隙水渗流、可动细颗粒侵蚀运移、多孔介质变形等众多复杂力学行为的多相多场耦合现象。在详细归纳评述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总体思路:首先利用三向受压状态下... 基于原状土的实际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管涌机理:管涌是涉及孔隙水渗流、可动细颗粒侵蚀运移、多孔介质变形等众多复杂力学行为的多相多场耦合现象。在详细归纳评述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总体思路:首先利用三向受压状态下土体的渗流–侵蚀–应力耦合管涌试验,建立耦合管涌本构方程,揭示三向受压状态下土体管涌发展的渗流–侵蚀–应力耦合机理;然后基于溶质运移的思想,建立预报原状地基土体管涌发展过程的渗流–侵蚀–应力耦合数学模型。同时指出渗流–侵蚀–应力耦合试验的可重复性及三相三场全耦合纯对流管涌模型的高效求解策略是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的新的管涌机理为客观认识管涌问题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今后的研究成果将对堤坝管涌险情的科学预报和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涌 三向受压 可动细颗粒 渗流–侵蚀–应力耦合机理 溶质运移
下载PDF
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JMCT研制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刚 张宝印 +2 位作者 邓力 胡泽华 马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特卡罗(MC)粒子输运程序JMCT的初步研制成果。JMCT基于三维组合几何支撑软件框架JCOGIN,采用模块化,分成多层管理结构,可处理多群碰撞和连续能量碰撞,可进行粒子并行和区域分解并行两种并行方法,并具有良好... 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特卡罗(MC)粒子输运程序JMCT的初步研制成果。JMCT基于三维组合几何支撑软件框架JCOGIN,采用模块化,分成多层管理结构,可处理多群碰撞和连续能量碰撞,可进行粒子并行和区域分解并行两种并行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高速通信技术,同时配有可视化建模前处理软件。介绍了JMCT采用的多群物质碰撞机制,展示了程序模拟计算测试模型的结果,与MCNP程序计算结果一致。JMCT串行计算速度相比MCNP提高了约3倍;在20 480个处理器核上模拟2×109样本,并行效率可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OGIN框架 蒙特卡罗方法 粒子输运 JMCT程序
下载PDF
粒子输运蒙特卡罗模拟现状概述 被引量:33
3
作者 邓力 李刚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1-798,共8页
蒙特卡罗(MC)方法发展已有60多年历史,广泛应用于核科学及相关领域.MC方法超强的几何处理能力,使用精密的连续点截面参数,能够模拟各种复杂几何系统内的中子、光子、电子、α粒子、质子及其耦合输运问题.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通过大规... 蒙特卡罗(MC)方法发展已有60多年历史,广泛应用于核科学及相关领域.MC方法超强的几何处理能力,使用精密的连续点截面参数,能够模拟各种复杂几何系统内的中子、光子、电子、α粒子、质子及其耦合输运问题.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MC方法及程序已成为模拟各种粒子输运问题的首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 复杂几何 粒子输运 并行计算 首选工具
下载PDF
考虑颗粒迁移的陷落柱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姚邦华 茅献彪 +1 位作者 魏建平 王登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揭示流固耦合作用下的煤矿底板陷落柱突水机理,基于破碎岩体渗流理论、固液两相流、地下水动力学等理论,建立了考虑颗粒迁移的陷落柱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颗粒迁移作用下陷落柱的渗... 为了揭示流固耦合作用下的煤矿底板陷落柱突水机理,基于破碎岩体渗流理论、固液两相流、地下水动力学等理论,建立了考虑颗粒迁移的陷落柱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颗粒迁移作用下陷落柱的渗透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陷落柱孔隙率、渗流速度、孔隙水压力、流体中颗粒体积分数、涌水量等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增加,陷落柱充填颗粒在流固耦合作用下不断被侵蚀成悬浮颗粒并迁移流失,流体中颗粒体积浓度剧增后骤减;陷落柱的整体渗透性起初增加较慢,随着颗粒的不断迁移流失,孔隙率、渗流速度、涌水量快速增大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迁移 陷落柱 流固耦合 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渗透作用下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的迁移过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白冰 张鹏远 +2 位作者 宋晓明 郭志光 陈星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86-1793,共8页
对天然硅粉悬浮颗粒在饱和的石英多孔介质中的渗透迁移特性进行圆柱穿透试验,得到6种不同颗粒粒径(10,15,20,25,33,47μm)、3种不同颗粒浓度(0.2,0.5,0.8 mg/ml)、3种不同渗透速度(0.087,0.173,0.260 cm/s)和3种不同渗透方向(即自上向下... 对天然硅粉悬浮颗粒在饱和的石英多孔介质中的渗透迁移特性进行圆柱穿透试验,得到6种不同颗粒粒径(10,15,20,25,33,47μm)、3种不同颗粒浓度(0.2,0.5,0.8 mg/ml)、3种不同渗透速度(0.087,0.173,0.260 cm/s)和3种不同渗透方向(即自上向下,水平,自下向上)的颗粒穿透曲线,重点研究这些因素对悬浮颗粒迁移的水动力学过程、弥散效应、沉积效应等物理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渗透速度相同时,颗粒穿透过程中的浓度峰值一般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随渗透速度的增大,水动力学作用对颗粒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大,此时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则逐渐减小。此外,存在一个临界浓度值,当注入的悬浮颗粒浓度大于该值时,随着注入悬浮颗粒浓度的增大,出流液中的颗粒相对浓度反而有减小的趋势,这与大量的悬浮颗粒进入多孔介质造成多孔介质孔隙的堵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悬浮颗粒 渗透试验 迁移过程 相对浓度
下载PDF
水力输送管道中粗颗粒运动状态变化及其判别 被引量:16
6
作者 曹斌 徐心一 夏建新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2-679,共8页
粗颗粒运动形态变化规律是管道安全输送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粗颗粒管道输送试验系统,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和粒子图像测速法记录粗颗粒的运动状态及其速度变化,分析了不同粒径、不同体积浓度、不同输送速度条件下粗颗粒在管道中的... 粗颗粒运动形态变化规律是管道安全输送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粗颗粒管道输送试验系统,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和粒子图像测速法记录粗颗粒的运动状态及其速度变化,分析了不同粒径、不同体积浓度、不同输送速度条件下粗颗粒在管道中的水力学特性,并拟合得到粗颗粒运动状态的判定参数.研究结果显示,粗颗粒在管道中随着流体平均流速的增加依次出现扬动状态、间歇式推移状态、连续式推移状态和悬移状态,并通过不同运动状态的力学机制和能量损失分析提出了不同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从粗颗粒安全输送的角度,提出连续式推移状态是粗颗粒在较广输送速度范围内,能够实现连续有效输送的一种运动形式,是管道运输中的颗粒物主要运动状态;从分析结果可知,粗颗粒的运动状态与流速、颗粒粒径以及颗粒浓度有关,通过引入管径和重力加速度两个参数,采用量纲分析法得到无量纲数φ为颗粒运动状态判别参数,并以此作为判定粗颗粒不同运动状态,该参数可以在工程中预测粗颗粒的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道 粗颗粒 运动状态 水力输送 判别参数
原文传递
重力对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输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星欣 白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61-1667,共7页
利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重力对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输运特性的影响,包括渗流方向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两种不同的试验系列,每个系列中进行了5种不同渗流速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流方向自上向下时的流出液中颗粒的浓度峰值要大于自下向上... 利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重力对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输运特性的影响,包括渗流方向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两种不同的试验系列,每个系列中进行了5种不同渗流速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流方向自上向下时的流出液中颗粒的浓度峰值要大于自下向上时的浓度峰值,并且前者的浓度峰值出现的也快。同一渗流方向条件下,渗流速度越大,流出液中颗粒的浓度峰值越大。其次,渗流自上向下时,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弥散度的值随之减小,但在渗流自下向上时,渗流速度的变化对弥散度的影响很小。另外,同一渗流方向中,随渗流速度增大,沉积系数逐渐减小,回收率逐渐增大,并且沉积系数在渗流自下向上时较渗流自上向下时的要大。可见,重力和渗流速度是影响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输运的重要因素,渗流速度越小,重力的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颗粒 饱和多孔介质 输运 渗流速度
下载PDF
纳米Ag粒子在我国主要类型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东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5-613,共9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进入环境并不断累积,因此开展纳米材料的环境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纳米银(Ag N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人工纳米材料之一.本课题组拟以Ag NP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在我国主要类型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进入环境并不断累积,因此开展纳米材料的环境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纳米银(Ag N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人工纳米材料之一.本课题组拟以Ag NP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在我国主要类型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同位素技术和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揭示Ag NP与土壤中主要矿物或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探明Ag NP对土壤中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致毒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发展Ag NP在土壤中迁移的数学模型,预测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滞留通量进而评价其淋溶风险,为Ag NP的安全利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 迁移 转化 环境效应
下载PDF
黄河河口海岸近岸带水体含沙量的横向分布 被引量:7
9
作者 曹文洪 张启舜 胡春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8,共5页
基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物理图形 ,本文根据能量平衡方法和扩散理论分别推导得出了破波区内外含沙量的横向分布表达式 .研究结果表明 ,破波区内趋近岸线的含沙量并不为零 ,与实测资料相吻合 .采用泥沙扩散方程计算破波区外的含沙量的... 基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物理图形 ,本文根据能量平衡方法和扩散理论分别推导得出了破波区内外含沙量的横向分布表达式 .研究结果表明 ,破波区内趋近岸线的含沙量并不为零 ,与实测资料相吻合 .采用泥沙扩散方程计算破波区外的含沙量的横向分布 ,弥补了Fick扩散模型不考虑泥沙沉速的不合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含沙量 泥沙沉速 物理图形 横向分布
下载PDF
蒙特卡罗技术在辐射剂量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傅玉川 冉蜀阳 罗正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10-211,236,共3页
由于蒙特卡罗模拟能够细致地描述粒子在物质中的输运过程,辐射剂量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利用蒙特卡罗技术来解决。本文讨论了蒙特卡罗技术在辐射剂量学中的主要应用方面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实际的计算结果说明应用该技术能够对... 由于蒙特卡罗模拟能够细致地描述粒子在物质中的输运过程,辐射剂量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利用蒙特卡罗技术来解决。本文讨论了蒙特卡罗技术在辐射剂量学中的主要应用方面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实际的计算结果说明应用该技术能够对辐射剂量学的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技术 辐射剂量学 粒子输运
下载PDF
悬浮颗粒的浓度对其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和沉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星欣 白冰 +1 位作者 闫瑜龙 贾丁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43-2348,共6页
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迁移和沉积特性的研究对地下污染物净化、石油开采、核废料处置、水土保持等有很重要的意义。对4种不同浓度的悬浮颗粒在3种不同的渗流速度下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悬浮颗粒的浓度对其迁移和沉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迁移和沉积特性的研究对地下污染物净化、石油开采、核废料处置、水土保持等有很重要的意义。对4种不同浓度的悬浮颗粒在3种不同的渗流速度下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悬浮颗粒的浓度对其迁移和沉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悬浮颗粒浓度下,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穿透曲线中的悬浮颗粒的相对浓度也增大。同时,渗流速度一定时,悬浮颗粒的浓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小于该临界值,穿透曲线中的相对浓度随悬浮颗粒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大于该临界值时,相对浓度随悬浮颗粒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另外,悬浮颗粒的临界浓度是与渗流速度相关的,随着渗流速度增加,悬浮颗粒的临界浓度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 浓度 饱和多孔介质 迁移 沉积
下载PDF
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介质对窄束γ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丹 赖万昌 +1 位作者 王广西 郭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5-417,共3页
根据γ光子与物质的作用机理,对γ光子在介质中反应轨迹进行抽样跟踪,以此建立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粒子输运数学模型。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工具LabWindows/CVI编制软件模拟γ光子在介质中的输运过程,根据粒子出射率及对应的吸收介质厚度,计... 根据γ光子与物质的作用机理,对γ光子在介质中反应轨迹进行抽样跟踪,以此建立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粒子输运数学模型。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工具LabWindows/CVI编制软件模拟γ光子在介质中的输运过程,根据粒子出射率及对应的吸收介质厚度,计算介质对窄束γ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结果显示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介质对窄束γ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方法 粒子输运 质量衰减系数 LABWINDOWS/CVI
下载PDF
回灌过程中离子强度和水流流速对胶体粒子在多孔介质中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冶雪艳 杜新强 +1 位作者 张赫轩 崔瑞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93-4801,共9页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堵塞问题一直是影响其推广的瓶颈,目前回灌过程中大颗粒悬浮物导致的堵塞机理研究较多,对胶体类颗粒物的堵塞机理研究相对少。采用室内砂柱实验,研究不同离子强度和不同水流流速条件下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堵塞问题一直是影响其推广的瓶颈,目前回灌过程中大颗粒悬浮物导致的堵塞机理研究较多,对胶体类颗粒物的堵塞机理研究相对少。采用室内砂柱实验,研究不同离子强度和不同水流流速条件下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特征。选择大肠杆菌为实验胶体,设计在不同离子强度、不同水流条件下的砂柱回灌实验;运用Hydrus-1D软件模拟,拟合穿透曲线后得到表征胶体沉积的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流速增大会促进胶体的迁移,穿透曲线峰值增高,胶体的吸附率减小。在中等离子强度条件下(IS=30、50 mmol·L-1)流速对胶体的这种影响比在更低的离子强度(≤10 mmol·L-1)或更高的离子强度(≥300 mmol·L-1)条件下更为显著;相反地,同一流速条件下,离子强度从10 mmol·L-1升高到300 mmol·L-1时,胶体的吸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从胶体和介质相互作用势能来看,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胶体和砂表面的相互作用增强,有利于胶体吸附在介质表面,增加介质堵塞的概率。但是,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流速的增加产生的水动力剪切力有利于促进胶体的迁移,不利于胶体的吸附或阻塞,减少了微小颗粒堵塞的概率。模拟结果显示吸附速率系数k、最大固相沉积量Smax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从整体上来看,回灌过程中胶体微粒的迁移滞留行为主要受控于离子强度,但水流因素会干扰离子强度的控制作用。在实际的人工回灌过程中,有效的预防堵塞需要将化学(降低离子强度)和水动力(增加回灌水流速)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 饱和多孔介质 水流速度 迁移 滞留 堵塞 悬浮系 模型
下载PDF
Particle methods for multi- scale simulation of complex flows 被引量:7
14
作者 GEWei MAJingsen ZHANGJiayuan TANGDexiang CHENFeiguo WANGXiaowei GUOLi LIJingh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1期1057-1069,共13页
The multi-scale structures of complex flows have been great challenges to both theoretic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es, and multi-scale modeling is the natural way in response. Particle methods (PMs) are ideal constit... The multi-scale structures of complex flows have been great challenges to both theoretic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es, and multi-scale modeling is the natural way in response. Particle methods (PMs) are ideal constitutors and powerful probes of multi-scale models, owing to their physical insight and computational simplicity. In this paper, the role of different PMs for multi-scale modeling of complex flows is critically reviewed and possible development of PMs in this background is prospected, with the emphasis on pseudo-particle modeling (PPM). The performances of some different PMs are compared in simulations and new devel-opment in the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PPM is also reported, demonstrating PPM as a unique PM for multi-scale 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流程 粒子法 动力学仿真 刻度模型 传输过程
原文传递
基于非结构网格粒子输运的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立鹏 陈森 +5 位作者 张信一 姜夺玉 胡田亮 曹璐 李达 陈立新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4,共9页
传统的构造实体几何的建模方式不能满足复杂几何输运、多物理耦合计算和大尺度核辐射效应模拟等问题,目前MCNP程序允许在非结构化的网格下跟踪粒子,它是作为一个网格空间嵌入在传统的构造实体几何之中,非结构网格几何采用有限元程序ABA... 传统的构造实体几何的建模方式不能满足复杂几何输运、多物理耦合计算和大尺度核辐射效应模拟等问题,目前MCNP程序允许在非结构化的网格下跟踪粒子,它是作为一个网格空间嵌入在传统的构造实体几何之中,非结构网格几何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创建,使用MCNP的径迹长度估计器计算非结构网格单元内的输运结果,并在非结构网格上执行单元对单元的跟踪,结果可以输出到ABAQUS或者Paraview进行可视化和其他物理分析。本文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基准实验:Ueki固定源和Godiva临界源问题,模拟结果表明,UM几何的运行时间和与CSG几何的计算偏差与输入网格单元的数量、单元的阶数成正比,同样阶数的四面体比六面体结果误差更小,本文的非结构网格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构造实体几何结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 粒子输运 蒙特卡罗 有限元
下载PDF
东北黑土坡面降雨和汇流对土壤团聚体流失和颗粒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琪珊 郑粉莉 +4 位作者 师宏强 王雪松 王彬 李志 张加琼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分析降雨和汇流对坡面土壤团聚体流失和颗粒迁移的影响,可加深对土壤侵蚀退化过程的认识,也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和汇流试验,通过设计2个降雨强度(50和100 mm/h,即R_(50)和R_(100))、1个汇流强度(100 mm... 分析降雨和汇流对坡面土壤团聚体流失和颗粒迁移的影响,可加深对土壤侵蚀退化过程的认识,也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和汇流试验,通过设计2个降雨强度(50和100 mm/h,即R_(50)和R_(100))、1个汇流强度(100 mm/h,即I_(100))以及降雨与汇流组合(50 mm/h降雨强度+50 mm/h汇流强度(R_(50)I_(50))、50 mm/h降雨强度+100 mm/h汇流强度(R_(50)I_(100))、100 mm/h降雨强度+50 mm/h汇流强度(R_(100)I_(50)))试验,分析降雨和汇流对黑土坡面土壤团聚体流失和颗粒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试验供水量相同时,R_(100)试验处理的坡面土壤侵蚀速率分别是R_(50)I_(50)的1.9倍和I_(100)的2.4倍,试验处理R_(100)I_(50)的土壤侵蚀速率是R_(50)I_(100)的1.3倍,表明降雨对坡面水蚀的作用大于汇流;2)在降雨主导的坡面水蚀过程中,R_(50)、R_(100)、R_(50)I_(50)和R_(100)I_(50)试验处理下的<0.25 mm微团聚体流失量比例较试验土壤分别增加20.6%、16.7%、17.9%和21.8%,而在汇流主导的坡面水蚀过程中,I_(100)和R_(50)I_(100)试验处理下的≥0.25 mm团聚体流失量比例分别为61.9%和65.2%,表明坡面汇流对黑土团聚体的分散作用小于降雨;且平均质量直径能更好地反映土壤团聚体流失特征;3)R_(100)、I_(100)和R_(50)I_(50)试验处理下砂粒和黏粒流失量比例较R_(50)增加1.4%~9.5%,R_(50)I_(100)和R_(100)I_(50)试验处理下砂粒流失量比例较R_(100)、I_(100)和R_(50)I_(50)试验处理增加0.8%~4.0%,其较R_(50)增加3.7%~6.0%,但粉粒和黏粒比例相应减少,表明粗颗粒流失随坡面汇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总之,降雨对黑土团聚体的破碎作用大于坡面汇流作用,坡面水蚀过程中泥沙颗粒的分选取决于降雨和汇流对坡面水蚀的作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汇流 团聚体流失 颗粒迁移 黑土区
下载PDF
A simple formula for predicting settling velocity of sediment particles 被引量:5
17
作者 Song Zhiyao Wu Tingting +1 位作者 Xu Fumin Li Ruijie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1期37-43,共7页
Based on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described by Cheng between the drag coefficient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of a particle,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ynolds number and a dimensionless particle parameter is propose... Based on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described by Cheng between the drag coefficient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of a particle,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ynolds number and a dimensionless particle parameter is proposed. Using a trial-and-error procedure to minimize errors, the coefficients were determined and a formula was developed for predicting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natural sediment particles. This formula has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than other published formulas and it is applicable to all Reynolds numbers less than 2× 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tling velocity spherical particle sediment particle sediment transport trial-and-errormethod
下载PDF
The Origin of Electric Charge in Quantum Gravity
18
作者 Edwin Eugene Klingman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24年第4期511-535,共25页
A model fermion has been produced in a theory of quantum gravity that establishes the existence of a mass gap and half-integral spin. The third requirement for the fermion is electric charge. We herein develop a duali... A model fermion has been produced in a theory of quantum gravity that establishes the existence of a mass gap and half-integral spin. The third requirement for the fermion is electric charge. We herein develop a dualism-based analysis that explains the origin of charge at the fermion scale in a primordial field theory of quantum gra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ITY Topology Parallel transport particle Genesis Primordial Field Self-Interaction Equations Yang-Mills Gravity
下载PDF
Impact of stress on solute transport in a fracture network: A comparison study 被引量:6
19
作者 Zhihong Zhao Jonny Rutqvist +9 位作者 Colin Leung Milan Hokr Quansheng Liu Ivars Neretnieks Andrew Hoch Jirí Havlíek Yuan Wang Zhen Wang Yuexiu Wu Robert Zimmerma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110-123,共14页
This paper compares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solute transport (advection and matrix diffusion) in fractured rocks in which fracture apertures are correlated with fracture lengths. It is mainly m... This paper compares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solute transport (advection and matrix diffusion) in fractured rocks in which fracture apertures are correlated with fracture lengths. It is mainly motivated by the performance and safety assessments of underground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ies. Five research teams used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model stress/deformation, flow and transport pro- cesses, based on either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or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rived by various teams generally demonstrated that rock stresses coul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solute transport processes through stress-induced changes in fracture apertures and associated changes in per- meability.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was achieved regarding advection and matrix diffusion given the same fracture network, while some observed discrepancies could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t mechanical or transport modeling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d rocks Solute transpor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Equivalent continuum Dual-porosity model particle tracking method
下载PDF
电子束与复合靶作用后辐射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进玺 吴伟 +5 位作者 来定国 程引会 马良 赵墨 郭景海 周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6-511,共6页
建立了复合靶的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计算模型,以"闪光二号"加速器为电子束源,模拟了电子和光子在不同材料中的输运规律,研究了钽和聚乙烯组成的复合阳极靶对辐射X射线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钽厚度的增加,辐射X射线平均能... 建立了复合靶的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计算模型,以"闪光二号"加速器为电子束源,模拟了电子和光子在不同材料中的输运规律,研究了钽和聚乙烯组成的复合阳极靶对辐射X射线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钽厚度的增加,辐射X射线平均能量增大,能量转换效率先增大后减小;聚乙烯可明显减小辐射场中的电子份额。当钽和聚乙烯的厚度分别取20μm、3mm时,辐射场中平均光子能量为102.68keV;光子总能量为88.62J,远大于电子总能量0.02J;X射线能量转换效率为0.57%。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条件设计了复合靶,计算和测得的X射线平均能量分别为108和121keV,二者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输运 轫致辐射 复合靶 X射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