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1
作者 耿晓林 周迎锋 +2 位作者 贾金领 马超 徐海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分别接受经椎旁肌...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分别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血清创伤分子含量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和矫正畸形效果。结果椎旁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皮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与经皮微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创伤程度相当,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微创经皮入路 创伤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2
作者 单辉强 李翀 +3 位作者 尹毅 黄伟 邬亚明 金晔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731-735,共5页
背景: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均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且都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但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还不明确。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背景: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均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且都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但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还不明确。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41例(椎旁肌组),经皮椎弓根螺钉31例(经皮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测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评估术后1周及6个月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椎旁肌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显著低于经皮组(P<0.05),而经皮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后凸Cobb角矫正率、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椎旁肌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6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相对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更多的X线辐射,椎体复位效果和椎体高度维持也稍逊,同时手术操作要求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系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微创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和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疼痛的比较 被引量:25
3
作者 朱建福 苏郁 +4 位作者 李婷 王旭 王晓露 刘寿坤 缪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止痛药应用情况,观察术后早期疼痛缓解及早期恢复情况。方法共纳入33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无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15例(A组)...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止痛药应用情况,观察术后早期疼痛缓解及早期恢复情况。方法共纳入33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无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15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18例(B组)。记录2组肌注止痛药用量、口服止痛药用量、术后距末次肌注止痛药的时间、术后距末次口服止痛药的时间、术后开始自主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结果33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A组肌注止痛药总量、口服止痛药用量少于B组,且术后距末次肌注止痛药的时间、术后距末次口服止痛药的时间、术后开始自主下地活动时间较B组短,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也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术后止痛药的摄入量较少,摄入时间短,有助于减少止痛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同时从侧面反映经椎旁肌入路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疼痛
原文传递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52例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海 贺小兵 +3 位作者 王明贵 李克俭 赵刚 刘登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5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7例;传统后正中入路25例。结果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的矫正...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5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7例;传统后正中入路25例。结果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的矫正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4个月,所有患者的伤椎全部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马建国 阴彦兵 白祝荣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33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33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观察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检测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占位率、Cobb’s角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明显提高,椎管占位率、Cobb’s角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SF-36各项得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在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上,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断钉、断棒和钉棒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能改善患者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椎旁肌间隙 入路 椎弓根 螺钉
下载PDF
3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6
作者 冯晶 杜世阳 +2 位作者 黄觅 倪欢 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3-927,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7例,女15例,平均(33.7±12.5)岁。随机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n=23)、肌间隙...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7例,女15例,平均(33.7±12.5)岁。随机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n=23)、肌间隙入路组(n=30)、经皮组(n=29)。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脊柱矢状位Cobb’s角度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肌间隙组和经皮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3种手术方式均恢复脊柱后凸畸形,且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 经皮椎弓根螺钉 手术入路 疗效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估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椎体结构、全身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椎旁入路组和正中入路组,分别接受椎旁间隙入路下内固定手术治疗以及传统正中... 目的: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椎体结构、全身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椎旁入路组和正中入路组,分别接受椎旁间隙入路下内固定手术治疗以及传统正中入路下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时,测定Cobb角;手术前及手术后1、3d时,测定血清中肌酶、应激激素、神经损伤分子的含量。结果:椎旁入路组和正中入路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Cobb角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两组间的Cobb角无显著差异;两种患者术后1、3d时的血清LDH、CK、Myo、NE、E、Cor、Ins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且椎旁入路组患者血清中LDH、CK、Myo、NE、E、Cor、Ins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中入路组,两种患者术后1、3d时的血清NSE、S100B、GFAP含量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椎旁入路组患者血清中NSE、S100B、GFA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中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椎体稳定性相当且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创伤程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应激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啟维 路奎元 +1 位作者 王强 孙常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65例患者在我院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5例。分别统计...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65例患者在我院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5例。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行组间比较。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5±10min,手术出血量64±25ml,术后出现皮下血肿3例,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传统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25min,手术出血量220±100ml;术后发生皮下血肿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传统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取出
下载PDF
椎板开窗减压结合肌间隙入路置钉治疗伴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子华 刘丹 +4 位作者 陈鑫营 陈建威 曾红生 方磊 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行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治疗伴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研究自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椎旁肌间置钉内固定治疗33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行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治疗伴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研究自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椎旁肌间置钉内固定治疗33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 33例获得2~36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腰背部疼痛均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矫正率、椎管狭窄及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小切口椎板开窗减压+肌间隙置钉治疗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具有相同疗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保留了脊柱结构和稳定性,而且可以使椎管得到有效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神经损伤 开窗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焦伟 于海洋 +3 位作者 梁成民 翟云雷 杨东强 李超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腰段骨折术后患者行内固定取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小切口组,每组20例。传统组经原手术切口取出内固定;小切口组在C臂X线机下定位或体表触摸定位取出...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腰段骨折术后患者行内固定取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小切口组,每组20例。传统组经原手术切口取出内固定;小切口组在C臂X线机下定位或体表触摸定位取出。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传统组:手术时间(64.6±13.1)min,手术切口(14.0±3.1)cm,术中出血量(310±160)ml,术后体温(38.6±1.2)℃,24 h VAS评分(8.4±0.5)分,住院时间(7.1±0.5)d。小切口组:手术时间(40.2±10.2)min,手术切口(4.1±0.7)cm,术中出血量(68±15)ml,术后体温(37.3±1.1)℃,24 h VAS评分(5.2±0.6)分,住院时间(3.0±0.2)d。两组手术效果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内固定取出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取出内固定有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及疼痛程度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入路 脊柱骨折 内固定物取出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德春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及取出椎弓根系统72例。随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8例,传统后正中入路34例。比...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及取出椎弓根系统72例。随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8例,传统后正中入路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及VAS评分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19.3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胸腰段骨折椎体均获得了良好愈合,无1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显露清楚、患者恢复快、防止术后腰背痛等优点,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一种实用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剑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4期250-251,2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手术后...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6.4±4.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7±12.6)mL,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均较手术治疗后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未发生明显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植骨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 被引量:7
13
作者 滕红林 吴哲褒 +4 位作者 吴春雷 王靖 朱旻宇 陈鑫 肖建如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切除胸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集胸腰段哑铃形肿瘤患者32例: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6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手术采用胸腰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中分离多...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切除胸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集胸腰段哑铃形肿瘤患者32例: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6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手术采用胸腰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中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切除关节突关节后,暴露椎间孔内外的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重建脊柱稳定性。所有患者获得随访。结果所有肿瘤均全切除,其中23例行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平均3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脊柱后凸、侧凸等畸形。结论以椎间孔及椎间孔外部分为主的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间孔切开切除,必要时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此方法具有肿瘤暴露好、术中出血少、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兼顾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哑铃形肿瘤 胸腰椎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贤赟 吴骏 +1 位作者 刘伟 赖蔚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4期85-87,90,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最佳显露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经...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最佳显露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从Cobb角矫正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程度等方面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及未次随访显示,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腰背肌锻炼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下载PDF
经皮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鑫 李永刚 +1 位作者 杨志奎 李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A组(20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探讨经皮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A组(20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B组(2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1周,A组的CRP、E、Cor水平低于B组(P<0.05)。术后1周、3个月,两组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增大,后凸Cobb角均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切口长度小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可见出血量少于B组,隐性失血量多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经皮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前者创伤更小,应激反应更小,可见出血量更少,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快,后者手术时间更短,隐性失血量更少,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后路经皮微创和椎旁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苟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微创和椎旁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之间在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90例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8例)和B组(42例),A...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微创和椎旁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之间在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90例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8例)和B组(42例),A组利用后路经皮微创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选用椎旁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5);二组术后5d、3个月、6个月的VSI指数、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疗效与旁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似,但切口更小、术中出血更少,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体骨折 微创 椎旁肌入路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洪相 马超 +1 位作者 李付彬 魏金栋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9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5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5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按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0)和B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疼痛感觉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椎旁肌入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及72 h疼痛感觉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1周疼痛感觉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症状不需要行椎管减压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操作方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减少了对椎旁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正中入路行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史继德 周斌 +2 位作者 耿喜林 张谦 张海鸿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并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并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X线片疗效评价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腰背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患者Oswestry(ODI)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6.3±14.7)min、术中出血量(155.7±38.2)m L、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10.3±2.6)m L、手术后引流量(106.6±21.7)m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好转(P〈0.05)。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1.67±0.21)mm、Cobb角丢失(1.45±0.81)°,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末次随访研究组的VAS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ODI评价为优的比例为75.56%,高于对照组的53.33%,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的OD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术后患者恢复更加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骨折 椎旁肌 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明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 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5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随机分为观察组(椎旁肌... 目的 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5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随机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对照组(后正中入路)各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手术入路 胸腰椎骨折 无神经损伤
下载PDF
微雕关节突关节经椎间孔复位椎管内骨块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廖仁可 吴波 +2 位作者 徐峰 胡忠钦 何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微雕关节突关节经椎间孔复位椎管内骨块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3年2月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伴有骨块压迫并导致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4例。接受经肌间隙入路微雕... 目的探讨微雕关节突关节经椎间孔复位椎管内骨块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3年2月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伴有骨块压迫并导致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4例。接受经肌间隙入路微雕关节突关节行椎体后缘直接减压复位治疗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经椎板入路行患侧椎板切除间接减压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截骨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治疗12个月伤椎Cobb角、伤椎体前缘高度比、功能障碍ODI指数、疼痛程度评分以及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截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伤椎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伤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ODI指数、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雕关节突关节建立减压通道,较常规经椎板切开减压能显著减少出血和创伤,提高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缓解功能障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爆裂性骨折 微雕关节突关节 经肌间隙入路 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