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韩愈古文运动的失败看唐代骈文的文体地位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丽霞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3-107,共5页
韩愈的古文改革,乃是一场对儒家精神进行重新建构的文化运动。但唐朝总体的时代文化和政治精神对这一思潮持消极态度,在唐人心目中,骈文已转化为一种时代文化的心理,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稳定性。国家公文、科举取士,皆以骈文为本。凡此种... 韩愈的古文改革,乃是一场对儒家精神进行重新建构的文化运动。但唐朝总体的时代文化和政治精神对这一思潮持消极态度,在唐人心目中,骈文已转化为一种时代文化的心理,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稳定性。国家公文、科举取士,皆以骈文为本。凡此种种,皆使古文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事实上,经由六朝的全面振兴和初盛唐的进一步发展,骈文已充分显示出其作为一种文体不断充实发展、及时进行价值转换的优势,而在整个唐代长盛不衰。但从长远看,古文运动虽然"失败",但这种对骈文的文体霸权地位挑战的努力却始终存在。唐以后的中国散文史,即转化为古文与骈文此消彼长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 骈文 时代思潮 文体
原文传递
“四六”指骈文之形成与接受过程考述 被引量:7
2
作者 莫道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四六"之名指骈文是在中晚唐自然形成的,从柳宗元合成"骈四俪六"到李商隐提炼为"四六"是一个创造性的飞跃。而这种提炼的基础应该是在中晚唐"四六"指骈文逐渐成为了文坛的共识。晚唐以后,"... "四六"之名指骈文是在中晚唐自然形成的,从柳宗元合成"骈四俪六"到李商隐提炼为"四六"是一个创造性的飞跃。而这种提炼的基础应该是在中晚唐"四六"指骈文逐渐成为了文坛的共识。晚唐以后,"四六"概念迅速流行,结集益多,日渐成为专指应用性骈文的专有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六 骈文 李商隐 晚唐
下载PDF
骈文·骈文的界定·骈文发展史 被引量:4
3
作者 莫山洪 《柳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对骈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探索,以为骈文应是“骈文是中国古 代文学中特有的一种主要由对偶句构成,具有对仗、用典、声韵、藻饰等四大修辞形态的形 式华美的文体”,骈文与辞赋有区别,不应将以赋名篇的作品归入骈文。骈文的... 对骈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探索,以为骈文应是“骈文是中国古 代文学中特有的一种主要由对偶句构成,具有对仗、用典、声韵、藻饰等四大修辞形态的形 式华美的文体”,骈文与辞赋有区别,不应将以赋名篇的作品归入骈文。骈文的兴盛期可定 在南北朝到初唐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概念 界定 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 文体 对偶句 修辞形态 骈体文
下载PDF
中唐韩柳古文书写的可能与规则及其限度——以语体为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安家琪 刘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7,共13页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雅正"。"古文"书写有其规则,书写者须明了上古汉语与中世汉语的区别,并遵守上古汉语的韵律与语法规则。由于"古文"书写者难以突破身处的思想学术传统与社会习俗的制约,故只能在部分文体上求得突破,而难以真正挑战时文的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柳 古文 骈文 语体 规则
下载PDF
论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 被引量:4
5
作者 莫山洪 《柳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对王勃的骈文作一全面的描述,从中发掘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层,即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时不我待的焦虑情感,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感,思念亲友及故乡的感伤情感。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是对六朝以来的骈文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王勃 骈文 审美情感 艺术风格 题材
下载PDF
从四六到骈文——论骈文的名称演进与文体辨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作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07,共9页
骈文名称在清代出现了从"四六"到"骈文"的演进,这种演进结果在民国时期得到定型。伴随着名称演进的是对四六与骈文的辨析。"骈文"取代"四六",辨析四六与骈文,是骈文尊体思想在正名与辨体两方... 骈文名称在清代出现了从"四六"到"骈文"的演进,这种演进结果在民国时期得到定型。伴随着名称演进的是对四六与骈文的辨析。"骈文"取代"四六",辨析四六与骈文,是骈文尊体思想在正名与辨体两方面的体现。骈文发展演变的阶段性与名称的演进相吻合,这为辨析四六与骈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清代、民国文论家主要从三方面来辨析四六与骈文:1)从创作领域来辨析,认为四六局限于世俗应用应酬,而骈文则突破了这个藩篱;2)从行文句式来辨析,认为四六不仅是四六行文,而且全篇对偶,而骈文则相对自由;3)从审美效果来辨析,认为四六"无复作家风韵",而骈文则富有文学色彩。名称的演进与对四六骈文的辨析,明确了骈文文体意识,提升了骈文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四六 尊体
下载PDF
陈子龙的骈文成就及其对清初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吕双伟 丁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49,共7页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启等则骈四俪六色彩浓郁,隶事丰富,藻饰明显,具有"齐梁体"骈文特征。他虽没用骈文之名,但各类骈体清新流丽、精妙绝人,事实上是明代骈文的殿军,对清初陈维崧、毛先舒、毛奇龄、陆圻等影响较大。清初骈文的振兴,主要是晚明复古派推崇汉魏六朝文学的延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骈文 汉魏体 齐梁体
下载PDF
论宋代四六文的娱乐功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如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娱乐功能是宋代四六文的重要文体功能之一,集中体现于致语、话本及文人俳谐四六中。致语作为歌舞剧曲娱乐演出的一部分,其在舞筵歌席前表演念诵的主要目的即在于取悦宾主。在演史、小说话本中四六文则主要用于描绘场景,以促进表演的多... 娱乐功能是宋代四六文的重要文体功能之一,集中体现于致语、话本及文人俳谐四六中。致语作为歌舞剧曲娱乐演出的一部分,其在舞筵歌席前表演念诵的主要目的即在于取悦宾主。在演史、小说话本中四六文则主要用于描绘场景,以促进表演的多样化。公案里的四六文判词、供状不可或缺,尤其是花判公案中,内容滑稽的判词是其发挥娱乐功能的关键。俳谐四六文主要流行于文人之间,以文为戏、自娱娱人是其主要文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宋四六 骈文 娱乐功能 致语 话本 文人俳谐四六
下载PDF
“伐山”“伐材”之喻与“生事”“熟事”之法——王铚《四六话》的骈文典故理论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莫道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3,共5页
宋代王铚《四六话》提出"伐山"与"伐材"、"生事"与"熟事"的用典理论,并不仅仅是讨论用典技巧,而是强调艺术创新,即在用典的典源取材问题上,也要有自我新发现。从美学上说,就是熟悉的陌生化与... 宋代王铚《四六话》提出"伐山"与"伐材"、"生事"与"熟事"的用典理论,并不仅仅是讨论用典技巧,而是强调艺术创新,即在用典的典源取材问题上,也要有自我新发现。从美学上说,就是熟悉的陌生化与陌生的熟悉化的结合。"伐山"与"伐材"侧重于"伐山";"生事"与"熟事"的搭配方式则强调艺术的熟悉与陌生的组合,其实质也是艺术手法的创新。这说明用典方面的骈文批评理论已有了更为精细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四六话 王铚 典故理论
下载PDF
韩愈散文骈散融合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松柳 吴思聪 《长沙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96-100,108,共6页
骈文常给人一种辞藻华丽而内容空洞之感,与之相比,古文则显得更为简明充实。但韩愈的众多散文之所以能在唐代独树一帜,反而是因为对骈文多有借鉴。韩愈的许多文章既有古文内容充实的特点,又有骈文辞采点、缀其间。虽然韩愈提倡古文,但... 骈文常给人一种辞藻华丽而内容空洞之感,与之相比,古文则显得更为简明充实。但韩愈的众多散文之所以能在唐代独树一帜,反而是因为对骈文多有借鉴。韩愈的许多文章既有古文内容充实的特点,又有骈文辞采点、缀其间。虽然韩愈提倡古文,但在他所处的时代骈文仍占据主流,他的创作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了骈文。从韩愈散文的文章布局、语言特色和句型结构中,皆可看出韩愈散文骈散融合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古文 骈文 骈散融合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丽辞》与骈文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山洪 《柳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作为最早的骈文理论著作 ,《文心雕龙·丽辞》对骈文的产生、骈文的特点、骈文早期的发展都进行了一定的描述 ,并对骈散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关键词 《文心雕龙·丽辞》 骈文理论 对仗 骈文史 骈散
下载PDF
有正有变 文质并胜——论杭世骏骈文的创作特色与艺术成就 被引量:1
12
作者 路海洋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3-77,共5页
杭世骏是清中叶的一位重要骈文作家,但纵览民国以降的各种骈文史研究著作,他实际上一直处于被忽略、被遗忘的境地。就创作特点而言,杭氏骈文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比较符合传统意义上骈文创作格式要求的"正格"之文和突破了骈体... 杭世骏是清中叶的一位重要骈文作家,但纵览民国以降的各种骈文史研究著作,他实际上一直处于被忽略、被遗忘的境地。就创作特点而言,杭氏骈文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比较符合传统意义上骈文创作格式要求的"正格"之文和突破了骈体传统格式规范的"变格"之文。前者或清逸空灵、或简隽古雅、或纵肆横逸,在骈文创作的传统形式格局中,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后者更是在承传中有创新,更加突出地体现了杭氏骈文的独特面貌和艺术成就,尤其在使用长对、骈散交融、以意统文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刻意打破骈散之界,有力地说明了骈散并无高低之分、骈散可以融贯并用。要之,杭世骏称得上是清中叶骈文灿烂星空中绽放独特光彩的一颗明星,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杭世骏 骈文 “正格”之文 “别格”之文
下载PDF
从“笔”之病犯论南朝“文笔说”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芸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3,共6页
关于"文笔说"的讨论至今已延续良久。人们一直关注于其在文体分类中的作用。在《文镜秘府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笔"亦存在病犯,强调句中宫商和谐,且句末不押韵。由此我们得出,"文""笔"之分,应... 关于"文笔说"的讨论至今已延续良久。人们一直关注于其在文体分类中的作用。在《文镜秘府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笔"亦存在病犯,强调句中宫商和谐,且句末不押韵。由此我们得出,"文""笔"之分,应该是骈体的写作方式在南朝时流行的体现。唐代"文笔"说的式微也与骈体的衰落有关。从这则材料还可以看出南朝人对声律的重视和探索,但这并不足以构成"纯文学"观念形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笔”说 病犯 文镜秘府论 骈体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的骈散观念
14
作者 吕梦涵 李金松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黄侃先后参加了清末民初的骈散文派之争与新旧文学论战,在论争中形成了宏通的骈散观念,他作《文心雕龙札记》,推重刘勰《文心雕龙》的折中之旨以调和骈散。围绕各学派的论争焦点,黄侃从内涵与外延分别定义文学范畴,在兼顾文体纷杂的同... 黄侃先后参加了清末民初的骈散文派之争与新旧文学论战,在论争中形成了宏通的骈散观念,他作《文心雕龙札记》,推重刘勰《文心雕龙》的折中之旨以调和骈散。围绕各学派的论争焦点,黄侃从内涵与外延分别定义文学范畴,在兼顾文体纷杂的同时强调声律、辞采的重要性,并主张兼习文笔之体。黄侃秉持骈散并重的态度,力主骈文实不可废,提倡奇偶适变,他兼重命意与修辞,细析并评点《文心雕龙》所总结的声偶文学修辞技巧,倡导为文者创作辞义相称的作品。黄侃通达的骈散观念既对桐城派文采不足之弊予以纠偏,又对《文选》派持论过严之处加以补正,推动了骈文与散文两派的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骈文 修辞 文笔论
下载PDF
南宋词科对南宋骈文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丽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4-58,共5页
南宋词科的恢复和改革不仅造就了又一个骈文繁荣时期的到来,而且对南宋骈文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促使南宋骈文朝着格律更加严格、注重技巧形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南宋词科 南宋骈文 格律化倾向
下载PDF
知识本体论视野下启文知识的社会化--以《四六灿花》的编纂为例
16
作者 郑永辉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四六灿花》是明末卜豫吉在常州府集四十六人之力完成的启文总集,今存故宫本、台藏本、哈佛本三种。运用知识本体论对《四六灿花》的编纂价值进行审视,可以发现编纂者站在读者和作者两个维度上,试图将启文知识社会化,面向读者选辑、校... 《四六灿花》是明末卜豫吉在常州府集四十六人之力完成的启文总集,今存故宫本、台藏本、哈佛本三种。运用知识本体论对《四六灿花》的编纂价值进行审视,可以发现编纂者站在读者和作者两个维度上,试图将启文知识社会化,面向读者选辑、校正、注释启文,进行历时态启文知识建构,同时面对作者批评所选启文,进行共时态启文知识整合。前者在突破知识不可通约性的同时保存了可靠、珍稀的启文文献,后者则是对前者进行批判性、创造性的承载,指导、影响了启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本体论 社会化 启文 《四六灿花》 骈文
下载PDF
李白骈文的成就及后世的评价
17
作者 于景祥 宋艳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出常人的成就。不过,由于骈文观念的不同,后世骈文批评家对李白骈文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骈文 成就 贡献
下载PDF
陈澧与晚清广东骈文的兴起
18
作者 吕双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7,共11页
陈澧继承阮元创立的书院教育传统,在学海堂和菊坡精舍用心培养经史与辞章之才。对于骈文,他不仅肯定骈文的华美价值和致用功能,赞扬经学与骈文兼善的文士,指出部分名家特征,倡导骈文创作以六朝为标的,讲究骈文的格调等;还爱好并创作,在... 陈澧继承阮元创立的书院教育传统,在学海堂和菊坡精舍用心培养经史与辞章之才。对于骈文,他不仅肯定骈文的华美价值和致用功能,赞扬经学与骈文兼善的文士,指出部分名家特征,倡导骈文创作以六朝为标的,讲究骈文的格调等;还爱好并创作,在序跋、书信、杂记、哀祭、赋颂及说经札记等文体上都有创获,善于议论和抒情,反映晚清汉宋兼采、骈散不分的融通思潮及内忧外患加深的现实。他与谭莹同处在广东骈文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共同推动了晚清广东骈文的兴起。而陈澧经学、辞章兼善,又费心指导学生创作骈文,培养了谭宗浚、陈伯陶、张其淦等名家,贡献尤大。这改变了清代骈文复兴但广东一直较为冷寂的局面,从而拓展了骈文空间,也丰富了清代地域文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澧 晚清 骈文 广东 兴起
下载PDF
清中叶骈文名家杨芳灿的辞赋创作
19
作者 杨晓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杨芳灿辞赋作品共计14篇,虽然数量较少,但是成就较高。结合对乾嘉时期骈散之争及赋骈汇融的背景可以发现,杨芳灿辞赋吸收骈散交融的写作手法,灵活运用多种骈偶句式,并辅以散笔行文,呈现出重气势的特点。同时,其赋作受骈文影响,存在尚唯... 杨芳灿辞赋作品共计14篇,虽然数量较少,但是成就较高。结合对乾嘉时期骈散之争及赋骈汇融的背景可以发现,杨芳灿辞赋吸收骈散交融的写作手法,灵活运用多种骈偶句式,并辅以散笔行文,呈现出重气势的特点。同时,其赋作受骈文影响,存在尚唯美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文辞上沉博绝丽和音韵上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总体上来看,杨芳灿辞赋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对完善清中叶骈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芳灿 辞赋 骈文
下载PDF
刘宗周与毛奇龄骈文之差异分析
20
作者 雷斌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30,共14页
刘宗周与毛奇龄皆为浙东学派代表,长于经史,但骈文成就不容忽视。毛奇龄尊崇儒家本经,对刘宗周其人其学推崇备至。在骈文创作方面,刘宗周主于实用,但不废骈文之美。毛奇龄追求唯美,然亦重视骈文根底。在骈文特征方面,刘宗周一派学者风范... 刘宗周与毛奇龄皆为浙东学派代表,长于经史,但骈文成就不容忽视。毛奇龄尊崇儒家本经,对刘宗周其人其学推崇备至。在骈文创作方面,刘宗周主于实用,但不废骈文之美。毛奇龄追求唯美,然亦重视骈文根底。在骈文特征方面,刘宗周一派学者风范,毛奇龄尽展才子深情。在骈文师法上,刘宗周与毛奇龄皆法乳于《楚辞》,但刘宗周尊唐代陆贽,雄厚笃挚;毛奇龄喜六代徐庾,古艳华润。比较刘宗周与毛奇龄的骈文,可观照浙东学派与清代骈文嬗变之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毛奇龄 骈文 浙东学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