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A review of 553 cases in Chinese literature 被引量:124
1
作者 Yu, Peng-Fei Hu, Zhen-Hua +4 位作者 Wang, Xin-Bao Guo, Jian-Min Cheng, Xiang-Dong Zhang, Yun-Li Xu, Q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209-1214,共6页
AIM:To sum up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 ristics of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T) and the experience with it.METHODS: A total of 553 SPT patients report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between January 1996 an... AIM:To sum up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 ristics of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T) and the experience with it.METHODS: A total of 553 SPT patients report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between January 1996 and January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553 SPT patients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was 27.2 years, and the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1:8.37. Their symptoms were non-specific, and nearly one third of the patients were asymptomatic.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ultraso-nography were performed to show the nature and location of SPT. Most of the tumor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pancreatic head (39.8%), tail (24.1%), body andtail (19.5%). Forty-five patients (9.2%) were diagnosed as malignant SPT with metastasis or invasion. None of the clinical factor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lignant potential of SPT. Surgery was the main therapeutic modality for SPT. Local resection, distal pancreatectomy and pancreatoduodenectomy were the most common surgical procedures. Local recurrence and hepatic metastasis were found in 11 and 2 patients, respectively,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Four patients died of tumor progression within 4 years after palliative resection of SPT. The prognosis of SPT patients was good with a 5-year survival rate of 96.9%.CONCLUSION: SPT of the pancreas is a rare indolent neoplasm that typically occurs in young females. It is a low-grade malignancy and can be cured with extended resection. The prognosis of such patients is good although the tumor may recur and metasta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neoplasm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DIAGNOSIS TREATMENT PROGNOSIS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9
2
作者 李卉 周康荣 +4 位作者 曾蒙苏 纪元 沈继章 陈财忠 张利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46-84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与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影像学资料,6例术前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结果肿块体积较大,最大径为2.8~15.9 cm,平均7.9 cm;术前CT或MR检查,5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与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影像学资料,6例术前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结果肿块体积较大,最大径为2.8~15.9 cm,平均7.9 cm;术前CT或MR检查,5例可观察到包膜,另2例亦边界清楚,病理标本中6例可见完整包膜,仅1例包膜部分被侵犯;6例行CT检查患者中,3例肿块边缘见钙化灶,其中2例包膜内见散在点线状钙化灶,另1例钙化灶亦位于肿块边缘;除1例几乎完全为实性成分,其余6例均为囊实性;CT检查,部分囊实性成分中见散在片状高密度,MR检查,T_1WI显示实性成分呈高信号,均提示肿块中出血可能,术后病理亦证实。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中国胰腺囊性肿瘤外科诊治现状分析:2251例报告 被引量:59
3
作者 赵玉沛 楼文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胰腺囊性肿瘤(PCN)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16家胰腺中心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PCN手术病例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涵盖患者一般信息、影像学表现、术前血生化指标、肿瘤标志... 目的了解中国胰腺囊性肿瘤(PCN)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16家胰腺中心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PCN手术病例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涵盖患者一般信息、影像学表现、术前血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手术相关数据、术后并发症、病理学检查结果7个领域132个字段。结果在手术切除的2251例PCN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0:2.4,获得诊断时平均年龄为47.5岁(8~89岁)。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最常见,占31.7%(n=713),其次是浆液性囊腺瘤(S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分别占30.1%(n=678)和22.0%(n=495),黏液性囊腺瘤(MCN)所占比例最少,为16.2%(n=365)。PCN恶变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9.9、CA12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恶变组。PCN恶变率相差较大,最高为IPMN(32.1%),最低为SCN,仅0.6%。但SCN手术风险最大,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3%,为四种PCN之首。术前CT检查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胰体尾萎缩、主胰管扩张、胰腺炎是IPMN的特征性表现,发生率是其他3种PCN的3—6倍。PCN术前模糊诊断常见、错误诊断率高,术前精确到亚型的正确诊断率仅为33.0%,尤以SCN最低(13.7%)。结论提高我国PCN影像学诊断能力.术前精确判断PCN亚型,有助于推动PCN的规范治疗。尤其是术前精准识别SCN,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多中心临床研究 囊性肿瘤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胰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3
4
作者 冯广龙 姜慧杰 +2 位作者 李金平 姜昊 潘文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术前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及神经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MSCT增强扫描并在2周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87例,回...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术前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及神经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MSCT增强扫描并在2周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MSCT图像,评估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情况,并与术后病理比较。使用kappa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价MS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T分期的整体正确率为85.1%,kappa值为0.67(P〈0.01),T1、T2、T3、T4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5.0%、57.1%、95.0%、66.7%;敏感度分别为75.0%、80.0%、87.7%、75.0%;特异度分别为98.8%、92.2%、86.4%、96.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0%、57.1%、95.0%、6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8%、97.3%、70.4%、97.4%。MSCT增强扫描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1%、62.3%、61.5%、79.2%和41.0%。MSCT增强扫描对血管浸润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78.6%、97.3%、84.6%和95.9%。MSCT增强扫描对神经浸润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5%、81.1%、76.9%、95.2%和41.7%;曲线下面积(AUC)为0.79(P=0.001,95%CI0.68~0.90)。结论MSCT增强扫描对于胰腺癌肿瘤分期、神经浸润、血管浸润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淋巴结转移诊断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观察 被引量:37
5
作者 师杰 钟定荣 +1 位作者 崔全才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25-328,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2例SPTP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随访2~44个月.结果12例SPTP占同期胰腺肿瘤4.7%;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年龄29岁;仅6例有临床症状;其中6例大体呈囊实性,6例...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2例SPTP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随访2~44个月.结果12例SPTP占同期胰腺肿瘤4.7%;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年龄29岁;仅6例有临床症状;其中6例大体呈囊实性,6例呈实性;7例有肉眼可见的完整包膜.镜下11例肿瘤见纤维性包膜;肿瘤由形态相对一致的中等大小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可见核沟;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片状、假乳头状,伴发囊性变,并可见灶性及成片的出血坏死,另见多种其他结构,包括嗜酸性小球、瘤细胞黄瘤样变、间质黏液样变、伴有异物巨细胞反应的胆固醇性针样结晶,部分有浸润周围胰腺的现象.瘤细胞vimentin、AAT弥漫(+),部分病例Syn、CD56、CD10、AE1/AE3、PR局部(+),CgA均(-);嗜酸性小球PAS(+),且可抗淀粉酶消化;12例术后随访2~44个月,所有患者均术后无瘤生存,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年轻女性,具有多种组织学结构、细胞形态及多向分化的免疫组化表型.该肿瘤发展缓慢,生存时间长,但少数可复发、转移,为低度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囊实性病变
下载PDF
康莱特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鲍英 夏璐 +2 位作者 姜华 张学军 袁耀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1-424,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康莱特 (KLT)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KLT对人胰腺癌细胞株 898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UNEL染色、DNA梯度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 ,并以R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凋亡调节... 目的 探讨康莱特 (KLT)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KLT对人胰腺癌细胞株 898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UNEL染色、DNA梯度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 ,并以R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凋亡调节基因p5 3和bcl 2的表达。结果 KLT能明显抑制人胰腺癌 8988细胞的生长 ,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KLT作用后 8988细胞呈现凋亡特征 ,TUNEL染色可见发黄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 ,DNA电泳可见典型梯形条带 ,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比例升高。R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可见 p5 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 ,而bcl 2基因表达减少。 结论 KLT能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 ,其作用可能与凋亡调节基因 p5 3的上调和bcl 2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莱特 诱导 胰腺癌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高勇 贾绍昌 +2 位作者 王杰军 许青 郭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体外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 SW1990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As2 O3处理 SW1990 ,用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并利用 Annexin 早期凋亡检测试剂盒、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以及免疫组化...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体外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 SW1990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As2 O3处理 SW1990 ,用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并利用 Annexin 早期凋亡检测试剂盒、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 As2 O3抑制 SW1990细胞增殖的作用与相同浓度的顺铂相似。(2 ) 10 μg/ m l As2 O3作用 12 h后即观察到细胞凋亡明显增多 ,48h后凋亡率达 2 4% ;免疫组化染色证实 As2 O3作用后细胞 Bcl- 2表达阳性率较作用前及对照组明显减少 ,Bcl- 2 / Bax比值下降。 结论 :As2 O3体外可抑制 SW1990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凋亡 三氧化二砷
下载PDF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被引量:29
8
作者 Mirko D'Onofrio Giulia Zamboni +4 位作者 Alessia Tognolini Roberto Malagò Niccolò Faccioli Luca Frulloni Roberto Pozzi Mucel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6期4181-4184,共4页
AIM: To assess the utility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with a second-generation contrast medium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carcinoma. METHODS: Fr... AIM: To assess the utility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with a second-generation contrast medium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carcinoma. METHODS: From our radio-pathology database, we retrieved all the patients affected by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or pancreatic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CEUS. We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CEUS in the study of the 173 pancreatic masses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tumor by identifying the "parenchymographic" enhancement during the dynamic phase of CEUS, which was considered diagnostic for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RESULTS: At CEUS, 94% of the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showed intralesional parenchymography. CEUS allowed diagnosis of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with sensitivity of 88.6%, specificity of 97.8%,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1.2%,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7.1%, and overall accuracy of 96%. CEU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iagnostic confidenc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carcinoma, with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reas from 0.557 (P = 0.1608) for baseline US to 0.956 (P 〈 0.0001) for CEUS. CONCLUSION: CEUS allowed diagnosis of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with diagnostic accuracy of 96%. CEU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diagnostic confidence with respect to basal US in discerning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from pancreatic neopl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pancreatITIS pancreatic neoplasm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下载PDF
87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钰虹 林原 +3 位作者 薛玲 王锦辉 陈旻湖 陈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发生部位、临床症状、内镜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87例GEP—NEN患者病历资料,通过对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突触素... 目的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发生部位、临床症状、内镜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87例GEP—NEN患者病历资料,通过对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突触素(Syn)和铬粒素A(Cg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肿瘤是否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按组织学和增殖活性明确肿瘤分级,将GEP—NEN分为神经内分泌瘤(G1和G2级)、神经内分泌癌(G3级)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G3级),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36例(41.4%)GEP—NEN发生在胰腺,其次为直肠18例(20.7%)、胃9例(10.3%)、十二指肠6例(6.9%)。87例GEP—NEN中65例(74.7%)为非功能性,多以各种消化道症状或肿瘤局部占位为首发症状,无一例出现类癌综合征,内镜及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占位病变。87例GEP-NEN中69例(79.7%)为神经内分泌瘤(NET)、13例(14.9%)为神经内分泌癌(NEC)、5例(5.4%)为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G1、G2和G3级肿瘤分别占64.9%、14.9%和20.2%。22例(47.8%)GEP—NEN患者就诊时肿瘤浸润肌层/浆膜层,18例(20.7%)出现淋巴结转移,18例(20.7%)出现远处转移,大部分转移至肝脏。CgA和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4.2%和88.1%。79例(90.8%)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4.2%和41.7%。结论GEP—NEN可发生于消化系统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确诊主要依赖病理,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肿瘤病理分类、分级和远处转移情况等与其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内窥镜检查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tumor marker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d lesions located at the pancreatic head 被引量:27
10
作者 Liao, Quan Zhao, Yu-Pei +3 位作者 Yang, Ying-Chi Li, Li-Jun Long, Xiao Han, Shao-Me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7年第6期641-645,共5页
BACKGROU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d lesions located at the pancreatic head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oosing therapies and setting up surgical tactic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 BACKGROU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d lesions located at the pancreatic head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oosing therapies and setting up surgical tactic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measurement of multiple serum tumor marker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d lesions located at the pancreatic head. METHODS: The serum levels of CA19-9, CA242, CA50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in 112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tic head and 38 patients with focal chronic pancreatitis in the pancreatic head were measured with ELISA.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PLR) and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NLR) of the four serum tumor markers were calculated. The ROC curves for the four serum tumor markers 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AUCs of CA19-9, CA242, CA50 and CEA were 0.805, 0.749, 0.738 and 0.705; the PLRs were 1.91, 3.43, 5.09 and 5.46; and the NLRs were 0.41, 0.56, 0.59 and 0.71, respectively. Combined measurements increased the diagnostic specificity, and parallel combined testing increased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CONCLUSIONS: Combined measurement of serum tumor markers CA19-9, CA242, CA50 and CEA is valuabl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d lesions located at the pancreatic head, and CA19-9 has the best diagnostic ability. Combined measurements can increase the specificity of diagnosis. Evaluation with the ROC curve is better than the sensitivity or specificity alone and the results are more integrated and obj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neoplasm tumor markers ROC curv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下载PDF
KAI1基因抑制胰腺癌细胞转移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晓钟 徐建华 +4 位作者 刘民培 任丽楠 王迪 李宏宇 吴春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 将pCMV KAI1重组质粒转染人高转移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Ⅱ中 ,观察转染前后KAI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从基因水平探讨KAI1基因抗胰腺癌转移机制。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法成功将重组质粒转染到MiaPaCaⅡ... 目的 将pCMV KAI1重组质粒转染人高转移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Ⅱ中 ,观察转染前后KAI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从基因水平探讨KAI1基因抗胰腺癌转移机制。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法成功将重组质粒转染到MiaPaCaⅡ中 ,利用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穿膜侵袭运动能力 ,采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明胶酶活性。结果 pCMV KAI1重组质粒转染后 ,显微镜下细胞计数示转染后胰腺癌细胞穿透基底膜的数量较转染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细胞运动能力明显减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负染带宽度比转染前变窄 ,亮度减弱 ,降解基质膜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下降。结论 KAI1基因控制胰腺癌细胞转移可能是通过抑制癌细胞侵袭及运动功能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1基因 胰腺癌细胞 胰腺肿瘤 基因转染
原文传递
23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秉璐 廖泉 +2 位作者 赵玉沛 蔡力行 朱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3年 5月至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 2 4 5例慢性胰腺炎病例 ,总结其中 2 3例因胰头占位术前难以与胰腺癌进行鉴别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 ... 目的 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3年 5月至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 2 4 5例慢性胰腺炎病例 ,总结其中 2 3例因胰头占位术前难以与胰腺癌进行鉴别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中有饮酒史者 16例 ,慢性胆囊炎史 5例 ,特发性 1例 ,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气体者 1例。因梗阻性黄疸入院者 14例 ,另 9例因主诉腹痛入院。病程小于 2年者 19例 ,大于 2年者 4例。诊断方法包括肿瘤标记物 ,B超 ,CT ,ERCP和血管造影。2 3例病人术中探查均显示肿物位于胰头 ,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 ,其中 3例与门静脉有粘连 ,但尚能剥离 ,而术后病理均为慢性胰腺炎。结论 目前尚无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有效鉴别诊断方法区分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 ,分子生物学进展对此有一定帮助 ,增强CT结合ERCP对大部分病例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由于酒精性胰腺炎已经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 胰腺癌 诊断 治疗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5
13
作者 宋金钧 周晓军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827-829,898,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临床病理特征,侧重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S-P法)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 目的:分析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临床病理特征,侧重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S-P法)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5例均为女性,年龄16~65(平均32)岁.3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2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上腹部包块.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较大,平均直径8cm,有包膜,肿瘤切面呈不同程度的囊性变.组织学: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相罕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束排列成假乳头状.可见肿瘤出血、泡沫细胞和胆固醇裂隙等继发性改变.免疫组化:5例抗胰糜蛋白酶(α1-ACT)、波形蛋白(Vimentin)弥漫阳性,3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灶性阳性,2例角蛋白(CK)、嗜铬素A(CgA)灶性阳性,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胰岛素(Insulin)阴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罕见的胰腺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形态一致的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脉管束形成假乳头结构为其主要病理特征,具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完全切除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免疫组化 诊断
下载PDF
IL-23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疫苗联合β-榄香烯对小鼠胰腺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谭广 王忠裕 +2 位作者 王晓刚 程雷 殷朔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82-1086,共5页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疫苗是目前最具应用潜能的治疗性疫苗,功能性细胞因子能显著增强DC的活性及其诱导的宿主抗肿瘤作用,利用细胞因子基因修饰DC是当今肿瘤免疫治疗中最活跃的领域。本研究探讨β-榄香烯联合白细胞介...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疫苗是目前最具应用潜能的治疗性疫苗,功能性细胞因子能显著增强DC的活性及其诱导的宿主抗肿瘤作用,利用细胞因子基因修饰DC是当今肿瘤免疫治疗中最活跃的领域。本研究探讨β-榄香烯联合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修饰的DC疫苗对胰腺癌小鼠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克隆并构建IL-23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转染DC并负载肿瘤抗原后制备成疫苗。将IL-23基因转染的DC疫苗、空质粒转染的DC疫苗、未转染的DC疫苗及对照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小鼠,体外观察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FN-γ及IL-4的分泌。体内观察β-榄香烯联合DC疫苗对荷胰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存活期的影响。结果:基因测序证实IL-23基因克隆及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DC共刺激分子MHC-Ⅰ和MHC-Ⅱ的表达增强。接种IL-23转染DC疫苗后小鼠的免疫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有效地延缓并防御接种肿瘤的发生。DC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了IFN-γ生成型Th1细胞的产生,未转染DC疫苗组和空质粒转染DC疫苗组IL-4分泌量与IL-23转染的DC疫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23转染DC疫苗组IFN-γ的分泌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β-榄香烯联合IL-23转染DC疫苗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该组小鼠存活期与DC组、NS对照组及β-榄香烯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IL-23修饰DC疫苗可强化宿主针对特异肿瘤的Th1及CTL的免疫应答,使宿主不仅产生防御性免疫反应而且增强自动免疫能力。β-榄香烯有一定的协同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基因 树突细胞 胰腺肿瘤 免疫反应 Β-榄香烯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长宝 田建明 +3 位作者 吕桃珍 左长京 邵成伟 生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最大径1.5~6.6cm,平均3.7cm。结果粒子植入术后,止痛有效率为60.6%,术后3个月内4例死亡。术后3...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最大径1.5~6.6cm,平均3.7cm。结果粒子植入术后,止痛有效率为60.6%,术后3个月内4例死亡。术后3个月CT复查,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8例,总有效率27.6%。全组生存时间2~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6例仍在随访中。随访中无胰瘘和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51粒粒子(18例患者)丢失,11粒粒子(5例患者)出现迁移,移至肠道9粒,肝、脾各1粒,未见放射性肠炎和肝功能改变。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在疼痛缓解方面疗效明确,但本组病例Ⅳ期患者较多,未取得较好的疗效,具体疗效还有待于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植入
下载PDF
胰腺癌围手术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郭俊超 李建 +4 位作者 胡亚 张太平 廖泉 戴梦华 赵玉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7-990,共4页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胰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腺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评估。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胰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腺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评估。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共人组200例患者,研究中脱落22例。EN组90例,PN组88例,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3±13)、(27±24)d]、一般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7、10天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69±16)、(80±22)mg/L,PN组分别为(67±19)、(70±11)mg/L,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EN组(186±38)mg/L,PN组(179±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13、-2.23、-2.20,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钠在2组患者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时,PN组血淋巴细胞总数[(0.687±0.065)×/L]、CD3+CD4和CD3CD8淋巴细胞数[分别为(0.363±0.020)×109/L、(0.183±0.018)×109/L],较术前及EN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2.04,P〈0.05)。2组患者共3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各种并发症在2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并未降低胰腺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AJCC第八版及日本胰腺学会第七版胰腺癌TNM分期的更新要点及内容评介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尹默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准确的肿瘤分期是指导临床实践、个体化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基础。近期AJCC和日本胰腺学会均对既往胰腺癌分期标准进行了更新,在T分期和N分期方面更加侧重客观性指标的应用,经大样本量的验证性研究,第八版AJCC... 准确的肿瘤分期是指导临床实践、个体化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基础。近期AJCC和日本胰腺学会均对既往胰腺癌分期标准进行了更新,在T分期和N分期方面更加侧重客观性指标的应用,经大样本量的验证性研究,第八版AJCC分期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更有助于准确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会 日本胰腺学会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2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兴鹏 徐选福 +1 位作者 王冰娴 吴恺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9-462,共4页
目的 有研究提示环氧合酶 2 (COX 2 )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和增殖平衡的调节过程。该文研究COX 2在胰腺癌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梯度电泳和透射电镜 ,观察选择性COX 2抑制剂Cel... 目的 有研究提示环氧合酶 2 (COX 2 )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和增殖平衡的调节过程。该文研究COX 2在胰腺癌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梯度电泳和透射电镜 ,观察选择性COX 2抑制剂Celebrex对胰腺癌细胞PC 3(高表达COX 2 )凋亡的影响 ,并用RT PCR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 xl、bax、Survivin等表达的变化。结果  10 0 μmol/LCelebrex作用PC 3细胞 2 4h ,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升高 ;DNA电泳见典型梯形条带 ;透射电镜发现细胞核固缩 ,表明Celebrex可诱导PC 3细胞凋亡。RT PCR结果表明 ,Bax、bcl xl和Survivin等凋亡相关基因在PC 3细胞高表达 ,而Celebrex在诱导PC 3细胞凋亡过程中 ,bax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但bcl xl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 COX 2对胰腺癌细胞凋亡呈负向调节作用 ,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凋亡抑制基因bcl xl和Survivin的信号传导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 胰腺癌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DNA梯度电泳 透射电镜
原文传递
血清CA19-9联合CT检查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勇 杨丽 韩际奥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联合CT检查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结果为可疑胰腺癌的患者89例,统计血清CA19-9在诊断胰腺癌方面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联合CT检查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结果为可疑胰腺癌的患者89例,统计血清CA19-9在诊断胰腺癌方面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术前术后血清CA19-9水平与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期关系。 结果血清CA19-9联合CT检查在诊断胰腺癌特异度为97.2%,敏感度为86.4%,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4.0%。随着术前血清CA19-9水平不断升高,胰腺癌切除率逐渐下降,术后中位生存期逐渐降低。术后血清CA19-9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的患者,其生存期长于未降至正常者。 结论血清CA19-9作为胰腺癌肿瘤标志物之一,诊断敏感度较高,结合影像学CT检查能大幅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正确率。CA19-9还能作为胰腺癌根治切除术后疗效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抗原 肿瘤
原文传递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冬青 纪元 +5 位作者 史讯 饶圣祥 叶彤 靳大勇 楼文辉 曾蒙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和MRI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临床、CT和MRI资料。结果(1)分支胰管型7例,均位于胰头和钩突,CT和MRI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和MRI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临床、CT和MRI资料。结果(1)分支胰管型7例,均位于胰头和钩突,CT和MRI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2)混合型5例,4例为胰头或钩突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1例同时伴有胰体分支胰管扩张,扩张的主胰管直径为4-7 mm。(3)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胰腺炎。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