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 被引量:260
1
作者 翟明国 彭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65-2682,共18页
本文讨论了华北克拉通的古元古代表壳岩系、高压麻粒岩和孔兹岩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1)华北克拉通在约2500Ma太古宙结束时已基本形成。在2300Ma之前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2)2300~1950Ma期间,华北克拉通经历了一次基底陆块的拉伸-破... 本文讨论了华北克拉通的古元古代表壳岩系、高压麻粒岩和孔兹岩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1)华北克拉通在约2500Ma太古宙结束时已基本形成。在2300Ma之前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2)2300~1950Ma期间,华北克拉通经历了一次基底陆块的拉伸-破裂事件,在克拉通内部发育了晋豫、胶辽裂陷盆地和丰镇陆内凹陷盆地;(3)约1900Ma期间,有地幔上涌并伴随辉长岩浆的底侵作用,引起大青山-丰镇地区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底侵的辉长岩浆作为岩体和岩墙在下地壳就位,并发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4)约1850Ma期间,华北克拉通经历了一次挤压构造事件,导致了裂陷盆地的闭合和焊接,形成晋豫和胶辽两个类似于现代陆-陆碰撞型的造山带;(5)在华北克拉通的北缘,华北克拉通可能与其北部的另一古老陆块或岛弧拼合,其拼合带应位于白云鄂博以北,现在已残缺不全。孔兹岩系可能代表了平行于北缘造山带的一条构造带,与北部造山带的俯冲碰撞相关的陆内深部逆掩造成了麻粒岩相岩石的形成和抬升;(6)白云鄂博群、化德群和渣尔泰(-狼山)群是与长城系相同时期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7)1850~1700Ma期间,华北克拉通进入伸展构造体制,导致基底抬升,产生裂陷槽、基性岩墙群和非造山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古元古代 构造事件
下载PDF
中国北方石墨矿床及赋矿孔达岩系碳同位素特征及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21
2
作者 陈衍景 刘丛强 +2 位作者 陈华勇 张增杰 李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本文综合了中国北方孔达岩系和石墨矿床的碳同位素数据 10 2件 ,发现片麻岩石墨 透辉岩石墨 <大理岩石墨 <石墨大理岩方解石 <大理岩方解石 ;混合岩化岩石中石墨δ1 3C总介于有机碳和无机碳之间 ;不同地体片麻岩石墨δ1 3C极... 本文综合了中国北方孔达岩系和石墨矿床的碳同位素数据 10 2件 ,发现片麻岩石墨 透辉岩石墨 <大理岩石墨 <石墨大理岩方解石 <大理岩方解石 ;混合岩化岩石中石墨δ1 3C总介于有机碳和无机碳之间 ;不同地体片麻岩石墨δ1 3C极为一致 ,变化于 - 2 2 .8‰~ - 2 1.48‰ ,略低于世界有机质平均值 - 2 6± 7‰ ;大理岩的原岩碳酸盐δ1 3C高于 2‰ ,与2 330~ 2 0 6 0 Ma期间全球性δ1 3Ccarb正向漂移事件一致。地质流体是碳同位素分馏、均一化的重要因素 ,是石墨矿床的 3种主要碳源之一 ,是碳的 5种存在形式之一 ,也是碳循环的重要媒介和方式 ;导致热液矿床δ1 3C=- 5‰左右的因素较多 ,依据δ1 3Ccalcite - 5‰得出成矿物质和流体来自地幔的结论值得怀疑 ;中国北方孔达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 ,可能为 2 30 0~ 2 0 5 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达岩系 石墨矿床 碳同位素 流体作用 赋矿
下载PDF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3
3
作者 刘福来 刘平华 +2 位作者 王舫 刘超辉 蔡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16-2846,共31页
华北克拉通发育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包括:东部陆块内部的胶-辽-吉带(Jiao-Liao-Ji belt)、西部陆块内部的孔兹岩带(Khondalite belt)以及两个陆块之间的中部造山带(Trans-North China Orogen)。通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区域构... 华北克拉通发育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包括:东部陆块内部的胶-辽-吉带(Jiao-Liao-Ji belt)、西部陆块内部的孔兹岩带(Khondalite belt)以及两个陆块之间的中部造山带(Trans-North China Orogen)。通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区域构造、变质地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进展。其中,胶-辽-吉带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它不仅接受了古元古代巨量的陆壳物质沉积,而且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经受了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胶-辽-吉造山/活动带的物质组成最为丰富,以大面积分布的巨量(火山)沉积岩系为特征,在中国境内包括吉南地区的集安群和老岭群、辽东南地区的南辽河和北辽河群、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向南西则有可能穿越郯庐断裂延伸至徐州-蚌埠一带的五河群,总体呈NE向展布,延伸规模长约1000km。从巨量沉积岩系的岩石组合和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荆山群与南辽河群、集安群可以对比,而粉子山群则与北辽河群、老岭群相当。然而,由于多期/多阶段强烈构造变形作用的影响,原来各群、组中地层的上下层位及接触关系已完全破坏,目前均已呈规模不一的构造岩片形式叠置在一起,彼此之间呈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接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造山/活动带内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和两侧古老陆块的变质基底,原岩形成时代为1.95~2.15Ga左右。以往研究表明,胶-辽-吉造山/活动带变质作用的强度十分不均匀,(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只局限于胶北的荆山群及相关岩石,而粉子山群以及辽东南的南、北辽河群和吉南的集安群、老岭群只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局部甚至只达到绿片岩相变质。粉子山群、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量变沉积岩系 变质作用 岩浆-深熔作用 构造背景 古元古代 胶-辽-吉造山/活动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Precambrian continental crust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03
4
作者 ZHENG YongFei ZHANG ShaoB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1-12,共12页
有~ 3 .8 Ga 和 Hf 模型的 U-Pb 年龄的锆石的出现在华南~ 4 .0 Ga 变老在华南建议地府的外壳的残余的存在。而且,有象 4.1 Ga 一样旧的 U-Pb 年龄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在西藏被发现了。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报导的最旧的锆石。这些结... 有~ 3 .8 Ga 和 Hf 模型的 U-Pb 年龄的锆石的出现在华南~ 4 .0 Ga 变老在华南建议地府的外壳的残余的存在。而且,有象 4.1 Ga 一样旧的 U-Pb 年龄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在西藏被发现了。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报导的最旧的锆石。这些结果暗示那个大陆人外壳比以前想在是更普遍的晚地府,但是它的多数高效地被重做进太古代的大陆人外壳。根据可得到的锆石 U-Pb 年龄和 Hf 同位素数据,看来,在华南的大陆人外壳的生长后来开始了早太古代,但是著名计算机生产厂商通过重做的有能力的 cratonic 块没发生直到 Paleoproterozoic。自从 Eoarchean,因此,板 tectonics 的某形式的操作可以发生在中国大陆。华南 craton 的起始的破坏被集中的 magmatic 活动在 Neoproterozoic 期间与超级大陆 Rodinia 的集会和决裂联合引起。然而,大多数太古代并且在华南的 Paleoproterozoic 外壳的材料不作为表面岩石发生,但是作为分散的外壳的残余存在。不过, Neoproterozoic magmatism 的出现仍然是签名把华南与诺思中国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大陆 外壳 中国
原文传递
吉林南部通化地区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的侵位年代与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101
5
作者 路孝平 吴福元 +2 位作者 张艳斌 赵成弼 郭春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1-392,共12页
辽吉南部古元古代花岗岩极为发育,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条痕状构造的正长花岗岩,俗称辽吉花岗岩。因该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条痕状和似层状构造特征,而被前人认为是由太古宙或元古宙沉积地层经变质变形作用形成,或是交代成因的混合岩。本文... 辽吉南部古元古代花岗岩极为发育,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条痕状构造的正长花岗岩,俗称辽吉花岗岩。因该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条痕状和似层状构造特征,而被前人认为是由太古宙或元古宙沉积地层经变质变形作用形成,或是交代成因的混合岩。本文通过对分布于吉林南部通化地区辽吉花岗岩的典型代表-钱桌沟岩体的详实野外地质填图及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该岩体属岩浆成因的“A”型花岗岩,其岩浆侵位年龄为2160Ma左右。结合目前获得的该区古元古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本文认为辽吉花岗岩是辽吉地区古元古代地层沉积的基底岩石,是地层沉积之前地壳拉张作用的结果,属于一种非造山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侵位年代 A型花岗岩 古元古代 通化地区 吉林南部
下载PDF
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1
6
作者 杨进辉 吴福元 +1 位作者 柳小明 谢烈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33-1644,共12页
密云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环斑花岗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是典型 A 型环斑花岗岩岩体之一。锆石的 LA-ICPMS U-Pb 年代学研究表明,密云环斑花岗岩形成于1681±10Ma 和1679±10Ma,而围岩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2521±1... 密云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环斑花岗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是典型 A 型环斑花岗岩岩体之一。锆石的 LA-ICPMS U-Pb 年代学研究表明,密云环斑花岗岩形成于1681±10Ma 和1679±10Ma,而围岩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2521±14Ma。锆石的 LA-MC-ICPMS Hf 同位素研究表明,太古代片麻岩来源于亏损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从而表明2.5 Ca 是华北克拉通地壳重要的生长期;环斑花岗岩中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为δ_(Hf)(t)=~-5,两阶段模式年龄为 T_(DM2)=2.6~2.8Ga,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密云环斑花岗岩侵位于华北克拉通大陆裂解、伸展环境,可能与全球古元古代未期Columbia 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斑花岗岩 锆石 U-PB年龄 铪同位素 古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Destruction geodynamic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its Paleoproterozoic plate tectonics 被引量:93
7
作者 ZHU RiXiang ZHENG TianY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9期3354-3366,共13页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s well as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benea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order to provide insight...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s well as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benea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order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geodynamics of this vari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horoughly study the state and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ic crust and mantl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as an integrated unit. Based on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constrained from seismological studies, this paper presents various available geophysical results regarding the lithosphere thickness, the nature of crust-mantle boundary, the upper mantle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ir tectonic features and evolution systematics. Combined with the obtained data from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a mantle flow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during the Mesozoic-Cenozoic. We suggest that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made the mantle underneath the eastern Asian continent unstable and able to flow faster. Such a regional mantle flow system would cause an elevation of melt/fluid content in the upper mantl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the lithospheric softening, which, subsequently resulted in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different ways of delamination and thermal erosion in Yanshan, Taihang Mountains and the Tan-Lu Fault zone. 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recorded in the crus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such as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Archean eastern and western blocks, the subduction of Paleo-oceanic crust and Paleo-continental residue, indicate that the Earth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had already evolved into the plate tectonic system similar to the present plate tect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筑造学 研究 调查
原文传递
华北陆块南部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事实与争议 被引量:89
8
作者 赵太平 徐勇航 翟明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1.75Ga,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基岩出露面积约7000km2,地层厚度3... 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1.75Ga,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基岩出露面积约7000km2,地层厚度3000~7000m,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0%±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斜长石和辉石,几乎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岩石化学成分的突出特点是高Fe,K,而低Al,Ca和Mg,火山岩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是地幔源区遭受地壳组分改造及少量岩浆上升过程中的地壳混染造成的。熊耳群中的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沉积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结合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表明火山喷发的主体环境是海相,经历了陆相到海相再到陆相的演变过程,即:伴随着裂谷的发育、地面沉降和海水的侵入,以及随着火山喷发的进行最后又高出海面暴露于地表的全过程。熊耳群形成后,海侵范围更广、海水逐渐加深,表明地壳逐步向更大的凹陷发展。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其火山岩所具有的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继承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熊耳期岩浆活动在华北陆块广泛分布,除了陕西宝鸡附近及山西吕梁地区的火山岩,还广泛分布1.75Ga前后的基性岩墙群、A-型花岗岩以及比熊耳群稍晚的斜长岩、奥长环斑花岗岩等(1.75-1.70Ga)和碱性花岗岩类(~1.65Ga)。这些岩浆岩和熊耳群火山岩在源区性质、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上述岩浆岩的发育,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 元古宙 熊耳群 成因 构造环境
下载PDF
辽东矿洞沟正长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锆石原位微区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80
9
作者 杨进辉 吴福元 +1 位作者 谢烈文 柳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276,共14页
矿洞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粗粒正长岩、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它们侵入到粗粒正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粒正长岩形成于1879±17Ma,而细粒正长岩和闪... 矿洞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粗粒正长岩、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它们侵入到粗粒正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粒正长岩形成于1879±17Ma,而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分别侵位于1874±18Ma和1870±18Ma,三者在误差内基本相同,因此,矿洞沟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相对均一的全岩Nd同位素。但粗粒正长岩、中粒正长岩和闪长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却不均一,分别为ε_(Hf)(t)=-2.5~+3.0,-1.5~+3.4和-3.5~+2.7,明显高于辽东地区太古代片麻岩演化到古元古代时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野外地质观察、主量元素组成及岩石中锆石具有相同U-Pb年龄却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等特征表明,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是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矿洞沟正长岩体的侵位标志着辽东地区在古元古代时期处于南北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全球古元古代末期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洞沟正长岩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古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Major tectonic unit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their Paleoproterozoic assembly 被引量:68
10
作者 赵国春 孙敏 SimonA.Wild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1期23-38,共16页
The basemen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Blocks and the Central Zon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The West Block formed by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Ordos Block in the south and... The basemen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Blocks and the Central Zon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The West Block formed by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Ordos Block in the south and the Yinshan Block in the north 1.9—2.0 Ga ago. In 1.8—1.9 Ga,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Blocks were amalgamated along the Central Zone to form the North China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Craton COLLISION tectonics paleoproterozoic.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岩浆记录: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年龄 被引量:71
11
作者 钟长汀 邓晋福 +2 位作者 万渝生 毛德宝 李惠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5-600,共16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沿集宁-凉城-千里山一带分布着大量S型花岗岩,主要为强过铝花岗岩,少量为偏(亚)铝质花岗岩。S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的特点是SiO2含量较低(大部分<74%),Al2O3/TiO2比值低(<100),CaO/Na2O比值高(>0.3),Rb/Sr和...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沿集宁-凉城-千里山一带分布着大量S型花岗岩,主要为强过铝花岗岩,少量为偏(亚)铝质花岗岩。S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的特点是SiO2含量较低(大部分<74%),Al2O3/TiO2比值低(<100),CaO/Na2O比值高(>0.3),Rb/Sr和Rb/Ba比值较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复杂,如Eu正异常、Eu负异常和Eu异常不明显均出现,具有中等程度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暗示该区S型花岗岩的源区成分为杂砂岩,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且熔融温度较高,来源较深,相当于澳大利亚拉克伦造山带S型花岗岩,为高温型热造山带产物。通过对该区不同岩体锆石SHRIMP测定,该区S型花岗岩形成年代为1904~1921Ma,该时代代表华北克拉通北缘古元古代一次造山作用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花岗岩 岩石化学 SHRIMP 古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阿拉善变质基底古元古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 被引量:66
12
作者 耿元生 王新社 +1 位作者 吴春明 周喜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9-1170,共12页
阿拉善地块可分为太古宙的叠布斯格杂岩(岩群)、古元古代的巴彦乌拉山杂岩(岩组)和古-中元古代的阿拉善杂岩(岩群)、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和毕级格台片麻杂岩。太古宙的叠布斯格岩群和片麻岩中的锆石记录了1926Ma和1802Ma的变质事件年龄,... 阿拉善地块可分为太古宙的叠布斯格杂岩(岩群)、古元古代的巴彦乌拉山杂岩(岩组)和古-中元古代的阿拉善杂岩(岩群)、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和毕级格台片麻杂岩。太古宙的叠布斯格岩群和片麻岩中的锆石记录了1926Ma和1802Ma的变质事件年龄,角闪石记录了1918Ma的变质事件年龄,斜长石记录了1722Ma的冷却年龄。同时,在波罗斯坦庙变形的片麻状杂岩中的锆石记录了1839Ma的岩浆事件年龄。该区古元古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可初步将划分为2000~1900Ma的早期事件和1850~1800Ma的晚期事件,并在时间和特点上与大青山-集宁-大同一带变质地体中广泛发育古元古代晚期的岩浆-变质事件非常相似,进而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中的古元古代晚期造山带(孔兹岩带)向西可延伸到阿拉善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变质基底 构造热事件 地质年代 阿拉善
下载PDF
山西吕梁群和其主变质作用的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58
13
作者 于津海 王德滋 +1 位作者 王赐银 李惠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3-408,共6页
本文用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山西吕梁群的火山岩和宽坪村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吕梁群上部的双峰式火山岩喷发于大约2100Ma前,表明吕梁群形成于早元古代。而其主变质作用发生在早元古代晚期,即1806Ma左右。
关键词 铝石 年龄 变质作用 吕梁群
下载PDF
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成因及对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59
14
作者 郝德峰 李三忠 +3 位作者 赵国春 孙敏 韩宗珠 赵广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09-1416,共8页
条痕状角闪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类是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的主要类型.这两类花岗岩在成因、构造环境上一直存在争议,这使得研究者对该区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不明确.本文着重研究了这两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条痕状二长花岗岩以角... 条痕状角闪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类是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的主要类型.这两类花岗岩在成因、构造环境上一直存在争议,这使得研究者对该区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不明确.本文着重研究了这两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条痕状二长花岗岩以角闪石、磁铁矿等暗色矿物组成的条痕状构造为野外主要识别特征,具有弱负铕异常(Eu/Eu*=0.47~0.65);tDM变化范围为2.40~2.82 Ga;最新的测年资料表明它形成于2.175Ga左右.斑状花岗岩类以巨斑状和环斑状构造为主要识别特征,样品弱负铕异常(Eu/Eu*=0.30~0.86);tDM变化范围为2.42~2.57 Ga;最新的测年资料表明它形成于1.875Ga左右.统计的N(tDM)-t图解分析表明,胶辽地块古元古代深部地质过程经历了两幕岩浆底板垫托作用,底侵时代的峰值分别为2.5~2.4Ga和2.2Ga左右.利用εNd(t)-t图解,结合Pearce构造图解综合分析,本文认为晚期底侵加热作用导致了以早期底侵体和太古代老地壳为主的物源的熔融,并在裂谷背景下侵位形成角闪二长花岗岩(A型花岗岩),而斑状花岗岩类则是之后的造山运动进入后造山构造体制转换期时就位的.两幕底侵以及后期的造山运动构成了本地区在古元古代的主要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花岗岩 构造环境 底侵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的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59
15
作者 杨德彬 许文良 +1 位作者 裴福萍 王清海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64,共17页
对蚌埠隆起区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发育震荡生长环带,且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13~1.47),反映了岩浆... 对蚌埠隆起区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发育震荡生长环带,且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13~1.47),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对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中岩浆锆石进行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上交点年龄)分别为2104±20Ma和2196±190Ma,这表明蚌埠隆起区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的SiO2和K2O含量分别介于69.65%~77.95%和4.98%~5.17%之间;该类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U等元素,明显亏损Ba、Sr、Eu、P和Ti等元素;它们的εNd(t)值变化于-3.4~+3.2之间,Nd的模式年龄变化于2.31~2.79Ga之间;钾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和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介于-5.1~+7.8和2.26~2.83G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蚌埠隆起区钾长花岗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涉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钾长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蚌埠隆起
原文传递
扬子地块西缘河口群的时代:来自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58
16
作者 王冬兵 孙志明 +3 位作者 尹福光 王立全 王保弟 张万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0-635,共6页
扬子地块西缘的河口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早元古代的火山—沉积地层,这种认识缺乏高精度同位素年龄的支持。为精确标定河口群的时代,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川西南拉拉铜矿区河口群中的石英角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 扬子地块西缘的河口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早元古代的火山—沉积地层,这种认识缺乏高精度同位素年龄的支持。为精确标定河口群的时代,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川西南拉拉铜矿区河口群中的石英角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所有锆石均为岩浆锆石,单点分析结果均为谐和年龄,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722±25Ma(2σ,MSWD=0.5,n=11)。由此认为河口群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精确沉积时代为1722±25Ma,为早元古代晚期的火山—沉积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地层学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河口群 早元古代 扬子地块
原文传递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地层单元划分与构造属性 被引量:54
17
作者 王惠初 任云伟 +4 位作者 陆松年 康健丽 初航 于宏斌 张长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3-598,共16页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造山带的沉积构造背景和地层格架长期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表明,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沉积环境为一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经历了早期弧后盆地扩张和晚期盆地收缩-俯冲-造山的演化过程。北辽河群...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造山带的沉积构造背景和地层格架长期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表明,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沉积环境为一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经历了早期弧后盆地扩张和晚期盆地收缩-俯冲-造山的演化过程。北辽河群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含老岭群达台山组)与南辽河群的里尔峪组和老岭群的蚂蚁河组应是同时异相的产物,前者沉积在弧后盆地大陆边缘一侧,以陆缘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后者发育在弧后盆地岩浆弧一侧,火山作用强烈。集安群(荒岔沟组和大东岔组)和南辽河群的中上部(南高家峪组—大石桥组)所构成的孔兹岩系为弧后盆地收缩-俯冲阶段的沉积建造(相当于弧前构造背景),遭受了~1.9 Ga的变质作用,并被~1.9 Ga的石榴石花岗岩侵入。河栏—草河口地区的“大石桥组一段”为一套大理岩夹变质基性火山岩的沉积建造,变质基性火山岩和变质基性岩脉均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特征,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背景。依据其中基性火山岩~1.87 G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推测其为弧后盆地俯冲收缩阶段的产物。狭义的盖县组及其相当地层的碎屑锆石反映出大量古元古代的年龄信息,太古宙年龄信息相对较少,故推测物源区主要来自南侧的岩浆弧,所谓的“狼林地块”不是一个太古宙陆块,而主要表现为一条古元古代岩浆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古元古代 辽吉造山带 地层划分 弧后盆地
下载PDF
胶辽地块古元古代构造-热演化与深部过程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李三忠 郝德峰 +2 位作者 韩宗珠 赵国春 孙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40,共13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由东部地块和西部地块于1.85Ga沿中部带碰撞形成,且碰撞前东部地块的西缘为活动陆缘,研究程度高。相比之下,东部地块的东缘大面积分布的古元古代胶辽吉造山带研究薄弱。根据新近多学科研究成果,综合揭示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由东部地块和西部地块于1.85Ga沿中部带碰撞形成,且碰撞前东部地块的西缘为活动陆缘,研究程度高。相比之下,东部地块的东缘大面积分布的古元古代胶辽吉造山带研究薄弱。根据新近多学科研究成果,综合揭示出胶辽吉造山带古元古代的构造-热演化和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如下:早期底侵可能与深部地幔柱相关,发生于2.53~2.36 Ga之间,导致2.47~2.33 Ga岩墙事件、胶辽吉裂谷带的形成和双峰式火山活动。该幕底侵不仅导致地壳上部沉积格架的不同,也导致地壳内初始热结构的分异,从而决定不同空间上变质作用类型和PTt轨迹的差异。晚期底侵导致地壳下部于2.17Ga左右产生A型辽吉花岗岩、2.2Ga与2.0Ga的伟晶岩事件和顺层伸展变形。其主要的造山运动发生在1.911~1.883Ga之间,裂谷封闭、收缩变形,在该造山带南部出现高压变质。之后,1.875~1.66Ga之间,出现小断块的拆沉、环斑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正长岩的非造山岩浆事件、伟晶岩脉和基性岩墙群事件和榆树砬子群沉积。东部地块南缘大别—苏鲁一带1.7~1.6 Ga期间应是一个重要的古元古代强烈活动陆缘带。中元古代1.6Ga以后大别—苏鲁一带经历了一系列再造事件而与东部地块主体形成显著差异。总之,胶辽吉造山带的底侵样式、碰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构造-热演化 深部过程 底侵 拆沉 胶辽地块
下载PDF
对辽东古元古代地质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50
19
作者 陈荣度 李显东 张福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7-213,共7页
新的区调成果证实上世纪70年代在辽东建立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层序以及辽河群存在南北方向相变的认识是正确的。辽河群已全线过鸭绿江分布在狼林地块各处。狼林群的大部分相当于辽河群。辽河群原始沉积盆地主体呈东西向狭带状,它以太古宙... 新的区调成果证实上世纪70年代在辽东建立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层序以及辽河群存在南北方向相变的认识是正确的。辽河群已全线过鸭绿江分布在狼林地块各处。狼林群的大部分相当于辽河群。辽河群原始沉积盆地主体呈东西向狭带状,它以太古宙陆壳为基底发育双峰式火山岩,构造属性为大陆裂谷,个别中心部分曾发生块体的有限分离而出现洋壳。笔者还对古盆地南、北太古宙陆块间地质差异的原因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辽河群 双峰式火山岩 大陆裂谷 地层层序 辽东地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地壳演化和荆山群形成时代制约--胶东地区变质中-基性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被引量:52
20
作者 董春艳 王世进 +5 位作者 刘敦一 王金光 颉颃强 王伟 宋志勇 万渝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99-1706,共8页
胶东地区的荆山群呈近东西向环绕太古宙TTG花岗质片麻岩展布,主要由成熟度高的含石墨变泥砂质岩石、钙硅酸岩和大理岩组成,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孔兹岩系性质。变质中-基性岩侵入到荆山群。它们的侵位时代对于探讨华北克拉... 胶东地区的荆山群呈近东西向环绕太古宙TTG花岗质片麻岩展布,主要由成熟度高的含石墨变泥砂质岩石、钙硅酸岩和大理岩组成,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孔兹岩系性质。变质中-基性岩侵入到荆山群。它们的侵位时代对于探讨华北克拉通东部元古宙构造演化以及对荆山群沉积时代的制约,都有重要意义。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遭受低级变质的闪长岩(S0835)岩浆锆石年龄为1852±9Ma(MSWD=2.1),遭受中高级变质的辉长岩(S0816)变质锆石年龄为1865±11Ma(MSWD=0.76)。结合区域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1)荆山群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2.2~1.9Ga);(2)古元古代期间,胶东地区从挤压体制转入伸展体制的时间在1.87Ga之前。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的恒山、大青山地区,存在1.97~1.92Ga辉长岩,在1.92~1.83Ga期间发生变质,与本文研究结果类似。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和东部具有类似的古元古代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闪长岩 伸展体制 古元古代 SHRIMP定年 华北克拉通 胶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