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谢飞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4-332,共9页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异常丰富,在约1800平方公里范围内新发现各时期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或地点三十余处,这些发现为该盆地旧石器文化研究提供了大批的科学资料。盆地内小石器文化传统贯穿始终,从早到晚旧石器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到...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异常丰富,在约1800平方公里范围内新发现各时期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或地点三十余处,这些发现为该盆地旧石器文化研究提供了大批的科学资料。盆地内小石器文化传统贯穿始终,从早到晚旧石器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同时存在细石器技术传统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泥河湾
下载PDF
嵩山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与文化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昆叔 张松林 +1 位作者 莫多闻 王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3-547,共5页
近年在嵩山地区黄土层中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多半出产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可与深海氧同素第5阶段后期对比。这表明约70kaB.P.前末次间冰期嵩山旧石器文化发达,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华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的... 近年在嵩山地区黄土层中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多半出产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可与深海氧同素第5阶段后期对比。这表明约70kaB.P.前末次间冰期嵩山旧石器文化发达,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华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末次间冰期后期的环境变化,对古人类和生物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晚第四纪环境 旧石器文化
下载PDF
东北旧石器文化与邻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宾福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1,共6页
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出现很可能是北京猿人向东北地区发展的结果。东北与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是自始至终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旧石器与中国华北和东北东部山地区的旧石器应属同一文... 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出现很可能是北京猿人向东北地区发展的结果。东北与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是自始至终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旧石器与中国华北和东北东部山地区的旧石器应属同一文化系统,它们是华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向东北并经过东北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迁徙和扩散的结果。内蒙古扎赉诺尔蘑菇山遗址的旧石器与其西部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属于同一工业类型,两者关系密切,可能存在一定的亲缘联系。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对于进一步研究人类向北美洲的迁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旧石器文化 局边关系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临沧远古文化述略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明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7,15,共8页
临沧尽管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然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或发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临沧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性、民族性特点,这充分说明临沧并非所谓的徼外之地、蛮荒之地。临... 临沧尽管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然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或发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临沧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性、民族性特点,这充分说明临沧并非所谓的徼外之地、蛮荒之地。临沧远古文化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中域沿岸,其中忙怀类型新石器时代文化被列为云南省新石器时代文化八种类型之一,以及沧源崖画的发现,充分说明临沧远古文化在云南古老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创造临沧远古文化的民族是澜沧江流域的古代濮人,他们是今天佤族、布朗族等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民族的先民。通过考古工作和相关领域学者的通力合作,临沧远古文化研究一定取得丰硕成果,一定在我国的地方文化中异彩光芒耀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沧 旧石器时代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绘画艺术 述略
下载PDF
论龙骨坡遗址 被引量:2
5
作者 武仙竹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4,共7页
国内外对龙骨坡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该遗址目前还没有出土可以肯定的直立人化石。但该遗址的石制品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存在。测年及动物群等年代学研究工作,反映该遗址是中国和亚洲目前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龙骨坡遗址文化特征有原... 国内外对龙骨坡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该遗址目前还没有出土可以肯定的直立人化石。但该遗址的石制品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存在。测年及动物群等年代学研究工作,反映该遗址是中国和亚洲目前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龙骨坡遗址文化特征有原始性也有进步性,遗址中的砸击技术、把手修理技术等,在中国旧石器文化中被广为流传。龙骨坡遗址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动物群化石、早期人类扩散与演化的丰富遗迹,是研究中国和亚洲人类演化背景、文化渊源的重要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骨坡 人类化石 旧石器文化 自然环境
原文传递
对华北地区旧石器两大文化传统的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邵文斌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71,共5页
贾兰坡先生提出华北地区旧石器存在分别以大型石器与小型石器为特征的两大文化传统。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主要的旧石器遗址和地点文化特征的总结分析,发现石料的分布和两大文化传统的分布是完全重合的。所以,这种大小石器的分布区域不是... 贾兰坡先生提出华北地区旧石器存在分别以大型石器与小型石器为特征的两大文化传统。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主要的旧石器遗址和地点文化特征的总结分析,发现石料的分布和两大文化传统的分布是完全重合的。所以,这种大小石器的分布区域不是文化因素的结果,而是自然资源(石料)分布差异的结果。所谓华北旧石器两大文化传统,是在受到原料制约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文化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华北 文化传统 石料
原文传递
淮河上游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演进
7
作者 金荣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在淮河上游和黄淮之间,不仅有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昌灵井人,还有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新密市李家沟文化遗址和舞阳大岗遗址。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属于北方猎人细石器文化,是北方猎人族群在... 在淮河上游和黄淮之间,不仅有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昌灵井人,还有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新密市李家沟文化遗址和舞阳大岗遗址。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属于北方猎人细石器文化,是北方猎人族群在距今约1.8万年前后南迁而留下的文化遗存。大约在距今1.2万年猎人族群又陆续向北方回迁,淮河上游和黄河之间的细石器时代也随之结束。约在距今9000年之后,一支掌握较为先进的农业文化的先民来到中原地区,发展成为淮河上游地区著名的裴李岗——贾湖文化。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这一地区的新旧石器之间尚存在约2000年的时间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遗址 李家沟遗址 大岗遗址 旧石器文化 裴李岗文化
下载PDF
辽东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概要
8
作者 李勇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7-48,44,共3页
阐述同一地点不同时期文化特征及同一时期不同地点文化特征,通过对比将辽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充分证明从晚期猿人开始在辽东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原始文化。
关键词 PLC 自动控制 备煤 配煤
下载PDF
北京地区旧石器考古新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超荣 郁金城 冯兴无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北京地区旧石器文化遗物丰富,自1990年开始在北京城区和郊区县开展旧石器调查和试掘以来,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或地点38处。这些新的发现为研究北京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提供了有意义的考古资料。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北京地区
下载PDF
河南织机洞旧石器遗址的洞穴堆积和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德成 夏正楷 +1 位作者 王幼平 宝文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8,共8页
MIS3阶段晚期是末次冰期中一个气候比较温暖的间冰阶,当时人类活动相当活跃,在世界各地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面貌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织机洞遗址是一处以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的洞穴遗址,洞穴中堆积地层可以划分为... MIS3阶段晚期是末次冰期中一个气候比较温暖的间冰阶,当时人类活动相当活跃,在世界各地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面貌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织机洞遗址是一处以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的洞穴遗址,洞穴中堆积地层可以划分为四层:下部含丰富的打制石器称下文化层,属旧石器中晚期;中部不含石器;上部含少量打制石器称中文化层,属旧石器晚期;顶部含有裴李岗和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上文化层,属全新世时期。根据光释光年代测定,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下文化层,年龄为距今3·5—5万年,相当于MIS3阶段的中晚期,正处于"旧石器晚期革命"的前夕。孢粉分析结果表明,下文化层所处的MIS3阶段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为暖温带草原-疏树草原环境,良好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当时古代人类的生存与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机洞 旧石器中晚期文化 洞穴地层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湖北旧石器文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祝恒富 《华夏考古》 CSSCI 2002年第3期13-23,共11页
A total of 66 Paleolithic sites(localities)have been discovered in Hubei.Among them,37 are Lower Paleolithic,20 are Middle Paleolithic,and nine are Upper Paleolithic.Several thousands Paleolithic specimens have been p... A total of 66 Paleolithic sites(localities)have been discovered in Hubei.Among them,37 are Lower Paleolithic,20 are Middle Paleolithic,and nine are Upper Paleolithic.Several thousands Paleolithic specimen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The Lower and Middle Paleolithic sites are predominately distributed on the slopes of Hanshui River and Changjiang River basins.These stone tools are similar to the pebble tradition of southern China.They are made of river pebbles that the cortex.The sites of Upper Paleolithic distributed on the banks of small flowing rivers.The stone tools of this period resembled the flake tradition of north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旧石器文化 大冶市 石龙头遗址 文物考古 文物研究 文化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辽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博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549-553,共5页
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在我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迄今在辽宁境内发现了代表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初步建立了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10余处,文化内涵极其丰... 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在我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迄今在辽宁境内发现了代表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初步建立了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10余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存和生活状况、人类文化的发展、传播和古人类的迁移、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根据这些材料探讨与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旧石器晚期文化 相关问题
下载PDF
莫维斯线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意愿 《南方文物》 2011年第4期109-115,共7页
以莫维斯线为焦点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已有九十年的历程。本文从中国旧石器早期工业特点的探索、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讨论和区域性特点成因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对手斧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 莫维斯线 手斧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下载PDF
华南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意愿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4,共7页
对澧水流域及华南地区晚更新世早中期遗址的分析,认为这一阶段旧石器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性特征。华南北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新出现的文化因素已能表明这一时期的旧石器文化进入了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具有一定的... 对澧水流域及华南地区晚更新世早中期遗址的分析,认为这一阶段旧石器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性特征。华南北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新出现的文化因素已能表明这一时期的旧石器文化进入了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具有一定的区域文化和技术阶段性发展的内涵。这些新的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划分成为一个考古学文化时期,反映了华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古人类文化发展的一段特殊历程。同时,华南北部和南部地区的文化面貌具有的多样性,又可能与更新世晚期这一区域演化人群的复杂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澧水流域 旧石器中期文化 砾石石器工业 石片石器工业
原文传递
山西陵川县西瑶泉后河洞遗址调查与试掘简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海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0,共8页
后河洞遗址位于太行山西麓南段,属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西瑶泉村。1986年当地的考古爱好者发现了一段人类下颌骨化石。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后河洞采集到黑色燧石石制品50余件。2012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在附城镇丈... 后河洞遗址位于太行山西麓南段,属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西瑶泉村。1986年当地的考古爱好者发现了一段人类下颌骨化石。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后河洞采集到黑色燧石石制品50余件。2012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在附城镇丈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中,再次考察了后河洞,确认该洞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晚期遗址。由于洞穴内文化堆积受损严重,故做小面积的试掘。收获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500余件,石制品原料岩性以黑色燧石居首位,器物组合中石器数量较多,另有石核、石片、断块及碎屑等。此外,清理出残存的用火遗迹。后河洞遗址年代应与塔水河遗址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川县 后河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下载PDF
伊朗旧石器考古简史及早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61,共13页
伊朗作为亚洲大陆腹地沟通东西方的大国,对探究旧石器时代早期东亚和西方石器工业面貌的差异,是重要的地理节点。然而伊朗旧石器的材料相对匮乏,外人知之甚少。为方便理解,本文首先介绍了伊朗的自然与政区地理概况,梳理了伊朗一百多年... 伊朗作为亚洲大陆腹地沟通东西方的大国,对探究旧石器时代早期东亚和西方石器工业面貌的差异,是重要的地理节点。然而伊朗旧石器的材料相对匮乏,外人知之甚少。为方便理解,本文首先介绍了伊朗的自然与政区地理概况,梳理了伊朗一百多年旧石器考察、发掘和研究的时间脉络,在此基础上,对其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现状予以整理。伊朗旧石器的研究程度目前尚低,不宜过早做出结论;从现有证据看,伊朗西部受一定程度的阿舍利传统影响,而东部几乎不见;最后从传播路径的角度,推测了伊朗及周边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可能的文化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旧石器时代早期 研究史 综述 阿舍利
下载PDF
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技术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47
17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0,共20页
对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技术模式的比较表明,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充分显示了中国旧石器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中西方整个旧石器文化属于不同的传统。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技术模式 中西方比较
下载PDF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西方元素”与早期人类文化进化格局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慰文 侯亚梅 高立红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5,共10页
本文回顾和分析中国旧石器研究史上有关"西方元素"即西方旧石器文化标志性技术和工具问题的争论,得出三点结论:1)"西方元素"在中国旧石器文化中是与西方同类技术和工具大体同步出现的客观现象,两者无本质差别;2)和... 本文回顾和分析中国旧石器研究史上有关"西方元素"即西方旧石器文化标志性技术和工具问题的争论,得出三点结论:1)"西方元素"在中国旧石器文化中是与西方同类技术和工具大体同步出现的客观现象,两者无本质差别;2)和西方一样,中国旧石器的"西方元素"也有重叠与穿时性。这使得旧大陆两侧的旧石器文化连成一体,难分东西;3)基于以上事实,本文作者倾向于认为:迄今已知的旧大陆旧石器文化是过去200多万年间早期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应对全球气候波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变迁而反复进行的横贯大陆的双向迁移、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西方元素” 重叠与穿时性 进化格局
下载PDF
Climate background of the evolution from Paleolithic to Neolithic cultural transition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被引量:6
19
作者 Zhengkai Xia Ge Chen +2 位作者 Gongwang Zheng Fuyou Chen Junqing H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1期71-75,共5页
Shizitan in Ji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is a site of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Paleolithic to Neolithic. The dating and the sporopolle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here the site is lo... Shizitan in Ji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is a site of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Paleolithic to Neolithic. The dating and the sporopolle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here the site is located had been maintaining a steppe environment during 35.1-9.4 kaBP, in which, 35.1-17 kaBP belonged to the last glacial. With cold and dry climate, this period featured a desert steppe environment. In the late of this period, the area had a cold and half-humid steppe environment. The 17.0-11.9 kaBP belonged to the early- and mid-period of the last deglaciation. Mild and half-arid steppe alternates with mild and half-arid steppe, with a small amount of deciduous broadleaf spec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11.9-10.5 kaBP, cold and dry glacial climate appeared once more, featuring a desert steppe environment. During 10.5-9.4 kaBP, it is mild and half-arid, and later transited toward warm and half-humid. The early phase of this period featured a steppe environment and the later transited into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xian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 Shizitan site sporo-pollen analysis last DEGLACIATION paleolithic-Neolithic cultural trans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