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门峡盆地“豫灵人”发现区古地理环境的探讨
1
作者 冯兴祥 周华山 +3 位作者 巴志刚 张光业 王磐基 冯大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43-49,共7页
本文通过“豫灵人”发现区的地质构造、黄河演进、地层层序、地貌形态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本区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演变与“豫灵人”出现之间有着紧密相关关系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 “豫灵人” 古地理环境 古人类 三门峡盆地
下载PDF
仰韶村遗址文化层土壤微形态研究
2
作者 查理思 吴克宁 +2 位作者 魏洪斌 曾佩慧 肖晓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4-1121,共8页
土壤微形态方法已广泛运用在遗址土壤研究中,可解读其蕴含的古人类活动信息。本研究在仰韶村遗址土壤前期研究基础上,采集多处文化层以及古土壤层、表土层,通过比较土壤微形态和理化性质差异,判别古人类用火和培土行为。结果表明:①用... 土壤微形态方法已广泛运用在遗址土壤研究中,可解读其蕴含的古人类活动信息。本研究在仰韶村遗址土壤前期研究基础上,采集多处文化层以及古土壤层、表土层,通过比较土壤微形态和理化性质差异,判别古人类用火和培土行为。结果表明:①用火影响的土壤基质主要呈红棕色,其中炭屑散乱分布,铁质垒结形成物主要呈团块状、碎屑状。细粒质受到火烧作用影响,经化学反应形成的铁质氧化物覆盖其上,显示出弱干涉色特征,多为无分离b-垒结。②培土影响的土壤中可以识别出人工痕迹,如平整的孔道和刮擦痕迹,紧密的不同土壤垒结之间存在清晰平整的界线,表明土壤被压实。部分细粒质受到人为刮擦作用影响,呈现条纹状b-垒结。细粒质与粗粒质除包膜状和桥接状外,还出现填集状,这也表明土壤被压实。③发现贝壳和碳化植物等侵入体,土壤微结构呈现海绵状。总体而言,土壤的宏观特征和基本理化性状印证了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与古人类用火和耕作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形态 文化层 古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三门峡盆地第四纪古地理演变与古人类活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兴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55-64,共10页
三门峡盆地位居黄河中游,环境的演进与古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早更新世,三门峡盆地为湖盆区,在盆边林缘地带发展了西侯度文化;中更新世,盆地内山前洪积扇面积扩大,湖盆缩小,扇前近水地带发展了匼河一丁村文化;晚更新世,湖水消失,黄... 三门峡盆地位居黄河中游,环境的演进与古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早更新世,三门峡盆地为湖盆区,在盆边林缘地带发展了西侯度文化;中更新世,盆地内山前洪积扇面积扩大,湖盆缩小,扇前近水地带发展了匼河一丁村文化;晚更新世,湖水消失,黄河出现,黄土堆积的山麓与河谷两岸阶地上,发展了许家窑文化;全新世,大陆性季风明显,黄土丘陵与河谷阶地区发展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现代人类社会历史。可见,盆地区古人类活动历史已长达200万年左右。而且,人类的发展迁徙与古地理环境的演进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环境 古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