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9
篇文章
<
1
2
…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四时”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春夏秋冬的不同物色变化,是宇宙自然的生命力的呈现,在诗论文论与画论中都有许多相关的论述。画论中的"四时",以唐宋时期的王维、郭熙和韩拙等的画论经典为重心,一方面是宇宙自然的生命力的勃发,另一方面,则是山水画很多法式...
春夏秋冬的不同物色变化,是宇宙自然的生命力的呈现,在诗论文论与画论中都有许多相关的论述。画论中的"四时",以唐宋时期的王维、郭熙和韩拙等的画论经典为重心,一方面是宇宙自然的生命力的勃发,另一方面,则是山水画很多法式的积淀。二者的融合,成为画论中"四时"问题的美学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画论
四时
宇宙自然
法式
艺术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画的“画法”与“画理”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白露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105-108,共4页
重视画法与画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普遍原则,画法与画理体现了中国画道的精神,与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相通。画法是绘画的技术法则,是形而下的画面语言表现手段;画理是绘画的哲学原理,为形而上的理论指导原则。画法有常程,并无定象;画理有常理...
重视画法与画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普遍原则,画法与画理体现了中国画道的精神,与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相通。画法是绘画的技术法则,是形而下的画面语言表现手段;画理是绘画的哲学原理,为形而上的理论指导原则。画法有常程,并无定象;画理有常理,具有对画法的规定性。画法与画理的关系,决定了在画之常理的范围内,画家创作时可以随意而行、随情而变、随理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画法
画理
画道
常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州个园假山营造中“势”与“质”的表达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鑫
胡振宇
+1 位作者
李子秀
周旋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4期252-254,共3页
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深受画论的影响。“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作为画论中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在我国江南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以扬州个园假山为研究对象,从画论和造园理论的共通之处入手,解读传统山水画中“势”与“...
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深受画论的影响。“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作为画论中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在我国江南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以扬州个园假山为研究对象,从画论和造园理论的共通之处入手,解读传统山水画中“势”与“质”的表达,从空间设计角度探讨传统山水画中的“势”与“质”在个园假山营造中的应用,尝试为建设具有山水画意境和中国审美特色的当代园林景观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
形势
本质
景观营造
个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描”作为画论术语向小说文法术语的转变
被引量:
5
4
作者
杨志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9-66,共8页
"白描"是古代画论与小说批评中普遍出现的一个术语。它较早运用于画论领域,既是指一种有别于设色、水墨等类别的画作样式,也是指为达到这种样式而采用的以简略粗线条式描画技法本身。在明代画坛上此种技法大兴之后,转而运用...
"白描"是古代画论与小说批评中普遍出现的一个术语。它较早运用于画论领域,既是指一种有别于设色、水墨等类别的画作样式,也是指为达到这种样式而采用的以简略粗线条式描画技法本身。在明代画坛上此种技法大兴之后,转而运用于古代文学尤其是小说批评领域,并在清代小说评点领域作为一种独特的小说文法而频频出现,体现了世情小说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描
画论
文法
小说评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董其昌画论中的审美主体思想
5
作者
丁弋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在意象创构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董其昌始终强调对审美主体的重视,也对审美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董其昌的审美主体思想体现了其审美意识的高度自觉性,也在宋元绘画创作和理论建设深厚底蕴带来的土壤和桎梏的双重作用...
在意象创构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董其昌始终强调对审美主体的重视,也对审美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董其昌的审美主体思想体现了其审美意识的高度自觉性,也在宋元绘画创作和理论建设深厚底蕴带来的土壤和桎梏的双重作用下表现出了强烈的张力,对后世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画论
审美主体
寄乐
气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邓以蛰论画理
被引量:
4
6
作者
彭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3,共7页
邓以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于"理"和"气韵生动"的论述尤为深刻。尽管留学日本和美国,但邓以蛰并不像他的同时代的研究者那样,满足于移译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而是...
邓以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于"理"和"气韵生动"的论述尤为深刻。尽管留学日本和美国,但邓以蛰并不像他的同时代的研究者那样,满足于移译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而是做出了自己的创造性研究。邓以蛰认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体""形""意""理"四个阶段,它们同时也是中国绘画不断提升的四种境界。邓以蛰的四阶段说,与黑格尔的三类型说既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他们都持有不断进化的艺术史观,不同的是邓以蛰没有让艺术终结于哲学之中。邓以蛰的研究还让我们想起克罗齐、里格尔、贝尔等人对于艺术的认识,但并没有重复他们的观点,而是做了批评性的吸收。对于苦于找不到一个理论框架来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学者来说,邓以蛰的四阶段说可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邓以蛰
绘画史
绘画理论
气韵生动
意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互证”:明中后期诗论与画论互动的一种文本样态
7
作者
魏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22,共14页
明中后期的诗论与画论中广泛存在将属于对方领域的元素相互征引的情况,呈现为一种“互证”的批评样态。这种批评样态,主要表现为地位互衬、风格比照、技法引用、范畴援用和典实互征等五种言说形式。集中体现了当时诗论与画论领域四个方...
明中后期的诗论与画论中广泛存在将属于对方领域的元素相互征引的情况,呈现为一种“互证”的批评样态。这种批评样态,主要表现为地位互衬、风格比照、技法引用、范畴援用和典实互征等五种言说形式。集中体现了当时诗论与画论领域四个方面共同的性理论诉求,即追求作家主体性,创作态度上拒蹈袭、重师意,审美意境上崇尚含蓄清逸,强调人格与风格统一。至于具有的学术效应,则表现为标志着“诗画一律”观念进入理论批评层面的探讨、反映诗画交流环境的新发展、体现诗画审美理念趋向一致的发展、反映诗学与画学在各自体系上的发展、对清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诗论
画论
互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绘事后素”的意义指向及其在画论中的表现
被引量:
4
8
作者
雷恩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5-91,共7页
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这一命题含有"后于素"与"达于素"的两种意义指向,并且在绘画理论中有着深刻的表现,产生了新的问题视阈并完成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
绘事后寨
意义指向
绘画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衍东的“今画”和画论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辽
《济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9-31,共3页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画论就当时人物、现实题材等均有一系列创新之见,对当代画家颇有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衍东
今画
画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画学史上的无锡六大家
被引量:
2
10
作者
周积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在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历史中,出生在无锡地区的顾恺之、倪云林、王绂、邹一桂、徐悲鸿、吴冠中,合称六大家,其绘画成就之卓绝,不仅影响太湖沿岸地区,更饮誉海内外,他们都是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在中国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同时,六...
在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历史中,出生在无锡地区的顾恺之、倪云林、王绂、邹一桂、徐悲鸿、吴冠中,合称六大家,其绘画成就之卓绝,不仅影响太湖沿岸地区,更饮誉海内外,他们都是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在中国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同时,六大家又是其各自时代一流的绘画理论家,他们的理论来自实践,有感而发,具有独到的建树,体现代表这一时代中国画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他们的足迹:传统(不拒绝汲取外来艺术的营养)——生活——修养——创新,这就是他们所走的成功之路,也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画家的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六大家
顾恺之
倪云林
王绂
邹一桂
徐悲鸿
吴冠中
中国画
中国绘画史
绘画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句丽冬寿夫妇像
被引量:
3
11
作者
李歆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7,共3页
本文简述了冬寿墓的墓葬时间、地点及墓主人物、墓室结构。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冬寿墓墓室壁画的内容和形式、壁画中人物服饰、发髻、绘画理论等都是对汉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以确定冬寿不是高句丽人,冬寿墓壁画也不是高一丽人所绘。
关键词
冬寿墓
墓室壁画
高句丽壁画
冬寿夫妇像
汉代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梅花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略论
被引量:
2
12
作者
王彩云
秦仁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80-83,共4页
梅花为中国之传统名花,自古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该文对传统梅花水墨画的起源与发展、创作画论与风格及鉴赏等作了简略论述。
关键词
梅花
水墨画
画论
鉴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元好问题画诗中的情与理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静
裴兴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7-72,90,共7页
元好问的题画诗不仅摹写图画内容,描绘自然景物,诗歌语言背后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有对世事的思索和慨叹,对隐逸的向往;也有对家国故乡的热爱和思恋;既有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还有对绘画创作和鉴赏的思考。
关键词
元好问
题画诗
隐逸
爱国
思乡
人生感悟
绘画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恽寿平画跋中的绘画理论与文学旨趣
被引量:
2
14
作者
许菁频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0-84,共5页
作为"清初六大家"之一,恽寿平流传于世的画跋为数众多。这些画跋蕴含了丰富的绘画理论思想:尚古而不泥古;讲究意境与"逸气";强调气韵自然,虚实相生;注重诗画融通。此外,恽寿平的画跋也极具文学旨趣,或宛如一篇山水...
作为"清初六大家"之一,恽寿平流传于世的画跋为数众多。这些画跋蕴含了丰富的绘画理论思想:尚古而不泥古;讲究意境与"逸气";强调气韵自然,虚实相生;注重诗画融通。此外,恽寿平的画跋也极具文学旨趣,或宛如一篇山水游记;或颇有晚明小品文大家张岱的风格韵调;或文字优美,富有诗意,值得细细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寿平
画跋
绘画理论
文学旨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文章学理论对绘画理论的借鉴
被引量:
1
15
作者
王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绘画理论和文章学理论有着密切联系且同属艺术理论范畴,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相互启发、借鉴和渗透。文章学理论在构思立意、章法布局、艺术风格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借鉴绘画理论,起源于人物肖像画的"形神论"也给文章学理论直接启...
绘画理论和文章学理论有着密切联系且同属艺术理论范畴,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相互启发、借鉴和渗透。文章学理论在构思立意、章法布局、艺术风格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借鉴绘画理论,起源于人物肖像画的"形神论"也给文章学理论直接启发,设色、点染、勾勒、布势、气韵、皴擦、阴阳向背等绘画技法术语也被植入文论生发新的涵义。援用画论以论文对建构文章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学理论
绘画理论
谋篇布势
形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宗炳绘画理论来源小议
被引量:
2
16
作者
崔迎春
《阴山学刊》
2003年第6期37-39,共3页
宗炳绘画理论是道佛相融的思想。自魏晋以来,统一政权瓦解,战争不断,佛教被迅速传播并与 道教互相影响、互相吸收,成为宗炳绘画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他的思想在其著作《画山水序》中 得以充分的体现。他的道佛相融思想对后世...
宗炳绘画理论是道佛相融的思想。自魏晋以来,统一政权瓦解,战争不断,佛教被迅速传播并与 道教互相影响、互相吸收,成为宗炳绘画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他的思想在其著作《画山水序》中 得以充分的体现。他的道佛相融思想对后世绘画反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炳
道教
佛教
绘画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与移情——中日现代美学史的一个议题
被引量:
1
17
作者
彭英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8,共8页
“气韵”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核心概念,“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中的重要学说。明治以来的日本学者于东西学术都作了深入钻研,在这一大语境下,产生了将“气韵”与“移情”相沟通的思想。伊势专一郎和园赖三为其发端,分别代表求同、辨异两...
“气韵”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核心概念,“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中的重要学说。明治以来的日本学者于东西学术都作了深入钻研,在这一大语境下,产生了将“气韵”与“移情”相沟通的思想。伊势专一郎和园赖三为其发端,分别代表求同、辨异两路。其后,金原省吾、大西克礼等延续了这一议题。此类比较对不少留日学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学者或者承袭其说,或者另有发明。滕固、马采、丰子恺等以编译和介绍为主,邓以蛰、徐复观则多有独得之见。唯一确定不受日人影响而对该议题有所贡献的中国美学家当属宗白华。要对中国学者的成就作出恰切的评估,就必须具备东亚视角。气韵与移情之关系这一议题应当放在一组问题矩阵中看待,学者们的分歧与在其他基本问题上的差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移情
东亚
美学
画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形成
被引量:
2
18
作者
赵明洋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3-85,共3页
青绿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画种,历经千年而魅力犹存。然而,纵观中国美术发展史,学者对色彩的研究比较少,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研究更是寥若晨星,几无专题研究。文章以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概念为研究起点,通过对中国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画种,历经千年而魅力犹存。然而,纵观中国美术发展史,学者对色彩的研究比较少,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研究更是寥若晨星,几无专题研究。文章以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概念为研究起点,通过对中国青绿山水画发展脉络的梳理,论述了青绿山水画色彩形成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绿山水画
色彩
五行色
画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景油画创作过程中的意境性分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谢雄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风景油画的创作重点在于意境的把握,运用中国写意笔墨技法创造作品意境,作品意境性的体现可通过画面构成关系来实现,意境性可通过应用肌理体现。需要把内心的情感与风景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使其本身的思想精华和人性魅力展现出来...
风景油画的创作重点在于意境的把握,运用中国写意笔墨技法创造作品意境,作品意境性的体现可通过画面构成关系来实现,意境性可通过应用肌理体现。需要把内心的情感与风景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使其本身的思想精华和人性魅力展现出来。一幅质量上乘的风景油画作品,一定是作者融入了自身的内心感情而来的。它可让观者流连忘返,让眼睛和心理都得到无比满足。从三个方面来重点论述,如何创作风景油画的意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油画
意境性
画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园品画,以画味园——浅析中国文人园林与山水画的关系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李超
栾恒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2-45,共4页
从研究中国山水画与文人园林发展脉络入手,通过分析山水画画论之于文人园林的意义、山水画创作与园林营造的同质化追求以及中国园林史上不同时代园林艺术家的实迹,阐明了中国文人园林与山水画的密切关系,希冀对当代园林艺术创作提出有...
从研究中国山水画与文人园林发展脉络入手,通过分析山水画画论之于文人园林的意义、山水画创作与园林营造的同质化追求以及中国园林史上不同时代园林艺术家的实迹,阐明了中国文人园林与山水画的密切关系,希冀对当代园林艺术创作提出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园林
山水画
画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四时”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晶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文摘
春夏秋冬的不同物色变化,是宇宙自然的生命力的呈现,在诗论文论与画论中都有许多相关的论述。画论中的"四时",以唐宋时期的王维、郭熙和韩拙等的画论经典为重心,一方面是宇宙自然的生命力的勃发,另一方面,则是山水画很多法式的积淀。二者的融合,成为画论中"四时"问题的美学蕴含。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画论
四时
宇宙自然
法式
艺术精神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ainting
theory
Four
Seasons
Nature
Universe
Criterion
Artistic
Spirit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画的“画法”与“画理”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白露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105-108,共4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广东山水画流变史"(GD17CYS12)
东莞理工学院课程建设项目"中国画艺拾取"(教务[2017]76号)
文摘
重视画法与画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普遍原则,画法与画理体现了中国画道的精神,与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相通。画法是绘画的技术法则,是形而下的画面语言表现手段;画理是绘画的哲学原理,为形而上的理论指导原则。画法有常程,并无定象;画理有常理,具有对画法的规定性。画法与画理的关系,决定了在画之常理的范围内,画家创作时可以随意而行、随情而变、随理而定。
关键词
中国画
画法
画理
画道
常理
Keywords
Chinese
painting
painting
skill
painting
theory
painting
philosophy
ordinary
theory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州个园假山营造中“势”与“质”的表达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鑫
胡振宇
李子秀
周旋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4期252-254,共3页
文摘
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深受画论的影响。“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作为画论中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在我国江南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以扬州个园假山为研究对象,从画论和造园理论的共通之处入手,解读传统山水画中“势”与“质”的表达,从空间设计角度探讨传统山水画中的“势”与“质”在个园假山营造中的应用,尝试为建设具有山水画意境和中国审美特色的当代园林景观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画论
形势
本质
景观营造
个园
Keywords
painting
theory
strength
qual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Geyuan
分类号
TU986.4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描”作为画论术语向小说文法术语的转变
被引量:
5
4
作者
杨志平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9-66,共8页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小说文法理论研究"(编号11YJC751104)
2011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编号ZGW1108)
文摘
"白描"是古代画论与小说批评中普遍出现的一个术语。它较早运用于画论领域,既是指一种有别于设色、水墨等类别的画作样式,也是指为达到这种样式而采用的以简略粗线条式描画技法本身。在明代画坛上此种技法大兴之后,转而运用于古代文学尤其是小说批评领域,并在清代小说评点领域作为一种独特的小说文法而频频出现,体现了世情小说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
白描
画论
文法
小说评点
Keywords
Bai
Miao
painting
theory
grammar
novel
criticism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董其昌画论中的审美主体思想
5
作者
丁弋桐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文摘
在意象创构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董其昌始终强调对审美主体的重视,也对审美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董其昌的审美主体思想体现了其审美意识的高度自觉性,也在宋元绘画创作和理论建设深厚底蕴带来的土壤和桎梏的双重作用下表现出了强烈的张力,对后世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董其昌
画论
审美主体
寄乐
气韵
Keywords
Dong
Qichang
painting
theory
aesthetic
subject
hope
and
joy
in
painting
Qiyun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邓以蛰论画理
被引量:
4
6
作者
彭锋
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主潮研究"(项目编号:12AZD068)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邓以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于"理"和"气韵生动"的论述尤为深刻。尽管留学日本和美国,但邓以蛰并不像他的同时代的研究者那样,满足于移译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而是做出了自己的创造性研究。邓以蛰认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体""形""意""理"四个阶段,它们同时也是中国绘画不断提升的四种境界。邓以蛰的四阶段说,与黑格尔的三类型说既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他们都持有不断进化的艺术史观,不同的是邓以蛰没有让艺术终结于哲学之中。邓以蛰的研究还让我们想起克罗齐、里格尔、贝尔等人对于艺术的认识,但并没有重复他们的观点,而是做了批评性的吸收。对于苦于找不到一个理论框架来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学者来说,邓以蛰的四阶段说可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邓以蛰
绘画史
绘画理论
气韵生动
意境
Keywords
Deng
Yizhe
painting
History
painting
theory
Rhythmic
Vitality
Artistic
Conception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证”:明中后期诗论与画论互动的一种文本样态
7
作者
魏刚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22,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文论新变与画论领域关系研究”(22CZW0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明代文论与画论的关系谱系研究”(项目号:21XJC751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项目号:18ZDA239)。
文摘
明中后期的诗论与画论中广泛存在将属于对方领域的元素相互征引的情况,呈现为一种“互证”的批评样态。这种批评样态,主要表现为地位互衬、风格比照、技法引用、范畴援用和典实互征等五种言说形式。集中体现了当时诗论与画论领域四个方面共同的性理论诉求,即追求作家主体性,创作态度上拒蹈袭、重师意,审美意境上崇尚含蓄清逸,强调人格与风格统一。至于具有的学术效应,则表现为标志着“诗画一律”观念进入理论批评层面的探讨、反映诗画交流环境的新发展、体现诗画审美理念趋向一致的发展、反映诗学与画学在各自体系上的发展、对清人产生影响。
关键词
明中后期
诗论
画论
互证
Keywords
the
mid
and
late
Ming
Dynasty
poetry
theory
painting
theory
mutual
verification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06.2 [历史地理—中国史]
J21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绘事后素”的意义指向及其在画论中的表现
被引量:
4
8
作者
雷恩海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5-91,共7页
文摘
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这一命题含有"后于素"与"达于素"的两种意义指向,并且在绘画理论中有着深刻的表现,产生了新的问题视阈并完成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
绘事后寨
意义指向
绘画理论
Keywords
Hui-Shi-Hou-Su
meaning
painting
theory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衍东的“今画”和画论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辽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济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9-31,共3页
文摘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画论就当时人物、现实题材等均有一系列创新之见,对当代画家颇有参照价值。
关键词
曾衍东
今画
画论
Keywords
Zeng
Yandong
modem
painting
painting
theory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画学史上的无锡六大家
被引量:
2
10
作者
周积寅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161,共8页
文摘
在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历史中,出生在无锡地区的顾恺之、倪云林、王绂、邹一桂、徐悲鸿、吴冠中,合称六大家,其绘画成就之卓绝,不仅影响太湖沿岸地区,更饮誉海内外,他们都是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在中国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同时,六大家又是其各自时代一流的绘画理论家,他们的理论来自实践,有感而发,具有独到的建树,体现代表这一时代中国画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他们的足迹:传统(不拒绝汲取外来艺术的营养)——生活——修养——创新,这就是他们所走的成功之路,也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画家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
无锡六大家
顾恺之
倪云林
王绂
邹一桂
徐悲鸿
吴冠中
中国画
中国绘画史
绘画理论
Keywords
Six
Masters
in
Wuxi
Gu
Kaizhi
Ni
Yunlin
Wang
Fu
Zou
Yigui
Xu
Beihong
Wu
Guanzho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painting
theory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句丽冬寿夫妇像
被引量:
3
11
作者
李歆
机构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7,共3页
文摘
本文简述了冬寿墓的墓葬时间、地点及墓主人物、墓室结构。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冬寿墓墓室壁画的内容和形式、壁画中人物服饰、发髻、绘画理论等都是对汉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以确定冬寿不是高句丽人,冬寿墓壁画也不是高一丽人所绘。
关键词
冬寿墓
墓室壁画
高句丽壁画
冬寿夫妇像
汉代文化
Keywords
Gao
Gouli
mural
the
portrait
of
Dongshou
couple
adornment
bun
painting
theory
culture
in
Han
Dynasty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花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略论
被引量:
2
12
作者
王彩云
秦仁强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80-83,共4页
文摘
梅花为中国之传统名花,自古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该文对传统梅花水墨画的起源与发展、创作画论与风格及鉴赏等作了简略论述。
关键词
梅花
水墨画
画论
鉴赏
Keywords
Mei
flower
Chinese
ink-
painting
painting
theory
appreciation
分类号
S685.17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元好问题画诗中的情与理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静
裴兴荣
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7-72,90,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金代题画诗研究”(21YJA751019)
山西大同大学2020年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元好问题画诗研究”(20CX10)。
文摘
元好问的题画诗不仅摹写图画内容,描绘自然景物,诗歌语言背后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有对世事的思索和慨叹,对隐逸的向往;也有对家国故乡的热爱和思恋;既有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还有对绘画创作和鉴赏的思考。
关键词
元好问
题画诗
隐逸
爱国
思乡
人生感悟
绘画理论
Keywords
Yuan
Haowen
painting
poems
reclusion
patriotic
homesickness
life
perception
painting
theory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恽寿平画跋中的绘画理论与文学旨趣
被引量:
2
14
作者
许菁频
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0-84,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13JDJN01YB)
文摘
作为"清初六大家"之一,恽寿平流传于世的画跋为数众多。这些画跋蕴含了丰富的绘画理论思想:尚古而不泥古;讲究意境与"逸气";强调气韵自然,虚实相生;注重诗画融通。此外,恽寿平的画跋也极具文学旨趣,或宛如一篇山水游记;或颇有晚明小品文大家张岱的风格韵调;或文字优美,富有诗意,值得细细品味。
关键词
恽寿平
画跋
绘画理论
文学旨趣
Keywords
Yun
Shouping
painting
postscript
painting
theory
literary
purport
分类号
I206.4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文章学理论对绘画理论的借鉴
被引量:
1
15
作者
王隽
机构
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4XZW13)
2014年广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青年博士"专项课题(201408QNBS)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绘画理论和文章学理论有着密切联系且同属艺术理论范畴,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相互启发、借鉴和渗透。文章学理论在构思立意、章法布局、艺术风格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借鉴绘画理论,起源于人物肖像画的"形神论"也给文章学理论直接启发,设色、点染、勾勒、布势、气韵、皴擦、阴阳向背等绘画技法术语也被植入文论生发新的涵义。援用画论以论文对建构文章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文章学理论
绘画理论
谋篇布势
形神
Keywords
article
theory
painting
theory
planning
the
structure
the
"
theory
of
form
and
spirit"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宗炳绘画理论来源小议
被引量:
2
16
作者
崔迎春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03年第6期37-39,共3页
文摘
宗炳绘画理论是道佛相融的思想。自魏晋以来,统一政权瓦解,战争不断,佛教被迅速传播并与 道教互相影响、互相吸收,成为宗炳绘画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他的思想在其著作《画山水序》中 得以充分的体现。他的道佛相融思想对后世绘画反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宗炳
道教
佛教
绘画理论
Keywords
Zong
Bing
Taoism
Buddhism
painting
theory
分类号
J211.26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与移情——中日现代美学史的一个议题
被引量:
1
17
作者
彭英龙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8,共8页
文摘
“气韵”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核心概念,“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中的重要学说。明治以来的日本学者于东西学术都作了深入钻研,在这一大语境下,产生了将“气韵”与“移情”相沟通的思想。伊势专一郎和园赖三为其发端,分别代表求同、辨异两路。其后,金原省吾、大西克礼等延续了这一议题。此类比较对不少留日学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学者或者承袭其说,或者另有发明。滕固、马采、丰子恺等以编译和介绍为主,邓以蛰、徐复观则多有独得之见。唯一确定不受日人影响而对该议题有所贡献的中国美学家当属宗白华。要对中国学者的成就作出恰切的评估,就必须具备东亚视角。气韵与移情之关系这一议题应当放在一组问题矩阵中看待,学者们的分歧与在其他基本问题上的差异密切相关。
关键词
气韵
移情
东亚
美学
画论
Keywords
qiyun(spirit
resonance)
empathy
East
Asian
aesthetics
painting
theory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J209.3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形成
被引量:
2
18
作者
赵明洋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
出处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3-85,共3页
文摘
青绿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画种,历经千年而魅力犹存。然而,纵观中国美术发展史,学者对色彩的研究比较少,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研究更是寥若晨星,几无专题研究。文章以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概念为研究起点,通过对中国青绿山水画发展脉络的梳理,论述了青绿山水画色彩形成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青绿山水画
色彩
五行色
画论
Keywords
blue-and-green
landscape
painting
s
color
five-element
colors
painting
theory
分类号
J212.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景油画创作过程中的意境性分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谢雄华
机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出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文摘
风景油画的创作重点在于意境的把握,运用中国写意笔墨技法创造作品意境,作品意境性的体现可通过画面构成关系来实现,意境性可通过应用肌理体现。需要把内心的情感与风景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使其本身的思想精华和人性魅力展现出来。一幅质量上乘的风景油画作品,一定是作者融入了自身的内心感情而来的。它可让观者流连忘返,让眼睛和心理都得到无比满足。从三个方面来重点论述,如何创作风景油画的意境性。
关键词
风景油画
意境性
画论
Keywords
oil
painting
of
landscape
mood
painting
theory
分类号
J22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园品画,以画味园——浅析中国文人园林与山水画的关系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李超
栾恒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出处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2-45,共4页
文摘
从研究中国山水画与文人园林发展脉络入手,通过分析山水画画论之于文人园林的意义、山水画创作与园林营造的同质化追求以及中国园林史上不同时代园林艺术家的实迹,阐明了中国文人园林与山水画的密切关系,希冀对当代园林艺术创作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文人园林
山水画
画论
Keywords
literati
garden
landscape
painting
painting
theory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四时”
张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中国画的“画法”与“画理”
张白露
《韶关学院学报》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扬州个园假山营造中“势”与“质”的表达
陈鑫
胡振宇
李子秀
周旋
《建筑与文化》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白描”作为画论术语向小说文法术语的转变
杨志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董其昌画论中的审美主体思想
丁弋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邓以蛰论画理
彭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互证”:明中后期诗论与画论互动的一种文本样态
魏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绘事后素”的意义指向及其在画论中的表现
雷恩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曾衍东的“今画”和画论
陈辽
《济宁学院学报》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画学史上的无锡六大家
周积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高句丽冬寿夫妇像
李歆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梅花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略论
王彩云
秦仁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元好问题画诗中的情与理
张静
裴兴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恽寿平画跋中的绘画理论与文学旨趣
许菁频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古代文章学理论对绘画理论的借鉴
王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宗炳绘画理论来源小议
崔迎春
《阴山学刊》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气韵与移情——中日现代美学史的一个议题
彭英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形成
赵明洋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风景油画创作过程中的意境性分析
谢雄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以园品画,以画味园——浅析中国文人园林与山水画的关系
李超
栾恒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