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eonia anomala的核型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潘锦 张大明 +3 位作者 王超 桑涛 潘开玉 洪德元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8-492,共5页
报道了Paeonia anomalaL.的核型,澄清了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的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布于该地区的Paeonia anomalaL.的核型组成:2n=2x=10=6m+2sm+2st。该类群核型与该属其它类群一致———2A型。在综合比较分析该属染色体参数以及核型... 报道了Paeonia anomalaL.的核型,澄清了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的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布于该地区的Paeonia anomalaL.的核型组成:2n=2x=10=6m+2sm+2st。该类群核型与该属其它类群一致———2A型。在综合比较分析该属染色体参数以及核型不均一性参数,包括最长/最短染色体比(L1/Ln)和染色体不对称系数(CKOA)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该属三个组在核型上没有明显分化,仅在木本类群(Sect.MoutanDC.)和草本类群(Sect.OnaepiaLindley和Sect.Paeonia)之间存在微小差异。此外,作为二倍体类群,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的Paeonia anomalaL.很可能是二倍体杂种,这将为研究被子植物的父母本同倍化杂交式物种起源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eonia paeonia anomala 核型 染色体不对称系数
下载PDF
窄叶芍药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马英 高婷婷 +2 位作者 田丽萍 谭勇 王金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窄叶芍药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并采用1,1-二苯基-2-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 目的:研究窄叶芍药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并采用1,1-二苯基-2-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二铵盐自由基清除法(ABTS)对化合物的体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从窄叶芍药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鉴定为没食子酸乙酯(1),没食子酸甲酯(2),齐墩果酸(3),丁香酸(4),β-谷甾醇(5);对化合物1~4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阳性药(维生素C,VC)及化合物1和2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达到(35.13±0.28),(44.64±0.37) μmol·L^-1,均低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IC50(60.17±0.98)μmol·L^-1;阳性药及化合物1和2对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达到(25.13-0.68),(35.76±1.48) μmol·L^-1,均低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IC50(38.55 ±0.78) μmol·L^-1.结论:化合物3,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余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叶芍药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新疆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内生细菌XJU-PA-1的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布热比亚.艾山 阿依努尔.阿不都热合曼 +1 位作者 米克热木.牙生 吾甫尔.米吉提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从新疆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对植物病原菌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特性分析。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实验,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并G+C mol%含量对XJU-PA-1进行鉴定... 目的:从新疆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对植物病原菌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特性分析。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实验,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并G+C mol%含量对XJU-PA-1进行鉴定。结果:XJU-PA-1对玉米小班病菌和苹果半点落叶病菌有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都超过20mm。XJU-PA-1与DQ010109 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G+Cmol%含量为54.5%。结论:XJU-PA-1对两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GenBank数据库的注册号为EU741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根芍药 内生菌 拮抗作用 鉴定
下载PDF
新疆块根芍药内生菌XJU-PA-6产灵菌红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布佐日古丽.喀迪尔 古丽祖热.佐努尼 吾甫尔.米吉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26-28,3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块根芍药内生菌XJU-PA-6产灵菌红素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其产灵菌红素的能力。[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离子、氨基酸、植物添加油及接种量对灵菌红素合成的影响,确定提高灵菌红素产率的最优培养基配方... [目的]通过对块根芍药内生菌XJU-PA-6产灵菌红素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其产灵菌红素的能力。[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离子、氨基酸、植物添加油及接种量对灵菌红素合成的影响,确定提高灵菌红素产率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通过优化试验,菌株XJU-PA-6产灵菌红素最佳发酵条件:40 g/L麦芽糖,20 g/L蛋白胨,0.01 mol/L Mg2+,0.001 mol/L Fe3+,1%脯氨酸,6%葵花油,28℃,180 r/min,振荡培养2 d。在此优化条件下,灵菌红素产量达到290.92 mg/L,比原来提高3.896倍。[结论]优化后的MEA培养基是一种适合内生菌XJU-PA-6生产灵菌红素的优良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根芍药 内生菌XJU-PA-6 粘质沙雷细菌 灵菌红素 发酵条件
下载PDF
新疆芍药色谱图谱分析及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9
5
作者 田树革 刘庆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3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 :对新疆芍药及块根芍药进行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和所含芍药苷的测定。方法 :柱子 :ZirchromC184 .6mm×2 5cm 5 μm ;流动相 :甲醇 :0 .0 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 (4 0 :75 ) ;流速 :1.0ml/min ;检测波长 :2 30nm ;柱温 :30℃。结... 目的 :对新疆芍药及块根芍药进行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和所含芍药苷的测定。方法 :柱子 :ZirchromC184 .6mm×2 5cm 5 μm ;流动相 :甲醇 :0 .0 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 (4 0 :75 ) ;流速 :1.0ml/min ;检测波长 :2 30nm ;柱温 :30℃。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94 μg~ 6 .5 8μg ,平均回收率为 99.3% (RSD =1.6 5 %n =5 )。结论 :本测定方法为新疆芍药与块根芍药的区分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简便 ,易操作 ,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芍药 块根芍药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四川西部川赤芍野生居群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勇 朱炜 +1 位作者 薛阁 于晓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8,共8页
为揭示四川西部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Lynch)D.Y.Hong et K.Y.Pan]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对川赤芍6个野生居群的株高、茎基粗、叶片和花部性状等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表型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变异... 为揭示四川西部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Lynch)D.Y.Hong et K.Y.Pan]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对川赤芍6个野生居群的株高、茎基粗、叶片和花部性状等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表型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变异系数(CV)分析、离散系数(R')分析、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川赤芍15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除顶小叶长宽比外,其他14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15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的F值均明显小于居群间。15个表型性状中,每枝着花量的CV平均值最大(33.68%),花瓣数的CV平均值最小(11.26%);6个居群中,阿坝州小金县两河乡(P1)和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P2)居群的CV平均值较大,阿坝州金川县万林乡(P4)和阿坝州马尔康县卓克基乡(P5)居群的CV平均值居中,阿坝州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P3)和甘孜州炉霍县充古乡(P6)居群的CV平均值最小。15个表型性状中,株高的R'平均值最大(64.48%),萼片数和苞片数的R'平均值均最小(37.50%);6个居群中,P2居群的R'平均值最大(56.66%),P3居群的R'平均值最小(43.65%)。川赤芍6个居群15个表型性状的CV值和R'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8.70%和49.80%。川赤芍15个表型性状和6个居群的H'平均值均较高,分别为1.647 5和1.451 0。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形态和花部特征是川赤芍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7.12处,川赤芍6个居群被分成2支,其中,P6居群单独聚为一支,其他5个居群聚为另一支,表明生境相似的居群更早地聚在一起。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西部川赤芍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变异丰富,这与其叶片形态、花部特征及生境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表型性状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川赤芍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鲜 黎胜红 +2 位作者 普建新 黄胜雄 孙汉董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9-262,共4页
从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根皮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一个新的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命名为paeonenolide H(1)。化合物2,4,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芍药科 川赤芍 三萜化合物
下载PDF
新疆芍药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卢梦 周于琦 蒋建勤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4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芍药药材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新疆芍药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芍药药材的正丁醇部位分离... 目的:研究新疆芍药药材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新疆芍药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芍药药材的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芍药苷(1)、4-O-乙基芍药苷(2)、桦木酸(3)、paeonovicinoside(4)、11,12,15-三羟基-反-13-十八碳烯酸甲酯(5)、9-hydroxypaeonilactone-A(6)、trans-ferul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乙酯(9)、异香草酸(10)。结论:化合物5和7为首次从芍药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和4为首次从新疆芍药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芍药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新疆芍药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文俊 冯颖 +2 位作者 欧杜哈 陈刚领 蒋建勤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芍药Paeonia anomala subsp.anomala根茎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芍药根茎的8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 目的:研究新疆芍药Paeonia anomala subsp.anomala根茎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芍药根茎的8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酰基芍药苷(1)、白芍苷R1(2)、2,5-二羟基肉桂酸甲酯(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肉豆蔻酸甲酯(5)、常春藤皂苷元(6)、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7)、芹菜素(8)。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芍药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除了化合物1和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芍药 单萜苷 植物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