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8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49
1
作者 王淑兰 张远航 +2 位作者 钟流举 李金龙 于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以2002年源排放清单、气象资料和空气质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CALPUFF模拟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及对排放源现状分析,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内城市之间污染物相互输送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不同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定量给出了珠江三角洲城... 以2002年源排放清单、气象资料和空气质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CALPUFF模拟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及对排放源现状分析,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内城市之间污染物相互输送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不同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定量给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贡献.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间污染相互作用显著,其中广州是最典型的与周边发生显著相互作用的城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相互影响 受体模型 来源解析
下载PDF
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治理方法综述 被引量:139
2
作者 李婧 周艳文 +1 位作者 陈森 高小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4期104-107,共4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壤镉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对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镉污染的来源以及镉污染对农业生产和人群健康产生的危害,以及治理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我国镉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 镉污染 来源 危害 治理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臭氧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34
3
作者 潘本锋 程麟钧 +4 位作者 王建国 李文攀 谷萍 许人骥 宫正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23,共7页
2013—2014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O3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55~162μg/m3,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全国O3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地区O3污染程度有所加重。京津冀地区夏季O3浓度高,冬季浓度低,O3质量浓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5—9... 2013—2014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O3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55~162μg/m3,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全国O3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地区O3污染程度有所加重。京津冀地区夏季O3浓度高,冬季浓度低,O3质量浓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5—9月,12月—次年1月浓度最低。在O3污染较重的夏季,每日6:00~7:00,O3质量浓度最低,15:00~16:00 O3浓度最高。在空间分布上郊区点位的O3质量浓度往往高于主城区点位。京津冀区域夏季O3小时浓度和NO2浓度呈高度负相关关系,和其他污染物无明显的相关性。O3质量浓度和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京津冀区域O3的主要来源为NOX和VOC等一次污染物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控制O3前体物的源排放,尤其是控制好VOC的排放是控制O3污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臭氧 污染 来源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时空变化与污染源分析 被引量:131
4
作者 尚二萍 许尔琪 +1 位作者 张红旗 黄彩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70-4683,共1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威胁着农田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基于2000年以来中国五大粮食主产区3 006个耕地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实测数据和20世纪80年代的土壤重金属历史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估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变化趋势,... 土壤重金属污染威胁着农田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基于2000年以来中国五大粮食主产区3 006个耕地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实测数据和20世纪80年代的土壤重金属历史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估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变化趋势,并基于地累积指数,结合区位环境污染探讨了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为21.49%,整体以轻度污染为主,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比重分别13.97%、2.50%和5.02%.四川盆地、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耕地点位超标率分别为43.55%、30.64%、12.22%、9.35%和1.67%,南方耕地污染重于北方.主要污染物为Cd、Ni、Cu、Zn、Hg,超标率分别为17.39%、8.41%、4.04%、2.84%、2.5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呈增加趋势,整体上点位超标率增加了14.91%,其中Cd、Ni、Cu、Zn和Hg的污染比重分别增加了16.07%、4.56%、3.68%、2.24%和1.96%.除三江平原外,其他4个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比重增加趋势显著,且南方地区的Cd、Ni和Cu重金属超标比重变化量高于北方,而Hg和Cr增速低于北方.Cd、Hg以人为污染源为主,其他6种重金属以自然污染源为主,但Pb、Zn和Cu约有20.00%的点位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矿业、工业、污灌水是主要的污染源,除污灌水来源北方重于南方外,其余污染来源均是南方污染重于北方,污染物种类也多于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时空变化 耕地土壤 区位环境 污染源
原文传递
Research progres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China:Sources,analytical methods,status,and toxicity 被引量:120
5
作者 HE Bin YUN ZhaoJun +1 位作者 SHI JianBo JIANG GuiB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134-140,共7页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an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re threatened by heavy metal pollution.Extensive damage to human organs,such as liver,kidney,digestion sys...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an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re threatened by heavy metal pollution.Extensive damage to human organs,such as liver,kidney,digestion system,and nervous system can be caused by uptake of excess heavy metals.Heavy metals in the environment can originate from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Although conta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has been known to be a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 for decades,it is still getting worse in recent years and there are few feasible approache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Due to their high toxicity,prevalent existence and persistence in the environment,lead(Pb),mercury(Hg),cadmium(Cd),chromium(Cr) and arsenic(As) are commonly considered as the priority heavy metals which should be concerned and their emiss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China.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hina,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current statu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China,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China,toxicity and potential risk,and possible reduc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高毒性 中国 污染来源 环境问题 状态 镉(CD) 人体器官
原文传递
食用菌重金属富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6
作者 黄晨阳 张金霞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共3页
详细论述了食用菌重金属富集及其机理。对食用菌的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食用菌 重金属富集 作用机理 人工栽培 生产过程监控 土壤修复 环境检测
下载PDF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110
7
作者 杨春雪 阚海东 陈仁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5-738,F0003,共5页
细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大等特点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该文总结了我国有关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细颗粒物PM2.5的水平、成分、来源以及污染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PM2.5 来源
原文传递
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8
作者 孙承君 蒋凤华 +1 位作者 李景喜 郑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9-461,共13页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塑料垃圾的分解,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是海洋中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海洋微塑料分布呈全球化趋势,近岸、大洋、深海和极地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已有研究表明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微塑料不但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甚至会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微塑料自身含有和表面富集的污染物会在水动力作用下影响污染物的全球分布并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毒性影响。为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并为污染防治提供支撑,保护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不同粒径微塑料的快速分离和在线鉴别方法的建立;水动力对微塑料全球迁移变化的影响;微塑料复合毒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效应及机制;管理和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塑料污染 微塑料来源 生态影响 海洋污染 海洋垃圾
下载PDF
太湖水体氮素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9
作者 吴雅丽 许海 +2 位作者 杨桂军 朱广伟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8,共10页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氮的限制常常伴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了解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氮素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太湖水体氮素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从外源、内源两大方面介绍了太湖水体中氮素的来源,着重分析和比较了河道输入、大气输入以及沉积物释放不同污染源的输入比例.太湖水体氮素污染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其中西部和北部污染较重而东南部相对较轻,入湖河道输入的外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染在太湖外源污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释放也是氮素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对释放量的估算主要是基于底泥悬浮引起的总量估算,关于这些释放量能有多少比例可以被浮游植物利用还不清楚,尤其是有机颗粒物在水体中停留期间的矿化再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氮素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生物固氮目前对太湖氮素输入的贡献很小,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水体氮素自净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氮素 污染来源 迁移转化 氮素平衡
下载PDF
太湖流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估 被引量:95
10
作者 张杰 郭西亚 +1 位作者 曾野 邓建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02-2210,共9页
为阐明经济发达地区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本研究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水系94个样点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Zn、Cr、Ni、Cu、Pb、As、Cd和Hg)含量,评估了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以及辨析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Zn... 为阐明经济发达地区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本研究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水系94个样点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Zn、Cr、Ni、Cu、Pb、As、Cd和Hg)含量,评估了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以及辨析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Zn、Cr、Ni、Cu、Pb、As、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 62、102. 46、45. 50、44. 71、37. 00、13. 34、0. 479和0. 109 mg·kg^(-1),均高于其对应的背景值(Hg除外).地累积指数评价中,Pb、Ni、Zn、Cu和Cd整体上处于低污染状态;在污染负荷指数评价中,Pb、Ni、Zn和Cu整体上处于中度污染状态,Cd、Cr、As处于低污染状态;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Cd和Hg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多元统计分析表明,Pb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排放;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Cr、Ni和Zn还受到电镀及合金制造行业的影响; Cu和As主要来自于农药、工业废水; Cd主要来自于冶炼工业; Hg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石油产品的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估 来源识别
原文传递
龙口市污水灌溉区农田重金属来源、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94
11
作者 李春芳 王菲 +3 位作者 曹文涛 潘健 吕建树 吴泉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8-1027,共10页
采集龙口市污水灌溉区农田土壤,分析测定土壤pH和重金属含量,以采集的70个土壤样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元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研究区重金属的来源;采用地统计理论与GIS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 采集龙口市污水灌溉区农田土壤,分析测定土壤pH和重金属含量,以采集的70个土壤样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元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研究区重金属的来源;采用地统计理论与GIS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最后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做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9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重金属Cd的均值是当地背景值的3.06倍,富集情况最为明显;指数法进行的污染评价显示Cu、Cd和Pb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7.06、6.10和5.54,三者均属重度污染;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u、Zn和Pb、Cd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污水灌溉是它们的共同污染因素,前两者为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与长时间的累积作用,而北部煤矿开采和煤矸石的堆积产生的污染以及电镀、机械制造等工业污染是后两者的污染来源;Co、Cr、Mn、Ni和As主要是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据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研究区70个样点,有13个是中污染程度,23个属于轻污染,28个是警戒程度,6个样点处在安全范围内;从空间分布上看,重金属含量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黄水河下游的诸由观镇和徐福镇,说明污水灌溉给当地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区 污染来源 模糊综合评价 地统计 多元统计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广东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93
12
作者 沈劲 黄晓波 +7 位作者 汪宇 叶斯琪 潘月云 陈多宏 陈焕盛 区宇波 吕小明 王自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49-4457,共9页
使用广东省近年大范围长期连续臭氧观测数据分析了珠三角与广东省的臭氧污染特征,并使用NAQPMS模型研究了广东省与典型城市不同季节的臭氧来源情况.结果表明:2014—2016年广东省的臭氧污染局部在改善.珠三角的臭氧浓度水平总体高于粤东... 使用广东省近年大范围长期连续臭氧观测数据分析了珠三角与广东省的臭氧污染特征,并使用NAQPMS模型研究了广东省与典型城市不同季节的臭氧来源情况.结果表明:2014—2016年广东省的臭氧污染局部在改善.珠三角的臭氧浓度水平总体高于粤东西北地区,广东省臭氧总体上呈现出珠三角中南部和粤东东部部分地区较高、粤西污染相对较轻的分布态势.广东省的臭氧夏秋季浓度较高,冬春季浓度较低.广东省臭氧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夏季占比为57%,其余季节约占40%,臭氧的跨省输送特征明显.珠三角西南部春夏季臭氧本地贡献约为50%,但秋冬季仅占19%~28%.若要减轻广东的臭氧污染,建议实施臭氧消峰行动,即在夏秋季节严控珠三角地区的臭氧前体物排放,特别是珠三角中部广州、佛山与东莞等城市的排放要重点控制.同时,强化粤东西北地区与周边省份的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臭氧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土壤中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的来源及作物效应 被引量:78
13
作者 王济 王世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主要介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含量的8种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汞、镉、铅、铬、砷、锌、铜、镍)的污染来源及作物效应。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成土母质,矿山开采的三废污染,大气中重金属的沉降,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的使... 主要介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含量的8种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汞、镉、铅、铬、砷、锌、铜、镍)的污染来源及作物效应。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成土母质,矿山开采的三废污染,大气中重金属的沉降,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的使用等。重金属在作物中的分布规律一般是根>茎>叶>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效应 污染元素 重金属 土壤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来源 成土母质 三废污染 矿山开采 塑料薄膜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土壤污染物来源及前沿问题 被引量:71
14
作者 王文兴 童莉 海热提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人类活动对土壤系统的影响日趋严重。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污染的大气沉降,废水和污水灌溉,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以及农药施用等。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文章通过计算得出了大气汞沉降和酸沉降在中国的累积沉降量,并通... 人类活动对土壤系统的影响日趋严重。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污染的大气沉降,废水和污水灌溉,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以及农药施用等。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文章通过计算得出了大气汞沉降和酸沉降在中国的累积沉降量,并通过调查分析中国各项污染物来源的最新资料,详细论述了各主要污染因素对土壤系统的影响。文章阐述了污染物在土壤系统中主要的物理化学行为,主要包括污染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吸附、迁移和扩散、酸沉降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最后回顾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的前沿问题,并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物 污染源 大气沉降 物理化学行为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磷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77
15
作者 曹承进 秦延文 +1 位作者 郑丙辉 黄民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0-315,共6页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参数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磷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形态组成及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悬...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参数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磷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形态组成及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悬浮物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丰水期的悬浮物含量明显高于枯水期.3条入库河流总磷的平均值在0.12~0.29 mg/L之间,均远远高于20世纪70年代的总磷含量,长江朱沱断面水体的磷含量高于嘉陵江北碚断面和乌江武隆断面的磷含量.总磷含量(TP)中以总颗粒态磷酸盐(TPP)为主,平均占75%以上;3个监测断面中流量、悬浮物与TP、TPP均呈显著正相关性,TPP和TP也呈显著正相关性.结果表明泥沙将颗粒态磷带入河流是主要的磷污染源,总磷的污染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氮和磷都不是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浮游植物的限制因子,3条入库河流中的N/P值较高(〉30),表明磷有可能被优先消耗到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入库河流 磷营养盐 分布特征 污染来源
下载PDF
厦门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77
16
作者 张棕巍 胡恭任 +2 位作者 于瑞莲 胡起超 刘贤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7-1954,共8页
为探讨厦门市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4年8月和12月同步采集了城区和郊区的PM_(2.5)样品.用离子色谱分析了9种水溶性离子(F^-、Cl^-、NO_3^-、SO_4^(2-)、Na^+、K^+、NH_4^+、Ca^(2+)和Mg^(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 为探讨厦门市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4年8月和12月同步采集了城区和郊区的PM_(2.5)样品.用离子色谱分析了9种水溶性离子(F^-、Cl^-、NO_3^-、SO_4^(2-)、Na^+、K^+、NH_4^+、Ca^(2+)和Mg^(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厦门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总水溶性离子浓度(μg/m^3)顺序为:冬季城区(18.16)>冬季郊区(14.55)>夏季郊区(6.87)>夏季城区(5.33),降水对水溶性离子有显著的去除作用.观测期间,夏季PM_(2.5)阴离子相对亏损,冬季反之.SO_4^(2-)、NO_3^-、NH_4^+(简称SNA)占全部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之和的比例达79.64%以上,表明厦门市大气PM_(2.5)二次污染较严重.相关性分析和SNA三角图解表明厦门市夏季NH_4^+主要以(NH4)2SO4的形式存在,其次为NH_4NO_3及碱性游离NH_4^+;冬季则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其次为NH_4Cl.N/S值表明夏季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以燃煤源排放为主,冬季以交通排放为主,总体呈现出交通源与燃煤污染并存的复合型污染特征,但受海洋源的影响很小.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厦门市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主要来自燃煤源、交通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时空分布 污染来源 厦门
下载PDF
城市降水径流的污染来源与排放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7
作者 李立青 尹澄清 +1 位作者 何庆慈 孔玲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综述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成因、来源和排放特征的研究。城市降水径流污染来自3个方面:降水、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其中,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是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具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20%~60%的径流污染(SS、COD... 综述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成因、来源和排放特征的研究。城市降水径流污染来自3个方面:降水、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其中,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是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具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20%~60%的径流污染(SS、COD和BOD5)来自排水系统。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排放一般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的峰值一般提前于径流的峰值。但是由于影响初期冲刷效应的因素多而随机,使得初期冲刷出现的频率和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很难建立初期冲刷与降雨特征和流域特征的通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降水径流 特征 污染来源 进展
下载PDF
城市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8
作者 张千千 李向全 +2 位作者 王效科 万五星 欧阳志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2-358,共7页
城市路面径流是城市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污染强度大、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严重而被予以格外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路面径流水质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我国城市道路径流中COD、TP、TN和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9.59、0.46、6.29和... 城市路面径流是城市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污染强度大、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严重而被予以格外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路面径流水质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我国城市道路径流中COD、TP、TN和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9.59、0.46、6.29和0.14 mg·L-1,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TSS的质量浓度高达552.86 mg·L-1。因此,COD、TP、TN、Pb和TSS是我国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高速路径流污染物Pb、Cu和Zn的浓度明显高于普通道路,而普通道路径流污染物中COD和TSS要高于高速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偏高。多数研究表明: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路面坡度增加了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和燃料的消耗,进而导致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路面清扫或许对污染物的浓度有不利的影响,主要由于道路清扫将路面中部分大颗粒破碎,释放出了细小的颗粒物(粒径<43μm)并且不能将其清除的缘故。但是,降雨强度、干期、降雨历时和车流量对径流水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总结发现:车流量≥30 000的路面径流中COD、TSS、Pb和Cu的浓度是车流量<30 000的路面径流中的2.5、4.3、1.4和5.1倍;路面径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损耗,有机污染物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活动和路面材质,营养污染物来源于大气干湿沉降。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将多环芳烃、大肠杆菌等水质指标列入研究计划;深入分析影响降雨径流水质的因素及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运用同位素溯源技术识别道路径流污染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径流 水质 影响因素 污染物来源
下载PDF
南京工业区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68
19
作者 曹梦瑶 林煜棋 章炎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65-2576,共12页
2018年秋季在南京利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AC-GCMS 1000)对大气VOCs进行连续观测,以了解其化学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南京秋季大气VOCs体积分数为(64.3±45.6... 2018年秋季在南京利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AC-GCMS 1000)对大气VOCs进行连续观测,以了解其化学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南京秋季大气VOCs体积分数为(64.3±45.6)×10^-9,以烷烃(33.1%)、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22.3%)及卤代烃(21.8%)为主.VOCs的昼夜变化呈"双峰型"变化特征,高值主要出现在清晨的06:00~07:00及夜间的18:00~20:00,主要受机动车排放及气象要素的共同影响.秋季南京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为267.1μg·m^-3,主要贡献物种是芳香烃类化合物(55.2%)和烯烃类化合物(20.8%).PMF受体模型源解析确定5个VOCs来源,分别是交通排放(34%)、工业排放(19%)、LPG排放(17%)、涂料及有机溶剂挥发(16%)以及生物质燃烧和燃煤排放(14%),因此控制南京工业区秋季大气污染应主要着力于交通及工业排放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64
20
作者 张婧 王淑秋 +3 位作者 谢琰 王幸福 盛向军 陈吉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13-2418,共6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Ni、Cu、Cr、Pb、Cd、As、Hg)的含量,用地累计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显示,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各重金...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Ni、Cu、Cr、Pb、Cd、As、Hg)的含量,用地累计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显示,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1998年的辽河调查结果,与中国其它水系相比,重金属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大辽河各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程度高于辽河.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为:Ni 26.5 mg.kg-1,Cu 37.9 mg.kg-1,Cr 90.3 mg.kg-1,Pb 32.9 mg.kg-1,Cd 0.49mg.kg-1,As 12.3 mg.kg-1,Hg 0.14 mg.kg-1.根据各重金属地累计指数,辽河水系未受Ni和As的污染,受Cu、Cr、Pb轻度污染,受Cd和Hg中度污染,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Cd>Hg>Cu>Cr>Pb>As>Ni.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对重金属污染来源的确定,发现前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8.74%和17.18%,污染来源主要有3类,即工业和生活污水、有机物降解、大气沉降和地球化学成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污染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