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区8种优势种植物的叶片及对应叶片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钾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不同植被类型与NP限制率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以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区8种优势种植物的叶片及对应叶片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钾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不同植被类型与NP限制率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不同物种的合理配置提供合理建议,为完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C、N、P、K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18.2~564.1、7.19~33.21、0.82~2.37、4.98~32.77 g kg-1。不同植物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N∶P、P∶K、N∶K、C∶N、C∶P、C∶K比变化范围分别为7.16~22.45、0.036~0.23、0.70~4.55、14.92~64.44、218.54~557.36、12.78~121.14。该地区3种植被类型钾含量差异显著,草本植物叶片钾含量显著高于乔木林和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叶片N∶P比表现为灌木(18.86)〉草本(15.44)〉乔木(14.68),说明该区灌木林主要受P含量的限制,草本和乔木植物主要受N、P含量共同限制,该地区植被恢复应该以灌木为主。展开更多
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选择2种不同分枝类型的品种(中作XA12938和中黄13)为供试材料,设置13.5×10^(4)(D1)、18.0×10^(4)(D2)、22.5×10^(4)(D3)、27.0×10^(4)(D4)、31.5×10^(4)(D5)和36.0×10^(4)株hm^(-...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选择2种不同分枝类型的品种(中作XA12938和中黄13)为供试材料,设置13.5×10^(4)(D1)、18.0×10^(4)(D2)、22.5×10^(4)(D3)、27.0×10^(4)(D4)、31.5×10^(4)(D5)和36.0×10^(4)株hm^(-2)(D6)6个种植密度,研究增密种植对不同分枝类型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大豆LAI进入高值(>4)的时期提前,中作XA12938和中黄13分别从出苗后47.0 d和54.6 d(D1)提前至31.0 d和32.9 d(D6)。与中黄13相比,中作XA12938LAI高值持续期长且中后期降幅小。不同品种处理间干物质随密度的增加程度存在差异,结荚期中作XA12938和中黄13高密处理(D6)干重较低密处理(D1)干重分别提高77.53%和51.21%。随密度的提升,成熟期生殖器官干物质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趋平的趋势,中作XA12938的最高产量出现在D5(5000.45 kg hm^(-2))处理,继续增加种植密度产量较稳定,中黄13两年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D4(4477.90 kg hm^(-2))和D5(3935.30 kg hm^(-2))处理,继续增加种植密度产量逐渐降低,中作XA12938的平均产量较中黄13产量显著提高22.37%。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中作XA12938植株高度和单位面积有效荚数与产量密切相关,而中黄13的单位面积有效粒数和重心高度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适度增密可提高大豆LAI并延长其高值持续期、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生殖器官的占比、提高大豆产量。在生产中可选用分枝调节能力较强品种,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展开更多
文摘以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区8种优势种植物的叶片及对应叶片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钾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不同植被类型与NP限制率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不同物种的合理配置提供合理建议,为完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C、N、P、K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18.2~564.1、7.19~33.21、0.82~2.37、4.98~32.77 g kg-1。不同植物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N∶P、P∶K、N∶K、C∶N、C∶P、C∶K比变化范围分别为7.16~22.45、0.036~0.23、0.70~4.55、14.92~64.44、218.54~557.36、12.78~121.14。该地区3种植被类型钾含量差异显著,草本植物叶片钾含量显著高于乔木林和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叶片N∶P比表现为灌木(18.86)〉草本(15.44)〉乔木(14.68),说明该区灌木林主要受P含量的限制,草本和乔木植物主要受N、P含量共同限制,该地区植被恢复应该以灌木为主。
文摘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选择2种不同分枝类型的品种(中作XA12938和中黄13)为供试材料,设置13.5×10^(4)(D1)、18.0×10^(4)(D2)、22.5×10^(4)(D3)、27.0×10^(4)(D4)、31.5×10^(4)(D5)和36.0×10^(4)株hm^(-2)(D6)6个种植密度,研究增密种植对不同分枝类型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大豆LAI进入高值(>4)的时期提前,中作XA12938和中黄13分别从出苗后47.0 d和54.6 d(D1)提前至31.0 d和32.9 d(D6)。与中黄13相比,中作XA12938LAI高值持续期长且中后期降幅小。不同品种处理间干物质随密度的增加程度存在差异,结荚期中作XA12938和中黄13高密处理(D6)干重较低密处理(D1)干重分别提高77.53%和51.21%。随密度的提升,成熟期生殖器官干物质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趋平的趋势,中作XA12938的最高产量出现在D5(5000.45 kg hm^(-2))处理,继续增加种植密度产量较稳定,中黄13两年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D4(4477.90 kg hm^(-2))和D5(3935.30 kg hm^(-2))处理,继续增加种植密度产量逐渐降低,中作XA12938的平均产量较中黄13产量显著提高22.37%。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中作XA12938植株高度和单位面积有效荚数与产量密切相关,而中黄13的单位面积有效粒数和重心高度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适度增密可提高大豆LAI并延长其高值持续期、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生殖器官的占比、提高大豆产量。在生产中可选用分枝调节能力较强品种,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