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硫化物铅和硫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蒋少涌 杨涛 +2 位作者 李亮 赵葵东 凌洪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97-2602,共6页
位于大西洋洋中脊26.08°N的 TAG 热液区是目前己知的赋存在无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区的一个最大的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新测得来自 ODP-158航次钻孔的9件热液硫化物的铅、硫同位素组成;2件铁锰氧化物和1件底盘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组成... 位于大西洋洋中脊26.08°N的 TAG 热液区是目前己知的赋存在无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区的一个最大的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新测得来自 ODP-158航次钻孔的9件热液硫化物的铅、硫同位素组成;2件铁锰氧化物和1件底盘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 为18.2343~18.3181,^(207)pb/^(204)Ph 为15.4717~15.5061,^(208)Pb/^(204)Pb 为37.7371~37.8417;它们位于该区底盘玄武岩(^(206)Pb/^(204)Pb=18.1454,^(207)Pb/^(204)Pb=15.4572,^(208)Pb/^(204)Pb=37.6534)和近洋底铁锰氧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 分别为18.6907~18.9264,15.5615~15.6279,38.1164~38.3687)的铅同位素组成之间。三者呈线性相关关系,说明硫化物中铅来源于地幔(玄武岩)与海水(铁锰氧化物)的两端元混合。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 为6.2‰~9.5‰,它明显高于地幔玄武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0‰),也高于东太平洋海隆 EPR21°N(δ^(34)S=0.9‰~4.0‰)和大西洋洋中脊 MAR23°N(δ^(34)S=1.2‰~2.8‰)等热液活动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这一特征反映了 TAG 热液体系中硫来源于地幔玄武岩硫与海水硫酸盐无机还原作用产生的硫的两端元混合。此,铅硫同位素研究为现代大洋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形成过程中矿质来源及流体混合作用提供了十分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硫同位素 矿质来源 流体混合作用 大洋底热液硫化物矿床
下载PDF
The Isotopic Character and the Remobilization of Lead at the Top of Sediment in Erhai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国江 刘菊英 黎秉铭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has been indicating a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lead on the top several centimeters of lake sediments,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the local or ...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has been indicating a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lead on the top several centimeters of lake sediments,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the local or the global scale. But it is not clear if the phenome non has some relation with the chemical processes of early dia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interface pb-isotopes pb-remobilization Erhai Hongfeng Lake.
原文传递
An origin of the along-arc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in the Izu-Bonin arc system 被引量:1
3
作者 Kathryn Durkin Paterno R.Castillo +3 位作者 Susanne M.Straub Natsue Abe Yoshihiko Tamura Quanshu Ya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621-1634,共14页
The Izu-Bonin arc system is sediment-poor(~400 m thick with no accretionary prism)and,therefore,the influence of the altered oceanic crust(AOC)is most likely the source of the documented along-arc lava compositional v... The Izu-Bonin arc system is sediment-poor(~400 m thick with no accretionary prism)and,therefore,the influence of the altered oceanic crust(AOC)is most likely the source of the documented along-arc lava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especially in Pb isotopes.Izu-Bonin arc lava geochemistry suggests an influx of subduction component from an Indian-type AOC.However,samples drilled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geochemical reference site at 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 Site 1149 implies subduction of a Pacific-type AOC.To solve the apparent discrepancy of slab input versus arc output in this arc system,samples of the AOC were dredged from vertical fault scarps of the subducting Pacific Plate along a transect from 27.5°N to 34.50 N.Samples range from tholeiitic to mildly alkalic mid-ocean ridge basalts as well as trachybasalts,basaltic trachyandesites,tephrites,and phono-tephrites.Isotope ratios also exhibit a range of values(87Sr/86Sr=0.70282-0.70673,143 Nd/144 Nd=0.512552-0.513174,206Pb/204 Pb=18.43-20.00,207 Pb/204 Pb=15.40-15.67,208Pb/204Pb=37.75-39.55).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geochemical variation in the AOC that is neither completely due to seawater or hydrothermal alteration,nor to petrogenetic processes.Rather,this vari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Pacific-Izanagi Ridge system tapping into a heterogeneous,plume-polluted mantle source during the Mid-Cretaceous volcanic event.The observed Pacific-type AOC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Indian-type Pb isotopic signature of Izu-Bonin arc lavas.This leads us to propose an alternative scenario where the Izu-Bonin arc lava Indian-type Pb isotopic signature originates from slab-derived fluids interacting and adsorbing Pb from an Indian-type mantle wedge through zone-ref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ZU-BONIN AOC pb-isotopes Indian-type Zone-refining
下载PDF
豫西南赤土店铅锌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4
4
作者 段士刚 薛春纪 +4 位作者 冯启伟 高炳宇 刘国印 燕长海 宋要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7-441,共15页
豫西南栾川地区近年铅锌矿勘查取得显著进展,显示出良好的资源前景。赤土店铅锌矿床是新发现的铅锌矿之一,从控矿要素和矿体产状看,有两种矿化类型,即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铅锌矿,和石宝沟岩体外围矽卡岩带中的铅锌矿,并以前者为... 豫西南栾川地区近年铅锌矿勘查取得显著进展,显示出良好的资源前景。赤土店铅锌矿床是新发现的铅锌矿之一,从控矿要素和矿体产状看,有两种矿化类型,即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铅锌矿,和石宝沟岩体外围矽卡岩带中的铅锌矿,并以前者为主。在空间上围绕斑岩体往外,构成近斑岩体发育矽卡岩型钼矿化,远斑岩体接触带的围岩矽卡岩中发育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在斑岩体外围的断裂带中发育脉型铅锌银矿床的空间分布或分带规律。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阶段温度较高(290~340℃),流体含大量CO2,并发生过流体不混溶分离。S同位素组成(0.20‰~8.30‰,平均3.93‰)显示,硫有深部岩浆(区内斑岩硫集中在2‰~4‰)和地层(分别集中在-13‰~-8‰和6‰~11‰两个区间)两种来源。被矿相学研究证实共生的方铅矿-闪锌矿矿物对计算出平衡温度为388.29℃,亦显示高温特征。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7.005~l7.953,207Pb/204Pb=15.414~15.587,208Pb/204Pb=37.948~39.03)反映,脉状铅锌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斑岩,部分来自地层。综合分析认为,赤土店矿床为与燕山期斑岩有关的铅锌矿,其脉状矿体为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S、pb同位素 铅锌矿床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赤土店 河南栾川
下载PDF
河南栾川百炉沟铅锌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2
5
作者 段士刚 薛春纪 +4 位作者 刘国印 燕长海 冯启伟 宋要武 高炳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0-826,共17页
百炉沟矿床是近年来在盛产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河南栾川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床,位于豫西南牛心剁穹状背斜之西侧,与栾川地区的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马圈等斑岩型及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相毗邻。矿体呈脉状、板状产在中元古界变... 百炉沟矿床是近年来在盛产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河南栾川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床,位于豫西南牛心剁穹状背斜之西侧,与栾川地区的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马圈等斑岩型及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相毗邻。矿体呈脉状、板状产在中元古界变质碳酸盐岩-碎屑岩层中,受NWW向层间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由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组成。矿石中石英和闪锌矿所捕获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有富液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体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等4种类型,邻近分布,其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成矿过程中可能存在流体沸腾作用。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0~327℃,以中温(250~260℃)为主;盐度w(Na-Cleq)为4.0%~14.0%,以5.0%~9.0%为主;依据均一温度峰值所对应的压力(38.94~44.87MPa),求得成矿深度为1.44~1.66km。表明该矿床明显具有浅成、中温、低盐度热液成矿的特征。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至少有纯H2O蒸汽、N2+CO2+CH4、N2+CO2和N2+CH4等4种组合。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内包裹体水的δDV-SMOW为-76‰~-90‰,方解石的δ13CV-PDB为-0.44‰~1.80‰,选取所对应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计算得到包裹体水的δ18O水为2.51‰~10.96‰,反映出成矿流体的主体为岩浆热液。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V-CDT为-1.2‰~10.9‰,其峰值(1‰~2‰)与该地区斑岩型钼矿床中的硫化物相近,指示其具有岩浆来源硫的特征。矿石中硫化物206Pb/204Pb=17.552~18.426,207Pb/204Pb=15.451~15.5794,208Pb/204Pb=38.264~39.637,反映出成矿金属主要来自于岩浆,有少量地层岩石铅的加入。百炉沟铅锌矿床应属受层间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H、C、O、S、pb同位素 铅锌矿床 岩浆热液 百炉沟 栾川 河南
下载PDF
西北冰洋加拿大海盆MIS 8期以来的物源变化及其指示的北极冰盖和洋流的演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涂艳 肖文申 +1 位作者 王汝建 徐仁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2-645,共14页
基于对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在西北冰洋获得的ARC7-LIC岩芯上部1 m(加拿大海盆近阿尔法脊一侧)自MIS 8期(约300 ka)以来的粘土矿物和全样Sr-Nd-Pb同位素的分析,判断北冰洋中心沉积物源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冰盖和表层洋流的演化。结果显示:... 基于对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在西北冰洋获得的ARC7-LIC岩芯上部1 m(加拿大海盆近阿尔法脊一侧)自MIS 8期(约300 ka)以来的粘土矿物和全样Sr-Nd-Pb同位素的分析,判断北冰洋中心沉积物源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冰盖和表层洋流的演化。结果显示:在MIS8、MIS5.4、MIS5.1、MIS3期中期冰筏事件以及末次冰消期,北美劳伦冰盖生长规模较大,研究区域的沉积被北美物源主导;相对地,MIS6、MIS4期的沉积由西伯利亚物源-穿极流模式主导,反映了欧亚大陆冰盖的大规模发育。同时,研究区域在MIS7、MIS5期的间冰期/间冰阶的沉积也与MIS3、MIS1期的沉积有所区别。MIS7、MIS5期的间冰期/间冰阶表现为西伯利亚物源以及穿极流控制下的沉积,而MIS3期和全新世则表现为北美物源以及波弗特环流作用下的沉积特征,这一差异说明中-晚第四纪间冰阶段北冰洋表层洋流的位置在晚更新世前后发生了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冰洋 北极冰盖 波弗特环流 穿极流 SR-ND-pb同位素 粘土矿物
原文传递
冀北地区脉金矿床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正坤 蒋心明 +1 位作者 王郁 商木元 《贵金属地质》 1993年第2X期90-99,共10页
本文从冀北地区脉状金矿床地质背景出发,系统研究了太古宇及与金矿化有关的岩体铅同位素特征,认为本区脉状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古老地壳及地幔。文中强调无论是产于变质岩中的金矿,还是产于花岗岩、碱性岩、超基性岩中的金矿,均受深大断... 本文从冀北地区脉状金矿床地质背景出发,系统研究了太古宇及与金矿化有关的岩体铅同位素特征,认为本区脉状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古老地壳及地幔。文中强调无论是产于变质岩中的金矿,还是产于花岗岩、碱性岩、超基性岩中的金矿,均受深大断裂及古隆起活化带控制。文中还分析了冀东、冀西北金矿床铅同位素区域性差异及产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铜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铅同位素演化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07
8
作者 李龙 郑永飞 周建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8,共8页
根据中国大陆中、新生代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数据库 ,沿用“铅构造模型”的基本思想并作部分改进 ,建立了中国大陆地壳铅同位素的动力学演化模型。与全球平均的铅同位素演化曲线相比 ,中国大陆地壳的原始物质相对较贫铀富钍 ,并且中国大... 根据中国大陆中、新生代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数据库 ,沿用“铅构造模型”的基本思想并作部分改进 ,建立了中国大陆地壳铅同位素的动力学演化模型。与全球平均的铅同位素演化曲线相比 ,中国大陆地壳的原始物质相对较贫铀富钍 ,并且中国大陆的上地壳和下地壳在演化过程中分异得更加彻底。将本模型应用于大别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数据 ,结果发现它们具有壳幔铅混合的特征 ,并且以上下地壳物质混合产生的类地幔铅为主 ,花岗岩源岩中含有较高的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动力学演化模型 中国大陆 上地壳 下地壳 地幔 花岗石
下载PDF
滇西富碱斑岩带的Nd、Sr、Pb同位素特征及其挤压走滑背景 被引量:98
9
作者 曾普胜 莫宣学 喻学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1-241,共11页
滇西富碱斑岩带形成于新生代 (年龄为 2 3.18~ 6 2Ma) ,沿金沙江 -哀牢山断裂带分布。对其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其总体处于剪切挤压为主、局部引张的构造环境中 ,苍山等地元古宙基底变质岩的穿刺 (翘起 )就是挤压... 滇西富碱斑岩带形成于新生代 (年龄为 2 3.18~ 6 2Ma) ,沿金沙江 -哀牢山断裂带分布。对其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其总体处于剪切挤压为主、局部引张的构造环境中 ,苍山等地元古宙基底变质岩的穿刺 (翘起 )就是挤压环境下的产物之一 ;富碱斑岩是深部交代的富集地幔 (EMⅡ )流体上侵经地壳物质不同程度混染的产物 ,扬子陆块和冈瓦纳大陆的组分对新生代岩浆活动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走滑 pb同位素 富碱斑岩 苍山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 云南 钕同位素 锶同位素
下载PDF
试析地幔来源物质成矿域——以中亚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93
10
作者 洪大卫 王式光 +2 位作者 谢锡林 张季生 王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55,共15页
文章总结了大量的Sr ,Nd ,S ,Pb多元同位素资料 ,据此认为 ,中亚造山带的铜、金多金属矿床与区域花岗岩在形成时代和物质来源上基本吻合 ,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从古生代直至中生代 ,地幔来源物质参与了成岩成矿作用 ,即便是钨、锡、稀有... 文章总结了大量的Sr ,Nd ,S ,Pb多元同位素资料 ,据此认为 ,中亚造山带的铜、金多金属矿床与区域花岗岩在形成时代和物质来源上基本吻合 ,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从古生代直至中生代 ,地幔来源物质参与了成岩成矿作用 ,即便是钨、锡、稀有金属矿床 ,也受到地幔来源物质的明显影响 ,从而揭示了地幔来源物质在中亚造山带金属成矿作用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地质学 成矿物质 中亚造山带 同位素 成矿作用 金属矿床
下载PDF
典型Pb/Zn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Pb同位素源解析 被引量:56
11
作者 孙锐 舒帆 +2 位作者 郝伟 李丽 孙卫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6-1153,共8页
以我国典型的铅锌矿区——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及其周围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土壤(A层和C层)样品中不同重金属(Pb、Zn、Cr、Cu、Cd、Hg)的污染特征和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受铅锌选矿和冶炼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域A层土壤明显受到重金... 以我国典型的铅锌矿区——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及其周围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土壤(A层和C层)样品中不同重金属(Pb、Zn、Cr、Cu、Cd、Hg)的污染特征和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受铅锌选矿和冶炼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域A层土壤明显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在中心区域(水口山矿区),土壤中Pb、Zn、Cr、Cu、Cd、Hg含量最高达3 966.88、2 086.25、135.31、185.63、56.15、16.434 mg/kg;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C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虽然变化很大,但基本反映土壤背景值.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Hg>Pb>Cu>Zn=Cr.中心区域多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明显高于周围区域,其34%、33%、11%、22%的采样点分别属于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危害,而周围区域属于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危害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68%、16%、10%、6%.与C层Pb同位素相比(206Pb/207Pb为1.168~1.246,208 Pb/206Pb为2.014~2.130),由于人为Pb源的污染A层土壤中206 Pb/207 Pb值(1.166~1.226)低而208 Pb/206 Pb值(2.043~2.135)高.与铅锌选矿、冶炼废水和烟尘中Pb同位素比值对比表明,A层土壤铅污染主要来自于冶炼厂烟气粉尘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铅同位素 铅锌矿区
原文传递
青海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38
12
作者 马圣钞 丰成友 +1 位作者 李国臣 舒晓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青海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内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对该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 青海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内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对该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6‰~+8.3‰,平均+4.4‰,反映成矿流体中的硫为海水硫酸盐的地层硫和深源岩浆硫的混合硫,而不同矿带硫同位素均值的差别,可能与围岩地层硫的差异及参与程度有关。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476~18.688、15.560~15.688和38.261~38.599),主要分布于造山带和上地壳铅演化线范围内,为岩浆作用导致的上地壳和地幔混合成因。由于赋矿层位及主控矿因素不同,各矿带的矿石铅同位素出现一定的差异。比如滩间山群内6号铜多金属矿点207Pb/204Pb值和产于岩体与缔敖苏组接触带上的Ⅱ矿带207Pb/204Pb值相比,后者的上地壳铅参与程度较高,进一步证明壳幔混合作用对本矿区的影响。该矿床为与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矿床成因 虎头崖 祁漫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滇西洱海北部北衙地区富碱斑岩的地球化学、锆石SHRIMPU-Pb定年及成因 被引量:35
13
作者 肖晓牛 喻学惠 +3 位作者 莫宣学 杨贵来 李勇 黄行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86-1803,共18页
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法获得滇西北衙地区炭窑石英正长斑岩的年龄TY-1为31.5 Ma±1.1Ma,TY-3为31.34Ma±0.73Ma,证明该斑岩形成于新生代。北衙富碱斑岩具有富碱、高钾的特点,总体属于钾玄岩系列的岩石。岩石富轻稀土和Rb、Ba等... 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法获得滇西北衙地区炭窑石英正长斑岩的年龄TY-1为31.5 Ma±1.1Ma,TY-3为31.34Ma±0.73Ma,证明该斑岩形成于新生代。北衙富碱斑岩具有富碱、高钾的特点,总体属于钾玄岩系列的岩石。岩石富轻稀土和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d、Ta等高场强元素。岩石的∑LREE/∑HREE比值和(La/Yb)N比值高,Eu异常不明显。综合北衙地区富碱侵入岩的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富碱斑岩具有许多与埃达克岩(adakite)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但又与Defant等定义的典型埃达克岩有明显的差别,而与中国可可西里钾质埃达克岩更为接近。通过对北衙地区富碱斑岩的Sr、Nd、Pb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富碱斑岩的源区具有EMⅡ富集地幔的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U-pb年龄 钾玄岩 埃达克岩 Sr、Nd、pb同位素 起源和成因
下载PDF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中生代侵入岩Nd、Sr、Pb同位素特征及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30
14
作者 蔡剑辉 阎国翰 +3 位作者 肖成东 王关玉 牟保磊 张任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5-1242,共18页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集中区,它纵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海西造山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既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之一,又是我国东部北北东向延伸的地壳厚度陡变带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集中区,它纵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海西造山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既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之一,又是我国东部北北东向延伸的地壳厚度陡变带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因而具有十分重大的地质意义。本文针对研究区在中生代岩浆活动物质来源认识方面的不足,首次对太行山-大兴安岭整个构造岩浆带40余个代表性岩体的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同区段(南、北太行山地区、大兴安岭中-南地区)、不同侵入期次(早、中、晚)岩石具有明显不同的Nd、Sr、Ph同位素特征,可以推断其岩浆源区性质各不相同:南太行山地区基-中性岩浆均来源于富集地幔储库;北太行山地区早期基-中性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中期中-酸性岩浆来源与下地壳关系密切;晚期富碱质中-酸性岩浆来源可能与下地壳、甚至中地壳物质有关;大兴安岭地区中-酸性岩浆来源与亏损地幔关系密切,可能源自与亏损地幔有联系的年轻的下地壳。由此表明,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地区岩石圈地幔为富集地幔,而兴蒙造山带地区岩石圈地幔则为亏损地幔。此外,根据岩石的Nd模式年龄,初步认为2543~1485Ma可能指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发生富集作用的时间,而983~540Ma则可能为大兴安岭地区地壳生长的一个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ND pb同位素特征 物质来源 侵入岩 中生代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
下载PDF
皖南中生代花岗岩类Nd、Sr、Pb同位素特点 被引量:32
15
作者 邢凤鸣 徐祥 《安徽地质》 1993年第1期35-41,共7页
皖南大面积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其同位素年龄为137Ma(花岗闪长岩)和122Ma(花岗岩)左右。它们均为正常系列岩石,A/NKC=0.98-1.07和σ=1.70-2.40;Nd、Sr、Pb同位素组成为:εNd=-5.1-7.2,I<sub>Sr</sub>=0.708-0.712... 皖南大面积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其同位素年龄为137Ma(花岗闪长岩)和122Ma(花岗岩)左右。它们均为正常系列岩石,A/NKC=0.98-1.07和σ=1.70-2.40;Nd、Sr、Pb同位素组成为:εNd=-5.1-7.2,I<sub>Sr</sub>=0.708-0.712,<sup>206</sup>pb/<sup>204</sup>Pb=18.23-18.34,仅两个花岗岩侵入体的I<sub>Sr</sub>达0.723±。在εNd-I<sub>Sr</sub>图上,各投影点大致水平排列,与基底变质岩的排列方式一致并部分重叠,显示基底变质岩系深熔的特点。伏岭和黄山花岗岩的I<sub>Sr</sub>明显偏高,可能与源岩成份的较高Rb/Sr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Nd.Sr.pb同位素 深熔作用 皖南
下载PDF
新疆伽师砂岩型铜矿床地质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思程 薛春纪 李志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27,共9页
西南天山新生代山前盆地中的伽师铜矿是新疆近年发现和开发的一个重要的砂岩型铜矿,矿体产于古近系灰白色含岩屑钙质细砂岩中,呈与地层整合的板状、层状。矿石中硫化物主要为辉铜矿,矿体深部出现斑铜矿,极少量黄铁矿、闪锌矿等,硫化物... 西南天山新生代山前盆地中的伽师铜矿是新疆近年发现和开发的一个重要的砂岩型铜矿,矿体产于古近系灰白色含岩屑钙质细砂岩中,呈与地层整合的板状、层状。矿石中硫化物主要为辉铜矿,矿体深部出现斑铜矿,极少量黄铁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多交代砂岩中胶结物或碎屑颗粒形成胶结结构,矿石发育稀疏浸染状、团块状、结核状等多种构造。矿石的硫同位素3δ4SV-CDT在-33.4‰^-24.6‰之间。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376~18.607、207Pb/204Pb=15.612~15.655、208Pb/204Pb=38.475~38.747。铜的硫化物矿化表现为含铜盆地流体(地下水)交代砂岩而沉淀,铜矿体形成于古近系细砂岩成岩晚期,矿石硫来源于细菌还原硫酸盐,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金属元素来自沉积盆地周围的蚀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S、pb同位素 砂岩型铜矿 伽师铜矿 新疆
下载PDF
云南河西铜多金属矿S,Pb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3
17
作者 魏君奇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1年第3期36-39,共4页
研究区铜多金属矿的S ,Pb同位素特征均显示 ,成矿物质来源以深源热流体为主 ,并有少量壳源物质参与。铅同位素的模式年龄表明成矿作用分为两期 :次要成矿期为晚中生代同沉积成矿 ;主要成矿期为早第三纪热液成矿 。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铜多金属矿床 河西地区 硫同位素 成矿物质 铅同位素 成矿作用
下载PDF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成矿流体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祁家明 罗春梧 +2 位作者 黄国龙 曹豪杰 许丽丽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3-80,共8页
文章从粤北诸广南部岩体内棉花坑、东坑等典型富铀矿床成矿期黄铁矿Pb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着手,对富铀矿成矿流体性质及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黄铁矿^206 Pb/^204 Pb为20.02~60.88,^207 Pb/^204 Pb为15.80~17.70,显... 文章从粤北诸广南部岩体内棉花坑、东坑等典型富铀矿床成矿期黄铁矿Pb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着手,对富铀矿成矿流体性质及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黄铁矿^206 Pb/^204 Pb为20.02~60.88,^207 Pb/^204 Pb为15.80~17.70,显示成矿流体具有放射性成因铅富集的特点,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铀岩体;同时,黄铁矿中异常富集 U、Pb等元素,∑ REE含量低,富集 HREE及部分LREE ,亏损La、Nd;高场强及过渡族元素变化较大, Zr/Hf、Nb/Ta、Y/Ho、 Hf/Sm等比值显示两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不同性质,且均受到不同来源热液体系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铀矿 pb同位素 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下载PDF
湘南宝山铅锌矿床硫、铅、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9
19
作者 谢银财 陆建军 +5 位作者 杨平 马东升 徐兆文 章荣清 蔡杨 丁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351,共19页
宝山铅锌矿床是湘南地区代表性矿床之一。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156~158 Ma的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主要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而成。为确定成矿物质来源,文章系统研究了宝山铅锌矿床的硫、铅、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宝山铅锌矿床是湘南地区代表性矿床之一。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156~158 Ma的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主要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而成。为确定成矿物质来源,文章系统研究了宝山铅锌矿床的硫、铅、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矿床中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的δ34S值呈狭窄的塔式分布,变化在-2.17‰~6.46‰之间,平均值为3.13‰。δ34S值总体表现为δ34S黄铁矿〉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表明硫同位素分馏基本达到了平衡。矿石、花岗闪长斑岩和赋矿地层硫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矿石中的硫主要由岩浆分异演化而来,岩浆中的硫主要来自古老地壳。矿石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188~18.844、15.661~15.843和38.562~39.912,赋矿地层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268~19.166、15.620~5.721和38.364~39.952。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地层中的更富放射性成因铅,矿石中部分铅来自宝山花岗闪长质岩浆,在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有部分地层铅参与了成矿,岩浆中的铅主要来自古老地壳。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介于岩浆和赋矿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之间,主要是由于岩浆流体和碳酸盐岩不同比例的水岩反应所致,测水组有机碳的加入造成了部分热液方解石δ13CPDB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碳、氧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宝山铅锌矿 湘南
下载PDF
福建龙海明溪两区玄武质火山岩钾-氩年龄和Nd、Sr、Pb同位素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道公 张剑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6-331,共6页
本文给出了福建龙海明溪两区玄武质岩石的K-Ar年龄测定结果,其中龙海为16.57~19.20Ma,属第三纪中新世的产物;明溪则均小于5Ma,为上新世至更新世所喷发。通过Sr、Nd、Pb同位素组成分析,讨论了两区玄武岩的源区特征及其成因。
关键词 玄武岩 年龄 同位素 S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