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7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 被引量:153
1
作者 韦军民 +15 位作者 朱明炜 崔红元 王艳 曹伟新 陈伟 李子建 刘晓红 江华 董碧蓉 陈怀红 唐云 陶晔璇 陈鄢津 胡予 孙建琴 周苏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国内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编写指南和GRADE协作网的临床指... 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国内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编写指南和GRADE协作网的临床指南最新编写原则,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共分为一般情况和常见疾病两部分,形成42条推荐意见,作为我国老年医学领域营养支持的应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被引量:127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杨桦 +16 位作者 朱明炜 陈伟 王新颖 余震 李增宁 周建平 周岩冰 彭俊生 陈莲珍 许红霞 李孟彬 江华 高纯 梁斌 邵春海 周华 贾震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46-974,共29页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营养支持治疗流程,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组织国内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围绕以...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营养支持治疗流程,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组织国内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围绕以下主题进行阐述:营养筛查及评估;营养不良的诊断及监测;营养支持治疗的诊疗流程、供能目标及卫生经济学效益;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的适应证、启动时机、输注方式及配方的选择;营养支持治疗耐受性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等,最终提出37个问题、6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肠外肠内营养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成人 营养筛查 营养评估 临床指南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4
3
作者 史载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中的支持效果。方法:将ICU 中26 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4 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12 例),在营养支持前1 日及营养支持第10 日测量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及血红...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中的支持效果。方法:将ICU 中26 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4 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12 例),在营养支持前1 日及营养支持第10 日测量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每日计算氮平衡并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在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方面与肠外营养组的支持效果大致相同(P均> 0.05);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方面则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均< 0.05)。结论:对于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在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和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中起一定的作用,且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并有费用低、实施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疗效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70
4
作者 李元新 李宁 +3 位作者 蒋小华 刘放南 陈永明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 (EN)、肠外营养 (PN)支持对维持或改善手术创伤后病人营养状态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腹部手术后需行营养支持的 6 0例成年病人随机进入EN组及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 (EN)、肠外营养 (PN)支持对维持或改善手术创伤后病人营养状态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腹部手术后需行营养支持的 6 0例成年病人随机进入EN组及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中、后检测营养状态指标及肠道粘膜通透性。营养支持期间每天测定氮平衡 ,并计算累计氮平衡。 结果 :①EN组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高于PN组 ,但无显著差异。EN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在术后第 7、12天显著高于PN组 ;②E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 ,而PN组为负氮平衡 ,二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③研究期间EN组肠道通透性显著低于PN组。 结论 :与PN支持相比 ,EN可有效地改善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 ,促进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创伤后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71
5
作者 刘洪一 王白石 +3 位作者 张加金 张秉栋 薛勇敢 贾宝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为胃癌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患者各70例,其中肠外营养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为胃癌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患者各70例,其中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肠外静脉营养治疗,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第1~5天给予肠内营养剂,观察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及血液中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及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水平,以及免疫相关指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我国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66
6
作者 周华 杜斌 +26 位作者 柴文昭 周建新 庄海舟 丁琳 姜琦 赵惠颖 李宏亮 章志丹 刘荣 张久之 李政霖 朱桂军 任珊 冯敏 秦帅 许强宏 刘松桥 杨晓军 张纳新 林锡芳 何振扬 李志祥 刘京涛 李远 许媛 何伟 高爽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9-263,268,共6页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机械通气危重症病人EN和PN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国内多中心、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本次调查历时100 d,共有15个省市、25所医院、26个ICU共443例病人参与。...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机械通气危重症病人EN和PN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国内多中心、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本次调查历时100 d,共有15个省市、25所医院、26个ICU共443例病人参与。依据加拿大Heyland研究小组发起的2008年全球ICU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应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对所得结果进行独立统计学分析。结果:19个ICU(73%)对病人EN期间床头抬高、胃残余量监测、中止喂养或转为小肠喂养指征等具体实施细则有明确的规定。25个ICU(96.2%)有计划应用胰岛素控制病人血糖。早期(入住ICU48 h内)TEN病人仅占38.8%(172/443);EN+PN占20.5%(91/443);因不耐受EN而中途中止的病人共10例(5.8%)。本次调查共观察4 303 d。2 003 d(46.5%)接受TEN,869 d接受EN+PN(20.2%)。72 h内达到80%预计能量病人共82例(47.7%),与未达预计能量病人相比,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接受PN病人共230例,经PN液中添加Gln者占38.3%(88/230);机械通气时间(P=0.001)和入住ICU时间(P=0.005)明显少于未添加Gln组。结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已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规范临床行为。EN仍存在喂养不足和累积能量摄入的缺乏。PN液中添加Gln能缩短病人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危重症
下载PDF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3
7
作者 许春芳 黄晓曦 +3 位作者 沈云志 王兴鹏 龚磊 王亚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 研究肠内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泰州市人民医院4家单位符合SAP入选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全肠... 目的 研究肠内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泰州市人民医院4家单位符合SAP入选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全肠外营养(TPN)组.其中,29例接受EN,经鼻空肠管给予高能肠内营养液;34例接受TPN,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变化.结果 在第7、14、21天,EN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TPN组[(39.30±15.82)EU/L比(73.05±21.16)EU/L、(22.64±14.31)EU/L比(49.34±24.54)EU/L、(14.81±10.93)EU/L比(30.08±14.10)EU/L,P值均<0.05];在第7、14天,EN组的血浆DAO水平均明显低于TPN组[(9.97±3.84)U/L比(19.89±9.89)U/L、(5.42±1.84)U/L比(8.79±4.08)U/L,P值均<0.05];在第7、14、21天,EN组的尿L/M比值明显低于TPN组(0.28±0.25比0.65±0.45、0.21±0.18比0.54±0.41、0.08±0.04比0.29±0.06,P值均<0.05).结论 EN在改善肠屏障功能方面优于T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2
8
作者 张丽 陆箴琦 +2 位作者 陆海燕 薛嵋 张晓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 030例PICC带管肿瘤患者进行上肢静脉超声检查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PICC带管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5.44%;其中无症状血栓占76.79%,有症状血栓占23.21%。肠外...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 030例PICC带管肿瘤患者进行上肢静脉超声检查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PICC带管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5.44%;其中无症状血栓占76.79%,有症状血栓占23.21%。肠外营养的使用、导管相关并发症、高血压、带管时间、年龄>60岁5个因素对血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临床表现多数无症状,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较多,需针对风险因素进行预警管理干预,以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 肠外营养 置管时间 导管相关并发症 高血压
下载PDF
肠外瘘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任建安 王革非 +3 位作者 王新波 姜军 许宝华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0年第4期204-209,共6页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时机、条件、途径及肠内营养制品的选择 ,研究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 170例肠外瘘病人诊断、住院总天数及全肠外营养 (TPN)、全肠内营养 (TEN)、肠内 +肠外营养 (PN+EN)、经...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时机、条件、途径及肠内营养制品的选择 ,研究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 170例肠外瘘病人诊断、住院总天数及全肠外营养 (TPN)、全肠内营养 (TEN)、肠内 +肠外营养 (PN+EN)、经口饮食的天数 ,计算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期间 ,非蛋白质热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收集 TPN、TEN支持前和支持后满 15天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浓度。另对 40例肠外瘘病人进行为期 15天的前瞻性观察 ,了解肠内营养对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结蛋白、总蛋白、球蛋白和肝酶谱的影响。 结果 :170例病人的总住院天数为 135 5 3天 ,其中 16 4人曾使用 TPN 6 0 40天 (44 .6 % ) ;12 9人使用 TEN 36 76天(2 7.1% ) ;83人使用肠内 +肠外营养 489天 (3.6 % ) ;12 8人经口饮食 2 339天 (17.3% )。按使用时间计算 ,不同肠内营养制品在肠内营养中所占的比例依次是能全力 1781天 (47.2 % ) ,百普素 15 6 6天 (41.5 % ) ,大元素 2 41天(6 .4% ) ,能全素 143天 (3.8% ) ,安素 33天 (0 .9% ) ,爱伦多 7天 (0 .2 % )。肠内营养给予途径的例数依次是空肠造口管 5 4(33.1% ) ,鼻胃管 42 (2 5 .8% ) ,口服 15 (9.2 % ) ,收集回输法 (C& I法 ) 14(8.6 % ) ,鼻肠管 12 (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胃肠外营养 胃肠内营养 应用时机
下载PDF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 被引量:57
10
作者 汤庆娅 王莹 +3 位作者 冯一 陶晔璇 吴江 蔡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4-2005.3行5 d 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612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612例分为甲组(1985.4-1995.3)和乙组(1995.4-2005.3)。其中甲组70例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4-2005.3行5 d 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612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612例分为甲组(1985.4-1995.3)和乙组(1995.4-2005.3)。其中甲组70例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组(PNAC 组)6例和非 PNAC 组64例,乙组542例也分为 PNAC 组12例和非 PNAC 组530例。比较甲乙两组新生儿 PNAC 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接受5 d 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 PNAC 总发生率为2.94%,甲组 PNAC 发生率为8.57%,乙组发生率为2.21%,后10年 PNAC 发病率有明显下降(OR 值为0.242,95% CI 为0.088~0.666)。PNAC 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 PNAC 组(其中胎龄33±5周比(36±4)周,P=0.009;OR 值为0.827,95% CI 为0.698~0.980。出生体重2003 g±743 g比2393 g±764 g,P=0.045;OR 值为1.001,95% CI 为0.999~1.002),而平均 PN 持续时间、热卡摄入量均大于非 PNAC 组(其中 PN 持续时间32 d±30 d 比13 d±10 d,P=0.000;OR 值为1.072,95%CI 为1.032~1.112。PN 摄入量(272±46)kJ/(kg·d)[(65.0±10.9 kcal/(kg·d),(1 kcal=4.184 kJ)]比(232±55)kJ/(kg·d)[(55.5±13.1)kcal/(kg·d)],P=0.002;OR 值为1.066,95% CI 为1.012~1.122)。非 PNAC 组体重增加与 PNAC 组相比有增加趋势[(20±27)g/d 比(9±19)g/d,P=0.175]。结论 PNAC 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PN 持续时间超过2周、PN 提供的热卡量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原文传递
早产儿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鼻胃管喂养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5
11
作者 芦惠 薛辛东 +2 位作者 张家骧 李蓬 姜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 比较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营养摄入量、生长情况、肠道及胃肠道转运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 4 0例早产儿 (出生体重 10 5 0g~ 192 0g) ,随机分为鼻十二指肠喂养组和鼻胃管喂养组 ,用同一种... 目的 比较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营养摄入量、生长情况、肠道及胃肠道转运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 4 0例早产儿 (出生体重 10 5 0g~ 192 0g) ,随机分为鼻十二指肠喂养组和鼻胃管喂养组 ,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记录喂养 1周的入液量 (静脉入液量和奶量 )、热能、蛋白质摄入量 ;体格生长指标 (体重、身长、头围 )的变化 ;大便性状 ;喂养相关并发症 ;测定肠道及胃肠道转运时间。结果 喂养后 1周鼻十二指肠喂养组较鼻胃管喂养组平均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肠道营养热能达 4 18 4kJ/ (kg·d)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 ;喂养前及 1周后身长、头围的变化无差异 (P >0 0 5 )。鼻十二指肠喂养组的肠道转运时间较鼻胃管喂养组的胃肠道转运时间缩短 ,但两组均无腹泻发生 ;鼻十二指肠喂养组较鼻胃管喂养组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残留的发生率减少 ;而高胆红素血症显著减少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肠外营养安全性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3
12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1 位作者 石汉平 丛明华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495-502,共8页
肠外营养是临床所有科室营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肠外营养是风险最大的用药方式之一,涉及患者群体广泛,处方组分多样,配比复杂等问题,不同专业医生对适应证把握、处方组分、输注途径... 肠外营养是临床所有科室营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肠外营养是风险最大的用药方式之一,涉及患者群体广泛,处方组分多样,配比复杂等问题,不同专业医生对适应证把握、处方组分、输注途径选择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可能导致肠外营养相关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使用不当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死亡。为提高中国临床医生使用肠外营养制剂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肠外营养应用的临床获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本共识。内容主要根据我国营养诊疗现状、国内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药学、营养、护理等领域的专家经验和意见,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OCEBM)分级标准,围绕肠外营养的适应证、配制、输注途径选择、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制订推荐意见,旨在为国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安全性 专家共识
下载PDF
21世纪的营养和代谢支持 被引量:49
13
作者 Douglas W.Wilmore 姚国相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需要开展新的研究来证实可能改善临床效果的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转向肠内方式输入营养物质 ,减少过多的热卡输入 ,利用营养物质达到药物治疗效果 ,使用生长因子增加营养物质的作用 ,于择期手术前应用营养物质 ,即进行预防性营养。对... 需要开展新的研究来证实可能改善临床效果的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转向肠内方式输入营养物质 ,减少过多的热卡输入 ,利用营养物质达到药物治疗效果 ,使用生长因子增加营养物质的作用 ,于择期手术前应用营养物质 ,即进行预防性营养。对这些新进展的验证将使我们在未来把营养支持从一种辅助的疗法变成对病人治疗的首要或次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代谢支持 预防性营养
下载PDF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51
14
作者 王陈红 施丽萍 +2 位作者 吴秀静 陈正 罗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预后.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159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PN)的体重<2000 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分析,以其中发生P...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预后.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159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PN)的体重<2000 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分析,以其中发生PNAC的40例作为PNAC组,另将剩余的119例非胆汁淤积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PNAC组患儿的胆汁淤积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胆汁淤积程度及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PANC的相关因素.结果 PNAC平均发生在胃肠外营养后(3.3±1.6)周,一般持续(13.3±5.4)周,其直接胆红素峰值为(135.2±65.5)μmol/L;PNAC患儿中73.7%伴有肝功能损害,肝损一般发生于胃肠外营养后(6.6±3.0)周,常持续(9.5±5.4)周,谷丙转氨酶峰值(121.5±48.4)U/L,谷草转氨酶峰值(239.8±122.3)U/L.对可能的PNAC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开始喂养时间、PN持续时间、窒息、SGA、颅内出血与PNAC的发生相关.结论 PNAC的预后良好.在条件允许下,尽早的肠内喂养、缩短PN时间、避免一些并发症如窒息、败血症、颅内出血等可以减少PNA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症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卉 冯琪 +1 位作者 王颖 郭在晨 《新生儿科杂志》 2005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3名接受肠道外营养(PN)超过14d的VLBWIPN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单因素分析。结果PNAC发生率20.9...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3名接受肠道外营养(PN)超过14d的VLBWIPN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单因素分析。结果PNAC发生率20.9%。PNAC组和无PNAC组相比,PN持续时间及全肠道外营养时间久、氨基酸及脂肪乳累计用量大、生后14d时静脉非蛋白热卡所占比例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氨基酸累计用量及感染为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随PN持续时间的延长,所有患儿结合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均有明显的升高,出生2周以后的血清DBIL、DBIL/TBIL、ALP及TBA水平在PNAC组与无PNA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9例PNAC患儿中2例死亡,7例好转出院。结论感染及氨基酸累计用量为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PN持续时间越久,肠道外营养成分用量越大,PNAC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动态监测DBIL、ALP、TBA对早期发现PNAC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胆汁淤积 相关性 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临床研究 PNAC 全肠道外营养 持续时间 DBIL 危险因素及 VLBWI 实验室指标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结合胆红素 碱性磷酸酶 氨基酸 回顾分析 总胆汁酸 TBIL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0
16
作者 张建军 董伟峰 朱镇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营养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方法 :140例重型颅脑损伤者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2 8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 EN和 PN ;B组给予早期 PN,1周后逐渐过渡至 EN ;C组单纯 PN ,PN时间超过 2周 ;D组早期给予单纯 ... 目的 :评价不同营养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方法 :140例重型颅脑损伤者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2 8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 EN和 PN ;B组给予早期 PN,1周后逐渐过渡至 EN ;C组单纯 PN ,PN时间超过 2周 ;D组早期给予单纯 EN;E组用传统的延迟性 EN。进行有关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者伤后早期能从不同营养途径获得营养成分。 A、B组 2周时血糖及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 D、E组 (P<0 .0 5 )与 C组基本相同 (P>0 .0 5 ) ,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 3组 ,预后优于其他 3组。 A、B两组间比较 ,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 B组 ,费用更节约。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联合进行 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对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炎性因子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赵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77-8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135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135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A、B、C 3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及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单独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单独给予肠外营养支持,C组患者给予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周、2周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上臂三头肌肌围(AMC)〕、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0(IL-10)〕,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1)时间与方法在血清ALB、PA、Hb、TRF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血清ALB、PA、Hb、TRF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营养支持1、2周,B、C组患者血清ALB、PA、Hb、TRF水平高于A组,C组患者血清ALB、PA、Hb、TRF水平高于B组(P<0.05)。营养支持前3组患者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1、2周,B、C组患者AMC长于A组,C组患者AMC长于B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FEV1、FEV1%pred、FEV1/FV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FEV1、FEV1%pred、FEV1/FVC上主效应显著(P<0.05)。营养支持1、2周,C组患者FEV1大于A、B组,FEV1%pred、FEV1/FVC高于A、B组(P<0.05)。(3)时间与方法在血清TNF-α、hs-CRP、PCT、IL-10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血清TNF-α、hs-CRP、PCT、IL-10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营养支持1、2周,C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P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状态 肺功能 炎性因子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18
作者 李丽 李红晨 杜建成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重症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行EEN治疗,44例)和对照组(行常规治疗,38例)。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和2周的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重症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行EEN治疗,44例)和对照组(行常规治疗,38例)。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和2周的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康复时间,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恢复均较对照组快,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EEN可有效地改善重症脑卒中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6
19
作者 程学远 黄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标准肠外营养,观察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0ml/d。比较两组手...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标准肠外营养,观察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0ml/d。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水平增高(P<0.05),TNF-α、IL-6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vs 16.0%)(P<0.05)。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可显著增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其效果优于标准肠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 结肠癌 肠梗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6
20
作者 赵桂彬 曹守强 +4 位作者 张凯 辛衍忠 韩敬泉 董庆 崔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0例)...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0例)和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两组均行营养支持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检测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并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6.5±7.3)h比(75.1±6.8)h,P=0.000],住院时间[(7.8±1.1)d比(9.3±1.3)d,P=0.000]和住院总费用[(3.62±0.38)万元比(3.97±0.40)万元,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20.0%(6/30),P=-0.488]。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CD3’、CD4’、CD4+/CD8+、ALB和PA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而CD8+水平显著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对免疫功能影响,加速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肠内营养 早期 肠外营养 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