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蒋廷云 万晓娜 +3 位作者 王俊清 江丽云 洪晓虹 许崇涛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听感觉门控电位 P50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33例未经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患者组),给予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听感觉门控电位 P50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33例未经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患者组),给予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听觉诱发电位 P50检测,并与3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对照。结果(1)治疗前,患者组 S1波幅[(1.86±0.90)μV]低于对照组[(2.79±1.70)μV],波幅比值 S2/S1(1.03±0.61)高于对照组(0.46±0.26),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0.01);两组 S2波幅及潜伏期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2)治疗6周后,患者组 P50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3)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相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能提高 S1波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已存在 P50抑制异常,经两类抗精神病药治疗6周仍未能明显改善;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相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可提高 S1波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诱发电位 听觉 听感觉门控p50
原文传递
36h睡眠剥夺对青年军人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兴曲 陈玖 +4 位作者 杨来启 马文涛 贾婷 化振 吴银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青年军人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15名健康青年军人在36 h睡眠剥夺条件下,分别在睡眠剥夺前后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 目的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青年军人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15名健康青年军人在36 h睡眠剥夺条件下,分别在睡眠剥夺前后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①与SD前相比,SD 36 h后S1-P50潜伏期[(58.46±16.12)ms vs(54.83±13.67)ms],S2-P50潜伏期[(57.57±13.61)ms vs(52.39±12.56)ms]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SD前相比,SD 36 h后S1-P50波幅[(1.24±1.01)μV vs(3.14±1.31)μV]显著降低(P<0.05);S2-P50波幅增加[(1.45±1.15)μV vs(1.65±1.03)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SD前相比,SD 36 h后S2/S1波幅比值[(1.21±0.25)vs(0.53±0.16)]显著升高(P<0.05)。结论经36 h睡眠剥夺后,在一定程度上青年军人的感觉门控抑制能力出现了缺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青年军人 感觉门控p50 事件相关电位(ERp)
下载PDF
产后抑郁症患者听感觉门控P50的研究
3
作者 黄平 陈玖 +2 位作者 唐英 杨来启 李亚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的变化特征,为产后抑郁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的变化特征,为产后抑郁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幅,并与25例健康被试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潜伏期[(56.62±17.42)ms vs.(49.86±15.21)ms],S2-P50潜伏期[(57.36±15.42)ms vs.(50.04±16.27)m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波幅[(3.58±1.72)μV vs.(1.13±0.91)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P50波幅[(1.32±1.16)μV vs.(1.48±1.05)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2/S1波幅比值[(1.17±0.26)vs.(0.41±0.1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P50受损指标可能为评估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感觉门控p50 听感觉门控
原文传递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门控P50的变化
4
作者 邓自和 陈玖 +3 位作者 杨来启 马文涛 吴兴曲 刘光雄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3年第5期461-463,467,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门控P50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幅,并与32例健康被试(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门控P50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幅,并与32例健康被试(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S1潜伏期显著延迟,波幅显著降低(P〈0.05);S2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s1显著升高(P〈0.05)。(2)与治疗前(8Z.21±8.59)比较,患者组治疗6周后PANSS得分(37.00±6.86)显著降低(t=16.81,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1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升高(P〈0.05),S2潜伏期、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2/S1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2/S1仍显著偏高(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提示P50比率可能是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的一个潜在的素质性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听感觉门控p50 事件相关电位 素质性指标
原文传递
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听感觉门控的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平 陈玖 唐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听感觉门控P50的变化差异特征,以便为产后抑郁症提供易感性指标。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3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产后组)、32例非产后抑郁症患者(非产后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 目的探讨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听感觉门控P50的变化差异特征,以便为产后抑郁症提供易感性指标。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3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产后组)、32例非产后抑郁症患者(非产后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幅,并与30例健康被试(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S1-P50,S2-P50潜伏期产后组差异不显著;非产后组潜伏期显著延迟(S1-P50,t=2.52,P<0.05;S2-P50,t=2.68,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产后组S1-P50波幅显著降低(t=3.04,P<0.05),S2-P50波幅差异不显著,非产后组S1-P50,S2-P50波幅均显著降低(t=3.46,2.44;P<0.05);③对照组、产后组、非产后组S2/S1波幅比值依次显著升高(χ2=4.22,P<0.05)。结论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均有缺陷,产后抑郁患者的缺陷是间于健康与非产后抑郁症中的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性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听感觉门控p50 事件相关电位 易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