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P17A1和AR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牛万祥 周晨旭 牛朝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17a酶(CYP17A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5例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的CYP17A1蛋白和A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CYP17A1蛋白...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17a酶(CYP17A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5例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的CYP17A1蛋白和A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CYP17A1蛋白的表达在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之间具有差异性(χ~2=12.034,P<0.05),而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CYP17A1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705,P<0.05)。2AR蛋白的表达在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之间具有差异性(χ~2=19.509,P<0.05),而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AR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CYP17A1蛋白及AR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CYP17 A1蛋白及AR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雄激素轴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p450c17a酶 雄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染色法
下载PDF
中国人17α-羟化酶/17 ,20-裂解酶缺乏症基因突变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2
作者 陶红 陆召麟 +4 位作者 张波 米树华 王南晔 王曦之 吴尽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17α-羟化酶/17 ,20-裂解酶缺乏症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以及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P450C17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5例17α-羟化酶/17 ,20-裂解酶缺乏症患者及其部分家属血标本,提取基因组... 目的研究中国人17α-羟化酶/17 ,20-裂解酶缺乏症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以及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P450C17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5例17α-羟化酶/17 ,20-裂解酶缺乏症患者及其部分家属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7对引物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产物胶回收后直接作为DNA双链模板测序。DNA双链模板不一致的PCR产物经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检测出CYP17A1基因突变,共存在2种新的复合突变,即6436-6438(TAC→AA)导致Y329K,418X和6531-6532(GC→A)导致L361F,418X。这两种突变均形成缺乏酶活性中心的截短蛋白。其中4例患者为Y329K,418X突变纯合子,1例为Y329K,418X/L361F,418X的复合杂合子。5例患者的临床表型为17α-羟化酶/17 ,20-裂解酶的完全性联合缺陷,与其基因突变类型相一致。结论 6436-6438( TAC→AA)这种突变可能在中国人较常见,可能具有种族特异性。将进一步进行突变酶蛋白的功能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17 20-裂解酶缺乏症 p450c17 cYp17A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CYP17A1基因新突变致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缺陷症 被引量:2
3
作者 陶红 张波 +2 位作者 陆召麟 裴育 米树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研究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P450C17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的临... 目的 研究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P450C17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亲属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7对引物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产物胶回收后直接做为DNA双链模板测序。DNA双链模板不一致的PCR产物经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5994-5995 delAT/7541C〉T复合杂合子。这两种突变均未见报道。推测5994-5995 delAT导致1259H,274X,突变形成的截短蛋白质缺少血红素结合区域,因此是没有功能的;而通过人类P450C17酶计算机模型分析显示7541C〉T导致的A398V远离酶的活性中心,推测突变可能使酶的活性减弱,而不是完全地丧失。患者临床表现为有自发不规则月经及轻度高血压、低血钾,结合激素测定结果提示肾上腺和性腺保留部分功能。因而患者的基因型与其临床表型是一致的。结论 应进行突变P450C17酶的功能学研究来进一步明确结构改变对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17 20-裂解酶缺陷症 p450c17 cYp17A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1例临床诊断为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患儿及其父母和哥哥的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席可望 李珊 +3 位作者 汤旭磊 傅松波 李娟 成建国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30-34,共5页
目的了解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lyasedeficiency,17OHD)患儿的基因变异及遗传情况。方法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侧腹股沟区肿物、外生殖器女性化的假两性畸形患儿,临床诊断为17OHD,抽取患儿、患儿父母及... 目的了解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lyasedeficiency,17OHD)患儿的基因变异及遗传情况。方法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侧腹股沟区肿物、外生殖器女性化的假两性畸形患儿,临床诊断为17OHD,抽取患儿、患儿父母及哥哥的外周静脉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Sequencing,HTS)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患儿、患儿父母及哥哥的基因情况。结果患儿细胞色素P450c17酶基因(Cytochrome P450c17 enzymegene,CYP17A1 gene)第6外显子存在c.987delC(p.Tyr329fs)纯合突变;患儿父母及其哥哥均存在10号染色体CYP17A1基因第6外显子c.987delC(p.Tyr329fs)杂合突变。结论17OHD患儿存在10号染色体CYP17A1基因第6外显子c.987delC(p.Tyr329fs)纯合突变,其父母、哥哥均存在10号染色体CYP17A1基因第6外显子c.987delC(p.Tyr329fs)杂合突变。17OHD患儿的外显子突变遗传自父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细胞色素p450c17 细胞色素p450c17酶基因 外显子 假两性畸形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7-α羟化酶/17 20-裂解酶缺陷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