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痤疮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文彬 梁庆 +1 位作者 王晖 黄钊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Kligman痤疮模型的痤疮复合动物模型,以期获得更接近临床症状的痤疮模型。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注射病菌组、Kligman组和复合模型组。正常组不做处理,Kligman组和复合模型组均在家兔耳内侧涂抹2%煤焦油持续2周,...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Kligman痤疮模型的痤疮复合动物模型,以期获得更接近临床症状的痤疮模型。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注射病菌组、Kligman组和复合模型组。正常组不做处理,Kligman组和复合模型组均在家兔耳内侧涂抹2%煤焦油持续2周,注射病菌组及复合模型组在造模期间隔日进行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液的接种,出现可见囊肿后即可停止接种。模型制备成功后,测量各组表面微循环,检测耳增厚程度,并进行病理组织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二氢睾酮(DHT)浓度。结果复合模型组与Kligman组比较,IL-1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增加显著(P<0.01),DHT有一定程度的上升(P<0.05);复合模型组较Kligman组兔耳肿胀程度显著性增加(P<0.01),血液微循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观察显示复合模型组表皮角化过度增厚,颗粒层、棘层肥厚,毛囊口充满角化物质,毛囊口由于过多的内容物而膨胀突出,毛囊漏斗部破裂,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痤疮复合模型相对于Kligman模型表现出更严重的痤疮反应。结论该方法能制备符合临床症状的痤疮复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痤疮动物模型 痤疮丙酸杆菌 家兔
下载PDF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快速募集及其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宋兵 汪良 +2 位作者 刘建华 张学光 张雁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在外周血中快速募集树突状细胞(DC),研究其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B6小鼠尾静脉注射灭活的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分选出外周血B220^-CD11c^+细胞,以GM-CSF、IL-4及mTNF-α培... 目的:在外周血中快速募集树突状细胞(DC),研究其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B6小鼠尾静脉注射灭活的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分选出外周血B220^-CD11c^+细胞,以GM-CSF、IL-4及mTNF-α培养5~6天,检测其表型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荷载肿瘤抗原的B220^-CD11c^+细胞,测定其诱导T细胞对靶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注射P.acnes后小鼠外周血中出现了大量的B220^-CD11c^+细胞,经诱导可成为成熟DC.当荷载肿瘤抗原后,可致敏CD3+T细胞在与靶肿瘤细胞反应中产生高水平的INF-γ并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结论:注射P.acnes可以直接快速动员B220^-CD11c^+ DC前体细胞进入小鼠外周血,这些DC前体细胞可诱导强烈的体外杀伤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募集 抗肿瘤CTL 痤疮丙酸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