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璐 王璐 +3 位作者 陈光亮 黄梅仙 宋睿 魏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7-70,共4页
采用MTT法研究白藜芦醇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p-Erk1/2/Erk1/2、p-m TOR/m TOR和p-Akt/Akt蛋白水平。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后,细胞活力受到明显抑制(P<0.001)。80μM白藜芦... 采用MTT法研究白藜芦醇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p-Erk1/2/Erk1/2、p-m TOR/m TOR和p-Akt/Akt蛋白水平。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后,细胞活力受到明显抑制(P<0.001)。80μM白藜芦醇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24 h时,细胞的p-Erk1/2/Erk1/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09)。且白藜芦醇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72 h时,p-m TOR/m TOR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但p-Akt/Akt蛋白水平却无明显差异。白藜芦醇可通过Erk1/2信号途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同时,白藜芦醇可通过Akt非依赖的途径激活m TOR信号通路,提示白藜芦醇可调控肝癌Smmc-7721细胞的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白藜芦醇 p-Erk1/2/Erk1/2 p-mTOR/mTOR p-akt/akt 能量代谢
下载PDF
姜黄素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ROS、MDA及P-AKT/AKT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聪辉 贺兆发 +4 位作者 李奕红 刘春辉 张丽 卢均坤 Sheelendra Shakya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ROS、MDA与P-AKT/AKT的表达情况。方法选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15)、手术组(MI,n=15),溶剂组(solvent,n=15)和药物组(curcumin,n=15)。对照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处穿线,打一假...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ROS、MDA与P-AKT/AKT的表达情况。方法选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15)、手术组(MI,n=15),溶剂组(solvent,n=15)和药物组(curcumin,n=15)。对照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处穿线,打一假结。手术组、溶剂组和药物组都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其血流通过。24 h以后将三组进行不同干预,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溶剂组腹腔注射溶剂(乙醇和聚乙二醇的混合物),药物组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28 d后取出大鼠心脏,检测大鼠心肌的ROS、MDA表达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P-AKT/AKT的表达情况。结果心电图结果显示,手术组手术后ST变移率与T波幅度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对照组手术前后心电图没有明显区别(P>0.05)。手术组与溶剂组大鼠心肌中ROS、MDA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手术组与溶剂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手术组与溶剂组大鼠心肌中ROS、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表达结果显示,手术组和溶剂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内P-AKT/AKT表达情况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手术组与溶剂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手术组与溶剂组与对照组比P-AKT/AKT表达情况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梗死心肌内ROS、MDA的表达量;增高大鼠心肌梗死心肌内P-AKT/AKT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心肌梗死 活性氧 丙二醛 p-akt/akt
原文传递
pH值域和亮氨酸丰富重复蛋白质磷酸酶蛋白1与喉鳞癌转移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肖林 饶晓花 +1 位作者 郑晶琼 顾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725-1728,1731,共5页
目的观察PHLPP1与喉鳞癌的相互作用,为寻找新的诊治靶点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80例喉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转移组30例和未转移组50例,采用免疫蛋白印记(WB)实验检测PHLPP1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RNA干扰实验构建PHLPP1过表达和干扰重组... 目的观察PHLPP1与喉鳞癌的相互作用,为寻找新的诊治靶点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80例喉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转移组30例和未转移组50例,采用免疫蛋白印记(WB)实验检测PHLPP1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RNA干扰实验构建PHLPP1过表达和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至HEP-2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和WB实验测定细胞PHLPP1和P-AKT/AKT表达水平。结果转移组PHLPP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未转移组,未转移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过表达组细胞生长速率、迁移和侵袭数目低于对照组,而PHLPP1沉默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过表达组P-AKT/AKT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HLPP1沉默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LPP1与喉鳞癌的发生与转移密切相关,可抑制喉鳞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且其作用可能与阻碍AKT磷酸化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域和亮氨酸丰富重复蛋白质磷酸酶蛋白1 喉鳞癌 p-akt/akt
原文传递
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对乳腺癌小鼠上皮细胞EMT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晨宇 谢甦 +3 位作者 谢青 胡雅清 朱蔓荆 郑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95-1899,共5页
目的探究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对乳腺癌小鼠上皮细胞4T1体内间⁃充质转换(EMT)的影响。方法将24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组,每组8只,注射4T1细胞悬液复制荷瘤模型。其间每3 d测量小鼠肿瘤体积,绘... 目的探究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对乳腺癌小鼠上皮细胞4T1体内间⁃充质转换(EMT)的影响。方法将24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组,每组8只,注射4T1细胞悬液复制荷瘤模型。其间每3 d测量小鼠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21 d后,称定小鼠瘤重,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瘤组织E⁃cadherin、Vimentin、Akt及p⁃Akt蛋白表达;RT⁃PCR检测E⁃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结果给药6 d后,与模型组相比,环磷酰胺组、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组肿瘤体积减小,生长速率减缓(P<0.05);给药15 d后,与环磷酰胺组相比,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组肿瘤体积较小,生长速率均减缓(P<0.05),环磷酰胺组、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组抑瘤率分别为33.6%、46.75%。与模型组比较,环磷酰胺组、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组瘤组织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p⁃Akt/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其中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组较环磷酰胺组以上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薯蓣丸联合环磷酰胺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降低乳腺癌小鼠瘤组织Vimentin蛋白及mRNA、p⁃Akt/Akt蛋白表达,并提高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小鼠上皮4T1细胞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丸 乳腺癌 E⁃cadherin VIMENTIN pakt/ak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