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张朝辉 宋景贵 +2 位作者 王振英 王夏红 穆俊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 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组前停服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1w清洗期后服用氟西汀,未服用 抗抑郁剂者直...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 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组前停服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1w清洗期后服用氟西汀,未服用 抗抑郁剂者直接服用氟西汀,给药剂量为20~40mg·d-1;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两组均在治疗第1w内、第6w末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P300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第1w内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P300电位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第6w末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 P波幅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氟西汀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认知功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卒中后抑郁 认知功能 抑郁自评量表 p300电位
下载PDF
针灸对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京京 王晓宇 +7 位作者 张晓宁 王广军 蒲荣 陈李圳 陈仲杰 周劲草 张易 王文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5-620,共6页
目的:观察五行针灸对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19例,脱落5例),接受五行针灸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8周;同时以人口学资料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9例)为对照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 目的:观察五行针灸对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19例,脱落5例),接受五行针灸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8周;同时以人口学资料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9例)为对照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评定认知功能,观察指标为视觉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以头痛天数(每4周)、头痛强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影响测定量表(HIT-6)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额中线(Fz)位点靶刺激潜伏期[(417.5±34.3)ms]长于对照组健康受试者[(388.6±42.1)ms,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位点靶刺激潜伏期[Fz:(376.1±36.2)ms,F3:(374.8±37.6)ms,F4:(372.0±37.6)ms]均较治疗前[Fz:(417.5±34.3)ms,F3:(417.4±33.8)ms,F4:(416.0±36.6)ms]缩短(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各位点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天数较治疗前减少(P<0.01),VAS评分、HIT-6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五行针灸在有效改善头痛、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同时,提高了额叶的激活水平,对患者受损的认知功能起到明显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抑郁/焦虑障碍 五行针灸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亚梅 徐丽 +2 位作者 杨艳 田金艳 余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45例脑梗死后具有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3)。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观察组加以r TMS治疗(刺...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45例脑梗死后具有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3)。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观察组加以r TMS治疗(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5 Hz,80%运动阈值),疗程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o CA得分与P300潜伏期呈高度负相关(r=-0.851,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 TMS可能对脑梗死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下载PDF
攻击性儿童的P300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纪林芹 张文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9-303,303,共5页
运用听觉P300任务对攻击性儿童(17人,其中16名男孩,1名女孩)与对照组的正常儿童(人数与性别分布同攻击组)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比较,发现攻击性儿童P300的潜伏期较长,波幅尤其是额部波幅较小,表明攻击性个体存在认知加工缺陷,特别是... 运用听觉P300任务对攻击性儿童(17人,其中16名男孩,1名女孩)与对照组的正常儿童(人数与性别分布同攻击组)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比较,发现攻击性儿童P300的潜伏期较长,波幅尤其是额部波幅较小,表明攻击性个体存在认知加工缺陷,特别是选择性注意与调控机能缺陷。研究结果同时表明P300可以作为鉴别攻击性个体的一个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电位P_(300)和失匹性负波的变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苏晖 江开达 +2 位作者 楼翡璎 陈兴时 梁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了解抗抑郁剂治疗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认知电位P300和失匹性负波(MMN)的影响。方法对64例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于治疗基线和治疗1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症状严重程度,采用脑诱发电位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MMN检测... 目的了解抗抑郁剂治疗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认知电位P300和失匹性负波(MMN)的影响。方法对64例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于治疗基线和治疗1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症状严重程度,采用脑诱发电位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MMN检测,并与36例健康人进行P300和MMN指标对照研究。结果①治疗前抑郁症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和MMN潜伏期均比对照组延迟,P300和MMN波幅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患者组P300和MMN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300波幅和MMN波幅均明显提高(P<0.05)。③治疗后临床病情缓解组(HAMD总分≤7)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缓解组的P300和MMN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MN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首发抑郁症治疗后认知电位P300和MMN有明显改善。病情缓解患者的P300波幅、MMN潜伏期和MMN波幅未完全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 认知电位 p300 失匹性负波
下载PDF
焦虑症患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_(300)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效巍 许晶 陈兴时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焦虑症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收集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第2版(CCMD-2-R)焦虑症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焦虑症组)以及3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应用美国NicoletSpirit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 目的探讨焦虑症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收集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第2版(CCMD-2-R)焦虑症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焦虑症组)以及3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应用美国NicoletSpirit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听觉P300检测。结果焦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300波形均清晰可辨。(1)靶刺激:在Fz、Cz2个电极位置,焦虑症组靶N2潜伏期[分别为(282.7±34.6)ms和(277.9±22.6)ms]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63.3±18.9)ms和(259.5±13.8)ms]明显延长(P<0.01);焦虑症组靶P3波幅[分别为(3.1±1.2)μV和(3.1±1.4)μV]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4±2.4)μV和(6.2±2.0)μV]明显降低(P<0.01);在Fz、Cz2个电极位置,尽管焦虑症组靶P3潜伏期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靶刺激:在Fz点,焦虑症组非靶P2波幅[(2.3±1.3)μV]较正常对照组[(3.4±1.0)μV]明显降低(P<0.01)。结论P300为反映焦虑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生理指标,P300中靶N2潜伏期、靶P3波幅有可能成为焦虑症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值得进一步跟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 焦虑症患者 正常对照组 脑诱发电位仪 SpIRIT p300检测 认知功能障碍 电极位置 p3潜伏期 靶刺激 诊断标准 分类方案 诱发事件 生理指标 辅助指标 p3波幅 跟踪观察 正常人 精神病 统计学 延长 N2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患者电生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蔺心敬 李吕力 +2 位作者 钟维章 罗永坚 肖继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痴呆分为VaD组和非VaD组,所有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用简易智...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痴呆分为VaD组和非VaD组,所有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考核其智能,比较P300潜伏期的延长率和EEG异常率在VaD组和非VaD组患者间的差异,分析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的相关性,以及EEG改变与VaD患者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VaD组和非VaD组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74.2%和6.7%,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VaD患者EEG异常率达75%,而且患者EEG改变愈明显,其痴呆愈严重。结论P300潜伏期与EEG均可以作为VaD患者诊断和考核疗效的客观指标;对VaD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可明显提高VaD患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脑电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失匹配负波和视觉P300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绍昌 张惠芳 +3 位作者 吴荣琴 徐璐 陈兴时 彭滔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s)中失匹配负波(MMN)和视觉P300的影响。方法:68例PSD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rTMS组和单用药组各34例,另选择38名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单用药组服用文拉法辛...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s)中失匹配负波(MMN)和视觉P300的影响。方法:68例PSD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rTMS组和单用药组各34例,另选择38名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单用药组服用文拉法辛治疗,150 mg/d缓释顿服;rTMS组合并高频rTMS治疗6周。治疗前后给予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ERPs中MMN、视觉P300指标检测;ERP结果与健康对照组(38名)比较。结果:治疗后两患者组HAMD-17评分均明显降低,且rTMS组治疗第3、6周后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单用药组(P均<0.01)。治疗前两患者组额区MMN及枕区P2、P3潜伏期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波幅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及单用药组比较,治疗后rTMS组额区MMN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P均<0.05);枕区P2、P3潜伏期明显缩短,P3波幅明显升高(P均<0.05);单用药组治疗前后MMN、视觉P300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可以提高PSD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重复经颅磁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 失匹配负波 视觉p300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关宏岩 昝书亮 康玉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 (ERP)P30 0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意大利AmplaidMK - 15诱发电位系统 ,采用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 ,对ADHD 30例与正常儿童 4 5例进行P30 0测定。观察ERP主要波形N1、P2、N2及P3...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 (ERP)P30 0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意大利AmplaidMK - 15诱发电位系统 ,采用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 ,对ADHD 30例与正常儿童 4 5例进行P30 0测定。观察ERP主要波形N1、P2、N2及P3的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  1.ADHD组靶刺激P30 0潜伏期明显延迟 ,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DHD组靶刺激P30 0波幅降低 ,但与对照组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ERP其他主要波形N1、P2、N2的潜伏期和波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 2 .P30 0试验在ADHD的临床诊断参考值为靶刺激P30 0潜伏期 >370ms,可疑诊断值范围为 35 0~ 370ms。其特异度为84 .5 % ,灵敏度为 6 6 .7%。结论 靶刺激P30 0潜伏期测定可协助ADHD临床诊断。该方法操作简便 ,客观性强 ,患儿易合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认知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诊断 儿童 神经生理学
下载PDF
认知康复训练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300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玲玉 范俐 +1 位作者 张红 MOHAMMADALI Soleimani Damaneh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3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认知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筛选44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药物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药物组除口服盐... 目的研究认知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筛选44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药物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药物组除口服盐酸多奈哌齐外,2组患者均给予正规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定、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P300检查。结果2组治疗前后相比,MoCA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同时P300潜伏期缩短(P<0.01),波幅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治疗后MoCA总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子项比较,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明显改善(P<0.01),注意及延迟记忆改善(P<0.05)。命名、语言、抽象及定向子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提高(P<0.01)。结论较单纯认知康复训练相比,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尤其改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及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卒中后认知障碍 p300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MoCA评分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海凤 俞德彩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 0及相关因素诊断的应用。方法 :对 4 2例VD和 36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进行听觉P30 0检测 ,并进行病因、病变部位等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VD组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皮质下病灶、...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 0及相关因素诊断的应用。方法 :对 4 2例VD和 36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进行听觉P30 0检测 ,并进行病因、病变部位等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VD组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皮质下病灶、多发性病灶、双侧半球病灶及脑萎缩 ,并有 2次以上卒中发生。VD组N1、P2、N2、和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 ,P2、P3波幅分别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 ,反复卒中、皮质病灶、多发性病灶、脑萎缩均是VD的危险因素 ,与VD的发生、发展有关。事件相关电位P30 0是一种客观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相关因素 研究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苗青 王小玉 +3 位作者 张干 胡林壮 武爱云 刘睿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P300联合MMSE、MoCA量表评定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敏感性及P300检查的优越性。方法:对33例神经科器质性疾病(如脑梗死、高血压、帕金森病等)病人和21名正常健康人行P300检测,同时使用MMSE和MoCA量表评估其认... 目的:探讨P300联合MMSE、MoCA量表评定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敏感性及P300检查的优越性。方法:对33例神经科器质性疾病(如脑梗死、高血压、帕金森病等)病人和21名正常健康人行P300检测,同时使用MMSE和MoCA量表评估其认知情况,比较神经科器质性疾病病人和正常健康人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并比较2组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结果与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MMSE量表评分、MoCA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和P<0.01);对照组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2组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P300波幅与MMSE评分呈弱正相关(P<0.05),与MoCA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P300可以作为评估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指标,采用P300联合MoCA量表可以更敏感的检测出病人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神经疾病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林洪全 李文华 +3 位作者 韦武合 周瑞芝 文青松 谢院生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 0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 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 0测定并以 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P30 0潜伏期为 40 0 16± 5 1 36ms,波幅...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 0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 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 0测定并以 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P30 0潜伏期为 40 0 16± 5 1 36ms,波幅为 7 2 0± 4 71μV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30 0异常率为 90 %,其中PL延长者占 41%(12例 ) ,PL及Amp均异常者 37%(11例 ) ,仅Amp降低者2 0 %(6例 ) ;P30 0异常 (PL延长及Amp降低 )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随代谢异常改善而改善。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 0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及治疗效果的观察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测定 认知功能 电解质紊乱 尿毒症
下载PDF
益气养血汤联合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病人脑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电位P300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文青 杜菊梅 +2 位作者 颜江 李彩霞 梁风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3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汤联合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PD)病人临床症状、脑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PD病人86例,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气...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汤联合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PD)病人临床症状、脑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PD病人86例,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气养血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得分、脑神经递质水平及P300潜伏期、波幅。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UPDRS评分、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降低(P<0.05),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水平、P300波幅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益气养血汤联合多奈哌齐可改善PD病人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益气养血汤 多奈哌齐 神经递质 p300电位
下载PDF
血管性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康复后P300与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云霞 朱其秀 +1 位作者 李培媛 王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VCIND)认知康复前后认知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情况,探讨P300早期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57例VCIND患者随机分成30例治疗组和27例对照组,并选取同... 目的研究血管性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VCIND)认知康复前后认知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情况,探讨P300早期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57例VCIND患者随机分成30例治疗组和27例对照组,并选取同期认知功能正常者30例作为正常组。分别对患者组认知康复前后及正常组进行P300检测和认知量表各项评分,并与教育、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治疗前VCIND组较正常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以潜伏期延长更显著(P〈0.01);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较正常组偏低(P〈0.05),但在命名、言语方面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P〈0.05),受教育年限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P〈0.05);认知康复后VCIND患者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P〈0.05),认知量表各项评分提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00能客观反映VCIN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认知训练能更好地促进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 评定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源性痴呆的事件相关电位P_(300)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莘瑜 郑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目的 评价事件相关电位 P30 0 在血管源性痴呆 ( Vascular dementia,VD)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0例 VD和 3 0例正常人 ,利用磁共振成像 ( MRI)技术测定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海马结构的体积 ,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 目的 评价事件相关电位 P30 0 在血管源性痴呆 ( Vascular dementia,VD)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0例 VD和 3 0例正常人 ,利用磁共振成像 ( MRI)技术测定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海马结构的体积 ,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 MMSE)、简易痴呆筛查量表 ( BSSD)和瑞文标准智力测验量表 ( RSPM)评定认知功能 ,记录分析听觉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 P30 0 。结果  ( 1)与正常对照比较 ,VD患者额叶和颞叶体积显著缩小 ,而顶叶、枕叶和海马结构的体积无显著差异。 ( 2 ) VD患者 MMSE、BSSD和 RSPM3种量表的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 3 ) VD患者 MMSE、BSSD评分的降低与额叶、颞叶萎缩程度和局限病灶位于额叶、颞叶相关。 ( 4 ) VD患者 P30 0峰潜伏时 ( peak latency,PL)较正常对照明显延长。 ( 5 ) VD患者 P30 0 PL 的延长与额叶、颞叶的萎缩程度和局限病灶位于额叶、颞叶相关。 ( 6) VD患者 P30 0 PL 的延长与认知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 1) P30 0 可以作为认知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 ( 2 ) VD患者额叶和颞叶的萎缩与其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 3 ) P30 0 PL 的延长可反映 VD患者脑局部病理改变。 ( 4 ) P30 0 PL 的延长可客观反映 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 5 ) P30 0 在临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认知功能 NMR 成像 血管源性痴呆
下载PDF
正常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中P_(300)与智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宗恩 宋和凤 +2 位作者 王云生 邹南 张文君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听觉P30 0 与智商之关系 ,评价P30 0 在智力测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8例病人采用oddball刺激序列检测P30 0 ,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全量表测定智商。结果 :全组 38例 ,P30 0 潜伏期为 35 7 9± 2 6 4m... 目的 :探讨正常人听觉P30 0 与智商之关系 ,评价P30 0 在智力测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8例病人采用oddball刺激序列检测P30 0 ,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全量表测定智商。结果 :全组 38例 ,P30 0 潜伏期为 35 7 9± 2 6 4ms ,波幅 12 5± 5 9μⅴ ;智商测定言语智商 113 7± 13 2分 ,操作智商10 8 7± 11 3分 ,总智商 111 9± 12 5分。相关分析显示P30 0 潜伏期与各智商间均呈显著负相关 (r =-0 2 73~ - 0 32 9,P <0 .0 5 ) ,波幅与言语智商及总智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P30 0 潜伏期在表达智商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智商 听觉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丁秀珊 郑广恩 黄健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4期20-23,共4页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将51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设为观察组, 31例单纯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日本光电MEB-9402C...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将51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设为观察组, 31例单纯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日本光电MEB-9402C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两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采用言语流畅性测试(VFT)、注意功能等方法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进行比较;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精神分裂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相关电位P300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VFT中的动物命名测验和范畴流畅性测验、注意功能中的Stroop单词和颜色测验、执行功能中的Stroop色词干扰测验以及空间功能中的木块图和WMS-Ⅲ空间广度测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注意功能中的数字划消测验、连线测验A以及执行功能中的连线测验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测,观察组患者事件相关单位P300的潜伏期(402.59±32.54)ms较对照组的(315.24±23.25)ms明显延长,波幅(4.35±1.16)μV较对照组的(6.75±1.14)μV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患者事件相关单位P300潜伏期与注意功能中的数字划消测验、连线测验A以及执行功能中的连线测验B呈正相关(r=0.479, P<0.05),而波幅与注意功能中的数字划消测验呈负相关(r=-0.358, P<0.05)。结论精神分裂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单位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均与注意功能、执行功能等有关,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临床意义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下载PDF
P300作为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宪忠 张秀华 +6 位作者 王桂兰 曾维民 王国华 杜玉芬 吴丹 张宗逸 陈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P30 0可否作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通过对 12 3例血管性痴呆的检测 ,依据 3组年龄段分别与非痴呆组对照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非痴呆组与健康对照... 目的 探讨P30 0可否作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通过对 12 3例血管性痴呆的检测 ,依据 3组年龄段分别与非痴呆组对照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非痴呆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果同时显示 ,6 0岁以上痴呆组的P30 0潜伏期延长为对照组潜伏期加年龄附加值加 1.5S以上。部分患者经过早期治疗 ,P30 0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 提示P30 0改变可先于长谷川智力量表 ,作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有利于该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银杏总黄酮甙 (金纳多 )有利于痴呆的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早期诊断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网络连接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南彩 王高华 +4 位作者 王晓萍 刘忠纯 王惠玲 肖玲 舒畅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并分析其脑网络连接的特点.方法 对29名首发抑郁症患者与25名健康成人进行P300怪球听觉测验,然后分别对两组各导联的P300幅值和潜伏期进行对比,并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Grange...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并分析其脑网络连接的特点.方法 对29名首发抑郁症患者与25名健康成人进行P300怪球听觉测验,然后分别对两组各导联的P300幅值和潜伏期进行对比,并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Granger&#39;s causality analysis),进行脑网络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 抑郁症组的P300幅值[中央区C3:(15.77±7.35)μV、C4:(16.98±7.21)μV]、[顶叶P3:(15.65±6.92) μV、P4(16.35±6.46) μV]与正常组[中央区C3:(20.90±7.82) μV、C4:(22.11±7.50) μV]、[顶叶P3:(19.49±5.73) μV、P4:(19.72±5.18) μ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7,P=0.017,P=0.024];抑郁症组的P300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网络分析发现抑郁症组比正常组具有更多的网络连接.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为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估指标,可在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首发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脑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