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的震动波CT技术研究 被引量:98
1
作者 窦林名 蔡武 +2 位作者 巩思园 韩荣军 刘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4,共7页
针对煤矿冲击灾害日益频繁的现状,在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试验关系模型基础上,分析了采用纵波波速确定冲击危险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评价的震动波CT探测的技术,构建了震动波CT探测评价冲击危险性技术指标波速异常系数A n和... 针对煤矿冲击灾害日益频繁的现状,在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试验关系模型基础上,分析了采用纵波波速确定冲击危险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评价的震动波CT探测的技术,构建了震动波CT探测评价冲击危险性技术指标波速异常系数A n和波速梯度变化系数VG,并给出了各指标的判别准则,最后开展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性质的岩体,纵波波速反映了冲击矿压发生的强度条件、能量条件和动载诱冲条件;震动波CT探测技术能够对现场冲击危险性做出动态评价和预测,并能对卸压解危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指导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危险性 纵波波速 震动波CT 波速异常系数 波速梯度变化系数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周边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5
2
作者 吴建平 杨婷 +2 位作者 王未来 明跃红 张天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57-2267,共11页
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界,小江断裂带在高原物质的侧向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流动地震台阵及固定台站的走时观测资料,对小江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壳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上地壳,小江断裂带内部主要为低速异... 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界,小江断裂带在高原物质的侧向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流动地震台阵及固定台站的走时观测资料,对小江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壳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上地壳,小江断裂带内部主要为低速异常,其东侧主要为高速异常.在中下地壳,小江断裂带中部为低速异常,北部和南部主要为高速异常,其中北部的高速异常可延伸到地表附近,南部的高速异常可一直延伸到上地幔.我们推测,小江断裂带中部的低速异常与深部热作用有关;北部的高速异常可能是晚古生代地幔柱活动导致大量基性和超基性幔源物质侵入地壳引起的,它的存在对青藏高原物质向南逃逸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可能是导致川滇活动块体北部次级块体快速抬升的重要因素;南部顶界面向北倾斜的高速异常体对川滇活动块体向南滑移起到了进一步的阻挡作用,导致其上覆的中上地壳低速异常区发生较强的变形和强烈的地震活动,同时在上地幔深度范围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使其南部区域的介质受青藏高原物质向南挤出的影响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p波速度结构 小江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横波速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48
3
作者 孙福利 杨长春 +1 位作者 麻三怀 李波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0-474,共5页
准确的横波测井速度是叠前地震反演和叠前地震属性分析的必要参数,然而实际生产中往往缺乏横波速度信息.采用经验公式往往精度有限,本文采用Biot-Gassmann低频速度模型,以及Pride公式建立起基质弹性模量与骨架弹性模量关系,证明了纵波... 准确的横波测井速度是叠前地震反演和叠前地震属性分析的必要参数,然而实际生产中往往缺乏横波速度信息.采用经验公式往往精度有限,本文采用Biot-Gassmann低频速度模型,以及Pride公式建立起基质弹性模量与骨架弹性模量关系,证明了纵波速度大小随固结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因而可以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出合适的固结系数,进而得到横波速度大小.通过两个实例说明该方法能得到很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系数 Biot-Gassmann模型 体积模量 剪切模量 横波速度 纵波速度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研究——中国南海HD152测线应用实例 被引量:48
4
作者 刘学伟 李敏锋 +4 位作者 张聿文 张光学 吴能友 黄永样 王宏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的高速地质体是水合物带的特征, 水合物带泊松比降低, 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易于识别水合物带下是否存在游离气。基于上述水合物的识别模式, 以中国南海HD152测线为实例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地震数据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泊松比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密度与纵横波速度关系 被引量:37
5
作者 朱广生 桂志先 +3 位作者 熊新斌 段天友 唐宗黄 吴永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260-264,共5页
用大庆地区48口井的全波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资料建立了大庆地区密度与纵波速度、密度与横波速度经验公式.经5套文献数据和大庆、南阳、江陵等地实际测井资料检验证明,密度与纵波速度经验公式精度高于Gardner公式,并可看出... 用大庆地区48口井的全波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资料建立了大庆地区密度与纵波速度、密度与横波速度经验公式.经5套文献数据和大庆、南阳、江陵等地实际测井资料检验证明,密度与纵波速度经验公式精度高于Gardner公式,并可看出误差的地区性差异;密度与横波速度经验公式无前人公式比较,但可看出其精度低于密度与纵波速度经验公式.建议在建立上述经验公式时,各地区最好根据本区资料确定经验公式中参数.如无本区公式可使用大庆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Gardner公式 声波测井
下载PDF
冲击倾向煤岩纵波波速与应力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巩思园 窦林名 +3 位作者 徐晓菊 何江 陆菜平 贺虎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了弄清煤矿中冲击矿压现象的发生机理,在实验室单轴条件下对冲击倾向性煤岩样的应力与纵波波速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两者关系的试验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岩样纵波波速对应力的敏感程度要高于煤样,即随... 为了弄清煤矿中冲击矿压现象的发生机理,在实验室单轴条件下对冲击倾向性煤岩样的应力与纵波波速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两者关系的试验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岩样纵波波速对应力的敏感程度要高于煤样,即随应力增加,纵波波速变化更快;2)冲击倾向煤岩试样在弹性阶段纵波波速变化梯度大,塑性阶段波速变化趋于平缓,它表明应力与纵波波速间具有幂函数关系,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计算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能准确描述应力与波速的变化关系,并服务于现场层析成像冲击危险性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 冲击倾向 煤岩样 应力 纵波波速 试验关系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温压条件下蛇纹岩和角闪岩中波速与衰减的各向异性 被引量:32
7
作者 刘斌 葛宁洁 +1 位作者 H.Kern T.Popp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71-381,共11页
在实验室中研究了蛇纹岩和角闪岩样品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纵、横波速度和Q值.这两种岩样对应的主要组成矿物叶蛇纹石和普通角闪石都具有很强的晶格优选方位(LPO).随着围压的增加,波速和Q值均增大,但是在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上(垂... 在实验室中研究了蛇纹岩和角闪岩样品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纵、横波速度和Q值.这两种岩样对应的主要组成矿物叶蛇纹石和普通角闪石都具有很强的晶格优选方位(LPO).随着围压的增加,波速和Q值均增大,但是在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上(垂直或平行于层理面及线理方向)增大的速度并不相同,这与微裂隙的逐渐闭合密切相关.在600MPa的围压下升高温度直到600℃以上,由于微裂隙的热扩张受到约束,波速和Q值下降幅度很小.观测到的波速和Q值的各向异性具有不同的机理,波速各向异性主要与定向分布的微裂隙和主要矿物的LPO等构造因素有关;高围压下纵波Q值各向异性与速度各向异性正好相反,可能是由于形成层理面的定向排列的平板状矿物晶体沿不同方向边界之间接触程度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岩 角闪岩 波速 衰减 各向异性 温压条件
下载PDF
深部冲击倾向煤岩循环加卸载的纵波波速与应力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巩思园 窦林名 +3 位作者 何江 贺虎 陆菜平 牟宗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7,共7页
研究了单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深部冲击倾向煤岩样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耦合关系,基于煤岩试样在弹性阶段纵波波速变化梯度大,塑性阶段波速变化趋于平缓的特征建立了应力与纵波波速之间的试验关系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由... 研究了单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深部冲击倾向煤岩样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耦合关系,基于煤岩试样在弹性阶段纵波波速变化梯度大,塑性阶段波速变化趋于平缓的特征建立了应力与纵波波速之间的试验关系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由于闭合的孔隙和裂隙又重新张开,颗粒之间的压实程度减弱,煤岩试样卸载过程中,随着应力的降低,波速也降低;②部分裂隙和孔隙在压密阶段发生永久闭合,造成应力降低后再无法张开,因此下一循环的开始纵波波速值要大于第一个循环开始时的波速值;③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试验关系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很好地体现了试样纵波波速变化对载荷的敏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循环加卸载 深部 冲击倾向 煤岩样 应力 纵波波速 试验关系模型
下载PDF
不同温压下岩石弹性波速度、衰减及各向异性与组构的关系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47-257,共11页
结合岩石组构分析 ,阐述了岩石弹性波传播速度和衰减以及它们的各向异性与岩石组构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对具有很强晶格优选方位的岩石样品的研究表明 ,随着围压的增加 ,波速和Q值均增大 ,但是在相互正交的 3个方向上 (垂直或... 结合岩石组构分析 ,阐述了岩石弹性波传播速度和衰减以及它们的各向异性与岩石组构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对具有很强晶格优选方位的岩石样品的研究表明 ,随着围压的增加 ,波速和Q值均增大 ,但是在相互正交的 3个方向上 (垂直或平行于层理面及线理方向 )增大的速度并不相同 ,这与微裂隙的逐渐闭合密切相关。观测到的波速和Q值的各向异性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 ,波速各向异性主要与定向分布的微裂隙和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等构造因素有关 ;高围压下Q值各向异性与速度各向异性正好相反 ,可能是由于定向排列的矿物晶体沿不同方向其边界之间接触程度不同造成的。对岩石组构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岩体的变形机制、变形的动力学过程及其有关的热力学信息 ,还可以对宏观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 ,尤其是力学特性 ,从微观机理上加以解释。文中特别强调了岩石组构分析对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岩石 弹性波速度 衰减 各向异性
下载PDF
轴向静载对红砂岩中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金解放 程昀 +3 位作者 昌晓旭 袁伟 梁晨 王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39-1950,共12页
由于开挖卸荷效应以及原岩应力的复杂性,围岩体承受的静应力大小具有动态变化特点。为了研究静应力大小对岩石应力波传播的影响,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对红砂岩长试件进行小扰动的应力波传播试验,试件轴向静应力分别设置为13个等级... 由于开挖卸荷效应以及原岩应力的复杂性,围岩体承受的静应力大小具有动态变化特点。为了研究静应力大小对岩石应力波传播的影响,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对红砂岩长试件进行小扰动的应力波传播试验,试件轴向静应力分别设置为13个等级。通过应力波传播速度和幅值随传播距离、传播时间以及静应力的衰减规律,研究不同静应力条件下应力波的传播衰减特性。结果表明,相同轴压下,不同测点处应力波形状基本相同;不同轴压下,相同测点处应力形状变化较大,轴压越大,应力波尾部出现的拉伸波越大。随着轴向静应力的增加,岩石纵波波速呈"快速增加–平缓发展–急剧减小"的趋势,轴向静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之比?s/?c=30%和?s/?c=55%是其2个应力分界点。相同轴压下,应力波幅值随传播距离及传播时间都具有良好的指数关系;随着轴压的增加,空间和时间响应强度逐渐减小,幅值空间衰减系数和时间衰减系数呈"快速减小–平稳发展–急剧增大"的趋势。随轴压增加,相同测点处幅值随轴压衰减系数??s先减小后增大,离冲击端越近测点处的??s变化越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力波传播 轴向静应力 纵波波速 时空衰减 随轴压衰减系数
原文传递
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在叠前储层参数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路鹏飞 杨长春 +2 位作者 郭爱华 王真理 刘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快速模拟退火算法中,要求扰动后新的模型参数必须在取值范围内,对此,人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反复扰动直到新的模型参数满足要求;(2)当新的模型参数超过最大值时,参数等于最大值;新的模型参数小于最小值时,参数等于最小值.研究发现,方... 快速模拟退火算法中,要求扰动后新的模型参数必须在取值范围内,对此,人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反复扰动直到新的模型参数满足要求;(2)当新的模型参数超过最大值时,参数等于最大值;新的模型参数小于最小值时,参数等于最小值.研究发现,方法1在计算过程中增加了寻找新模型参数的时间开销,计算效率明显降低;方法2当目标函数在边界或边界的小邻域存在多个极小值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其陷入局部极小的概率大大增加,优化效果明显下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同时利用改进的算法反演了地层泊松比、纵波速度和密度.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加快了模拟退火算法的收敛速度,提高了模拟退火算法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退火 叠前反演 泊松比 纵波速度 密度
下载PDF
黄海的地壳速度结构与中朝-扬子块体拼合边界 被引量:22
12
作者 胥颐 李志伟 +2 位作者 Kim Kwanghee 郝天珧 刘劲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652,共7页
利用中国、韩国和 ISC 台站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地区的地壳 P 波速度结构,对比重力异常和断裂体系、Pn 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异常的相互关系以及黄海东部和西部的结构差异,为厘定黄海东部断裂暨中朝—扬子块体的... 利用中国、韩国和 ISC 台站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地区的地壳 P 波速度结构,对比重力异常和断裂体系、Pn 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异常的相互关系以及黄海东部和西部的结构差异,为厘定黄海东部断裂暨中朝—扬子块体的拼合边界提供了新的信息.反演结果表明,北黄海和南黄海西部具有沉积盆地的地壳结构特征,P 波速度明显偏低且深度较大,说明盆地内部沉积层较厚、沉降幅度较大.以北黄海、南黄海海州湾和苏北—南黄盆地最为突出.南黄海中部、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显示出构造隆起区的地壳速度特征,其中南黄海中部的高速异常具有北东方向的伸展痕迹,与胶东地区的区域构造走向趋于一致,但是与朝鲜半岛的高速异常并不相连,其间存在明显的分界.据此推测南黄海与朝鲜半岛之间可能存在一个近南北方向的深断裂——黄海东部断裂,至于该断裂是否可以作为中朝—扬子块体在海区的拼合边界,尚需获取黄海东部及朝鲜半岛更详细的相关资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地区 p波速度 地壳结构 黄海东部断裂
下载PDF
FMTT方法研究华北及邻区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风雪 李永华 +1 位作者 吴庆举 丁志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33-1242,共10页
本文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190套宽频带地震仪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记录的远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提取了52414条P波初动到时数据,进一步使用FMTT(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方法,获取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陆块下方... 本文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190套宽频带地震仪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记录的远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提取了52414条P波初动到时数据,进一步使用FMTT(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方法,获取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陆块下方上地幔分辨高达0.5°×0.5°的P波速度结构.我们的P波速度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块体在40~240 km的深度范围内都表现为相对低速,而燕山造山带则整体表现为相对高速,这暗示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块体下方的壳幔速度结构都遭受了明显的改造,但改造的范围并没有涉及到燕山造山带,或者燕山造山带下方的改造并没有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块体那么显著.华北克拉通中部陆块下方的低速异常向下一直延深至250 km左右,该低速异常很可能与汾渭河地堑及新生代广泛分布的火成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TT 层析成像 华北 p波速度
下载PDF
三峡地区P波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廖武林 姚运生 +1 位作者 丁志峰 张丽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4,共5页
利用三峡台网及其周边10个台站2001~2006年的17243条P波初至记录,研究了三峡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三峡地区P波速度横向差异明显,浅层的速度变化与地表构造关系密切;从上到下的速度等值线走向变化体现了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演化... 利用三峡台网及其周边10个台站2001~2006年的17243条P波初至记录,研究了三峡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三峡地区P波速度横向差异明显,浅层的速度变化与地表构造关系密切;从上到下的速度等值线走向变化体现了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1979年秭归5.1级地震发生在介质速度剧烈变化的部位,位于高速体与低速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三峡地区 p波速度 横向不均匀性 应力场
下载PDF
利用地震资料估算孔隙度和饱和度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64,共4页
应用Gassmann方程,计算分析了孔隙度和饱和度与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介质密度和纵、横波速度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波速度、介质密度对孔隙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速度比值对饱和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对联合利用纵波速度(或纵波波阻抗)与纵、... 应用Gassmann方程,计算分析了孔隙度和饱和度与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介质密度和纵、横波速度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波速度、介质密度对孔隙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速度比值对饱和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对联合利用纵波速度(或纵波波阻抗)与纵、横波速度比值计算孔隙度和饱和度方法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是较稳定的,其精度受油气物性的影响。论述了利用地震资料估算孔隙度和饱和度的方法和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饱和度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介质密度 GASSMANN方程 估算方法
下载PDF
East-west crustal structure and “down-bowing” Moho under the northern Tibet revealed by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中杰 李英康 +5 位作者 王光杰 滕吉文 S.Klemperer 李敬卫 范进义 陈赟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6期550-558,共9页
We recognized 6 sets of reflecting P- and S-wave events from Moho and other interfaces within the crust, respectively, with the wide-angle seismic data acquired from 510 km-long Selincuo-Ya'anduo profile in the no... We recognized 6 sets of reflecting P- and S-wave events from Moho and other interfaces within the crust, respectively, with the wide-angle seismic data acquired from 510 km-long Selincuo-Ya'anduo profile in the northern Tibet, fitted the observed events with forward modeling, and interpreted crustal structure of P- and S-wave velocities and Poisson's ratio under the profil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rustal structure between Yarlungzangbo and Bangong-Nujiang sutures changes abruptly, and the crust is the thickest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rofile with thickness of 80 km or more. The 'down-bowing' Moho is the striking feature for the crustal variation along the west-east direction. The Moho uplifts with steps, and the uplifting rate westward is greater than that eastward. The heterogeneity of P- and S-wave velocities exists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and one lower velocity layer (LVL) exists with the depth range of 27-34 km and the thickness range of 5-7 km. For the upper crust, Poisson's ratio is the lowest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rofile; for the lower crust, the Poisson's ratio at the east segment is lower than that at west segment, which means that the crustal rigidity for the upper crust is different from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lower crust under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profile is more ductile. We infer that the substance in the lower crust endured eastward flow along with the collision between Eurasian and Indian plates, and the 'down-bowing' Moho is attributable to the multi-phase E-W tectonic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Tibet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 p- and S-wave velocity poisson's ratio 'down-bowing' Moho eastward flow of materials.
原文传递
不同热处理作用下花岗岩纵波波速和导热能力的演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吴星辉 蔡美峰 +5 位作者 任奋华 孙景来 郭奇峰 武旭 张杰 张利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7-467,共11页
在地热能源开采过程中,温度对高温岩石的物理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高温花岗岩遇水冷却后导热特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和冷却方式对高温花岗岩物理特性的影响,开展高温花岗岩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试验,通过对其质量、... 在地热能源开采过程中,温度对高温岩石的物理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高温花岗岩遇水冷却后导热特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和冷却方式对高温花岗岩物理特性的影响,开展高温花岗岩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试验,通过对其质量、体积、密度和波速等常规物理特性以及导热特性的测试,对比分析2种冷却方式下的物理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质量损失率、体积增加率、密度变化率和波速衰减率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型增加,当温度T=450℃时,花岗岩的物理特性变化率显著增加。遇水冷却能够增大花岗岩微裂纹密度,导致其物理特性进一步变化。热处理后花岗岩的导热系数随温度(25℃~1 050℃)升高呈非线性降低,由3.41 W/(m·K)降至0.96 W/(m·K),降低了72.85%。热处理后花岗岩的导热系数与其质量损伤率、体积增加率和波速衰减率成负相关,可以用指数函数来表示。对比各物理参数的改性系数发现,在敏感性方面:纵波波速>导热系数>密度,因此纵波波速可以优先作为衡量花岗岩热损伤的指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温花岗岩 地热开采 冷却方式 纵波波速 导热特性
原文传递
一种同时反演纵波速度和泊松比的方法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姜秀娣 刘洋 +1 位作者 魏修成 黄捍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4-318,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角度部分叠加资料同时反演纵波速度和泊松比的方法.以角度部分叠加资料为基础,利用地震波振幅随入射角变化与弹性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基于非线性最优化理论,通过将最小平方问题转化为大型带状矩阵的求解问题,采用测井约束逐... 本文提出一种角度部分叠加资料同时反演纵波速度和泊松比的方法.以角度部分叠加资料为基础,利用地震波振幅随入射角变化与弹性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基于非线性最优化理论,通过将最小平方问题转化为大型带状矩阵的求解问题,采用测井约束逐道外推技术依次求得该角度剖面每个点的纵波和泊松比值.通过由每个角度叠加剖面反演得到的相应角度范围的纵波速度和泊松比剖面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得到地震波垂直入射时的纵波速度和泊松比,为地震资料的岩性及含气性解释提供丰富的参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速度 泊松比 非线性反演 海色矩阵 气层识别
下载PDF
南黄海沉积层纵波速度与地震反射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吴志强 陆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77,共5页
南黄海为新生代、中生代与古生代叠合盆地,发育了新生代—中生代碎屑岩地层和早中生代—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部分夹碎屑岩地层。在对测井资料和苏北盆地的相关资料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南黄海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特征,标定了地震反... 南黄海为新生代、中生代与古生代叠合盆地,发育了新生代—中生代碎屑岩地层和早中生代—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部分夹碎屑岩地层。在对测井资料和苏北盆地的相关资料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南黄海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特征,标定了地震反射界面和地震反射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速度 反射层序 南黄海
下载PDF
济阳坳陷岩石密度与纵波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洪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28,共3页
密度与速度的关系是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济阳坳陷的实验室岩石物理测试数据,研究了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因素对密度与速度关系的影响,基于体积平均原理,提出了新的密度与纵波速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岩石密度与纵波... 密度与速度的关系是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济阳坳陷的实验室岩石物理测试数据,研究了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因素对密度与速度关系的影响,基于体积平均原理,提出了新的密度与纵波速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岩石密度与纵波速度的关系主要受岩性和孔隙度的影响,受渗透率的影响较小;可以利用密度与纵波速度的关系研究岩性和孔隙度的分区性特征,深化对岩石特征的认识;所提出的密度与纵波速度的关系模型与理论分析一致,适合于不同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速度 岩性 孔隙度 纵波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