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及有效部位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淑婷 潘洁 +4 位作者 陆苑 梅朝叶 刘亭 黄勇 王永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7-174,共8页
为研究白及有效部位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初步阐明白及有效部位的口服吸收机制。该实验采用Caco-2细胞单层细胞吸收模型,通过UPLC-Q-TOF分析白及有效部位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成分,并建立UPLC-TQD分析方法测定白及有效... 为研究白及有效部位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初步阐明白及有效部位的口服吸收机制。该实验采用Caco-2细胞单层细胞吸收模型,通过UPLC-Q-TOF分析白及有效部位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成分,并建立UPLC-TQD分析方法测定白及有效部位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含量,分别考察时间、浓度、pH和P-gp抑制剂对各成分的吸收影响。经过UPLC-Q-TOF指认白及有效部位中的主要成分B6,B12,B14,B17,B19,B23,研究发现该6个成分能够摄取进入Caco-2细胞中,并且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B12,B14的吸收在0~180 min为上升趋势,未呈现饱和,B6,B17,B19,B23在60 min后吸收趋于饱和;各成分在偏酸性或酸性条件下吸收较好,其中B6在pH 6.0环境中吸收较好,其余成分B12,B14,B17,B19,B23在pH 4.0环境中吸收较好;且加入维拉帕米P-gp抑制剂后和空白相比,B6,B12的吸收无差异,而B14,B17,B19,B23的Caco-2细胞摄取量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B6等6个成分的摄取过程中没有P-gp的参与,即B6等6个成分不是P-gp底物。由此结果可知白及有效部位主要成分进入Caco-2细胞以被动扩散为主,且吸收过程不受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CACO-2细胞 UpLC-Q-TOF UpLC-TQD 被动扩散 p-Gp
原文传递
Increasing(010) active plane of P2-type layered cathodes with hexagonal prism towards improved sodium-storage 被引量:1
2
作者 Dongmei Dai Xiaobing Lai +8 位作者 Xiaojuan Wang Yunting Yao Mengmin Jia Liang Wang Pengyao Yan Yaru Qiao Zhuangzhuang Zhang Bao Li Dai-Huo Li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505-509,共5页
Na-ion cathode materials with a fast charge and discharge behavior are needed to develop future high energy sodium-ion batteries(SIBs).However,inevitably complicated phase transitions and sluggish kinet ics during ins... Na-ion cathode materials with a fast charge and discharge behavior are needed to develop future high energy sodium-ion batteries(SIBs).However,inevitably complicated phase transitions and sluggish kinet ics during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Na+in P_(2)-type layer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generate structura instability and severe capacity decay.To get rid of such a dilemma,we report a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trategy to promote P2-type layer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with more(010)active planes as an efficien cathode for SIBs.As a result,as-prepared hexagonal-prism P2-type layered Na_(0.71)Ni_(0.16)Li_(0.09)Co_(0.16)Mn0.6O_(2)cathode with more(010)active planes delivers 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20.1 mAh/g at 0.1 C,impressive rate capability of 52.7 m Ah/g at 10 C,and long-term cycling stability(capacity retention of 95.6%ove200 cycles).The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benefited from the unique hexagonal-prism with more(010)active facets,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diffusion distances of Na+,increase the Na-ion migration dynamics and nanostructural stability during cycling verified by morphology character ization,Rietveld refinement,GIT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and operando X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cathodes Hexagonal-prism shape p2-type structure Sodiumion batteries Enhanced diffusion kinetics
原文传递
网络蠕虫扩散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佳骏 轩志朋 汪婷婷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7年第2期45-47,共3页
近年来,随着网络系统应用及复杂性的增加,网络蠕虫成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因此研究网络蠕虫的扩散十分重要。本文介绍网络蠕虫以及扩散的基本定义,分析网络蠕虫的扩散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基于P2P技术的网络蠕虫的特性,给出P2P网... 近年来,随着网络系统应用及复杂性的增加,网络蠕虫成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因此研究网络蠕虫的扩散十分重要。本文介绍网络蠕虫以及扩散的基本定义,分析网络蠕虫的扩散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基于P2P技术的网络蠕虫的特性,给出P2P网络蠕虫扩散的扫描策略以及相应算法。最后给出网络蠕虫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 p2p 传播 扩散 网络安全
原文传递
辐射传输问题的P_2扩散近似
4
作者 冯庭桂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用渐近展开方法,给出和讨论辐射传输问题的P2近似扩散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2扩散方法优于普通扩散和限流扩散方法。
关键词 辐射输运 限流扩散 中子扩散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P2P网贷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茜茜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84,共9页
互联网金融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因区域间网络结构、知识差距和吸收能力、经济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可能呈现空间溢出效应特征。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和P2P网络借贷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 互联网金融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因区域间网络结构、知识差距和吸收能力、经济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可能呈现空间溢出效应特征。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和P2P网络借贷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的莫兰指数呈"倒U型",表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技术创新遵循罗杰斯的经典技术扩散理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模型的空间系数均为显著正值,验证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扩散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剔除空间溢出效应后,所估计的自变量系数在作用方向、数值大小和显著性上都更为合理。为降低互联网金融技术扩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应重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区域发展战略,提高区域间互联网金融知识溢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技术创新扩散 空间溢出效应 p2p网贷
下载PDF
具有不同扩散势垒的p型(Bi_(1-0.85)Sb_(0.85))_2Te_3和PbTe二元梯度热电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桂英 葛昌纯 +1 位作者 高艳平 周张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1-334,共4页
在分析了热电材料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热压法制备出单体和双层具有不同扩散势垒的(Bi1-0.85Sb0.85)2Te3与PbTe体系二元梯度热电材料.金属,Fe,Ni和Mg被用作层间扩散势全材料.测定了它们的热电性能,分析了它们的物... 在分析了热电材料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热压法制备出单体和双层具有不同扩散势垒的(Bi1-0.85Sb0.85)2Te3与PbTe体系二元梯度热电材料.金属,Fe,Ni和Mg被用作层间扩散势全材料.测定了它们的热电性能,分析了它们的物质组成和各层内和层间的成分分布,确定出较好的扩散势垒材料为金属铁和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梯度热电材料 扩散势垒 碲化铅
下载PDF
P2P网络资源传播模型分析及监测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晗 施勇 薛质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1年第5期56-58,共3页
P2P网络传输是当今互联网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它的流行使得互联网上资源的共享变得十分便捷,同时也使得传播控制和信息监管变得十分困难。这里以经典的病毒传播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复杂、快速及大范围网络的传播模型,实现了一个针对BT... P2P网络传输是当今互联网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它的流行使得互联网上资源的共享变得十分便捷,同时也使得传播控制和信息监管变得十分困难。这里以经典的病毒传播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复杂、快速及大范围网络的传播模型,实现了一个针对BT和eMule下载的传播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某个资源的网络传播进行扩散趋势预测和节点定位。该传播模型配合监测系统能够对P2P网络资源传播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测分析,使管理者能对网络进行更加有力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网络 传播模型 BT EMULE
原文传递
基于区域资源聚集的P2P检索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晓健 李彤 付铁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94-3798,3812,共6页
P2P网络规模的扩大导致基于洪泛的检索方法易产生严重的通信消耗,为此提出一种区域资源聚集模型和检索算法。对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中分散的资源进行分层聚集,形成大粒度的资源实体,显著缩减网络规模;综合考虑影响资源检索命中率的多种因素... P2P网络规模的扩大导致基于洪泛的检索方法易产生严重的通信消耗,为此提出一种区域资源聚集模型和检索算法。对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中分散的资源进行分层聚集,形成大粒度的资源实体,显著缩减网络规模;综合考虑影响资源检索命中率的多种因素,构造资源引用价值衰减函数以调节描述资源实体的引用价值向量和矩阵;检索时从区域资源簇中具有最大引用价值的资源组开始寻找所要的资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控制了消息转发范围、检索命中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网络 资源聚集 引用价值衰减 区域资源簇 消息扩散
下载PDF
La_2O_3的添加对P_2O_5-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汤小明 陈新政 《玻璃与搪瓷》 CAS 2008年第3期5-8,共4页
以ZrO2为晶核剂,根据DSC图谱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制度,制备了磷扩散源P2O5-Al2O3-SiO2系微晶玻璃。采用XRD分析观察了P2O5-Al2O3-SiO2系微晶玻璃的析晶状况,热膨胀仪测试了该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分析La2O3的含量对P2O5-Al2O3-SiO2系微晶玻... 以ZrO2为晶核剂,根据DSC图谱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制度,制备了磷扩散源P2O5-Al2O3-SiO2系微晶玻璃。采用XRD分析观察了P2O5-Al2O3-SiO2系微晶玻璃的析晶状况,热膨胀仪测试了该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分析La2O3的含量对P2O5-Al2O3-SiO2系微晶玻璃在高温下释放P2O5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2O3含量增加,P2O5-Al2O3-SiO2系微晶玻璃中晶体含量增加,主晶相未发生改变,都为磷酸锆晶体;同时,该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相对降低,P2O5的释放速率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p2O5-Al2O3-SiO2系统 磷扩散源 稀土掺杂
下载PDF
基于区域资源聚集的P2P网络
10
作者 郑晓健 李彤 付铁威 《信息技术》 2014年第11期25-30,共6页
P2P网络规模的扩大使基于洪泛的检索方法产生严重的通信消耗问题,提出一种区域资源聚集模型,对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中分散的资源进行分层聚集,形成大粒度的资源实体,从而显著缩减网络规模,并综合考虑影响资源检索命中率的多种因素,构造资... P2P网络规模的扩大使基于洪泛的检索方法产生严重的通信消耗问题,提出一种区域资源聚集模型,对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中分散的资源进行分层聚集,形成大粒度的资源实体,从而显著缩减网络规模,并综合考虑影响资源检索命中率的多种因素,构造资源引用价值衰减函数来调节描述资源实体的引用价值向量和矩阵。检索时从区域资源簇中具有最大引用价值的资源组开始逐步寻找所要的资源。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消息转发范围得到控制、检索命中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网络 资源聚集 引用价值衰减 消息扩散
下载PDF
芳香氨基类化合物对铁缓蚀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进 刘峥 +1 位作者 刘洁 谢思维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7-800,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2种芳香氨基类缓蚀剂(对氨基苯磺酸、2-氨基5-硝基苯甲酸)在Fe(110)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了吸附能,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氨基类分子的极性端基会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端基...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2种芳香氨基类缓蚀剂(对氨基苯磺酸、2-氨基5-硝基苯甲酸)在Fe(110)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了吸附能,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氨基类分子的极性端基会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端基则背离金属表面,并通过自身的扭转形变实现稳定吸附;两种缓蚀剂膜均能有效阻碍溶液中的腐蚀介质向金属铁表面扩散,从而达到延缓金属腐蚀的目的。另从缓蚀剂膜阻碍腐蚀介质粒子(H_3O和H_3O^+)向金属表面扩散的角度,研究了腐蚀介质粒子在2-氨基5-硝基苯甲酸缓蚀剂膜中的扩散行为,计算其扩散系数,结果表明,缓蚀剂膜能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迁移,削弱其腐蚀能力:与中性H_3O分子对比,缓蚀剂膜对H_3O^+带电离子的扩散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对氨基苯磺酸 2-氨基5-硝基苯甲酸 缓蚀 吸附 扩散
原文传递
P2P网络文件分发过程及影响传播因素研究
12
作者 陈宝钢 许勇 胡金龙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103,134,共5页
在P2P网络中,流行文件的下载行为类似于流行病的传播过程,因此可以通过传染病动力学来描述P2P文件共享系统中文件的分发过程。利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一种P2P文件分发模型,并推导了确定文件传播能力的基本再生数计算公式。实验证明... 在P2P网络中,流行文件的下载行为类似于流行病的传播过程,因此可以通过传染病动力学来描述P2P文件共享系统中文件的分发过程。利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一种P2P文件分发模型,并推导了确定文件传播能力的基本再生数计算公式。实验证明,得到的基本再生数公式能够很好地描述文件分发过程的行为和反映不同参数对文件传播带来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文件共享系统 文件分发 传播 基本再生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潮气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高频震荡通气时p(CO_(2))的影响及最佳设置分析
13
作者 苌俊明 李德亮 +3 位作者 朱萍 程雪莲 赵杰 高航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高频震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时血p(CO_(2))的变化,探讨潮气量对血p(CO_(2))的影响及最佳潮气量值。方法接受HFOV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记录通气过程中各项参数,包括呼吸频...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高频震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时血p(CO_(2))的变化,探讨潮气量对血p(CO_(2))的影响及最佳潮气量值。方法接受HFOV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记录通气过程中各项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潮气量、每分通气量、p(CO_(2))、二氧化碳扩散系数(carbon diox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CO_(2)),共监测毛细血管血气数据812个,其中p(CO_(2))≥55 mm Hg的血气数据439个为观察组,p(CO_(2))<55 mm Hg的血气数据373个为对照组,比较2组呼吸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潮气量及其他通气参数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吸入氧浓度(0.49±0.13)高于对照组(0.32±0.14)(P<0.05),潮气量[(1.62±0.37)mL/kg]、每分通气量[(0.61±0.29)mL/kg]及DCO_(2)[(32.49±14.92)mL^(2)/s]均低于对照组[(2.18±0.52)mL/kg、(0.92±0.23)mL/kg、(68.47±31.44)mL^(2)/s](P<0.05);潮气量(OR=0.028,95%CI:0.006~0.132,P<0.001)、每分通气量(OR=0.003,95%CI:<0.001~0.028,P<0.001)、DCO_(2)(OR=0.936,95%CI:0.910~0.963,P<0.001)是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影响因素;潮气量、每分通气量、DCO_(2)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1 mL/kg、0.62 mL/kg、38.84 mL^(2)/s时,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AUC分别为0.833(95%CI:0.766~0.887,P<0.001)、0.596(95%CI:0.516~0.673,P<0.001)、0.830(95%CI:0.762~0.885,P<0.001),灵敏度分别为81.25%、93.75%、72.50%,特异度分别为75.00%、31.25%、93.75%,潮气量及DCO_(2)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AUC明显高于每分通气量(P<0.05)。结论潮气量对使用HFOV呼吸支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有明显影响,保持潮气量不低于1.81 mL/kg对控制p(CO_(2))水平有较好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高频振荡通气 p(CO_(2)) 潮气量 每分通气量 二氧化碳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通过3He(d,p)4He核反应研究He在Ti3SiC2中的扩散行为
14
作者 戚强 HUANG Mengbing +1 位作者 张海斌 施立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54-58,共5页
对于未来聚变和裂变能源装置,第一壁/包层的结构材料处于严酷的使用环境.其中嬗变产物氢氦对结构材料的作用是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TisSiC2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综合性陶瓷材料——金属陶瓷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耐高温抗辐照特性.本... 对于未来聚变和裂变能源装置,第一壁/包层的结构材料处于严酷的使用环境.其中嬗变产物氢氦对结构材料的作用是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TisSiC2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综合性陶瓷材料——金属陶瓷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耐高温抗辐照特性.本文通过。He(d,p)4He核反应方法获得了400至1100℃He在Ti3SiC2中的扩散系数以及氦在材料中的深度分布,并对氦的扩散行为进行了讨论.发现氦在材料中的演化和内应力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氦分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MAX相 氦扩散行为 3He(d p)4He核反应 氦泡 辐照损伤
下载PDF
内氧化制备Cu-5%Al_2O_3复合粉末的研究
15
作者 秦晓冬 蔡一湘 +1 位作者 韩胜利 刘沙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3年第1期342-346,共5页
采用内氧化法制备Cu-5%Al2O3(质量分数)复合粉末,通过XRD、SEM-EDX、TEM等检测手段对粉末结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气氛和内氧化参数,Cu-Al中Al能够脱溶并被氧化。在内氧化温度为900℃条件下,0.5h时内氧化程度不理想;延... 采用内氧化法制备Cu-5%Al2O3(质量分数)复合粉末,通过XRD、SEM-EDX、TEM等检测手段对粉末结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气氛和内氧化参数,Cu-Al中Al能够脱溶并被氧化。在内氧化温度为900℃条件下,0.5h时内氧化程度不理想;延长到1h时,内氧化能够基本完成。能谱分析表明,Al元素分布出现局部偏聚,主要是由内氧化过程中Al反向扩散引起的。电子衍射花样标定表明,晶内生成了近球形的γ-Al2O3,尺寸为10~40nm;晶界形成粗大的α-Al2O3,形貌呈近球形(约200nm)和条枝状,条状粒子长约200nm,宽约100nm。粉末的显微硬度最高达到105.05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p/Cu复合粉末 内氧化 反向扩散 显微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