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内生真菌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30
1
作者 卢萍 Dennis Child +3 位作者 赵萌莉 Dale R Gardener 吕桂芬 韩国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重要毒草,实验结合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其内生真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生长缓慢,呈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辐射状生长的白色菌落,后菌体分泌黑褐...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重要毒草,实验结合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其内生真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生长缓慢,呈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辐射状生长的白色菌落,后菌体分泌黑褐色的色素物质,分生孢子近圆柱形,有粗且比孢子壁厚的暗色横隔膜,隔膜数1-5个。10个菌株的5.8S rDNA/ITS序列与内生真菌Embellisia sp.L12株的序列高度相似。推测该内生真菌属于Embelli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内生真菌 5.8S rDNA/ITS 分生孢子
下载PDF
内蒙古小花棘豆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卢萍 赵萌莉 +2 位作者 韩国栋 曹雪松 张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2-1107,共6页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6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4个引物共扩增出327个位点,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72,Shannon多样性指数...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6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4个引物共扩增出327个位点,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7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287;种内总基因多样性为0.1976,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1653,83.6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16.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633,基因流为2.5613,6个种群间有一定遗传分化,但遗传漂变不会引起遗传分化.UPGMA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优先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ISSR 遗传多样性 PCR Nei指数 Shannon指数
下载PDF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帅 陈根元 +1 位作者 胡建军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8-733,共6页
【目的】建立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SW)进行气相... 【目的】建立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SW)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在0.375~6 mg/mL SW质量浓度范围内对SW和me-Gal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2.18%,RSD=1.724%(n=5)。小花棘豆中各部位苦马豆素含量为:种子(58.09±0.48)mg/kg;叶(21.81±0.58)mg/kg;全株(19.14±0.16)mg/kg;茎(12.30±0.23 mg/kg)。【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苦马豆素 气相色谱 内标法
下载PDF
家畜小花棘豆中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绍淑 陈继武 +2 位作者 赵宝玉 朱忠珂 董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36-38,共3页
小花棘豆是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有毒 ,在国内分布广泛 ,适于在干旱地区生长 ,家畜采食一定量后可逐步“成瘾”,常使大批家畜发病死亡 ,使该草分布地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小花棘豆的生态、部分地区小花棘豆中毒... 小花棘豆是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有毒 ,在国内分布广泛 ,适于在干旱地区生长 ,家畜采食一定量后可逐步“成瘾”,常使大批家畜发病死亡 ,使该草分布地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小花棘豆的生态、部分地区小花棘豆中毒的情况、家畜小花棘豆中毒后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引起小花棘豆中毒的毒性成分 (溶血毒素和有毒生物碱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小花棘豆中毒 临床症状 病理学 毒性成分 溶血毒素 有毒生物碱 防治
下载PDF
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脏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贾琦珍 陈根元 +1 位作者 廖秋萍 王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54-2856,共3页
为探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对家兔脏器指标的影响,试验挑选健康22只,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12只[按照10 g/(d·kg体重)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对照组10只(饲喂青干草和少量精料),试验期为70 d,试验结束后取其脏器,计算... 为探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对家兔脏器指标的影响,试验挑选健康22只,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12只[按照10 g/(d·kg体重)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对照组10只(饲喂青干草和少量精料),试验期为70 d,试验结束后取其脏器,计算脏器指数。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家兔脑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肾上腺指数、睾丸指数、卵巢指数和肺脏指数增大,心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胰脏指数下降,部分指标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与小花棘豆中毒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脑指数;但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胃肠道指标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导致家兔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 中毒 家兔 脏器指数
下载PDF
小花棘豆总生物碱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帅 李怀志 +2 位作者 马明 张玲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5-180,共6页
【目的】研究小花棘豆总生物碱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小花棘豆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影响小花棘豆总生物碱抑菌效果的因素。【结果】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 【目的】研究小花棘豆总生物碱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小花棘豆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影响小花棘豆总生物碱抑菌效果的因素。【结果】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其对乳房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的MIC为6.3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6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0.8 mg/mL。生物碱在不同pH值下的抑菌活性发生变化;高温使其抑菌活性消失;紫外照射对其稳定性没有影响。【结论】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生物碱 抑菌
下载PDF
小花棘豆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扬 廖蓉苏 宋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9-113,共5页
采用培养皿滤纸床法,研究了小花棘豆水浸液对10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不完全一致,地上部分的化感作用强于地下部分;对大多数供试种子而言,0.0500 g/mL地上部分水浸液(地下部分0.1000... 采用培养皿滤纸床法,研究了小花棘豆水浸液对10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不完全一致,地上部分的化感作用强于地下部分;对大多数供试种子而言,0.0500 g/mL地上部分水浸液(地下部分0.1000 g/mL)是小花棘豆产生抑制性化感效应的敏感浓度;黄瓜、小麦和高粱对小花棘豆有较好的抗性,小花棘豆水浸液对其种子发芽无影响甚至有促进作用;低浓度的小花棘豆水浸液对萝卜、大白菜和油菜等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或略有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水浸液强烈抑制其种子发芽;小花棘豆对沙打旺、紫花苜蓿和饲牧之星3种牧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化感作用 牧草种子 蔬菜种子 粮食作物种子
下载PDF
小花棘豆总黄酮体内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帅 陈根元 +3 位作者 蒋慧 席琳乔 张玲 马春晖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试验以小花棘豆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提取物在体内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波协助提取法提取小花棘豆中总黄酮,并使用肝脏损伤小鼠模型(四氯化碳造模)测定小花棘豆总黄酮提取物在体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小花棘豆总黄酮可以显著... 试验以小花棘豆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提取物在体内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波协助提取法提取小花棘豆中总黄酮,并使用肝脏损伤小鼠模型(四氯化碳造模)测定小花棘豆总黄酮提取物在体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小花棘豆总黄酮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脑组织中脂褐素(LP)含量。因此,小花棘豆总黄酮具有一定的体内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总黄酮 体内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家兔小花棘豆中毒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贾琦珍 陈根元 +1 位作者 胡建军 王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5-2129,共5页
【目的】探讨家兔血清生化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Oxytropis glabra DC Poisoning,OgP)的关系,为小花棘豆中毒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12只小花棘豆中毒家兔与10只正常家兔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 【目的】探讨家兔血清生化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Oxytropis glabra DC Poisoning,OgP)的关系,为小花棘豆中毒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12只小花棘豆中毒家兔与10只正常家兔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α-甘露糖苷酶(AM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尿素氮(BUN)、肌酐(CRE)、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含量。采用t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后,再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小花棘豆中毒家兔血清的AST、ALT、AKP、LDH、MDA、BUN、CRE、GLU、TC、GLO、LDL-C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AMA、SOD、GSH-Px、CAT、TG和ALB极显著下降(P<0.01),HDL-C值显著下降(P<0.05),TP和VLDL-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小花棘豆中毒相关的主要因素有AMA、CAT、GLU、LDH、GSH-Px、AKP、TG和CRE,并建立回归方程:OgP=0.714-0.078AMA-0.069CAT+0.038GLU+0.047LDH+0.045AKP。【结论】血清AMA、CAT、GLU、LDH、GSH-Px、AKP、TG和CRE对家兔小花棘豆中毒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转归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家兔 中毒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小花棘豆对和田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书奇 王帅 +2 位作者 陈根元 张玲 马春晖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8,共7页
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按10和20g.kg-1.d-1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 d采血1次,检测和田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 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按10和20g.kg-1.d-1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 d采血1次,检测和田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和田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上升,α-甘露糖苷酶(AMA)活性极显著下降;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总胆固醇(TC)含量均高于对照;甘油三酯(TG)和白蛋白(ALB)含量低于对照。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并呈现出一定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小花棘豆对和田羊心、肝、肾等器官有一定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中毒 生化检验 和田羊
下载PDF
小花棘豆对家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帅 陈根元 +3 位作者 张玲 吴书奇 胡建军 马春晖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为探讨小花棘豆对家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揭示小花棘豆对家兔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天每千克体重5、10、20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 为探讨小花棘豆对家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揭示小花棘豆对家兔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天每千克体重5、10、20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定期采血,检测家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70d的试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家兔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α-甘露糖苷酶(AM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E)、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上升,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小花棘豆对家兔的心、肝、肾等器官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中毒 家兔 血液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帅 贾琦珍 +3 位作者 陈根元 张玲 史卉玲 马春晖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58-1363,共6页
探讨小花棘豆对和田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0g/kg和20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 探讨小花棘豆对和田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0g/kg和20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d取瘤胃液,检测瘤胃液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羊瘤胃液中总细菌数、白色瘤胃球菌数、黄化瘤胃球菌数、纤毛虫数、内毛虫数和双毛虫数极显著下降(P<0.01),并与小花棘豆中毒呈现较强的相关性;而瘤胃液中厌氧真菌数、产琥珀酸拟杆菌数和等毛虫数与小花棘豆中毒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显著影响和田羊瘤胃纤维素分解菌和纤毛虫数量,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和田羊 瘤胃 微生物区系
原文传递
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脑组织α-甘露糖苷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贾琦珍 王帅 +2 位作者 张玲 郭武 陈根元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8-23,共6页
探讨小花棘豆对家兔脑组织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试验Ⅰ组添加15%,试验Ⅱ组添加30%,试验Ⅲ组添加45%的比例制作混... 探讨小花棘豆对家兔脑组织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试验Ⅰ组添加15%,试验Ⅱ组添加30%,试验Ⅲ组添加45%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35、70 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全脑,检测家兔不同脑区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可不同程度地导致家兔脑组织AMA活性和表达下降,从第14d起,所有试验组小脑AMA活性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家兔大脑和丘脑AMA活性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3个试验组海马和脑干AMA活性及mRNA表达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小花棘豆均可降低家兔脑组织AMA活性及其mRNA表达量,小脑、大脑和丘脑是其主要作用的靶区,而且小脑的变化较大脑和丘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α-甘露糖苷酶 中毒 家兔
下载PDF
小花棘豆和变异黄芪内生真菌显微分布及定量检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启武 于龙凤 +2 位作者 路浩 曹丹丹 赵宝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2-581,共10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阿拉善和宁夏天然草原的小花棘豆和变异黄芪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的显微分布特点和含量分布规律。【方法】通过石蜡切片结合乳酸酚棉蓝染色法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进行定量研究,获得... 【目的】了解内蒙古阿拉善和宁夏天然草原的小花棘豆和变异黄芪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的显微分布特点和含量分布规律。【方法】通过石蜡切片结合乳酸酚棉蓝染色法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进行定量研究,获得各组织(茎、叶、种子和根)中内生真菌分布和含量。【结果】种子中内生真菌主要定殖于种皮栅栏组织与薄壁组织两层的细胞间隙;叶片组织主要定殖于靠近气孔的表皮细胞层,茎髓中内生真菌围绕于茎髓质维管束纵轴边缘的薄壁细胞层中;RT-qPCR的检测限为0.029 pg/ng总DNA,各采样点相应组织内生真菌含量不同,两采样点小花棘豆种子中U.oxytropis含量均为最高,叶和茎相反,两地变异黄芪为种子中最高,根最低,叶和茎相反。【结论】内生真菌寄生在植物组织时对宿主组织和细胞类型均有选择性,生境对疯草中内生真菌的定殖和分布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变异黄芪 疯草 内生真菌 显微分布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小鼠实验性小花棘豆中毒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帅 贾琦珍 +2 位作者 胡建军 陈根元 张玲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千克体重1、5、10 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63 d后采集小鼠心、肾、肝、脾、肺、脑等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显示,小花棘豆...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千克体重1、5、10 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63 d后采集小鼠心、肾、肝、脾、肺、脑等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小鼠肝脏系数、肾脏系数和肺脏系数增大,脑系数、心脏系数和脾脏系数降低,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镜检发现小花棘豆中毒小鼠大脑、小脑、肾脏、肝脏、脾脏等组织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神经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化,且HE染色变淡。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小鼠组织器官有显著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小花棘豆中毒可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广泛性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中毒 病理学 脏器系数 小鼠
下载PDF
新疆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实验室检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继兴 赵金香 +2 位作者 陶大勇 赫静 夏爽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年第6期30-35,共6页
为深入研究小花棘豆对绵羊的影响,收购自然放牧条件下中毒的和田羊2只,进行临床症状、血液项目、酶类含量、微量元素及组织病理学切片等方面实验研究,并与正常和田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毒和田羊与正常和田羊相比,红细胞数量减少;天... 为深入研究小花棘豆对绵羊的影响,收购自然放牧条件下中毒的和田羊2只,进行临床症状、血液项目、酶类含量、微量元素及组织病理学切片等方面实验研究,并与正常和田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毒和田羊与正常和田羊相比,红细胞数量减少;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升高;Cu、Mn含量差异显著(P<0.05),Fe、Z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织器官形态病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羊 小花棘豆 中毒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小花棘豆营养成分与苦马豆素含量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帅 贾琦珍 +2 位作者 陈根元 张玲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探讨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与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小花棘豆作为饲草的应用前景。【方法】以6个不同生长时期的小花棘豆作为检测样本,通过饲草概略养分分析方法,对小花棘豆营养成分和矿... 【目的】探讨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与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小花棘豆作为饲草的应用前景。【方法】以6个不同生长时期的小花棘豆作为检测样本,通过饲草概略养分分析方法,对小花棘豆营养成分和矿物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SW含量,并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结果】随着小花棘豆的生长,其营养成分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含量在盛花期时达到最大值,干物质和磷含量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NDF和ADF含量在落叶期达到最大值。小花棘豆SW含量随生长时期的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结荚期SW含量均高于其它时期。【结论】小花棘豆营养水平较高,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对小花棘豆毒素含量和营养价值进行检测可评估其做为饲料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苦马豆素 营养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帅 贾琦珍 +2 位作者 陈根元 张玲 马春晖 《农学学报》 2013年第7期40-43,共4页
为了探讨和田羊血清生化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OxytropisglabraDCPoisoning,OgP)的关系,为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的诊治提供依据。分别以6只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与8只正常和田羊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 为了探讨和田羊血清生化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OxytropisglabraDCPoisoning,OgP)的关系,为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的诊治提供依据。分别以6只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与8只正常和田羊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α-甘露糖苷酶(AMA)活性以及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含量。采用t检验对2组资料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后,再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小花棘豆中毒家兔血清的AST、ALT、AKP、LDH、BUN、CR、GLU、TC、GLO、LDL-C和VLDL-C值升高,AMA、TG、ALB值下降,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TP和HDL-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小花棘豆中毒相关的主要因素有AMA、GLU、LDH、AKP、TG、CR,并建立回归方程:OgP=0.681-0.073AMA+0.055GLU+0.036LDH+0.041AKP。血清AMA、GLU、LDH、AKP、TG和CR对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转归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和田羊 中毒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启武 路浩 +5 位作者 何平 严杜建 赵宝玉 张樑 温伟利 杨晓雯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8-485,共8页
【目的】为探明小花棘豆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带菌率及其种属分布特点,对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的小花棘豆各组织内生真菌进行检测与分离。【方法】制作小花棘豆不同组织临时装片,通过染色观察与分离鉴定方法研究小花棘豆各组织中内生真... 【目的】为探明小花棘豆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带菌率及其种属分布特点,对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的小花棘豆各组织内生真菌进行检测与分离。【方法】制作小花棘豆不同组织临时装片,通过染色观察与分离鉴定方法研究小花棘豆各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形态、带菌率以及内生真菌种属分布情况。【结果】通过临时装片染色技术从小花棘豆茎、叶、叶柄及种子中均检测到内生真菌并观察到其在各组织中的分布特点;采用普通分离方法从小花棘豆四种组织中分离出79株内生真菌,鉴定为5个种。比较小花棘豆各组织内生真菌带菌率与分离率发现种子>叶>茎>叶柄,且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主要优势种(相对分离频率)为疯草内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77.32%),砖格孢属(Embellisia sp.)L12(64.00%),镰刀菌属(Fusariumequiseti)(50.00%)。【结论】小花棘豆各组织中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其在各组织中的形态分布各异,内生真菌数量与种属分布存在组织差异性,种子和叶是内生真菌侵染和定殖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内生真菌 检测 分离鉴定 分布特点
原文传递
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昶国平 李广雷 +3 位作者 刘博譞 肖楠 吴静义 张宏桂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考察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pe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β-D-葡萄... 目的:考察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pe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e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isot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2)、山奈酚-7-O-α-L-鼠李糖基-3-O-β-D-葡萄糖苷(kaempe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3-O-β-D-glucopyranoside,3)、咖啡酸(caffic acid,4)。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化学成分 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