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菝葜的抗炎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阮金兰 邹健 蔡亚玲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8期670-672,共3页
目的研究菝葜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法对菝葜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用红外、质谱、磁共振(包括1H-NMR、13C-NMR及2D-NMR)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大鼠灌胃给药,考察所得化... 目的研究菝葜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法对菝葜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用红外、质谱、磁共振(包括1H-NMR、13C-NMR及2D-NMR)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大鼠灌胃给药,考察所得化合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结果共分离鉴定了2种化合物,即白藜芦醇(化合物Ⅰ)和氧化白藜芦醇(化合物Ⅱ)。化合物Ⅰ0.2mg·kg-1·d-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白藜芦醇是菝葜的抗炎活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氧化白藜芦醇 菝葜 化学成分 抗炎作用
下载PDF
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在大鼠肠外翻试验中的吸收特性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慧辉 张小燕 +3 位作者 沈娟 罗丹 叶晓川 刘焱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99,共4页
目的:考察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中6种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为该部位的制剂开发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通过HPLC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中白藜芦醇苷、落新妇苷、氧化白藜芦醇、槲皮苷、黄杞苷、白藜芦醇... 目的:考察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中6种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为该部位的制剂开发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通过HPLC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中白藜芦醇苷、落新妇苷、氧化白藜芦醇、槲皮苷、黄杞苷、白藜芦醇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8 min,12%~18%A;18~33 min,18%A;33~45 min,18%~21%A;45~50 min,21%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90 nm,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6个成分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白藜芦醇苷在各肠段吸收无明显差异,而其他5种成分在各肠段的吸收差异较大;6种成分在同一肠段的吸收有较大差异,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吸收率分别为0.85%~2.79%,0.70%~2.73%和0.90%~1.77%。槲皮苷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吸收率最高,白藜芦醇苷在回肠的吸收率最高;氧化白藜芦醇吸收速度明显比其他5种成分慢,在十二指肠中于90 min后才表现出较明显的吸收。结论:白藜芦醇苷、落新妇苷、槲皮苷、黄杞苷、白藜芦醇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选择外翻肠囊法可评价菝葜提取物中多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有效部位群 肠外翻模型 落新妇苷 氧化白藜芦醇 槲皮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