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NaHCO_3对螺旋藻光合放氧和pH值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罗通 李维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607-611,共5页
报道了CO2 、NaHCO3 的不同剂量对螺旋藻的光合放氧和培养液pH 值的影响,利用一定剂量的CO2 可以将培养液的pH 值调定在生长的最适pH9 .5 附近,大大地提高了光合放氧量,同时可以降低培养液NaHCO3
关键词 螺旋藻 光合放氧量 PH值 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笛轩 林永标 +2 位作者 汪雁佳 刘占锋 周丽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7-919,共13页
中国南亚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环境破坏严重,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加剧。种植人工林被认为是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植被快速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对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蓄水量、土壤酶活性等已开展了较多研究,... 中国南亚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环境破坏严重,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加剧。种植人工林被认为是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植被快速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对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蓄水量、土壤酶活性等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基于实测数据对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的研究较为少见。以广东鹤山10树种混交林(10 species mixed plantation,10NS)、16树种混交林(16 species mixed plantation,16NS)2种人工混交林,尾叶桉纯林(Eucalypyus urophylla monoculture,EU)、红锥纯林(Castanopsis hystrix monoculture,CM)、厚荚相思纯林(Acacia crassicaipa monoculture,AC)3种人工纯林和自然恢复的灌草坡(Shrub and herb land,SH)为研究对象,对其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为南亚热带地区人工林合理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林龄时,土壤保育能力为10树种混交林最强,红锥纯林最弱,尾叶桉纯林、厚荚相思纯林和灌草坡之间无显著差异;植被固碳释氧能力为10树种混交林、16树种混交林和尾叶桉纯林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红锥纯林最弱;涵养水源能力为灌草坡最强,其次为10树种混交林,尾叶桉纯林最差。研究表明,人工林改造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时要注意结合不同人工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种植:尾叶桉纯林土壤固碳作用和积累营养物质能力较强,宜作为用材林和碳汇林种植;厚荚相思纯林生物量较高且具有固氮作用,但抗风能力较弱,不适宜于沿海或台风多发地带种植;红锥纯林在保肥和水源涵养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弱,但经济价值较高,适宜以大径材近自然林经营;10树种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且地表径流最小,林分调节水量和保育土壤功能最强,最适于生态恢复,可用作水土保持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恢复 科学种植 涵养水源 保育土壤 固碳 释氧
下载PDF
复合氨基酸对小球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及光合放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谢群 王明学 闫洪海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研究了液体和固体复合氨基酸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氨基酸对小球藻生长、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放氧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液体复合氨基酸和固体复合氨基酸对小球藻促生长的最佳浓度... 研究了液体和固体复合氨基酸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氨基酸对小球藻生长、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放氧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液体复合氨基酸和固体复合氨基酸对小球藻促生长的最佳浓度分别为40 mg/L和11.12 mg/L。当液体复合氨基酸浓度为40 mg/L,相对生长率(RGR)较对照组增加了81.58%,平均倍增时间(G)缩短了45.08%,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放氧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72.25±1.69)%和(38.05±2.58)%;当固体复合氨基酸浓度为11.12 mg/L,相对生长率较对照组增加了17.31%,平均倍增时间缩短了14.48%,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放氧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9.03±4.72)%和(34.49±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氨基酸 生长 小球藻 叶绿素A 光合放氧量
下载PDF
水稻果皮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32
4
作者 顾蕴洁 王忠 +1 位作者 陈娟 赵国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9-444,T001-T003,共9页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果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皮浸提液的吸收光谱和叶绿素含量、氧电极法测定果皮的光合放氧速率、抗体免疫电泳法定量果皮中 Rubisco等方法 ,研究水稻果皮的发育过程、显微和超微结构以及生理功能 ,得到以...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果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皮浸提液的吸收光谱和叶绿素含量、氧电极法测定果皮的光合放氧速率、抗体免疫电泳法定量果皮中 Rubisco等方法 ,研究水稻果皮的发育过程、显微和超微结构以及生理功能 ,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上表皮上没有气孔 ;中层细胞富含质体 ,通常外侧中层细胞内的质体为淀粉体 ,而靠近内侧的中层细胞 (含横细胞 )内的质体大多为叶绿体 ,叶绿体呈橄榄状 ,片层结构发达 ;果皮中色素的吸收光谱与叶片的叶绿素相似 ,即在蓝光区和红光区各有一个吸收峰 ,吸收峰分别在 4 4 0 nm和 6 6 0 nm处 ;花后 5 d、 10 d和 15 d的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分别为 2 .12 μg Chl/个颖果、 2 .4 8μg Chl/个颖果和 1.4 2 μg Chl/个颖果 ;果皮中存在着碳同化的关键酶 Rubisco,花后第 10 d时果皮中 Rubisco的含量最高 ;果皮在呈绿色时具有光合放氧的功能 ,但净光合速率比呼吸速率低 ,并有较长的光合滞后期 ;由于颖果表皮上无气孔 ,推测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 来自颖果的呼吸作用 ;果皮的发育和扩展情况影响着胚乳的发育和米的形态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果皮 结构 功能 叶绿体 叶绿素吸收光谱 光合放氧速率
下载PDF
铜基氧载体化学链氧解耦的流化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梅道锋 赵海波 +2 位作者 马兆军 方彦飞 郑楚光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0,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uAl2O4氧载体,在CO2气氛下和空气气氛下,分别研究了该氧载体的释氧和吸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氧载体的释氧、吸氧速率不断升高.随后在N2气氛下研究了3种典型煤的化学链氧解耦燃烧过程,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uAl2O4氧载体,在CO2气氛下和空气气氛下,分别研究了该氧载体的释氧和吸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氧载体的释氧、吸氧速率不断升高.随后在N2气氛下研究了3种典型煤的化学链氧解耦燃烧过程,结果表明,煤中挥发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燃烧过程的快慢,在氧解耦燃烧时,高挥发分的褐煤尾气中,CO2体积分数比无烟煤高15%左右,褐煤中碳的平均转化率为无烟煤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氧载体 释氧 吸氧反应 流化床反应器 煤基化学链氧解耦燃烧 CO2捕集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强化好氧生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效果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俊华 祝红 +1 位作者 单晖峰 邢轶兰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5-190,共6页
通过实验测试不同浓度梯度表面活性剂对PAHs的增溶效果,筛选出一种能够提升PAHs脱附于液相的表面活性剂,利用其与好氧生物促进剂的协同作用,强化土壤中PAHs的脱附及生物降解过程,并应用于中低浓度PAHs污染土壤的中试实验。通过对比营养... 通过实验测试不同浓度梯度表面活性剂对PAHs的增溶效果,筛选出一种能够提升PAHs脱附于液相的表面活性剂,利用其与好氧生物促进剂的协同作用,强化土壤中PAHs的脱附及生物降解过程,并应用于中低浓度PAHs污染土壤的中试实验。通过对比营养物质投加量、氧气供给方式、含水率控制、人工翻抛频次等条件确定最佳的现场实施方式,其中氧气供给方式采用缓释氧药剂和人工翻抛2种曝气方式。结果显示:缓释氧+生物促进剂,辅以定期补水的养护操作,是最为有效的处理方式,总PAHs降解率可达91.24%,苯并(a)芘降解率可达89.86%,此技术路线不需要人工曝气,可大幅节省实施成本。该成果为国内中低浓度PAHs污染土壤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土壤修复 表面活性剂 生物修复 缓释氧 曝气
原文传递
南阳市城市森林主要植物的生态效益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向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2-146,共5页
以南阳市10种常见森林植物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植物的叶面积指数,测定计算10种城市森林植物在夏季单位叶面积释氧固碳量和日蒸腾降温量,量化评价城市森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调节气候、降温增湿等多种生态效益。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植物 释氧固碳 蒸腾降温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复合释氧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亮 武成辉 +4 位作者 林翰志 许大毛 陈涛 晏波 肖贤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191,共7页
采用腐殖酸钠、过氧化钙和沸石为原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复合释氧剂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释氧剂最佳制备条件为m(CaO_2)∶m(沸石)为1∶1、Na-A质量分数为2%和固化温度为100℃,复合释氧剂可显著延长释氧周期,且释... 采用腐殖酸钠、过氧化钙和沸石为原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复合释氧剂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释氧剂最佳制备条件为m(CaO_2)∶m(沸石)为1∶1、Na-A质量分数为2%和固化温度为100℃,复合释氧剂可显著延长释氧周期,且释氧过程对水体pH和COD的影响极低;底泥修复实验结果显示,复合释氧剂投加量为560 g/m^2时,上覆水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在第30天时分别维持在1.32 mg/L及42 m V,水中TP和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11%和63%,表明复合释氧剂可有效改善水质并抑制底泥磷释放,这对城镇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钙 复合释氧剂 黑臭水体 生态修复 溶解氧
原文传递
Overview of In—Situ Biodegradation and Enhancement 被引量:4
9
作者 DONG Jun, Anthony ADZOMANI and ZHAO Yongsheng(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 P. R.China) 《Global Geology》 2002年第1期72-78,104,共8页
Microbial degrad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restore ground water quality in aquifers polluted by organic contaminants effectivel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in course of the degradation, the formation of ... Microbial degrad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restore ground water quality in aquifers polluted by organic contaminants effectivel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in course of the degradation,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s in ground 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can be detrimental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a ground water remediation project. Several alternatives are available to a remedial design engineer, such as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s (PRBs) and in -situ bioremediation, Hydrogen Releasing Compounds (HRCs) barrier, Oxygen Releasing Compounds (ORCs) barrier etc. which are efficient and cost- effective technologies. Excessive biomass formation renders a barrier ineffective in degrading the contaminants, Efforts are made to develop kinetics models which accurately determine bio - fouling and bio - filn formation and to control excessive biomass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s (PRBs) oxygen releasing COMPOUNDS (ORCs) barrier Hydrogen releasing COMPOUNDS (HRCs) barrier bioremediation BIO - film BIO - fouling.
下载PDF
固体释氧化合物用于地下水生物修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木金 刘涉江 +1 位作者 姜斌 李鑫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8-30,共3页
概述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溶解氧输送的具体方法,详细介绍了作为好氧生物降解氧源的固体释氧化合物(ORC)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并提出了今后ORC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固体释氧化合物在生物修复地下水技术中有着良好的应... 概述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溶解氧输送的具体方法,详细介绍了作为好氧生物降解氧源的固体释氧化合物(ORC)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并提出了今后ORC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固体释氧化合物在生物修复地下水技术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修复 释氧化合物 有机污染
下载PDF
降低氧气放散率的高炉休风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童莉葛 王立 +7 位作者 汤学忠 赵立合 李化治 刘姿 王维敏 程玉之 章水清 钱爱囡 《冶金能源》 1999年第3期16-19,共4页
建立了以降低氧气放散率为目的的高炉休风模型,并实际应用在宝山钢铁公司能源部能源管理系统中。通过开发实例,详细介绍了构造模型的思路和方法。根据生产计划和供氧系统实时运行参数,系统可对用户进行氧、氮、氩需求预测,从而合理... 建立了以降低氧气放散率为目的的高炉休风模型,并实际应用在宝山钢铁公司能源部能源管理系统中。通过开发实例,详细介绍了构造模型的思路和方法。根据生产计划和供氧系统实时运行参数,系统可对用户进行氧、氮、氩需求预测,从而合理安排气体的生产、使用和储存等多个环节,制定安全有效的专家决策,实现氧气合理利用。该系统能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辅助决策信息,具有调节手段灵活、多样的特点,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已通过宝钢专家组的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休风 氧气放散率 智能管理系统 模型
下载PDF
地下水有机污染释氧化合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征 梁久正 李印 《地下水》 2016年第3期84-86,共3页
从使用范围角度,概述了释氧化合物(oxygen releasing compound,简称ORC)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含水层介质的渗透率、地下水流速等水文地质条件对污染物修复效果的重要性。讨论了ORC释氧过程中地下水pH值的调... 从使用范围角度,概述了释氧化合物(oxygen releasing compound,简称ORC)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含水层介质的渗透率、地下水流速等水文地质条件对污染物修复效果的重要性。讨论了ORC释氧过程中地下水pH值的调控方法,并对ORC修复技术在未来工程中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为今后ORC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运用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有机污染 释氧化合物 修复
下载PDF
高铁高钙煤灰载氧体反应特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黎明 刘敦禹 +1 位作者 金晶 程潜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4,78,共6页
运用TGA在CO/Air的氛围下,对灰的反应性能以及循环特性进行测试。通过XRD和SEM,研究了灰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过程中物质结构和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灰的释氧量约为21%,最佳的反应温度为850℃且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及循环能力。XRD检测结... 运用TGA在CO/Air的氛围下,对灰的反应性能以及循环特性进行测试。通过XRD和SEM,研究了灰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过程中物质结构和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灰的释氧量约为21%,最佳的反应温度为850℃且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及循环能力。XRD检测结果显示灰中主要载氧物质为Fe_2O_3和CaSO_4,还原过程中Fe_2O_3被还原为Fe/FeS,CaSO_4被还原为CaS。SEM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反应后灰表观形貌变化不大。灰反应机理:在样品表面,CO/O_2与反应物接触并反应;随着产物层逐渐加厚,这时反应的发生依赖于O在产物层中扩散及物质间的固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煤灰 载氧体 释氧特性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Mechanism of oxygen releasing of copper ferrit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oxygen-deficient compound
14
作者 ZHANG Ping YU Bo ZHANG Le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01-108,共8页
Copper ferrite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through therm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In this work, the cation distribution of copper ferri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oxygen-deficient compound of spinel ... Copper ferrite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through therm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In this work, the cation distribution of copper ferri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oxygen-deficient compound of spinel structur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crystal structural chemistry theory. The mechanism of oxygen releasing of CuO, Fe2O3, CuFe2O4 and metal (M=Ni, Mn or Zn) doped copper ferrite in the process of temperature rising was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thermogravimetry (DTA-TG). By combining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echanism of oxygen releasing of copper ferrite is propose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ferrites. For copper ferrite, the oxygen releasing caused by Cu(II)→Cu(I)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 while for other ferrites, the oxygen releasing resulting from Fe(III)·Fe(II) is domin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ferrite oxygen DEFICIENT COMPOUND crystal structural chemistry theory DTA-TG oxygen releasing MECHANISM
原文传递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固碳释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韦昌雷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12期40-41,79,共3页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数据,利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中相应方法,对大兴安岭森林的固碳释氧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及价值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固碳量为3 277.59×10~4 t&#...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数据,利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中相应方法,对大兴安岭森林的固碳释氧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及价值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固碳量为3 277.59×10~4 t·a^(-1),单位面积固碳量为4.828t·hm^(-2)·a^(-1);森林植被释氧量为8 774.63×10~4 t·a^(-1),单位面积释氧量为12.924t·hm^(-2)·a^(-1);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固碳释氧总价值为1 270.77亿元·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固碳释氧 生态服务功能 经济价值
下载PDF
石墨成孔法制备的两种铜基载氧体释氧以及循环反应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蒲舸 徐鹏 张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67-72,12,共6页
通过石墨成孔浸渍法制备了Cu6Ti4和Cu6Si4这2种氧解耦化学链燃烧铜基载氧体,并利用热重分析仪、X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氧气分压下的释氧特性,以及1 000℃温度下的循环稳定特性等。热重实验结果... 通过石墨成孔浸渍法制备了Cu6Ti4和Cu6Si4这2种氧解耦化学链燃烧铜基载氧体,并利用热重分析仪、X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氧气分压下的释氧特性,以及1 000℃温度下的循环稳定特性等。热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载氧体的转化速率,即载氧体中氧气的释放速率加快。Cu6Ti4载氧体在温度较低时的释氧性能要优于Cu6Si4载氧体,且Cu6Ti4载氧体在不同氧气分压下的开始释氧温度都要低于Cu6Si4载氧体。经过20次释氧/吸氧往复循环后,Cu6Si4载氧体仍然保持着很好的释氧吸氧能力,载氧量仅下降0.5%,而Cu6Ti4载氧体下降了1.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两种载氧体循环反应前后的物相结构,结果发现Cu6Si4载氧体经过20次反应后,其表面结构仍有多孔结构,有利于氧气的析出和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解耦化学链燃烧 石墨成孔 铜基载氧体 释氧特性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红■木和■木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旋 刘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502-507,共6页
在田间条件下,对同一植株接穗红■(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Yieh)和其砧木■(Loropetalum chinense Oliver.)上发出的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8月中旬,天气晴朗的条件下,2种植物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 在田间条件下,对同一植株接穗红■(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Yieh)和其砧木■(Loropetalum chinense Oliver.)上发出的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8月中旬,天气晴朗的条件下,2种植物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呈双峰曲线;气孔导度(Cond)均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均呈单谷曲线;Pn日均值■木大于红■木。②红■木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均低于■木,CO2补偿点(CCP)高于■木;③红■木的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均低于■木,故红■木的光合能力低于■木。④2种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相比较,红■木低于■木,故而建议在居民小区和人群聚集地进行绿化时,宜适当减少红■木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檵木 檵木 光合生理特性 固碳释氧木
下载PDF
降低氧气放散率 提高经济运行水平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国忠 《南钢科技与管理》 2011年第2期12-14,共3页
介绍了南钢内部氧气放散的情况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分析了氧气放散的原因,对降低氧气放散率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详细叙述。
关键词 空分设备 氧气放散率 富氧 自动变负荷
下载PDF
新型释氧材料制备及对湿地堵塞解除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瑞 傅金祥 +2 位作者 张荣新 焦义利 徐静怡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2-386,392,共6页
针对人工湿地内部DO含量较低引起的生物性堵塞,污水处理效率下降的问题,采用投加释氧材料的方法来提高湿地内部DO含量,修复生物性堵塞。采用CaO_2为释氧剂制备释氧材料,进行释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孔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 针对人工湿地内部DO含量较低引起的生物性堵塞,污水处理效率下降的问题,采用投加释氧材料的方法来提高湿地内部DO含量,修复生物性堵塞。采用CaO_2为释氧剂制备释氧材料,进行释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孔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包埋剂制成的释氧材料释氧性能最佳。在模拟人工湿地污水系统中,释氧材料可使反应器中DO质量浓度在15d内保持在5.0mg/L以上,并且pH保持中性水平,相较未投加释氧材料的对照组,30d内COD的平均降解效率提高125%。投加释氧材料可以使发生生物性堵塞的人工湿地系统在连续运行条件下基质孔隙率在15d内恢复到初始水平的83%左右,并且相较机械曝气具有操作便捷、不受环境限制以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堵塞 释氧材料 DO
下载PDF
高铁高钙煤灰载氧体反应动力学特性及改性研究
20
作者 林黎明 孟祥龙 +1 位作者 刘敦禹 金晶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69,共5页
运用TGA在CO/空气的氛围下,对灰的循环反应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动力学分析,对灰的循环反应能力进行更深入评价。最后,对灰进行重新造粒并用流化床进行实际应用能力检测。结果表明:灰的表观活化能为27—38 kJ/mol,且具有良好的循环反应能... 运用TGA在CO/空气的氛围下,对灰的循环反应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动力学分析,对灰的循环反应能力进行更深入评价。最后,对灰进行重新造粒并用流化床进行实际应用能力检测。结果表明:灰的表观活化能为27—38 kJ/mol,且具有良好的循环反应能力。在TGA实验中,重新造粒获得的载氧体(Ash7-ATP3),其释氧量约为12%—14%,且在多次循环过程中释氧量基本保持不变。在流化床实验中,Ash7-ATP3的释氧量与TGA实验结果相似。分析每次循环后颗粒质量分数可知,5次循环过程中颗粒大小基本为0.5—1 mm,约保持在97%,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煤灰 载氧体 释氧特性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