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氮磷时空分布与水体营养状态特征 被引量:73
1
作者 王岩 姜霞 +3 位作者 李永峰 王书航 王雯雯 程国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4-491,共8页
为揭示通江湖泊洞庭湖水体、沉积物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12年1月和6月在入湖河道、湖区和出湖口共采集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氮、磷的含量及洞庭湖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中ρ(TN)、ρ(TP)... 为揭示通江湖泊洞庭湖水体、沉积物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12年1月和6月在入湖河道、湖区和出湖口共采集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氮、磷的含量及洞庭湖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中ρ(TN)、ρ(TP)、ρ(NH4+-N)和ρ(NO3--N)全湖平均值分别为2.34、0.06、0.27和0.54 mgL,沉积物中w(TN)、w(TP)、w(NH4+-N)、w(NO3--N)全湖平均值分别为1 220.47、678.97、28.94、4.41 mgkg.氮、磷含量总体表现为入湖河口大于湖体和出湖口,并且入湖河流中以湘江支流较高,湖体以东洞庭湖区较高.不同季节间的对比表明,水和沉积物样品中氮、磷含量均表现为6月高于1月,尤其水体中ρ(TN),6月显著高于1月(P<0.01).洞庭湖全湖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45.93,分布规律与ρ(TN)、ρ(TP)一致.与其他富营养化湖泊相比,洞庭湖ρ(TN)、ρ(TP)较高,但没有发生大面积水华,主要是因为其换水周期短、流速较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沉积物 上覆水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城市重污染河道上覆水氮营养盐浓度及DO水平对底质氮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蒋小欣 阮晓红 +1 位作者 邢雅囡 赵振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1,共5页
利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和探讨了苏州市古城区重污染河道上覆水的氮营养盐浓度及DO水平对河道底泥内源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上覆水体的氮营养盐水平可对底泥中氮营养盐的释放程度(即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产生影响,氮营养盐含量低的上覆... 利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和探讨了苏州市古城区重污染河道上覆水的氮营养盐浓度及DO水平对河道底泥内源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上覆水体的氮营养盐水平可对底泥中氮营养盐的释放程度(即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产生影响,氮营养盐含量低的上覆水体有利于底泥中氮特别是氨氮的释放(外城河与苗家河2种处理的累积释放量差值可达6 mg/kg),相反,则不利于氨氮的释放.故当氮营养盐含量较低的外城河水进入古城区河道时,有可能引起内城河道中底泥氨氮的大量释放,这种情况在调水过程中更为明显;②溶解氧是控制底泥氮释放规律的重要因素,其对氨氮和硝态氮释放的影响呈非线性,厌氧条件能加速底泥氨氮的释放,好氧则对其释放产生抑制,故保持河道水体中适当的溶解氧可有效抑制底泥中氨氮等释放造成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氮释放 溶氧水平 营养水平 上覆水
下载PDF
沉水植物生长期对沉积物和上覆水之间磷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1
3
作者 王立志 王国祥 +3 位作者 俞振飞 周贝贝 陈秋敏 李振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5-392,共8页
分别在春季培养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冬季培养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跟踪监测在沉水植物影响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及上覆水和沉积物各形态磷的浓度变化,以探讨沉水植物对磷在沉积物和上覆水中迁... 分别在春季培养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冬季培养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跟踪监测在沉水植物影响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及上覆水和沉积物各形态磷的浓度变化,以探讨沉水植物对磷在沉积物和上覆水中迁移转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实验条件下沉水植物均能不同程度降低上覆水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在植物生长期上覆水磷浓度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黑藻、苦草和菹草组上覆水中总磷(TP)的浓度分别保持在0.03~0.05、0.04~0.12和0.02~0.11 mg.L-1.沉水植物组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黑藻、苦草和菹草组沉积物TP的含量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35.34、60.67和25.92 mg.kg-1.植物组上覆水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和pH均显著提高(DO 10.0~14.0mg.L-1;Eh 185~240 mV;pH 8.0~11.0),沉积物中Eh(-140~-23 mV)也明显提高,并使得沉积中pH保持在中性范围内(7.2~8.0).沉水植物通过提高上覆水中的DO、Eh和pH及沉积物Eh的方式影响上覆水和沉积物之间磷的迁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迁移 上覆水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总氮及其形态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东红 黄清辉 +2 位作者 王春霞 马梅 王子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7-30,共4页
分析和比较了长江中下游 3个浅水湖泊———太湖、巢湖和龙感湖夏、秋和冬季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总氮及其氮形态 ,描述了氮及其各形态在 3个湖泊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空间上 ,无论是在表层沉积物还是在上覆水中 ,太湖中总氮的含... 分析和比较了长江中下游 3个浅水湖泊———太湖、巢湖和龙感湖夏、秋和冬季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总氮及其氮形态 ,描述了氮及其各形态在 3个湖泊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空间上 ,无论是在表层沉积物还是在上覆水中 ,太湖中总氮的含量均高于其他 2个湖泊 ,且在太湖和巢湖都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 .氨氮在沉积物和上覆水及溶解态硝态氮在上覆水中的分布与总氮分布趋势基本相同 .巢湖沉积物中氨氮浓度所占的比例稍高于太湖和龙感湖 .在不同季节 ,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总氮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夏季 ,表层沉积物中氨氮浓度在秋季最高 .巢湖和龙感湖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硝态氮在冬季浓度较高 ,而在太湖西北部这种季节差异几乎没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氨氮 硝态氮 沉积物 上覆水
下载PDF
深圳湾水域中重金属在不同相间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3
5
作者 刘文新 李向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在深圳湾水域采集沉积物、上覆水和悬浮颗粒物样品开展重金属污染研究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锌 .湾内沉积物中锌、镉、钴和镍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高于湾外 ,体现了沿岸污染径流输入的影响 .悬浮颗粒物与表... 在深圳湾水域采集沉积物、上覆水和悬浮颗粒物样品开展重金属污染研究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锌 .湾内沉积物中锌、镉、钴和镍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高于湾外 ,体现了沿岸污染径流输入的影响 .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再分配导致两相间金属浓度显著相关 .从湾内向湾外 ,铜、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 分布特征 湾口沉积物 上覆水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深圳湾 水质监测
下载PDF
滇池水-沉积物界面磷形态分布及潜在释放特征 被引量:44
6
作者 何佳 陈春瑜 +5 位作者 邓伟明 徐晓梅 王圣瑞 刘文斌 吴雪 王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9-810,共12页
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对滇池35个上覆水-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物中磷释放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表现为:有机磷(OP)(1482.49±1156.82 mg/kg)〉钙结合态磷(Ca-P)(865.54... 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对滇池35个上覆水-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物中磷释放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表现为:有机磷(OP)(1482.49±1156.82 mg/kg)〉钙结合态磷(Ca-P)(865.54±558.40 mg/kg)〉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Al-P)(463.77±662.18 mg/kg)〉残渣态磷(Res-P)(218.52±83.11 mg/kg)〉可还原态磷(Fe-P)(128.13±101.56 mg/kg)〉弱吸附态磷(NH4Cl-P)(2.26±3.05 mg/kg);滇池上覆水草海总磷浓度处于劣Ⅳ类水平,外海不同湖区总磷浓度介于Ⅳ~Ⅴ类之间;滇池水体中的磷以颗粒态磷含量最高;滇池表层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是由快反应和慢反应两部分组成.释放过程主要发生在前8 h内;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最大释放速率、最大释放量、磷的释放潜力平均值均表现为:草海〉外海北部〉外海南部〉湖心区;滇池表层沉积物中磷的释放主要由NH4Cl-P、Fe-P、Al-P和OP进行,其中,NH4Cl-P和Fe-P所占比重较大;磷的释放与上覆水中溶解性总磷、溶解态无机磷和溶解态有机磷呈显著正相关,预示着上覆水中磷的迁移转化更多地受到水-沉积物界面浓度梯度的控制,进一步说明不能以总磷含量来评价湖泊磷素释放的状况,需与磷形态及分布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上覆水 磷形态 磷释放
下载PDF
沉水植物黑藻对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圣瑞 金相灿 +5 位作者 赵海超 崔哲 颜昌宙 步青云 楚建周 周小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室内模拟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对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浓度的影响及其季节性变化,并从沉水植物生长、间隙水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三方面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揭示磷在浅水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的交换机理。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上覆水中各形... 室内模拟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对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浓度的影响及其季节性变化,并从沉水植物生长、间隙水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三方面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揭示磷在浅水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的交换机理。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上覆水中各形态磷以溶解性总磷(DTP)为主,其他形态磷浓度变异较大,黑藻降低了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活性磷(SRP)和DTP浓度,也降低了DTP和SRP占总磷的比例,从而使颗粒态总磷(PP)和溶解性有机磷(DOP)占总磷比例升高。黑藻主要通过吸收上覆水中的磷和抑止沉积物、上覆水中APA使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保持较低水平,其中对SRP和DTP浓度的影响更明显。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7~8月,TP、SRP和DTP浓度呈下降趋势,并在8月达到最低值;9~10月间有所升高,但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同采样时间存在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黑藻 上覆水 磷形态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重金属元素在贵州红枫湖水体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5
8
作者 田林锋 胡继伟 +4 位作者 秦樊鑫 黄先飞 刘峰 罗桂林 金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1-489,共9页
以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湖1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Cd、Pb、Cu、Zn、Fe、Mn6种重金属的浓度.其中,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金属浓度呈现相同的分布趋势:Fe>Mn>Zn>Pb>Cu>Cd;而沉积物中... 以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湖1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Cd、Pb、Cu、Zn、Fe、Mn6种重金属的浓度.其中,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金属浓度呈现相同的分布趋势:Fe>Mn>Zn>Pb>Cu>Cd;而沉积物中的金属浓度略有不同,为Fe>Mn>Zn>Cu>Pb>Cd.同种重金属在三者间的分布顺序为: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表明该湖中的重金属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可能.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覆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金属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该湖水体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趋势进行评估,其中沉积物中重金属提取出一个主成分(贡献率为67.7%),而间隙水和上覆水的分析中分别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中间隙水贡献率为73.6%和16.73%,上覆水为44.2%和25.1%.红枫湖水体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国内湖泊偏高,其中北湖水体各金属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南湖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上覆水 间隙水 沉积物
下载PDF
唐岛湾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29
9
作者 蒋增杰 崔毅 陈碧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1-1005,共5页
2004-08-2005-05分4个航次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10个站的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溶解无机氮营养盐(NH4+-N、NO3--N、NO2--N)进行了现场调查,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网箱养... 2004-08-2005-05分4个航次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10个站的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溶解无机氮营养盐(NH4+-N、NO3--N、NO2--N)进行了现场调查,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的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均以NO3--N为主,分别占溶解无机氮总量的73.34%和61.45%;上覆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NO3--N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在2004-10达到峰值,NH4+-N的季节变化稍有不同;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NO3--N、NH4+-N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从5月份到8月份含量逐渐增加,到10月份达到最大,然后到次年2月份又减少;上覆水和间隙水中NO2--N的含量随养殖进程表现为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NH4+-N、NO3--N和NO2--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扩散通量分别为5.46、-5.04、8.71μmol/(m2.d),NO2--N的扩散释放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区 上覆水 间隙水 无机氮 扩散通量 唐岛湾
下载PDF
疏浚对影响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文红 陈英旭 孙建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6-448,共3页
分别在已疏浚和未疏浚河道底泥影响下,考察上覆水体的COD、TN、TP等特征值,以比较疏浚对于改善底泥对上覆水体的影响效果。实验发现,经过168h的接触释放后,疏浚与未疏浚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COD、TP通量均较大,严重影响了上覆水水质,而未... 分别在已疏浚和未疏浚河道底泥影响下,考察上覆水体的COD、TN、TP等特征值,以比较疏浚对于改善底泥对上覆水体的影响效果。实验发现,经过168h的接触释放后,疏浚与未疏浚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COD、TP通量均较大,严重影响了上覆水水质,而未疏浚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TN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覆水的TN特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 影响因素 底泥 上覆水体 污染物释放 河道
下载PDF
上覆水环境条件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茜 冯民权 郝晓燕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pH、DO环境条件下底泥对上覆水总氮、总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升高,总氮、总磷释放强度增加;中性(pH=7)不利于底泥总氮、总磷的释放,强碱性(pH=10)条件下总氮、总磷释放强度最大;底泥中总氮、总磷的... 研究了不同温度、pH、DO环境条件下底泥对上覆水总氮、总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升高,总氮、总磷释放强度增加;中性(pH=7)不利于底泥总氮、总磷的释放,强碱性(pH=10)条件下总氮、总磷释放强度最大;底泥中总氮、总磷的释放强度总体随DO浓度的升高而降低。(2)底泥中总氮平均释放强度与温度(R^2为0.998)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与pH(R^2为0.976)和DO(R^2为1.000)的关系都符合三次曲线;总磷平均释放强度与温度(R^2为0.999)、pH(R^2为0.999)和DO(R^2为1.000)的关系均符合三次曲线。(3)极差分析发现,环境条件对底泥总氮释放影响的大小表现为温度>DO>pH,对底泥总磷释放影响的大小表现为pH>温度>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漳泽水库 上覆水
下载PDF
滇池水-沉积物界面氮分布特点及其对控制蓝藻水华的意义 被引量:24
12
作者 黄丽娟 常学秀 +2 位作者 刘洁 王海龙 赵瑾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可以分为外源和内源,当湖泊的外源得到控制以后,内源营养盐的释放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甚至爆发藻类水华.研究营养物质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为...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可以分为外源和内源,当湖泊的外源得到控制以后,内源营养盐的释放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甚至爆发藻类水华.研究营养物质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总氮(TN)、氨态氮(NH+4-N)、硝态氮(NO-4-N3-N)和有机氮(ON)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①无论在草海还是外海,间隙水中TN,NH+及ON质量浓度均高于上覆水,说明底泥中的氮元素有向水体中扩散的趋势;②草海上覆水及间隙水中TN,NH+3-N质量浓度均高于外海,其受污染的程度比外海高.研究揭示了滇池底泥中氮分布区域和4-N和NO-垂直变化特征,阐明了内源氮负荷在湖泊富营养化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内源污染 间隙水 上覆水
原文传递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何桐 谢健 +2 位作者 余汉生 方宏达 高全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61-2368,共8页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3--P、SiO23--Si、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9.22、444.99、13.49、20.71、8.99μmol.m-.2d-1.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营养盐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上覆水 营养盐 扩散通量 大亚湾
下载PDF
太湖内源营养盐负荷状况及其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狄贞珍 张洪 单保庆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72-3882,共11页
以太湖沉积物-上覆水界面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夏季采集46个样点的沉积物柱状样,分析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盐(正磷酸盐、氨氮、硝氮)的浓度空间分布,估算表层沉积物中磷、氮的扩散通量,明确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分布规律,以探明内... 以太湖沉积物-上覆水界面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夏季采集46个样点的沉积物柱状样,分析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盐(正磷酸盐、氨氮、硝氮)的浓度空间分布,估算表层沉积物中磷、氮的扩散通量,明确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分布规律,以探明内源营养盐负荷对太湖上覆水的污染贡献,并为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转移过程理论补充证据.结果表明:太湖西北部区域的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正磷酸盐和硝氮浓度较高,分别达到1.11 mg·L^(-1)和1.25 mg·L^(-1)以上;大部分湖区的氨氮浓度超过2 mg·L^(-1).全湖区范围内,从表层沉积物的上覆水到孔隙水,氨氮含量呈现升高趋势而硝氮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北部3个湖湾区的沉积物营养盐扩散通量最高,正磷酸盐为2.69~4.60 mg·m^(-2)·d~^(-1),氨氮为17.8~45.7 mg·m-2·d^(-1),而湖岸河口区是沉积物硝氮内源释放显著的区域.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正磷酸盐和氨氮的年内源污染负荷分别为64.6 t·a^(-1)和1756 t·a^(-1);而上覆水向沉积物汇入硝氮的年负荷为1102 t·a^(-1).氨氮的内源污染负荷与外源污染负荷之比高达18.7%,氨氮、总磷和总氮内源污染为上覆水贡献的浓度分别为0.361、0.013和0.134 mg·L^(-1),表明自由扩散带来的内源负荷会使太湖水中营养盐污染恶化,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营养盐 扩散通量 内源 孔隙水 上覆水 水质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新生消落区沉积物磷形态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吉芳英 曹琳 +2 位作者 林茂 王图锦 黎司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2-886,共5页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新生典型消落区上覆水及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揭示消落区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和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新生消落区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与消落区类型、原有使用背景、临时性使用情况等因素有关.消落区类型对消落...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新生典型消落区上覆水及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揭示消落区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和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新生消落区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与消落区类型、原有使用背景、临时性使用情况等因素有关.消落区类型对消落区上覆水ρ(总磷)的影响较弱.消落区沉积物w(活性磷)与淹没状态相关,由露出到淹没状态活性磷逐渐减少,沉积物中w(钙磷)和w(闭蓄态磷)相对较恒定.受水陆交替非稳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水陆交替沉积物w(总磷)相对较低.消落区沉积物与上覆水中磷的迁移、转化主要以活性磷的释放和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区 沉积物 上覆水 磷形态 活性磷
下载PDF
洞庭湖沉积物及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伟 卢少勇 +4 位作者 金相灿 邢奕 魏祥东 曾琦 秦普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10,共5页
2009年12月底在洞庭湖全湖20个采样点采样,通过测量该20个沉积物样和对应的20个上覆水样的总氮、氨氮、硝氮浓度和沉积物的含水率,揭示洞庭湖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全氮平均浓度为547.0mg/kg,与... 2009年12月底在洞庭湖全湖20个采样点采样,通过测量该20个沉积物样和对应的20个上覆水样的总氮、氨氮、硝氮浓度和沉积物的含水率,揭示洞庭湖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全氮平均浓度为547.0mg/kg,与滇池、太湖和巢湖相比较低。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氮形态分布比例相差不大,主要形态为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达59.9%。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上覆水体总氮平均浓度为2.45mg/L,已经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水体的标准。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上覆水体氮形态分布不一,硝氮所占比例最大,为35.6%。其中东洞庭湖水体主要氮形态为氨氮,西、南洞庭水体主要氮形态为硝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洞庭湖的人类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沉积物 上覆水 氮形态
下载PDF
沉积物中酸挥发硫对上覆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梁涛 陶澍 +1 位作者 林健枝 王保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217,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装有新鲜河流沉积物和上覆水且可控制环境参数的模拟体系及参比体系,通过定时定量投放重金属溶液,研究了富含酸挥发硫的河流沉积物对上覆水中重金属(铜、镉、铅、锌)含量的影响,并观察了模拟体系更换为清洁上覆水...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装有新鲜河流沉积物和上覆水且可控制环境参数的模拟体系及参比体系,通过定时定量投放重金属溶液,研究了富含酸挥发硫的河流沉积物对上覆水中重金属(铜、镉、铅、锌)含量的影响,并观察了模拟体系更换为清洁上覆水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静态释放;随后考察了同一沉积物样品经酸化后对上覆水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能力的变化及在更换为清洁上覆水后沉积物的静态释放,研究结果表明:水相金属迅速转移到沉积物中,被其中的有机组份和硫化物固定,其中有机物起主要作用,硫化物对锌、镉影响较大,也固定一定量的铜,但不影响铅,一旦被沉积物固定,金属很难再次释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上覆水 重金属 硫化物 水体污染
下载PDF
淀山湖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小庆 郑乐平 孙为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淀山湖上覆水体和沉积物孔隙水中Pb、Cu、Cr、Cd、Fe和Mn的浓度.结果表明,上覆水体中及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夏季为Fe>Mn>Cr(Cu)>Pb>Cd,冬季为Mn>Fe>Cr(Cu)>Pb>...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淀山湖上覆水体和沉积物孔隙水中Pb、Cu、Cr、Cd、Fe和Mn的浓度.结果表明,上覆水体中及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夏季为Fe>Mn>Cr(Cu)>Pb>Cd,冬季为Mn>Fe>Cr(Cu)>Pb>Cd.各种重金属元素在孔隙水中的浓度比上覆水体中的浓度高得多,且在孔隙水中随深度均呈现典型的峰型分布;但随季节的变化,峰值发生位移.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变化明显,夏季沉积物中的Cr对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水 孔隙水 重金属
下载PDF
洱海上覆水不同形态氮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海超 王圣瑞 +2 位作者 焦立新 杨苏文 徐圣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4-880,共7页
为研究洱海上覆水各形态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收集了1992-2009年洱海上覆水总氮数据,逐月调查了2010年上覆水各形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992-2010年洱海上覆水TN含量在0.20-0.67mg/L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上覆水TN年均值为0.57... 为研究洱海上覆水各形态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收集了1992-2009年洱海上覆水总氮数据,逐月调查了2010年上覆水各形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992-2010年洱海上覆水TN含量在0.20-0.67mg/L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上覆水TN年均值为0.57mg/L,DTN为0.41mg/L,NH4+-N为0.17 mg/L,NO3--N为0.086 mg/L,DON为0.15mg/L,颗粒态氮(PN)为0.16mg/L,满足Ⅲ类水体要求;TN、DTN和DON北部最高,NH4+-N和NO3--N中部最高、PN南部最高;上覆水各形态氮年内呈先升后降趋势,TN、DON和PN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DTN和NO3--N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NH4+-N在6月份达到最高值;上覆水TN、DTN、DON和PN垂向分布底层最高,表层次之,温跃层12m处出现峰值.上覆水氮形态时空分布主要受外源氮输入影响,内源氮释放以DON和PN形态为主,NH4+-N和NO3--N分布受水生植物分布影响较大,TN是影响藻类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洱海营养水平受上覆水氮浓度影响较大,应以控制外源氮输入为重点,特别是雨季之初6、7月份,北部"三江"流域是重点控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上覆水 氮形态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地表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的方法比较及应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许云竹 花修艺 +3 位作者 董德明 梁大鹏 李仁声 刘春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5-574,共10页
通过对比分析水环境领域多环芳烃(PAHs)的源解析方法综述了各种源解析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具体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内陆河流湖泊及沿海区域两方面对国内外地表水环境中(包括上覆水及水底表层沉积物)PAHs的源解析方法的应用及... 通过对比分析水环境领域多环芳烃(PAHs)的源解析方法综述了各种源解析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具体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内陆河流湖泊及沿海区域两方面对国内外地表水环境中(包括上覆水及水底表层沉积物)PAHs的源解析方法的应用及解析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内陆区域河流和湖泊上覆水及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及木材等高温燃烧源,河口及近海海水和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为燃烧源及石油源,石油源对PAHs的贡献较内陆区域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源识别 源解析 上覆水 表层沉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