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国写作”或向往大是大非——以四个文本为例谈当代汉语长诗的写作困境 被引量:7
1
作者 颜炼军 《江汉学术》 2015年第2期19-25,共7页
近几年诞生的四部汉语长诗或说大篇幅的诗歌作品:欧阳江河的《凤凰》、西川的《万寿》、柏桦的《史记》、萧开愚的《内地研究》,多半是诗歌强力"转向"所谓当代中国复杂生活现场的产物,它们显示了这一代诗人写作的一种集体性... 近几年诞生的四部汉语长诗或说大篇幅的诗歌作品:欧阳江河的《凤凰》、西川的《万寿》、柏桦的《史记》、萧开愚的《内地研究》,多半是诗歌强力"转向"所谓当代中国复杂生活现场的产物,它们显示了这一代诗人写作的一种集体性的转向。它们的横空出世,似乎满足了不少读者和批评家的期待,甚至满足了一些汉学家们寻找当代中国隐喻的需求。可就当代汉语长诗两个方面的困境——精确性和整体性,即技艺层面和观念层面而言,这些作品有诸多不足;从写作立场的角度看,在这些长诗写作中,诗人的非诗学立场没有成功地转换为词语立场,进而却对写作造成了干扰。一首理想的长诗,应该拨开"现实"的云雾,展开一幅令我们沉迷的新的语言"现实",这才是它应追求的大是大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诗 精确性 整体性 隐喻 欧阳江河 西川 柏桦 萧开愚
下载PDF
消费时代的“时间思辨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阳江河诗歌的时间抒写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春光 《文学与文化》 2023年第2期38-46,共9页
欧阳江河在1993年以来的“中年写作”中开启了与当下中国消费文化的诗学对话,加速社会的时间结构转变及其艺术呈现是他诗歌的显豁主题。欧阳江河在诗歌中消解了作为现代性文化基质的“线性历史时间观”,“个体时间”对“历史时间”的质... 欧阳江河在1993年以来的“中年写作”中开启了与当下中国消费文化的诗学对话,加速社会的时间结构转变及其艺术呈现是他诗歌的显豁主题。欧阳江河在诗歌中消解了作为现代性文化基质的“线性历史时间观”,“个体时间”对“历史时间”的质疑与反抗是其“后现代时间观”的诗学呈现。欧阳江河运用“分析性”“思辨性”的诗歌语言展现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时间悖论,演绎出一种基于时间内核的“思辨诗学”。通过对“诗歌中的时间”进行诗意观照,欧阳江河得以深层触摸消费时代的精神纹理,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赋予“异质性”的审美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江河 消费文化 历史意识 加速时代 思辨诗学
下载PDF
欧阳江河1990年代诗歌的意义生成机制
3
作者 范云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9-58,共10页
“非诗”词语的跨语境运用、“物质性”对语义的反哺以及“矛盾修辞法”,是欧阳江河1990年代诗歌意义生成的三个典型机制。诗人将“非诗”领域的词语,及其可能涵括的意义向度移植并填充到诗中,再借助更注重过程、更具敞开性的“叙述”行... “非诗”词语的跨语境运用、“物质性”对语义的反哺以及“矛盾修辞法”,是欧阳江河1990年代诗歌意义生成的三个典型机制。诗人将“非诗”领域的词语,及其可能涵括的意义向度移植并填充到诗中,再借助更注重过程、更具敞开性的“叙述”行为,实现了词汇的扩展与意义领地的扩张;“非诗”领域词语入诗之后,诗人在“词物同向”和“词物异向”,即词与其指称物的意义指向一致与相异两个维度,将“词”与“物”勾连,完成了“物质性”对语义的反哺与填充,其意义走向变得不确定,也加大了理解与阐释的难度;被“物质性”填充的语义,借助“矛盾修辞法”有效表意。诗人通过“自反”与“它反”两种表意方式,以及“语义悖论”和“语境悖论”两个表意层次,增强了词语面对现实的言说效力。这三个意义生成机制构成了欧阳江河“90年代诗歌”的整体语言样态,彰显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难度,带来了语义的多元与繁复,同时也致使欧阳江河的诗歌变成“失心的写作”,产生了“词生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江河 1990年代诗歌 意义生成机制
下载PDF
从“中年写作”走向“晚期风格”——论欧阳江河诗歌中的“衰老”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郝梦迪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5-40,共6页
从1989年开始,欧阳江河的诗歌创作自觉地进入"衰老"书写中。这里的"衰老"不仅指诗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变化,还涉及了诗人对诗歌及时代的认识。"衰老"书写是一种诗学观念,指诗人不同于1989年以前的青春期... 从1989年开始,欧阳江河的诗歌创作自觉地进入"衰老"书写中。这里的"衰老"不仅指诗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变化,还涉及了诗人对诗歌及时代的认识。"衰老"书写是一种诗学观念,指诗人不同于1989年以前的青春期的写作状态,即越来越进入到一种毫不妥协的个人化写作中,而这个过程经历了从"中年写作"到"晚期风格"的强化。在"衰老"书写的诗学观念下,诗人采用了非常理性化的个人时间观来处理"衰老"意象在诗歌中的呈现,使"衰老"的发生具有短暂性和反复性,以此体现文本内部的张力,也更加符合"衰老"书写看待事情的眼光。而这种对"衰老"的细节处理最终促使了诗歌情绪色彩的形成,这种情绪色彩也伴随着诗人风格的强化,经历了从哀悼到紧张的转变,并最终使诗人越来越接近于他想要达到的"晚期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江河 衰老 中年写作 晚期风格
下载PDF
论欧阳江河的元诗歌书写
5
作者 洪楚钿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欧阳江河在诗歌批评中阐释了写作自省和语言自律的元诗歌观念,强调疏离现实而"站在虚构这边",其诗歌创作渗透着诗人的写作立场,体现了独具一格的写作方式。欧阳江河的诗歌在语言修辞、排列、运用上无不表现出他的"元诗歌... 欧阳江河在诗歌批评中阐释了写作自省和语言自律的元诗歌观念,强调疏离现实而"站在虚构这边",其诗歌创作渗透着诗人的写作立场,体现了独具一格的写作方式。欧阳江河的诗歌在语言修辞、排列、运用上无不表现出他的"元诗歌"倾向,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元诗歌所产生的对于现实的离心力。面对诗歌在当代的困境,欧阳江河选择"元诗歌"建构"最高虚构的真实",其诗学体现了当代诗人对生存本身以及诗歌技巧的追问与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江河 元诗歌 《站在虚构这边》 书写缘由
下载PDF
欧阳江河诗歌中的“饥饿书写”论析
6
作者 毛靖宇 陈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3-47,共5页
当代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诗歌中的“饥饿书写”以1980年代普遍性的物质贫乏为写作背景,但又体现了欧阳江河独特的“元诗歌”的诗学理论;在其诗歌中频频写到的“吃”“饥饿”,总是与“写作”这样的虚构性事件捆绑在一起的;这种“饥饿书写”... 当代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诗歌中的“饥饿书写”以1980年代普遍性的物质贫乏为写作背景,但又体现了欧阳江河独特的“元诗歌”的诗学理论;在其诗歌中频频写到的“吃”“饥饿”,总是与“写作”这样的虚构性事件捆绑在一起的;这种“饥饿书写”体现了拉康著名的“镜像理论”的影响。“饥饿书写”是欧阳江河诗歌中值得进一步深入全面研究的写作主题与写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江河 “饥饿书写” “元诗歌” “自指性写作” 雅克·拉康
下载PDF
起点、断裂与延续——欧阳江河《悬棺》的写作
7
作者 梁盈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6-66,共11页
欧阳江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立了其先锋诗人的写作地位,并在早期写作中初步展现了复杂性、思辨性的特征。他在朦胧诗潮中跟进了文化长诗的写作态势,以文本《悬棺》引起瞩目。《悬棺》体现了诗人与时代、地域、传统等因素的精神关联,并... 欧阳江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立了其先锋诗人的写作地位,并在早期写作中初步展现了复杂性、思辨性的特征。他在朦胧诗潮中跟进了文化长诗的写作态势,以文本《悬棺》引起瞩目。《悬棺》体现了诗人与时代、地域、传统等因素的精神关联,并因"耗尽"式的挥洒成为欧阳江河写作中独一无二的文本而具有特殊意义。作为先锋诗人体现其先锋性的代表作品,《悬棺》以其终结指向,标识了时代精神断裂的寓言。但它并非是孤立的绝唱,而是欧阳江河诗歌写作整体中多重张力的来源之一,在调节写作转向更深刻境地的同时,参与建立了诗人基本的写作品格和个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江河 《悬棺》 诗歌
下载PDF
手枪:词与物交织的文本实验——欧阳江河名诗《手枪》解读
8
作者 毛靖宇 陈婉 《唐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7-82,共6页
名诗《手枪》是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在现代语境下所写的一首语言诗学实验之作,它充分利用手枪的物质性,并通过作为物的手枪与作为词的手枪的并置、交织,产生一种立体画般迷人的艺术效果,同时此诗包含了丰富的意蕴与深刻的哲理。解读诗人这... 名诗《手枪》是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在现代语境下所写的一首语言诗学实验之作,它充分利用手枪的物质性,并通过作为物的手枪与作为词的手枪的并置、交织,产生一种立体画般迷人的艺术效果,同时此诗包含了丰富的意蕴与深刻的哲理。解读诗人这首早年之作,可以窥见欧阳江河诗歌艺术面貌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枪 欧阳江河 语言转向 物质性 反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