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9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632
1
作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张彦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46,147-151,共7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流行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对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方法选取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析包...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流行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对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方法选取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析包括:①患者特征;②病死率;③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④疾病传播的时空特点;⑤所有病例、湖北省以外病例和医务人员病例的流行病学曲线。结果中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61.8%),疑似病例16186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14.6%),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在30~79岁(86.6%),湖北省(74.7%),轻/中症病例为主(80.9%)。确诊病例中,死亡1023例,粗病死率为2.3%。个案调查结果提示,疫情在2019年12月从湖北向外传播,截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31个省的1386个县区受到了影响。流行曲线显示在1月23-26日达到峰值,并且观察到发病数下降趋势。截至2月11日,共有1716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其中5人死亡,粗病死率为0.3%。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流行迅速,从首次报告病例日后30 d蔓延至31个省(区/市),疫情在1月24-26日达到首个流行峰,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异常高值,而后逐渐下降。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需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暴发流行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及防制措施建议 被引量:204
2
作者 张静 常昭瑞 +3 位作者 孙军玲 廖巧红 邢薇佳 刘凤凤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7期516-521,共6页
目的为加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与防控工作,更新相关技术指南,提出技术关键点的措施建议。方法收集2006—2013年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所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数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2006—2012年数据以及国... 目的为加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与防控工作,更新相关技术指南,提出技术关键点的措施建议。方法收集2006—2013年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所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数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2006—2012年数据以及国内外诺如病毒感染监测和控制技术指南及有关文献,分析我国诺如病毒发病情况、病原分型和暴发危险因素,监测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国内外相关防控技术指南。结果2006—2013年全国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报告数逐年上升,共报告56起,发病4979例,平均每起暴发89例病例,主要病原类型包括GⅠ型、GⅡ型。在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从2007年的11.2%上升至2011年20.3%,2012年为15.3%。结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和住院病例呈上升趋势,暴发规模较大,暴发监测的敏感性有待改进。本研究提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主要技术措施建议,对指导开展我国诺如病毒腹泻防控工作,更新技术指南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腹泻 急性胃肠炎 暴发 监测 控制
原文传递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被引量:197
3
作者 廖巧红 冉陆 +9 位作者 靳淼 崔生辉 袁俊 马会来 班海群 孙立梅 罗莉 刘娜 段招军 余宏杰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48-458,共11页
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 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我国一直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进行报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暴发 预防控制 指南
原文传递
2008-2017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和病原变化动态数列分析 被引量:193
4
作者 张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手足口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系统收集2008-2017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个案和暴发数据,按地理位置将31个省份划分为西北部、北部、中北部、东部、中南部、南部和西南... 目的了解中国手足口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系统收集2008-2017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个案和暴发数据,按地理位置将31个省份划分为西北部、北部、中北部、东部、中南部、南部和西南部7个片区,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用动态数列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2008-2017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为134.59/10万,平均增长15.92%,报告重症比例为0.84%,平均增长9.56%,报告死亡率为0.03/10万,平均下降3.49%,报告病死率为0.02%,平均下降16.86%。累计报告暴发疫情6 000起。除北部发病率下降1.09%,其余片区发病率均上升,以南部增幅最大(25.20%)。西南部和中北部死亡率分别上升27.53%和0.60%,其余片区均下降。西南部病死率上升4.15%,其余片区均下降。年龄别发病率前2位为1~岁组(3 184.19/10万)和2~岁组(2 547.47/10万),上升幅度前2位为0~岁组(26.08%)和1~岁组(23.35%)。死亡率居前2位的是1~岁组(0.86/10万)和2~岁组(0.54/10万),分别下降1.21%和10.70%。病死率居前2位为0~岁组(0.039%)和1~岁组(0.027%),分别下降19.12%和19.91%。男、女性病死率分别下降16.93%和16.75%。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构成比分别下降4.28%和3.07%,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上升16.07%。中北部和中南部以EV71占优势,其余片区以其他肠道病毒占优势。结论中国大陆地区手足口病呈现报告发病率、重症比例上升,死亡率、病死率下降的特点。3岁以下儿童仍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非EV71和非Cox A16流行强度增加,流行特征和病原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地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发病率 死亡率 暴发 流行趋势 肠道病毒
原文传递
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86
5
作者 王琦 王子军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全国31个... 目的分析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全国31个省(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88 955例,其中重症1165例,死亡126例,报告发病率为37.01/10万,病死率为0.03%。5-7月共报告病例345 159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0.59%。报告病例中≤5岁儿童占91.27%,其中≤3岁儿童占71.78%。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3岁儿童分别占89.53%和97.62%,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09岁和1.49岁。全国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8639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分别占54.01%、14.77%和31.22%。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的比例分别为81.59%和91.29%。结论中国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病例地区分布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或流行的形势。发病高峰为5-7月,报告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3岁儿童为主。报告病例的病原构成主要为EV71,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以EV71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肠道病毒71型 暴发
原文传递
2007年全国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38
6
作者 曹一鸥 向妮娟 《疾病监测》 CAS 2009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水痘的报告发病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全国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事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全国共报告水痘病例发病数268 845例,...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水痘的报告发病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全国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事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全国共报告水痘病例发病数268 845例,≤14岁人群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0.2%;共报告发生水痘事件1112起,其中99.7%发生在学校。结论水痘具有2个明显的报告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14岁人群为主,乡村小学是水痘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暴发规模以≤50岁人群占的比例较大。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 事件
原文传递
2006—2010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简介 被引量:129
7
作者 庞璐 张哲 徐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公布的2006—201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收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2 023起,累计发病62 920...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公布的2006—201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收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2 023起,累计发病62 920人,死亡967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最多,分别占40.09%和61.92%;有毒动植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30.70%和17.64%。化学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17.99%和9.90%。结论微生物病原菌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原文传递
稻田飞虱灾变与环境调控 被引量:106
8
作者 程家安 朱金良 +1 位作者 祝增荣 章连观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鉴于近年我国稻飞虱危害加剧的现状,本文依据浙江嘉兴病虫测报站历年观测圃调查资料,以长三角稻区为重点,回顾了我国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三种稻飞虱灾变历史,探讨了稻飞虱灾变与环境因素,特别是农业技术变化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改... 鉴于近年我国稻飞虱危害加剧的现状,本文依据浙江嘉兴病虫测报站历年观测圃调查资料,以长三角稻区为重点,回顾了我国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三种稻飞虱灾变历史,探讨了稻飞虱灾变与环境因素,特别是农业技术变化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改善栽培制度、调整种植时间、选育抗性品种和管理化学投入等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环境调控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灾变 环境因素 调控
下载PDF
2005-2006年全国水痘疫情分析 被引量:106
9
作者 金连梅 冯子健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4期251-252,255,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水痘疫情发生情况,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全国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事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年全国共报告水痘197939例,1...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水痘疫情发生情况,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全国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事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年全国共报告水痘197939例,14岁以下人群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2.62%。2005-2006年全国共报告水痘事件940起,其中97.87%发生在学校。结论水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14岁以下为主,乡村小学是水痘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疫情 事件
下载PDF
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04
10
作者 张云慧 张智 +3 位作者 姜玉英 曾娟 高月波 程登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黏虫是我国粮食作物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2012年8月上旬三代黏虫在我国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突然暴发,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为近十年罕见。本文通过探照灯的多年连续监测,结合气象因素、迁飞高峰期的天气背景分析和迁飞路线的轨迹模拟,... 黏虫是我国粮食作物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2012年8月上旬三代黏虫在我国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突然暴发,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为近十年罕见。本文通过探照灯的多年连续监测,结合气象因素、迁飞高峰期的天气背景分析和迁飞路线的轨迹模拟,探讨了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二代已积累较高虫源量的基础上,7月中下旬华北和东北地区适宜温度和频繁降雨为二代成虫迁飞、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适宜的寄主为三代幼虫取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以上是导致华北和东北地区三代黏虫大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虫源分析显示华北北部和辽宁中西部重灾区虫源主要来自本地,部分虫源来自重灾区的周边地区,受降雨和下沉气流影响大部分集中降落华北北部和辽宁中西部地区,一部分继续迁飞进入东北地区。东北重灾区虫源大部分来自本地,受偏西气流和降雨的影响,东北地区二代成虫未形成有效迁出,黑龙江北部二代成虫在气流运载下向南迁飞,受锋面天气影响降落在黑龙江、吉林交界处,与华北地区迁入的成虫汇集后,不断进行短距离迁飞扩散,聚集为害,造成东北地区大面积发生,局部严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大发生 迁飞 虫源分析
下载PDF
2013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04
11
作者 李薇薇 王三桃 +6 位作者 梁进军 刘长青 熊鹰 李宁 徐娇 刘秀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01起,累计发...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01起,累计发病14 413人,死亡90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2.0%(320/1 001)和49.7%(7 162/14 413),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2.2%(47/90)。结论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仍是引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毒蘑菇中毒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微生物 死因 中国
原文传递
浙江省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 被引量:94
12
作者 左树岩 徐旭卿 +7 位作者 夏伟 梁晓峰 许文波 张颖 安志杰 程慧健 王希江 于竞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5期342-349,共8页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的流行因素,总结控制工作中的经验。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浙江省麻疹流行近况;流行病学分析麻疹的流行因素,包括人群免疫状况、感染方式、传染源管理、麻疹病毒基因型和麻疹疫苗(MV)保护效力,...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的流行因素,总结控制工作中的经验。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浙江省麻疹流行近况;流行病学分析麻疹的流行因素,包括人群免疫状况、感染方式、传染源管理、麻疹病毒基因型和麻疹疫苗(MV)保护效力,对免疫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流动儿童MV接种率低于常住儿童,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免疫规划缺乏了解,是限制需方主动获得免疫服务的原因。流出地未提供免疫服务,流入地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是供方未及时对流动儿童提供第1针MV免疫服务的重要原因;不在学校接种MV,后期又无督促机制,严重影响MV第2针接种率。成人发生麻疹主要是由于既往未获得免疫,目前尚不能排除继发性免疫失败的可能。感染麻疹的主要因素为医院暴露、与病例接触、未接种MV。传染源管理目前存在薄弱环节。本次流行的麻疹毒株基因型仍为H1亚型,毒株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现用MV仍有很好保护效果。结论 提高流动儿童MV接种率需要按照全人群比例配置卫生资源,多部门联合,或专门的“流动人口管理单位”管理。按卫生部新免疫程序针对2~6岁儿童开展MV接种,浙江省可通过对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全程接种。针对≥15岁成人麻疹的控制,尚需现场证据证明其有效和可行性。减少暴露机会、控制传染源等措施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爆发 流行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2005-2013年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7
13
作者 李明 冯录召 +2 位作者 曹玉 彭质斌 余宏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5-708,共4页
目的:分析2005-2013年我国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针对2005-2013年全国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发病10例及以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其中的流感... 目的:分析2005-2013年我国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针对2005-2013年全国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发病10例及以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其中的流感暴发疫情,并对引起流感暴发的病毒型/亚型及暴发的时间、地区、场所分布、规模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3年全国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3252起,其中经实验室确认的流感暴发2915起,以甲型H1N1流感和乙型流感为主。流感暴发病例中以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报告最多,其他季节主要集中于冬春季,在学校寒暑假期间迅速减少。南方省份报告的流感暴发较多,占总起数的79%。流感暴发的最主要场所为中小学校,报告暴发疫情2763起(占总起数的85%),暴发规模以30~99例为主。结论我国每年冬春流感流行季节发生大量流感暴发疫情,病毒型别存在季节间差异,中小学校是流感暴发的重点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暴发 病毒型别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5
14
作者 靳淼 孙军玲 +7 位作者 常昭瑞 李慧莹 刘娜 章青 崔淑娴 张静 王子军 段招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毒基因型别。方法收集2006-2007年19起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腹泻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对201份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对扩增产... 目的了解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毒基因型别。方法收集2006-2007年19起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腹泻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对201份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 X1.83和MEGA4.0生物软件对诺如病毒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诺如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之-(12/19,63.2%)。在12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中,变异株GⅡ-4/2006b是引起暴发的流行优势株(11/12,91.7%),其他型别包括GⅡ-17、GⅡ-6和GⅡ-3。诺如病毒引起的疫情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2月至4月),发生场所多样,且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同时,12起诺如病毒暴发中有2起与其他腹泻病毒混合感染,且在同一起暴发中病原具有病毒多样性和基因型别多样性。结论诺如病毒是2006-2007年引起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之一,变异株GⅡ-4/2006b为流行优势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胃肠炎 暴发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国内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92
15
作者 桑少伟 赵仲堂 +8 位作者 索继江 邢玉斌 贾宁 高岩 杜明梅 谢丽君 邓春燕 任世旺 刘运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245-4247,共3页
目的研究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在国内的流行现状。方法运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国内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文献。结果从地点分布来看,诺如病毒胃肠炎暴... 目的研究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在国内的流行现状。方法运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国内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文献。结果从地点分布来看,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农村,其次是医院、监狱、社区和公司;从时间分布来说,2004-2009年的数据显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每月均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1-3月份和11-12月份两个阶段;从人群分布来看,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主要发生在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人群。结论诺如病毒胃肠炎主要暴发于学校和农村,以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人群为主,而且每月都有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份至次年3月份,这些可能与卫生条件落后、地域广、跨越纬度多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暴发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1—201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分析 被引量:89
16
作者 徐君飞 张居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7期313-316,共4页
在对2001—201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共5021起,发病140101人,死亡1427人,死亡率1.019%。查明致病因素的事件共4243起,占总数的84.51%;微生物性暴发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 在对2001—201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共5021起,发病140101人,死亡1427人,死亡率1.019%。查明致病因素的事件共4243起,占总数的84.51%;微生物性暴发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0.93%和56.39%;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6—9月,暴发起数占全年的57.40%,发病人数占全年的57.88%,死亡人数占全年的52.35%。这些统计数据提示,应尽可能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食源性疾病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分析
下载PDF
2000-2013年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9
17
作者 宋晓佳 张静 施国庆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诺如病毒"、"诺瓦克样病毒"以及"暴发"、"调查"为关键词检索,收集整理2000 2013年在CNKI、万方和维普... 目的了解我国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诺如病毒"、"诺瓦克样病毒"以及"暴发"、"调查"为关键词检索,收集整理2000 2013年在CNKI、万方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要求的文献52篇,涉及诺如病毒暴发疫情72起,累计报道病例11 778例,平均164例/起,疫情持续时间平均8.57 d。报道疫情数居前3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省28起(占38.89%),浙江省18起(占25.00%),广西壮族自治区6起(占8.33%)。暴发场所以学校及托幼机构为主,有53起,占73.61%,其中中学25起、小学及幼儿园17起,大学11起;其次是养老/医疗机构10起,占13.89%。传播途径以经水传播为主,有27起,占37.50%,人-人接触传播24起,占33.33%,食源性传播17起,占23.61%。不同场所疫情传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9,P=0.000)。在经水传播的疫情中,由桶装水污染引起的暴发最多,占48.15%。基因组别分布GⅡ24起,占72.73%,GⅠ6起,占18.18%。结论需加强关注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特别是学校和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建议加强高危场所管理和水质监测,提高菌株检测鉴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急性肠炎 暴发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1998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 被引量:81
18
作者 穆明权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75-387,共13页
利用NCEP再分析及TBB资料,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振荡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海及临近地区30~6... 利用NCEP再分析及TBB资料,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振荡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海及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纬向风及低频动能的时间-经(纬)度剖面明显地反映出该地区的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加强是由于其临近地区(菲律宾以东)30~60天低频气旋发展及其向西扩展的结果,与孟加拉湾地区低频气旋的活动关系不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为 850hPa低频动能的大值区,而 200hPa上为一弱区,反映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该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有上弱下强的垂直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主要为局地振荡型,夏季风爆发后才有明显的向北传播,成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和天气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1980和1986年南海地区30~60天低频动能的发展特征与 1998年的类似,说明了南海及其临近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局地振荡特征并不是1998年所特有的,它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有普遍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 1998年 活动 南海夏季风爆发 垂直分布特征 南海地区 TBB资料 1986年 NCEP 低频振荡 孟加拉湾 大气环流 发展特征 振荡特征 菲律宾 动能 纬向风 分析表 振荡型 爆发后 气旋 剖面 天气
下载PDF
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猖獗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建议 被引量:75
19
作者 汤金仪 胡伯海 王建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阐述我国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阐述我国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近10—20年来的发生和危害状况后,分析认为,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猖獗力害,与初始主源、生产水平和作物坏境及气候异常有很密切的关系。本文还对未来若干年内的发生趋势作了浅析,同时从宏观治理的高度提出一些建没性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发生特点 猖獗成因 治理对策
下载PDF
MRSA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6
20
作者 吴礼襄 萧正伦 黎毅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 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3月间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菌株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的方法 (PFGE)进行分型 ,确定菌株亲缘关系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 目的 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3月间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菌株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的方法 (PFGE)进行分型 ,确定菌株亲缘关系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在各种呼吸道采集标本中共收集到 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6 8株 ,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89.4 7%,MRSA在我所病区中引起 5 9例医院感染 ,属于暴发形式发病的有 2 3例 ,属于聚集性发病的有 19例 ,散发病例 17例 ,PFGE分型表明 ,绝大多数MRSA属于同一型 (A型 )共有 6 0株 ,其中A1亚型 2 8株 ,A2亚型 14株 ,A3亚型 17株 ,A4亚型 1株。结论 MRSA引起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十分严重 ,并主要由少数菌株的传播引起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MRSA的流行和播散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 暴发流行 医院感染 脉冲场凝胶电泳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