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颅内外沟通脑膜瘤的早期经验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振霖 张秋航 +4 位作者 郭宏川 孔锋 陈革 鲍遇海 凌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7-813,共7页
目的 通过对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沟通于颅内外的前颅底脑膜瘤的早期经验的总结,探讨该手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8例颅内外沟通的前颅底脑膜瘤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 目的 通过对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沟通于颅内外的前颅底脑膜瘤的早期经验的总结,探讨该手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8例颅内外沟通的前颅底脑膜瘤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完成了一期肿瘤切除手术.对采用的手术技术方法、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治疗效果等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本组中,全部颅内外沟通肿瘤均获得了一期彻底切除,术前具有视力下降者的视觉功能在术后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无一例患者出现新增的颅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脑脊液鼻漏,并继发了脑膜炎及脑积水,随后治愈.术后分别随访33~75个月,无一例出现肿瘤复发及与本肿瘤相关的死亡.结论 单纯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技术有能力一期彻底切除经慎重选择的颅内外沟通的前颅底脑膜瘤.该技术较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脑膜瘤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内镜经鼻入路前颅底重建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秋航 严波 +2 位作者 李长青 吕海丽 孔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颅底手术后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选择8例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后颅底骨质缺损的患者,术中尝试内镜下经鼻入路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将钛网剪成双排网眼约3.0 cm×2.0 cm 的条...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颅底手术后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选择8例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后颅底骨质缺损的患者,术中尝试内镜下经鼻入路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将钛网剪成双排网眼约3.0 cm×2.0 cm 的条状,采用内镜引导下经鼻植入前颅底,依次由前向后使其横行嵌入双侧眶上壁与前颅底硬脑膜间,以修复前颅底骨质缺损。结果8例患者中前颅底骨质缺损2例,前颅底及蝶鞍骨质缺损2例,前颅底、蝶鞍及斜坡骨质均缺损4例。组织病理学类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鳞状细胞癌1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术后随访2~10个月,1例钛网移位于鼻腔,其余7例均未发生移位,且鼻腔侧有黏膜覆盖。结论内镜经鼻入路使用钛网行前颅底重建方法简便、安全、可行,并能够获得满意的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颅底 耳鼻喉外科手术 钛网
原文传递
DrafⅡb额窦手术及其变通术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兵 王成硕 +6 位作者 黄谦 崔顺九 李云川 王桂生 张利利 黄振校 孙焱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额窦DrafⅡb手术及其变通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和归纳手术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4-2010年接受鼻内镜下额窦DrafⅡb手术的单侧额窦病变患者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复发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5例,额窦黏液... 目的回顾性总结额窦DrafⅡb手术及其变通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和归纳手术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4-2010年接受鼻内镜下额窦DrafⅡb手术的单侧额窦病变患者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复发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5例,额窦黏液囊肿6例,复发额窦炎4例,额窦骨瘤3例,额窦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2例,单纯脑膜脑膨出和急性额窦炎各1例。术前行鼻窦CT扫描,肿瘤患者同时行鼻窦MRI检查。脑膜脑膨出与脑脊液鼻漏患者同时行磁共振脑池造影。全身麻醉下,主要采用0。内镜、高速鼻钻及动力系统行DrafⅡb及变通方式DrafⅡb1—3型。术后1周行鼻窦CT扫描,作为随访基线,术后在鼻内镜下随访。结果32例患者中行DrafⅡb手术19例,其中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额窦黏液囊肿4例,复发额窦炎2例,额窦骨瘤1例;DrafⅡb—1型5例,其中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复发额窦炎各2例,额窦骨瘤1例;DrafⅡb-2型6例,其中额窦脑膜脑膨出3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急性额窦炎和额窦骨瘤各1例;DrafⅡb-3型2例,均为额窦黏液囊肿。术后随访8~73个月,额窦口开放良好22例,狭窄7例,闭锁3例。再手术2例,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无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DrafⅡb手术及其变通术式DrafⅡb1~3型,适用于额窦复杂病变,并可根据病变和解剖特点加以变化和选择,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额窦 选择行为
原文传递
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联合手术治疗颅底沟通肿瘤 被引量:6
4
作者 吴跃煌 万经海 +3 位作者 祁永发 徐震纲 唐平章 郭京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479,共5页
目的介绍头颈外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处理颅底沟通肿瘤的经验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联合制定手术方案并共同实施手术54例(良性21例,恶性33例)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颅底19例,侧颅底12... 目的介绍头颈外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处理颅底沟通肿瘤的经验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联合制定手术方案并共同实施手术54例(良性21例,恶性33例)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颅底19例,侧颅底12例,中央颅底17例,后颅底(颈静脉孔区)6例。结果本组颅底沟通肿瘤均一期手术切除。良性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1例;恶性肿瘤肉眼全切除25例,6例鼻窦、鼻咽、腮腺恶性肿瘤及2例脊索瘤近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恶性肿瘤并发症13例,其中术后出血2例。随访8~43个月,良性与恶性肿瘤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1及21.0个月,恶性患者失访3例。21例良性肿瘤复发1例。33例恶性肿瘤中复发12例,死亡9例(其中1例死于心脏病),Kaplan-Meier法统计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0%及52.7%。结论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合作有利于提高颅底沟通肿瘤的手术切除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颅底肿瘤 耳鼻喉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改良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OSAHS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旭平 罗伟 +2 位作者 缪东生 常英展 吴麟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确诊的33例中重度OSAHS患者,电子鼻咽镜和上气道CT确定阻塞平面位于鼻和腭咽平面,均行同期改良UPPP联合鼻中... 目的探讨改良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确诊的33例中重度OSAHS患者,电子鼻咽镜和上气道CT确定阻塞平面位于鼻和腭咽平面,均行同期改良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前先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1周。6~12个月后复查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鼾声响度及E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按照2009年OSAHS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治愈4例,显效20例,有效9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由术前41.8次/时(25.1~63.4次/时)下降为18.2次/时(3.7~36.5次/时),最低血氧饱和度及血氧饱和度低于0.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分别由术前0.76(0.41~0.85)和14.0%(6.1%~28.2%)改善至0.87(0.76~0.94)和2.5%(0.1%~7.2%)。结论改良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前行持续气道正压治疗能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耳鼻喉外科手术 改良腭垂腭咽成形术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多导睡眠监测
下载PDF
Ⅰ型甲状成形术相关参数在喉标本和CT测量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国强 沈雁 +2 位作者 郑春泉 沙炎 潘宇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甲状成形术相关参数通过喉标本和螺旋CT两种不同方法测量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50例喉全切除术患者的喉体标本术后立即进行测量(均为单侧),并与术前通过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所测喉体相关参数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观察两种... 目的探讨Ⅰ型甲状成形术相关参数通过喉标本和螺旋CT两种不同方法测量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50例喉全切除术患者的喉体标本术后立即进行测量(均为单侧),并与术前通过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所测喉体相关参数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观察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设6个参数通过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螺旋CT和喉标本两种方法测量所设参数的结果(x±s)分别为:甲状切迹至下缘的长度为(20.7±1.7)mm和(20.6±1.7)mm;声带的长度为(17.3±1.8)mm和(17.3±1.8)mm;斜线的长度为(28.6±3.2)mm和(29.1±2.7)mm;假设水平线的长度为(26.2±2.0)mm和(26.2±2.0)mm;声带前端至假设水平线在喉内的垂直距离为(4.5±0.6)mm和(4.5±0.7)mm;声带突至假设水平线在喉内的垂直距离为(10.8±1.1)mm和(10.9±1.1)mm。填入楔形假体在喉体内前、后端的宽度分别以4~5mm和8~9mm为宜。结论通过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喉体进行测量是准确可信的,是Ⅰ型甲状成形术术前设计开窗和假体大小的理想方法,解决了术中设计假体大小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喉外科手术 声带麻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