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0篇文章
< 1 2 2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 被引量:151
1
作者 陆军 陈辉 +1 位作者 李永刚 吴小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9月~2001年5月,利用石膏、绷带、跟骨牵引(闭合性骨折)或外固定支架(开放性骨折)行骨折临时固定,待伤后7~15 d,平均10.2 d,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切开复... 目的探讨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9月~2001年5月,利用石膏、绷带、跟骨牵引(闭合性骨折)或外固定支架(开放性骨折)行骨折临时固定,待伤后7~15 d,平均10.2 d,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5~58岁,平均37.5岁;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0例,其中18例合并腓骨骨折.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15例,Ⅲ型9例.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年,平均3.8年.骨折愈合时间8~29周,平均12.7周.按Teeny等踝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34.6%),良12例(46.2%),可3例(11.5%),差2例(7.7%);优良率为80.8%.3例(11.5%)术后出现局部软组织并发症,包括2例切口感染和1例切口周缘皮肤坏死,均通过换药等局部处理后治愈.16例(61.5%)患者的踝关节X线片上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但退变程度与临床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有效地减少局部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 胫骨PILON骨折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5
2
作者 张建国 林枫松 +4 位作者 尹双波 于建华 周连兴 赵欣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7年1月~1999年12月,手术治疗32例单侧胫骨pilon骨折,术后16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关节退行性变及关节强直,男13例,女3例;年龄25~55岁,平均36.5岁;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砸伤3例,其... 目的探讨影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7年1月~1999年12月,手术治疗32例单侧胫骨pilon骨折,术后16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关节退行性变及关节强直,男13例,女3例;年龄25~55岁,平均36.5岁;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砸伤3例,其它损伤1例。开放性骨折6例,均行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10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25d,平均8.1d。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7例,Ⅲ型9例。7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9例行有限切开固定并辅以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可6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2例;差10例,其中Ⅱ型3例,Ⅲ型7例。术后发生创面不能闭合1例;切口感染4例,2例开放性骨折出现表浅感染,2例闭合性骨折出现深部感染;关节退行性变9例,其中2例出现较严重的踝关节内翻;关节强直11例。结论影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骨折类型、胫骨关节面的复位质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腓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移植骨的填充及钢板支撑固定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 相关因素分析 外科手术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现状 被引量:95
3
作者 黄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Coventry首先报道并倡导的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应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回顾整个发展历史,不难发现,HTO的成功至少包含三个要素:适当的患者选择,安全准确的手术技术和可靠的内固定。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加... Coventry首先报道并倡导的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应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回顾整个发展历史,不难发现,HTO的成功至少包含三个要素:适当的患者选择,安全准确的手术技术和可靠的内固定。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加锁定钢板固定这一新的技术组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固定术式,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以此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推广,将推动"保膝"理念在我国的快速广泛传播。"保膝"和"换膝"并举的"阶梯性治疗",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治疗方面将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截骨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和后路脊柱缩短术 被引量:68
4
作者 邱勇 朱锋 +3 位作者 钱邦平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4年7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远期并发后凸畸形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4~52岁,平均3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4年7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远期并发后凸畸形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4~52岁,平均34岁。患者初期均在伤后3~11d内接受后路手术;就诊时后凸畸形Cobb角32°~72°,平均46°。17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结果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因素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12例,初次手术没有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9例,初次手术没有满意重建脊柱正常矢状面形态而残留部分后凸畸形9例,内固定失败和假关节形成7例及固定节段过度撑开3例。本组术前胸腰椎后凸Cobb角46°,术后8°,纠正率为83%(38/46)。随访6个月~4.5年,平均2年4个月,Cobb角11°,纠正丢失率8%(3/38)。无死亡、深部感染患者,其中12例腰痛消失。结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没有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没有满意重建脊柱正常矢状面形态、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可以一次后路手术完成内固定取出和矫形内固定,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单纯腓骨截断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5
5
作者 李存祥 贾素华 +9 位作者 王健 赵飞 李建涛 郑彦华 赵彦铭 王宏艳 张少坤 张保申 柳俊其 刘兰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截断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患者实行腓骨截断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膝关节JOA评分,术前平均(75.5±5)分,术后平均(85.5±5)分,术... 目的探讨腓骨截断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患者实行腓骨截断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膝关节JOA评分,术前平均(75.5±5)分,术后平均(85.5±5)分,术后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22例感到满意,6例较满意,较不满意2例。结论腓骨截断术减除了腓骨对胫骨平台的支撑作用,能起到平衡胫骨平台的负重的作用,从而减轻膝关节内侧压力,对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疼痛 腓骨 截断术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62
6
作者 吴英华 张铁良 +2 位作者 金硕 杨明富 张银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03年10月间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单纯“8”字钢丝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3.2岁。左侧14...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03年10月间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单纯“8”字钢丝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3.2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车祸及摔伤23例,其他3例。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5例,C3型18例;开放骨折5例(CustiloⅠ型3例,Ⅱ型2例),皮肤挫伤3例,多发伤5例,合并原发性尺神经损伤4例。术后2~7d开始功能锻炼,以定期物理检查结果及X线片的表现作为判断截骨处骨愈合的指标,同时以Cassebaum的方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1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个月至8年,平均1年6个月。所有患者截骨处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2周,无截骨块分离移位。4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2例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4例原发性尺神经损伤者术中探查尺神经连续性存在,均行尺神经前移术,3例完全恢复,1例遗留轻度感觉、运动障碍。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2例,良6例,可1例,差2例。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10°。结论经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具有不侵袭关节、操作简便、固定方式简单、力学性能优良、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采用该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截骨术 治疗结果 肱骨髁间骨折 肘关节功能 截骨治疗 尺骨鹰嘴 斜行 平均愈合时间 术后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冠状面失衡分型及对截骨矫形术式选择的意义 被引量:55
7
作者 邱勇 王斌 +5 位作者 朱锋 朱泽章 俞杨 钱邦平 孙旭 马薇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躯干失衡的分型及对截骨矫形术式选择的意义。方法统计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均接受后路三维内固定截骨矫形术,男13例,女23例。年龄49-73岁,平均60.1岁。术前Cob...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躯干失衡的分型及对截骨矫形术式选择的意义。方法统计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均接受后路三维内固定截骨矫形术,男13例,女23例。年龄49-73岁,平均60.1岁。术前Cobb角33°-86°,平均48.3°。术前根据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冠状面失衡情况将患者分为3型:A型,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TPL)偏距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3cm;B型,C7PL偏向腰椎主弯凹侧〉3cm;C型,C7PL偏向腰椎主弯凸侧〉3cm。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2个月~5年,平均28个月。根据分型标准,A型10例,B型20例,C型6例。手术策略根据分型选择,A型和B型采用单纯后路顶椎区凸侧入路截骨矫形术,术后Cobb角平均22°,矫正率平均为58%;C型采用后路矫形,后路截骨水平在主弯远端,术后Cobb角平均26°,矫正率平均为40%。两种截骨术后患者冠状面平衡均恢复良好,术后A、B、C3组C,PL与CSVL的平均距离分别为0.6cm、1.0cm和1.2cm,随访时矫正无明显丢失。无死亡,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冠状面失衡分型系统基于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失衡情况而设定,以此分型为依据有针对性选择不同截骨矫形策略可以使术后躯干平衡恢复更具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截骨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53
8
作者 秦泗河 陈建文 +3 位作者 郑学建 夏和桃 彭爱民 王振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术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3年2月,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一期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12例13个足,男9例,女3例;年龄20...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术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3年2月,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一期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12例13个足,男9例,女3例;年龄20~36岁,平均26岁;左足4例,右足7例,双足1例。病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例,小儿麻痹后遗足畸形6例,外伤1例,脑性瘫痪后遗足畸形1例,小腿海绵状血管瘤施行放射治疗后遗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根据病情,术前组装Ilizarov踝足关节牵伸器,术中先实施足的后内侧软组织有限松解和三关节切骨术,依照Ilizarov的穿针固定原则,安装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踝足关节牵伸器。术后7d旋转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前足下垂畸形,在牵伸矫形过程中患足可负重行走。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4年,平均15个月,畸形未复发,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术后平均牵伸71d。10例11个足达到0°位全足持重,2例保留15°~20°足下垂角(因合并下肢短缩)。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和针道感染、皮瓣坏死、血管神经损伤、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 成年人 马蹄内翻足 治疗
原文传递
脊柱前方垫高-后方闭合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9
9
作者 齐强 陈仲强 +1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以脊柱前方垫高后方闭合为技术特征的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3年以来,采用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其中男、女各4例,年龄14~5... 目的探讨采用以脊柱前方垫高后方闭合为技术特征的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3年以来,采用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其中男、女各4例,年龄14~58岁,平均35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73°(42°~90°),3例合并脊柱侧凸的Cobb角平均为25.7°。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4例。8例均伴有较为严重的胸腰背部疼痛,3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手术方式均为:单纯后路经双侧关节突关节、椎间隙楔性截骨,切断前纵韧带,先行脊柱前方撑开垫高(将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截骨面),再行脊柱后方加压闭合及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h(3.5~6.0h),平均术中出血量2280ml(700~4200ml)。术中有1例血压曾一度偏低,术后脑脊液漏1例,此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8.3°、平均矫正度数为64.7°、平均矫正率为88.6%;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为18.7°、平均矫正度数为7°、平均矫正率为27.2%。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5~23个月),X线片可见原截骨平面均已发生骨性融合,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2例、E级5例;3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中2例术后症状有改善。结论与现行常用的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式相比,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可有效地避免脊柱过度短缩和脊髓扭曲、折皱的发生,提高了脊柱闭合截骨的安全性;同时也明显地提高了单一节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安全截骨矫正度数。可适用于40°~90°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胸椎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两种截骨矫形术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5
10
作者 邱勇 朱泽章 +3 位作者 吕锦瑜 王斌 俞杨 朱丽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截骨范围及内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共54例,男49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6岁。其中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23例(A组),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31例(B组)。结果术后无...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截骨范围及内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共54例,男49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6岁。其中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23例(A组),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31例(B组)。结果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A组和B组各1例),椎弓根骨折1例(A组);术后下肢短暂性麻木2例(B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A组)。术后平均矫正度:行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者为44°,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者为36°。随访11~45个月,平均20个月,A组矫正度丢失平均为6°,B组为3°,但均达骨性融合。A组有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早期松动。A、B两组患者主观满意率分别为95.7%和93.5%。结论以上两种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相似,可根据脊柱前柱是否完全骨化来选择术式。偏心椎板钩的使用是解决术中内固定困难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 疗效比较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经骨盆内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被引量:39
11
作者 张洪 徐辉 +2 位作者 康倩 窦宝信 黄德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58-661,共4页
目的介绍经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内壁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方法1997年10月~2001年4月,共有51例患者(53髋)因髋臼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而接受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Berneseperiacetabularosteotomy)。... 目的介绍经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内壁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方法1997年10月~2001年4月,共有51例患者(53髋)因髋臼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而接受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Berneseperiacetabularosteotomy)。患者平均年龄30.6岁(13~48岁,其中1例13岁患者的髋臼骨骺已完全闭合),男∶女=1∶10。术前患者平均疼痛3.4年(3个月~15年);髋关节活动度正常或基本正常(235°~360°,平均300°)。术前X线片显示CE角?15°~15°,平均1.1°;臼顶倾斜角为15°~55°,平均28°;髋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狭窄。53%的髋关节伴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Shenton线不连续)。结果24例(24髋)有12~38个月(平均26个月)的随访结果。24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活动度保持正常。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79.8分(64~8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8分(75~100分)。术后CE角平均为40°(20°~60°),臼顶倾斜角平均为9°(0°~20°),Shenton线不连续率降为3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股神经损伤1例,膀胱功能障碍1例,切口疝2例。结论骨盆内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该术式的特点为:在保持骨盆环和髋外展肌完整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的解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髋臼发育不良 经骨盆内髋臼周围截骨术
原文传递
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3
12
作者 庄岩 王鹏飞 +8 位作者 张堃 魏星 李忠 王展 付亚辉 王谦 叶爱明 孟弈彬 刘德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2-738,共7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1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24~76岁,平均37.8岁。按Schatzker胫骨平台骨折分类法:Ⅱ型骨折8例,... 目的探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1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24~76岁,平均37.8岁。按Schatzker胫骨平台骨折分类法: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3例,V型骨折6例。所有患者随访中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采用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的X线表现进行评估,根据末次随访结果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5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3.5周。随访期间未见高度丢失,术后1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小腿远端外侧、足背出现局部感觉减退,术后2周恢复。Rasmussen放射评分14,0-18.0分,平均17.5分。膝关节活动度-5°-0°-135°.平均活动范围123.5°。膝关节功能按照Rasmussen评分为22-30分,平均26.9分。结论经腓骨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腓骨 截骨术
原文传递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术式选择——前路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术的比较 被引量:41
13
作者 胡临 田伟 +3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月),术前后凸角平均25.2°(10°~43°)。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年龄39.9岁(18~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6年(2个月~16年),术前后凸角平均27.6°(5°~60°)。结果前路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4min(140~395min),平均出血为994mL(300~20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14.7°(0~35°),平均矫正10.5°(5°~16°)。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83min(190~3950min),平均出血为1654mL(800~38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4.4°(-10°~30°),平均矫正23.2°(7°~40°)。所有的不完全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都得到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截骨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后凸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量表在髋臼周围截骨术评价中的应用69例报告 被引量:37
14
作者 罗殿中 张洪 +3 位作者 程徽 肖凯 臧建成 程楠楠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i HOT-12)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在我院因髋臼发育不良行PAO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功能评价,评价方法包括WOMAC下肢... 目的探讨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i HOT-12)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在我院因髋臼发育不良行PAO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功能评价,评价方法包括WOMAC下肢功能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i HOT-12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以及VAS视觉疼痛评分。34例(38髋)完成自身术前术后对照(A组);35例(35髋)完成与对侧未手术髋对照(B组)。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髋关节的评分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术前、术后WOMAC评分:(24.5±4.5)分/(11.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arris评分:(85.5±5.5)分/(92.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i HOT-12评分:(47.0±7.0)分/(63.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VAS评分:(32.0±17.1)分/(85.0±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对侧、手术侧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92.6±2.6)分/(94.3±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i HOT-12评分(71.8±1.8)分/(72.0±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VAS评分:(77.5±19.7)分/(81.0±1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结论在对PAO的近期疗效评价时,VAS评分和i HOT-12评分表现较突出,能够准确反映手术干预前后的变化,可用于保髋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截骨术 矫形外科手术 疗效比较研究 问卷调查 髋关节 髋臼周围截骨术
原文传递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侯延超 魏杰 +1 位作者 贾中伟 王晓东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9期795-799,共5页
目的 :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45例63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10例(15膝),女35例(48膝);年龄45~64岁,平均(54.76±5.54)岁。术前... 目的 :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45例63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10例(15膝),女35例(48膝);年龄45~64岁,平均(54.76±5.54)岁。术前常规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检查,准确测量股胫角大小,根据术前股胫角决定胫骨外侧截骨量,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常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大部分行腓骨中段截骨,部分病例行上胫腓关节松解。术后第2天即行功能锻炼,2周开始无负重下床活动,术后8~10周开始负重。术后第2天、8~10周、半年、1年及以后每年1次拍片复查,对全部病例术前、术后3~5年、术后10~14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疼痛、畸形、功能和运动范围。结果 :43例(61膝)进行了10年及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术后8~10周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10~14年HSS评分平均76.24±5.27,优27膝,良25膝,可7膝,差2膝。术前与术后3~5年、术前与术后10~14年VAS、HSS、KSS比较有差异,术后3~5年与术后10~14年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间室关节炎)只要手术指征掌握适当,术后积极锻炼,其中长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畸形 胫骨 截骨术
下载PDF
经椎弓根截骨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钱邦平 季明亮 +4 位作者 邱勇 朱泽章 王斌 俞杨 蒋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oste 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L,PSO矫形内固定术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oste 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L,PSO矫形内固定术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18例,女3例;年龄(35.6±10.8)岁(21±53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统计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X线片的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ekyphosis,GK)、固定节段角度(angle of the fusion levels,AF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ing,PT)。结果脊柱一骨盆相关参数中,除TK和PI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L的变化与PT(r=0.59,P=0.005)、SS(r=0.64,P=0.02)、SVA(r=0.49,P=0.025)及AFL(r=0.60,P=0.004)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胛的变化与SS(r=0.94,P0.000)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AFL的变化与阳(r=0.59,P=-0.005)、SS(r=0.61,P=0.003)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结论PSO能够显著地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LL的重建与骨盆矢状面形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云涛 张新安 +4 位作者 王鹏 谢攀攀 黄金承 张永超 连鸿凯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因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16例...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因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16例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双膝2例,单膝14例;年龄为49~65岁,平均55.8岁;病程为1~12年,平均5.3年。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所有患者截骨前应用膝关节镜检查,使用截骨导板辅助截骨。术前及术后6个月通过X线片测量并记录胫股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下肢负重线比率、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指数。末次随访时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疗效。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胫股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下肢负重线比率、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0)。末次随访时16例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为(0.8±0.7)分,与术前[(4.2±0.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膝关节评分为(89.3±6.7)分,与术前[(61.9±10.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4膝,良3膝,可1膝。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中能够辅助精确截骨,有效纠正下肢力线,术后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畸形 截骨术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的治疗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亦进 郭新全 +4 位作者 管春和 李忠玉 周世军 张益海 刘晓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 (OA)近、远期疗效 ,确定远期良好疗效的最佳下肢力线及术后各不同阶段的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临床X线检查的综合评估 ,测量全下肢立位力线 ,确定矫正截骨角...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 (OA)近、远期疗效 ,确定远期良好疗效的最佳下肢力线及术后各不同阶段的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临床X线检查的综合评估 ,测量全下肢立位力线 ,确定矫正截骨角度 ,采用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矫正下肢力线 ,术后 1年、2年、5~ 9年按同一评估标准进行追踪观察。资料应用 χ2检验分析。 结果 随访结果参考窦宝信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术后 1年组优良率 98.2 8% ,2年组优良率 96 .0 8% ,5~ 9年组优良率 78.12 % ,手术最佳下肢力线为 182°~ 185°。结论 全下肢立位力线测量准确性高 ,可重复性好 ,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矫正下肢力线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OA ,矫正角度易于掌握 ,截骨部位愈合好 ,近、远期疗效高 ,是单侧股 -胫关节病变为主的膝关节OA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膝内翻 胫骨高位截骨
原文传递
局麻下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 被引量:30
19
作者 陈育哲 王侠 李健宁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 ,安全 ,有效的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方法 将下颌角肥大根据情况分为外翻型、后下突出型和复合型 ,在局部神经阻滞加局部浸润麻醉下 ,经口内入路分别采用去薄、弧形截骨和联合截骨的方式治疗 16 2例 ,对咬肌肥大者同...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 ,安全 ,有效的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方法 将下颌角肥大根据情况分为外翻型、后下突出型和复合型 ,在局部神经阻滞加局部浸润麻醉下 ,经口内入路分别采用去薄、弧形截骨和联合截骨的方式治疗 16 2例 ,对咬肌肥大者同时去除咬肌 75例 ,对脸颊丰满者同时去除颊脂垫 5 2例。结果 对 6 0例进行 3~ 12个月随访 ,满意率为 94.3 %。结论 本法操作简易 ,截骨方式方便 ,对病人全身影响小 ,并发症少 ,恢复快。符合美容手术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下颌角肥大 截骨 美容手术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间隙平衡截骨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范霖 杨东 +5 位作者 刘凯缘 高秋明 李晓东 姜俊杰 王驰 李国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935-943,共9页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影像学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募集300例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292例。术中随机采用间隙平衡技术或测量截骨技术进行股骨后髁截骨,每组146例。...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影像学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募集300例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292例。术中随机采用间隙平衡技术或测量截骨技术进行股骨后髁截骨,每组1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关节线变化及截骨量,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差异。结果248例完成2年随访,间隙平衡组126例、测量截骨组122例。间隙平衡组手术时间为(65.9±14.1)min,少于测量截骨组的(70.5±1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2)。术后间隙平衡组CT测量的股骨假体旋转角α为0.67°±1.71°,小于测量截骨组的1.25°±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3);间隙平衡组截骨板相对后髁连线外旋角β为1.25°±1.26°,大于测量截骨组的0.2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P<0.01);股骨内后髁截骨量为(9.85 ±1.37)mm,高于测量截骨组的(9.52±1.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4)。术后1个月间隙平衡组的KSS评分为(83.8±10.2)分,优于测量截骨组的(80.5±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1);术后1个月间隙平衡组的膝关节ROM为101.7°±12.7°,优于测量截骨组的98.2°±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3);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两组KSS评分、WOMAC评分、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间隙平衡技术截骨后股骨假体轴线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更加吻合,截骨量略大于测量截骨技术,术后早期有更好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截骨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