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9
1
作者 江晓兵 莫凌 +5 位作者 梁德 张顺聪 杨志东 姚珍松 晋大祥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住院并行PVP治疗的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53~88岁,平均72.18岁,病程2h^4个月,平...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住院并行PVP治疗的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53~88岁,平均72.18岁,病程2h^4个月,平均17.36d。均为胸腰段(T10~L2)单一椎体骨折。根据术前多平面重建CT或MRI评估椎体骨折线位置,参考术后X线、多平面重建CT判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n=30):骨水泥充分弥散在骨折线内,B组(n=15):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记录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局部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局部Cobb角之差定义为后凸纠正丢失量,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成形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除骨密度外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时的VAS评分、ODI相比术前值的改善程度(术前-术后)A组优于B组(VAS:5.03±1.33 vs 3.53±1.13,ODI:26.17±2.10 vs 24±2.03,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d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5),A组术后3d时的Cobb角与末次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较术后3d时显著增大(P<0.05)。A组后凸纠正丢失量显著小于B组(1.08°±0.38°vs 3.58°±0.37°,P<0.05)。A组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B组6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31.1%,骨水泥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骨OVCF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疗效,也可能是骨折椎体接受PVP术后仍发生进展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线 后凸畸形
下载PDF
扶元乳膏穴位贴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KP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震 林晓生 +4 位作者 韩林静 王宏波 吴克亮 肖庆华 朱建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探讨扶元乳膏穴位贴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推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的7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 目的探讨扶元乳膏穴位贴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推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的7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药热奄包外敷,观察组行扶元乳膏穴位贴敷,两组患者均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残损指数(ODI评分)、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骨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含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的VAS评分、ODI评分及血清β-CTX含量均明显降低,而血清P1NP、BALP含量则显著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及血清β-CTX含量显著降低,而血清P1NP、BALP含量则明显升高,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5.7%,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元乳膏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残留腰背痛,改善临床症状和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扶元乳膏 穴位贴敷 残留腰背痛 中医中药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情况对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钟远鸣 苏之盟 +7 位作者 覃海飚 张家立 李智斐 宋泉生 王晓琥 唐福波 李兵 苏正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2-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276例,根据术后复查的X线和CT判断骨水泥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276例,根据术后复查的X线和CT判断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弥散充分组(A组)100例,骨水泥弥散不佳组(B组)176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和终末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强化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 276例患者均获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终末随访时Cobb角、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d的Cobb角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发骨折率分别为7.00%和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当骨密度相近时,骨水泥弥散不佳可能是术后继发进展性后凸畸形和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再发骨折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残余腰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梁冬波 李剑峰 王力平 《微创医学》 2017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引起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残余腰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并行PVP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诱因(有无外伤)、病程、病史(既往有无腰痛)、体重指数、骨密度(B... 目的探讨引起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残余腰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并行PVP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诱因(有无外伤)、病程、病史(既往有无腰痛)、体重指数、骨密度(BMD)、椎体高度、术前VAS评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等相关因素。观察PVP术后发生残余痛的情况,根据有无残余痛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对比上述各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椎体中间高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诱因、病史、体重指数、BMD、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椎体中间高度、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术后椎体中间高度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BMD、术后椎体中间高度恢复、诱因是引起PVP术后残余腰痛的危险因素。结论低体重指数、低骨密度、椎体中间高度恢复不良、外伤史是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发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残余痛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18
5
作者 温惠芬 何霞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0例患者术前加强原有疾病护理、做好体位训练、饮食调理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加...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0例患者术前加强原有疾病护理、做好体位训练、饮食调理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加强出院健康宣教。结果:本组80例患者,平均住院5d。症状消失出院71例,症状减轻出院9例。随访3~6个月,9例症状减轻出院患者于术后第2周症状消失;78例患者均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出院康复、用药、饮食指导,未出现新的腰背痛症状,2例患者出现新的腰背痛症状。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护理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查丁胜 徐武岩 +6 位作者 黄嘉文 李亚骐 陈诗君 林振 林宏生 查振刚 吴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1,327,共7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渗漏的特点,探讨PVP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VP治疗的1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47个椎体),骨折椎...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渗漏的特点,探讨PVP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VP治疗的1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47个椎体),骨折椎体所在节段术前均行DR、三维CT及MRI检查,术后行DR或/和三维CT复查。分析性别、年龄、椎体位置及椎体损伤情况(裂隙征、骨皮质损伤)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及骨水泥渗漏的特点。结果性别、年龄及椎体位置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椎体裂隙征合并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率最高,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数量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水泥椎旁渗漏发生率最高,椎间盘渗漏次之,椎管内渗漏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椎体损伤是PVP治疗骨水泥渗漏发生的重要原因,术前仔细观察椎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对预防骨水泥渗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损伤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骨水泥倒U型分布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秦丰伟 张兆飞 +7 位作者 冯永辉 谢春亮 黄荷 汤秋贤 刘栋华 吴培玉 张思能 谭伟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骨水泥倒U型注射分布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因住院并...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骨水泥倒U型注射分布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因住院并行PVP治疗的70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6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02±7.74)岁;病程3h^2个月,平均病程(15.35±5.45)d.根据CT检查明确骨水泥的分布情况,依次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呈"倒U型"弥散分布组和骨水泥不规则弥散组.记录术前、术后3 d,3、6个月及1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body height,BH)及局部后凸Cobb角,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倒U型分布组由术前的(7.4±0.8)分降低至术后第3天的(2.5±0.6)分,不规则分布组由(7.5±0.9)分降低至(2.7±0.6)分,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后凸角度(kyphosis angle,KA)、椎体缘高度(anterior body heights,ABH)和椎体中间高度(middle body heights,M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倒U型分布组均优于不规则分布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倒U型分布组出现8例骨水泥渗漏,不规则分布组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28.9%,所有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继发相邻椎体骨折倒U型分布组4例,不规则分布组6例;非相邻节段骨折倒U型分布组2例,不规则分布组3例.两组间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倒U型分布组1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3.1%;不规则分布组5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14.3%.结论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OVCF患者的疼痛,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情况对术后近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可能是PVP术后患椎再骨折的重要影响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形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后凸畸形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与再骨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晓勇 高飞 +5 位作者 万英辉 臧艳永 刘伟 刘立安 张彬 高文山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与其再骨折的关系。方法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8例。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术后指导饮食及运动,口服碳酸钙及骨化三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鲑鱼降钙...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与其再骨折的关系。方法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8例。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术后指导饮食及运动,口服碳酸钙及骨化三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鲑鱼降钙素和唑来膦酸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使用中医自拟补肾养血健骨汤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水平[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股保护素(OPG)],骨密度、椎体疼痛及腰部功能变化,再骨折发生率。结果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血清BGP、B-ALP、RANKL明显低于A组和B组,而OPG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骨密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VAS疼痛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C组治疗后1年内的再骨折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减轻骨痛,加快腰椎功能的恢复,降低再骨折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综合治疗 骨密度 骨代谢 再骨折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杰林 蔡迎 +1 位作者 金成浩 苏啸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后给予唑来...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骨密度(BMD)、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间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及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时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MD、(25-OH)D、BGP、BALP、NGF、PGE2、NPY各指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腰椎BMD(L2-4)为(0.685±0.062)g/cm^2,右股骨颈为(0.598±0.058)g/cm^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腰椎(L2-4)(0.659±0.048)g/cm^2和右股骨颈(0.568±0.054)g/cm^2,(P<0.05);观察组(25-OH)D为(35.41±10.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8.29±9.13)ng/mL(P<0.05);观察组BGP为(10.15±2.01)ng/mL、BALP为(16.26±4.05)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91±3.04)ng/mL、(18.01±3.75)ng/mL(P<0.05);观察组NGF为(261.08±6.51)pg/mL,PGE2为(152.57±7.02)ng/mL,NPY为(142.03±9.68)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7.42±9.74)pg/mL、(169.74±6.52)ng/mL、(156.24±8.95)ng/mL,(P<0.05)。结论:唑来膦酸能明显增加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减轻疼痛,可做为本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骨代谢 疼痛
下载PDF
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3期59-62,共4页
目的:浅析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治疗中应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治疗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因OVCF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6例。依照手术方式差异分为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目的:浅析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治疗中应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治疗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因OVCF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6例。依照手术方式差异分为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每组48例。PVP组采用PVP对症治疗,PKP组采用PKP对症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生活质量(COQOL评分)及疼痛情况(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结果:PVP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COQOL各维度评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与PKP在临床针对老年OVCF患者对症治疗中,均具备肯定疗效,可行性佳,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考量,PVP术时更短,透视次数更少,可推PVP作老年OVCF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裂隙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付朝华 蒋雄健 +2 位作者 付兆宗 劳永斌 陈忠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裂隙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6采用PKP治疗的32例例合并椎体裂隙征(观察组)与32例无合并椎体裂隙征(对照组)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裂隙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6采用PKP治疗的32例例合并椎体裂隙征(观察组)与32例无合并椎体裂隙征(对照组)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塌陷情况。结果6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24~4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水泥渗漏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照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突角度优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椎体塌陷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内裂隙征好发于骨密度值低、制动差的患者,采用PKP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是中期随访时容易发现伤椎椎体塌陷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裂隙征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分析PVP术后骨水泥弥散程度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联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拴池 王芳芳 陶晓冰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骨科技术计算评价骨水泥弥散程度方法的可能性,评价骨水泥弥散体积、骨水泥弥散比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55例患者,记录骨水泥注...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骨科技术计算评价骨水泥弥散程度方法的可能性,评价骨水泥弥散体积、骨水泥弥散比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55例患者,记录骨水泥注射量、有无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d,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术后脊柱功能及疼痛恢复情况。患者均在术前、术后3d行CT扫描,并将CT数据在数字骨科软件中建模,计算骨水泥弥散体积、椎体体积、骨水泥弥散比。对比骨水泥注入量与骨水泥弥散比之间差异,评价骨水泥注入量、弥散体积、骨水泥弥散比与术后ODI、VAS评分改善间的关联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为2.5~6.1mL,平均(4.26±0.86)mL。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骨水泥少量渗漏。骨水泥弥散体积平均值为(5.36±0.92)mL,术中实际骨水泥注入量与弥散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与术后3d、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间存在关联性,骨水泥弥散体积、弥散比与术后3d、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间存在关联性,骨水泥注入量的关联性弱于后两者的关联性。结论应用数字骨科技术计算PVP术后骨水泥弥散体积、骨水泥弥散比的方法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均较高。本研究证实骨水泥弥散体积、骨水泥弥散比与术后疼痛及改善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关联密切,该方法相比于骨水泥注入量来说更为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弥散体积 弥散比
下载PDF
PK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雷飞 何雯 +5 位作者 杨函 冯大雄 康建平 叶飞 周庆忠 杨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采用PKP治疗的86例OVCF患...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采用PKP治疗的86例OVCF患者,根据是否有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分为新发骨折组(A组)及未骨折组(B组)。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水泥注入量、骨折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椎间盘漏、骨折椎体数量。结果:21例患者(24.4%)新发骨折,15例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6例发生在3个月后,16例为邻近椎体骨折,5例为非邻近椎体骨折;A组BMD(-3.43±0.42)低于B组(-2.91±0.20)(P=0.000);A组骨水泥椎间盘漏发生率大于B组(P=0.031);A组术前多椎体骨折发生率(≥2个)大于B组(P=0.000)。2组患者的年龄(P=0.453)、性别(P=0.841)、骨水泥注入量(P=0.081)、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无差别(P=0.7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骨密度OR=36 277.255、95%CI=60.057~21 913 095.13、P=0.001,术前存在2个及2个以上椎体骨折OR=13.275、95%CI=1.746~100.938、P=0.012,术中骨水泥发生椎间盘漏OR=26.785、95%CI=1.355~529.551、P=0.031。结论:骨密度低、术前存在2个及2个以上椎体骨折、术中骨水泥发生椎间盘漏是PK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密度 椎间盘漏 新发椎体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锟 刘家明 +3 位作者 钟南山 姚葛亮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4-732,共9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过程中邻近椎体是否新发骨折,将患者分成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椎体位置、骨水泥注射途径(单/双)、注射剂量、注射后形态、骨水泥渗漏情况、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椎体CSA、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等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建立其列线图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图以及决策曲线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准确度以及临床价值.结果:总共纳入224例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2例,平均年龄65.19±8.62岁.术后36例患者(共45个椎体)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为16.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椎旁肌CSA/椎体CSA值、骨折椎体位置、骨水泥注射剂量、骨水泥渗漏、注射后形态在骨折组与非骨折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椎旁肌CSA/椎体CSA值降低、胸腰段骨折、骨水泥注射剂量、骨水泥渗漏、注射后呈团块状为PKP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所建模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8;校准图显示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较为接近;决策曲线提示模型在1%~98%范围内,模型预测净获益值较高,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与年龄、椎旁肌退化程度、骨折椎体位置、骨水泥注射剂量、骨水泥渗漏、注射后形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邻近椎体骨折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曲马多超前镇痛在局麻下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国庆 赵华国 +5 位作者 孙韶华 马维虎 李豪杰 王扬 陆联松 阮超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曲马多用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观...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曲马多用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观察组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57~80(67.69±4.75)岁;T1114例,T1212例,L118例,L215例;予PKP术前0.5 h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对照组59例,男24例,女35例;年龄55~77(68.00±4.43)岁;T1119例,T1211例,L117例,L212例;予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术前(T0)及术中穿刺时(T1)、放置工作套管时(T2)、球囊扩张时(T3)、骨水泥注入椎体时(T4)、术后2 h(T5)、出院时(T6)的疼痛程度;观察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院时询问患者对再次行PKP手术的接受度。结果:118例患者顺利完成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术,术中均未使用静脉镇静镇痛药物。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T5时的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T6时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6时的VAS较T0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再次行PKP术的接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0.5 h肌注曲马多用于在局麻下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椎体PKP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明确,可增加患者术中及术后2 h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超前镇痛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X线平片和CT及MRI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4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不连诊断中分别应用X线平片与CT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在本院就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患者60例,接受X线检查(X线组)与CT检查(CT组),统计并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CT组骨折线... 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不连诊断中分别应用X线平片与CT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在本院就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患者60例,接受X线检查(X线组)与CT检查(CT组),统计并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CT组骨折线与椎管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组(P<0.05);影像学结果显示X线平片能见骨折椎体呈显著压缩状态,且断端的密度高于周围松质骨;CT检查可显示出骨折椎体压缩与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且所得影像的清晰度更高。结论:通过以CT与X线检查方法实施诊断,均能够有效检查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不连患者骨折及椎管狭窄情况,但相较于X线检查,CT诊断检出率较高,且影像学结果更清晰,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X线检查 CT检查 骨不连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7
作者 张迎春 吴旭旭 +1 位作者 曹鲁梅 李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诊治的156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所有患者行骨水泥...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诊治的156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所有患者行骨水泥微创术治疗,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6个月时骨密度、中文版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1、3、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法(VAS)评分;比较两组出院6个月内跌倒率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69例,观察组71例完成研究。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P<0.05);两组O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VA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出院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跌倒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可以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程度,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骨质疏松管理模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再骨折
下载PDF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24 h疗效分析
18
作者 袁宇飞 张存 +4 位作者 樊凯彬 颜珍珍 何娟 李健斐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2-956,共5页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PVP治疗的351名OVCF患者,根据Macnab量表将术后24 h手术效果分类,将患者分为满意组(A)和不满意组(B),分析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抑郁症病史等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时间长、术前VAS评分低、有抑郁症病史为PVP术后24 h患者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PVP术后手术效果与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有关;骨折时间≤3周、术前VAS评分≥7分、无抑郁症的患者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增强术 抑郁症
下载PDF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及对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
19
作者 廖永平 徐保生 +1 位作者 翁佳斌 舒义冉 《医学信息》 2024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对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贵溪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OVCF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对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贵溪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OVCF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PK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变化(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ODI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后凸cobb角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治疗前,后凸cobb角小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OVCF疗效确切,可恢复患者椎体高度,矫正其后凸畸形,促进疼痛及功能障碍缓解,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高度 后凸畸形 功能障碍
下载PDF
3D Slicer技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毛翔 张梅花 张海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行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3D组和传统徒手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位置钉Gertzbein-Robbins分级、手术相关指标(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指标(疼痛缓解的时间、手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对患者随访至术后1年,记录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组患者Gertzbein-Robbins分级中A+B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A+B级的例数(P<0.05)。3D组患者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手术后的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3.45±0.98)个月,3D组患者在各个随访时间点SF-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截止时间3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可提高置钉的准确度,改善患者预后的症状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患者生存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licer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强化术 应用价值 Gertzbein-Robbins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