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对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 被引量:367
1
作者 吴新民 岳云 +5 位作者 张利萍 王俊科 艾登滨 于布为 薛张纲 黄文起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评价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对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18.64岁、ASAⅠ或Ⅱ级、择期硬膜外腔阻滞下骨科和妇科手术病人,手术结束时,随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加mg... 目的 评价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对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18.64岁、ASAⅠ或Ⅱ级、择期硬膜外腔阻滞下骨科和妇科手术病人,手术结束时,随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加mg或生理盐水2ml,12h后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加mg或生理盐水2ml,同时采用吗啡进行病人白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吗啡的用量、病人白控镇痛(PCA)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术后2、4、6、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镇痛的补救措施、不良反应和病人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给药前后的生化指标和生命体征。结果 共完成223例,其中采用帕瑞昔布钠114例,安慰剂109例。与安慰剂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12h和24h吗啡用量减少(分别平均减少加.9%和46.1%),术后12h和24hPCA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降低(P〈0.05或0.01),术后4、6、12和24hVAS评分降低,术后24h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而有关不良反应和化验结果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我国妇科和骨科手术后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 bid可安全地减少术后吗啡用量,提高病人术后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加氧酶抑制药 吗啡 镇痛 病人控制 妇科外科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01
2
作者 张贵林 荣国威 +2 位作者 吴新宝 吴宏华 张力丹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1997年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 ,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 ,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七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 :(1)...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1997年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 ,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 ,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七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 :(1)与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 ,复位后关节面出现中心凹陷 ;(2)骨折块本身有压缩 ,但手术时未将压缩部分撬起 ;(3)植骨不实 ,且螺钉拧得过紧 ,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 ;(4)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的碎骨块;(5)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 ;(6)手术中摄X线片投照角度不佳 ,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 ;(7)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中 ,如能注意避免以上七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 ,将可能提高手术的复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复位 关节面
原文传递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158
3
作者 张贵林 李楠 +4 位作者 姜春岩 黄雷 吴新宝 荣国威 伊明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 介绍经肱三头肌两侧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新的手术入路,并探讨该手术入路不损伤伸肘装置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将肱三头肌从肱骨远端骨面剥离后,分别在屈肘 15°、 30°、 45°、 60°及 80°... 目的 介绍经肱三头肌两侧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新的手术入路,并探讨该手术入路不损伤伸肘装置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将肱三头肌从肱骨远端骨面剥离后,分别在屈肘 15°、 30°、 45°、 60°及 80°时,提起肱三头肌,并向内侧或外侧牵拉,记录肌肉提起的高度,观察该入路对肱骨远端、尤其是滑车的显露情况,指导手术的顺利完成,并结合临床治疗加以分析。结果 通过尸体解剖及临床应用发现,肘关节屈曲 45°~ 60°时,可进行髁间骨折的复位固定;肘关节屈曲 15°~ 30°时,可处理髁上骨折部分;肘关节屈曲 80°时,可进一步检查滑车的复位情况。结论 此手术入路适用于 RiseboroughⅡ、Ⅲ型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在完整保留伸肘装置的情况下,不仅能满足髁间骨折的复位固定,还可使术者从容地处理髁上骨折,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尸体解剖 骨科手术方法 肘关节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臀肌挛缩症的分级与治疗 被引量:128
4
作者 贺西京 李浩鹏 +4 位作者 王栋 王斌 刘晓刚 徐思越 陈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的物理疗法以及手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和方法,提出该病的分级,分析分级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根据制定的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将210名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分为Ⅰ、Ⅱ、Ⅲ度。Ⅰ度采用非手术的物理疗法治疗;Ⅱ度... 目的探讨非手术的物理疗法以及手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和方法,提出该病的分级,分析分级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根据制定的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将210名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分为Ⅰ、Ⅱ、Ⅲ度。Ⅰ度采用非手术的物理疗法治疗;Ⅱ度及Ⅲ度患者全部采用经大转子内上方斜形小切口手术治疗。Ⅱ度患者手术彻底松解紧张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Ⅲ度患者手术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斜行切开关节囊后上方,行关节囊成形术。术后早期进行积极的并膝屈髋功能锻炼,防止粘连。结果Ⅰ度患者23例,经理疗、按摩治疗,所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有效率为100%,优良率为39%;Ⅱ、Ⅲ度患者187例,全部行手术治疗,优良率达97%。结论将臀肌挛缩症进行分级,更有利于准确的区别该病的轻重程度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非手术疗法治疗臀肌挛缩症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适用于Ⅰ度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Ⅱ、Ⅲ度患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方法 臀肌挛缩症 分级 治疗
原文传递
脊柱肿瘤的全脊椎切除术及脊柱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76
5
作者 刘忠军 党耕町 +1 位作者 马庆军 刘晓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对脊柱肿瘤行全脊椎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以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7例椎体和附件结构均遭破坏的脊柱肿瘤采用全脊椎切除及内固定重建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包括上颈椎至下腰椎的良、恶性及转移性肿瘤,手术切除1... 目的探讨对脊柱肿瘤行全脊椎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以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7例椎体和附件结构均遭破坏的脊柱肿瘤采用全脊椎切除及内固定重建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包括上颈椎至下腰椎的良、恶性及转移性肿瘤,手术切除1~3节脊椎。结果23例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25个月)。1例L5恶性神经纤维瘤及1例C6,7巨细胞瘤于术后10个月及12个月复发,患者放弃治疗;1例C2~4脊索瘤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效果良好;其余20例未见复发。25例术前伴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有23例获显著改善。结论全脊椎切除术为治疗全脊椎受累脊柱肿瘤的有效方法;切除1~3节脊椎的脊柱可由相应内固定系统进行可靠的稳定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内固定器 全脊椎切除术 脊柱稳定性
原文传递
如何把握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保髋治疗时机 被引量:66
6
作者 何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好发于30-50岁中青年的难治性疾病,与激素应用、酗酒和髋部创伤等多种因素有关。ONFH后期发生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中青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好发于30-50岁中青年的难治性疾病,与激素应用、酗酒和髋部创伤等多种因素有关。ONFH后期发生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中青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世界公认治疗髋关节病痛的有效方法,但远期必然面临翻修、再翻修的现实。因此,在ONFH的早期阶段,保留患者自身髋关节具有很高的临床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坏死 髋关节 矫形外科手术 保髋
原文传递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47
7
作者 王志刚 蔡海清 +1 位作者 陈博昌 杨根兴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讨论采用Ponseti方法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2 0 0 0年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我院骨科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38例 ,35例为单纯性马蹄内翻足 ,3例伴发于多关节挛缩畸形。男 32例 ,女 6例。单... 目的 讨论采用Ponseti方法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2 0 0 0年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我院骨科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38例 ,35例为单纯性马蹄内翻足 ,3例伴发于多关节挛缩畸形。男 32例 ,女 6例。单侧 2 2例 ,双侧 16例 ,共 5 4足 ,年龄 7d~ 6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期 12 .7个月 ,最长 2 6个月。 35例单纯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外观畸形纠正 ,皮下跟腱可及 ,踝关节背屈 >0° ,内收 0°,高弓消失 ,跟骨无内翻。已行走的患儿跟腱有力 ,足发育良好 ,关节功能良好 ,步态正常 ,X Ray表现正常。 3例多关节挛缩马蹄足畸形纠正 ,残留少量内收畸形。结论 Ponseti方法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结合国外随访报道远期疗效佳 ,肯定了Ponseti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早期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保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PONSETI方法 保守治疗 关节挛缩畸形 小儿
原文传递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应用41例 被引量:43
8
作者 杨俊 高劲谋 赵山弘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DCO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DCO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8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0例。10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行清创和简单外固定。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行简单椎板减压。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12%(5/41),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4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膈下脓肿,1例下肢深部感染,均痊愈。结论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
原文传递
骨盆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2
9
作者 范清宇 马保安 +3 位作者 周勇 张明华 沈万安 李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2-487,共6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重点介绍“原位分离+高温灭活”的保肢技术。方法 自1992年1月~2000年3月共治疗骨盆肿瘤133例,其中外半骨盆截除术50例,内半骨盆切除后体外灭活再植或旷置术10例,高温灭活保肢术73例。高温灭活... 目的 回顾性总结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重点介绍“原位分离+高温灭活”的保肢技术。方法 自1992年1月~2000年3月共治疗骨盆肿瘤133例,其中外半骨盆截除术50例,内半骨盆切除后体外灭活再植或旷置术10例,高温灭活保肢术73例。高温灭活保肢组中IB期肿瘤21例,ⅡB期24例,ⅢB期2例,界限性或高度侵袭性肿瘤19例,另有Ewing肉瘤2例,转移癌5例。结果 外半骨盆截除组多为晚期病变而无法单独切除者,截止至2000年3月最后随访时,除7例失访外,存活1~8年者22例,死亡21例。内半骨盆切除组存活7例,但并发症高,功能差。高温灭活保肢组中IB期或骨巨细胞瘤共40例均得到局部控制,ⅡB期控制率70.8%(17/24),2例Ewing肉瘤得到局部和全身控制,ⅢB期或转移癌7例中2例无瘤存活两年以上。与目前常用的其它类型的保肢手术相比,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结论 除晚期肿瘤病例不得已施行半骨盆截除术外,对适宜的病例应用“原位分离+高温灭活”技术是治疗骨盆肿瘤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值得继续使用及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手术治疗 高温灭活 原位分离 保肢手术 骨肿瘤
原文传递
上胸椎肿瘤的手术途径及术式探讨 被引量:34
10
作者 肖建如 贾连顺 +4 位作者 袁文 戴力扬 陈德玉 包聚良 赵定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上胸椎肿瘤前路不同手术路径 ,肿瘤切除术式 ,Orion钢板或TSRH内固定术的作用。 方法 上胸椎肿瘤患者 15例 ,其中骨巨细胞瘤 5例 ,软骨肉瘤 1例 ,嗜酸性肉芽肿 1例 ,血管瘤 1例 ,骨髓瘤 1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转移癌 4例 ;... 目的 探讨上胸椎肿瘤前路不同手术路径 ,肿瘤切除术式 ,Orion钢板或TSRH内固定术的作用。 方法 上胸椎肿瘤患者 15例 ,其中骨巨细胞瘤 5例 ,软骨肉瘤 1例 ,嗜酸性肉芽肿 1例 ,血管瘤 1例 ,骨髓瘤 1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转移癌 4例 ;脊柱外科分期 :Ⅰ期 7例 ,Ⅱ期 3例 ,Ⅲ期 1例 ,Ⅳ期 4例 ;肿瘤切除方式 :囊内切除 4例 ,包膜切除 7例 ,广泛切除 4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 ,术后给予相应的放疗或化疗。 结果 术后随访 3~ 2 0个月 ,2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 ,系术中喉返神经牵拉伤所致 ,2个月后症状缓解。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1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 1例T1转移性腺癌 (来源于化学感受器腺癌 )患者术后 16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 ,全身衰竭死亡。 1例T1~T2 骨巨细胞瘤患者囊内切除术后 8个月局部复发。 结论 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 ;前路植骨、人工椎体、Orion或TSRH内固定术有利于上胸椎的重建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肿瘤 骨肿瘤 外科手术 术式 手术路径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是现代骨外科发展的趋势 被引量:39
11
作者 裴福兴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881-882,共2页
近年来,国内外骨外科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械不断推出,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很快。然而,医务人员常常首先关心的是手术本身,对手术方法的新进展易于引起医生的兴趣,对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则常按传统方法进行,使围术期管理措施改... 近年来,国内外骨外科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械不断推出,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很快。然而,医务人员常常首先关心的是手术本身,对手术方法的新进展易于引起医生的兴趣,对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则常按传统方法进行,使围术期管理措施改进缓慢,术后少数患者易于出现并发症或并存疾病复发或加重,致使手术后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围术期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量表在髋臼周围截骨术评价中的应用69例报告 被引量:39
12
作者 罗殿中 张洪 +3 位作者 程徽 肖凯 臧建成 程楠楠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i HOT-12)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在我院因髋臼发育不良行PAO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功能评价,评价方法包括WOMAC下肢... 目的探讨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i HOT-12)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在我院因髋臼发育不良行PAO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功能评价,评价方法包括WOMAC下肢功能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i HOT-12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以及VAS视觉疼痛评分。34例(38髋)完成自身术前术后对照(A组);35例(35髋)完成与对侧未手术髋对照(B组)。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髋关节的评分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术前、术后WOMAC评分:(24.5±4.5)分/(11.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arris评分:(85.5±5.5)分/(92.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i HOT-12评分:(47.0±7.0)分/(63.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VAS评分:(32.0±17.1)分/(85.0±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对侧、手术侧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92.6±2.6)分/(94.3±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i HOT-12评分(71.8±1.8)分/(72.0±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VAS评分:(77.5±19.7)分/(81.0±1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结论在对PAO的近期疗效评价时,VAS评分和i HOT-12评分表现较突出,能够准确反映手术干预前后的变化,可用于保髋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截骨术 矫形外科手术 疗效比较研究 问卷调查 髋关节 髋臼周围截骨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34
13
作者 施培华 虞和君 +4 位作者 黄悦 方向前 张剑 赵凯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54岁,平均47岁.右肩10例,左肩5例.Ⅰ度3例,Ⅱ度4例,Ⅲ度8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8.5±8.2)分.所有患者均有...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54岁,平均47岁.右肩10例,左肩5例.Ⅰ度3例,Ⅱ度4例,Ⅲ度8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8.5±8.2)分.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疼痛和夜间痛.疼痛弧试验阳性12例,撞击征阳性13例.术前13例行MR检查,5例行肩关节造影.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平坦肩峰4例,弧形肩峰5例,钩状肩峰6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手术步骤:采用常规后入路做盂肱关节腔检查,排除或治疗肩关节内病变;用刨削打磨器清理切除肩峰下滑囊壁;用钩刀或钬激光切断或部分切除喙肩韧带;用打磨钻切除(或磨平)肩峰前外侧部分;最后探查肩锁关节,磨去骨赘.4例做肩袖修补术.术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终末随访时的UCLA评分平均为(31.7±6.5)分,其中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和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5,P<0.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峰成形术 治疗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原文传递
Halo-股骨髁上牵引对重度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邱勇 刘臻 +5 位作者 朱锋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钱邦平 马薇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 Halo-股骨髁上牵引对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及特发性脊柱侧凸组,每组30例。CS 组术前平均冠状面 Cobb 角、胸椎后凸分别为95.7°... 目的探讨 Halo-股骨髁上牵引对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及特发性脊柱侧凸组,每组30例。CS 组术前平均冠状面 Cobb 角、胸椎后凸分别为95.7°及70.2°。IS 患者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 角、胸椎后凸为91.6°及50.6°。平均随访38个月。结果 60例患者平均牵引23 d,平均牵引重量16 kg。IS 组患者 Halo 牵引及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分别达39.3%、57.5%,胸椎后凸平均矫正33.7%。CS 组 Halo 牵引及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分别达35.3%、45.2%,胸椎后凸平均矫正43.5%。两组患者后路矫形术后侧凸及后凸矫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并发臂丛神经麻痹,神经功能均在2个月内获得完全恢复。结论 Halo-股骨髁上牵引可大幅提高脊柱侧凸尤其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学 Halo-股骨髁上牵引
原文传递
骶骨肿瘤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27
15
作者 范清宇 马保安 +3 位作者 周勇 张明华 沈万安 李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 介绍骶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重点阐述高位骶骨肿瘤的治疗手段。方法 自1992年1月~2000年3月共治疗骶骨肿瘤64例,骨巨细胞瘤、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癌为主要的诊断。对于低于S2的病变可安全地施行骰骨部分切除术;而对高于S... 目的 介绍骶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重点阐述高位骶骨肿瘤的治疗手段。方法 自1992年1月~2000年3月共治疗骶骨肿瘤64例,骨巨细胞瘤、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癌为主要的诊断。对于低于S2的病变可安全地施行骰骨部分切除术;而对高于S2甚至高达腰椎的骶骨病变则采取前后联合入路、直视下刮除及局部置管持续化疗的方法,滴注时间可持续1周。研究证明高浓度的铂类药物对马尾神经无可见的不良影响。结果4例良性肿瘤者单纯行摘除术均治愈。9例部分切除者中仅1例复发;51例高位骰骨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为76.5%,无严重而无法控制的并发症。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直视下刮除加局部高浓度化疗是高位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可避兔创伤很大的全骶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综合治疗 手术疗法 化学疗法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5
16
作者 叶招明 陶惠民 +1 位作者 杨迪生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1988年2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34~75岁,中位年龄58.5岁。肺癌12例、乳腺癌9例、甲状腺癌7例、前列腺癌5例、肝癌和肾癌各4例、胃癌1... 目的探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1988年2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34~75岁,中位年龄58.5岁。肺癌12例、乳腺癌9例、甲状腺癌7例、前列腺癌5例、肝癌和肾癌各4例、胃癌1例、未发现原发灶5例。前路手术31例,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11例,后路手术5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9例,C级12例,D级13例,E级7例。结果术后疼痛消失31例(67.39%),缓解12例(26.09%),无明显缓解3例(6.52%),1例术后3d死亡。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38.2个月。33例死亡,存活8例。术后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3例,D级13例,E级21例。4例内固定松动,1例断裂。结论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预期寿命、肿瘤的位置和类型、对各种治疗的敏感性、脊柱的不稳定程度和神经症状综合考虑,手术治疗采用经前路、前后联合入路或后路手术,体现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转移性肿瘤 外科治疗 适应证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Kurokawa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姜晓幸 张光健 陈统一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Kurokawa法 )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分析近 6年来在上海中山医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 6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 10个月~ 6年 10个月。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5....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Kurokawa法 )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分析近 6年来在上海中山医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 6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 10个月~ 6年 10个月。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5.2岁。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 1、 3、 5年的 JOA评分及恢复率。结果 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 7.1分增加到术后 1年的 12.5分、 3年的 12.9分和 5年的 12.8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颈椎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 4.9 m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术后恢复率达到 60%,但颈椎的伸屈活动度却减小。结论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手术后随访 5年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骨科手术方法 随访研究 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Kurokawa法
原文传递
冷冻异体骨移植治疗肢体骨巨细胞瘤骨缺损77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4
18
作者 牛晓辉 蔡槱伯 +5 位作者 郝林 张清 丁易 刘文生 鱼锋 李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异体骨重建原发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肢体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2年至2002年进行外科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7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分析。外科治疗依据Enneking外科分期原则,进行了肿瘤切除、异体骨重建... 目的评价应用异体骨重建原发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肢体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2年至2002年进行外科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7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分析。外科治疗依据Enneking外科分期原则,进行了肿瘤切除、异体骨重建。采用Mankin评分方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3个月。76例患者存活,1例死亡。局部复发率14.1%,肺转移率5.1%,骨不愈合14.1%,关节不稳定9%,内固定折断、感染率及骨折均为6.4%。治疗满意率83.2%,最终保肢率98.7%。结论采用深低温保存异体骨进行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异体骨移植也是一种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的重建方法,降低并发症可提高肢体功能;肿瘤复发是影响治疗满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恰当的外科边界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功能 骨缺损 临床报告 冷冻异体骨移植 骨巨细胞瘤 治疗
原文传递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臻 邱勇 +5 位作者 胡宗杉 王斌 朱锋 钱邦平 孙旭 朱泽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4-590,共7页
目的 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骨盆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后路矫形术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12例应用S2AI技术进行成人脊柱侧后凸矫形患... 目的 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骨盆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后路矫形术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12例应用S2AI技术进行成人脊柱侧后凸矫形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9.4±15.4)岁.所有患者均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骨盆倾斜、局部后凸(regional kyphosis,RK)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初诊及随访时均填写SF-36量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差异及疗效评价差异.结果 12例随访时间为(15.8±3.8)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57.2°±16.6°,术后为25.6°±14.8°,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平均矫正率为56.9%±19.4%,末次随访为26.1°±15.0°,随访中未见明显矫正丢失;术前、术后C7PL-CSVL分别为(29.9±16.2) mm、(15.8±10.5) mm,术后改善明显,末次随访为(13.0±9.1)mm,维持良好;术前、术后骨盆倾斜分别为5.0°±2.2°与1.7°±1.9°,术后骨盆倾斜有明显改善,平均矫正率为70.9%±24.5%,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平均为1.4°±1.3°.局部后凸Cobb角术前为42.2°±23.4°,术后为5.1°±25.6°,术后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丢失,平均为5.9°±24.5°;SVA由术前(31.0±9.9) mm减小至术后(10.6±4.6) mm,末次随访平均为(11.0±4.4) mm,亦无明显矫正丢失.12例患者术中均无SEP及MEP信号的改变或丢失.术后1例1枚螺钉位置偏上穿出上终板,1例1枚螺钉位置较偏内,但无神经损害,随访中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S2AI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既满足坚强固定的需要,又可纠正骨盆倾斜,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后40例远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郭阳 田光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40例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78-1998年间,在我科治疗的40例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观察。随访项目包括:手术当时骨折复位状况、术后拇指腕掌关节主观症状、... 目的观察40例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78-1998年间,在我科治疗的40例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观察。随访项目包括:手术当时骨折复位状况、术后拇指腕掌关节主观症状、运动受限及X线片情况。结果术后40例获得5~26年随访(7例为信访),其中14例(占35.0%)有主观症状,但大多较轻微。来院随访的33例中,17例(占51.5%)有拇指运动受限,15例(占37.5%)握、捏力下降,22例(占67.0%)X线片上有第一腕掌关节炎表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骨折复位质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关节炎发生率随时间进展有增加的趋势。主观症状、拇指运动受限的程度与骨折复位质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无论采用切开或闭合复位的方法,均应尽力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骨折 骨科手术方法 随访研究 第一腕掌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