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旭霞 张君 +2 位作者 张文娟 李娜 史洪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反映颌面部硬组织变化的16项角度指标,比较矫治前和正颌手术后不同时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T1与T0的比较:除N-S-Ar、N-S-Ba、N-S-Go、NBa-PtGn以及Y轴角的变化很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11项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与T1的比较:SNPo、U1-SN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3与T1的比较:仅U1-SN变化明显(P<0.05)。4)T3与T2的比较:所有测量项目的变化均很轻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硬组织测量角度在术后3个月到术后1年期间即术后正畸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并未对手术效果产生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骨性Ⅲ类 正畸-正颌治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巢舒铭 吴嵩 +3 位作者 许衍 宋志芸 许珂张圆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拍摄3dMD,利用3dMD vultus软件对颌面部软组织进...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拍摄3dMD,利用3dMD vultus软件对颌面部软组织进行重建,然后选取面部软组织有代表性的17个三维标志点并测量线距和角度,比较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面凸角、鼻唇角、颏唇角、上唇长度,鼻翼宽度及鼻基底宽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3dMD提供了三维测量软组织的一种方法。②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型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三维摄影 面部软组织变化
下载PDF
关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倪国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2期106-106,108,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手术在唇腭裂术后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正颌手术行矫正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牙颌... 目的:观察和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手术在唇腭裂术后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正颌手术行矫正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牙颌面畸形恢复状况良好,牙齿咬合关系改善,咀嚼功能提升,畸形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手术在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手术 唇腭裂 牙颌面畸形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梁淑贤 刘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是临床上骨性错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骨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是临床上骨性错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骨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对软硬组织侧貌及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偏颌畸形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平措旺姆 周鑫 陈莉莉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74-480,共7页
在正畸临床中偏颌畸形的发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复杂且矫治难度大的错畸形,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上下颌骨侧方关系不调、上下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不齐、颏点较整个颜面部偏向一侧。偏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颜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还会导致颞下颌关... 在正畸临床中偏颌畸形的发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复杂且矫治难度大的错畸形,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上下颌骨侧方关系不调、上下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不齐、颏点较整个颜面部偏向一侧。偏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颜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还会导致颞下颌关节运动和下颌姿势位的非正常变化。文章就偏颌畸形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做一阐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颌畸形 下颌偏斜 正畸治疗 正畸-正颌治疗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治疗后牙槽骨结构改建的锥形束CT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启航 芦昕 +6 位作者 童磊 商永慧 李帅 刘文 周建华 袁荣涛 郭庆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29-3735,共7页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下前牙去代偿疗效及牙槽骨结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15例,治疗前后拍摄头颅X射线侧位片测量下前牙在牙槽骨中的角度及线距等指标,锥形束CT测量和分析下前牙唇/舌侧骨开裂长度(d-La/d-Li)以及骨开裂/骨开窗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从X射线侧位片来看,与治疗前相比,下前牙去代偿后相应牙槽骨改建量变化明显,牙根明显向牙槽骨中心移动,但较正常个体仍有部分差距;②锥形束CT测量发现几乎所有牙齿治疗后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的长度和宽度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有的牙槽骨改建甚至已经达到了健康人水平;③治疗前大部分患者往往因为牙齿代偿生长而造成下切牙唇/舌侧的骨开窗/骨开裂,而在术前正畸阶段通过去代偿使牙槽骨改建,牙齿角度发生明显变化,术前正畸使上前牙内收,下前牙唇倾控根,但是术前去代偿量往往不足;在正颌手术阶段,颌骨位置通过定位导板切除,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退;术后正畸过程中精调效果更好,虽然牙齿与颌骨位置均有一定程度的复发趋势,但术后正畸更接近正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颌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下前牙去代偿 骨开裂 骨开窗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的非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奕 陈燕 包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指标的非对称性。方法选取不同程度颜面不对称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采用单样本t检验将治疗前测量指标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指标的非对称性。方法选取不同程度颜面不对称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采用单样本t检验将治疗前测量指标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进行比较,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归纳出颜面不对称患者倾向于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测量指标,并得出其参考值。同时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测量指标非对称率的差异。结果有14项指标治疗前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中与Me[X]具有较高直线相关关系的指标为Ag[X]。28例患者以下颌骨体部不对称为主,15例患者以下颌升支不对称为主,2例患者同时存在下颌体部和下颌升支的不对称。Me[X]等15项测量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面部的不对称主要集中在面下1/3,以下颌体部不对称为主要表现。当与Me[X]具有高度直线相关关系的指标Ag[X]的非对称率大于参考值下限11.31%,Go[X]的非对称率大于参考值下限9.79%,且Me[X]大于参考值下限5.2 mm时,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倾向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不对称 后前位片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长期稳定性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芳 王艳玲 张琳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随访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10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随访。收... 目的随访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10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随访。收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束时、结束后3年随访复诊时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并比较骨性硬组织、牙性硬组织以及软组织头影测量项目。结果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束后3年的骨性硬组织头影测量项目中N-Me距(全面高,指鼻根点与颏下点间的垂直距离)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减少(P<0.05),其余骨性硬组织头影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束后3年的牙性硬组织头影测量项目中11-SN角(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交角)、11-NA距(上中切牙-NA平面距离)均少于治疗结束时(P均<0.05),11-41角(上下切牙角)大于治疗结束时(P<0.05),其余牙性硬组织头影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束后3年的软组织头影测量项目中UL-EP距(上唇凸点到E线的垂直距离)、H角(H线与NB延长线之上角)小于治疗结束时(P<0.05),其余软组织头影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骨性硬组织、牙性硬组织以及软组织形态,并具有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Ⅲ类错[牙合]畸形 随访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变化分析
9
作者 周燕灵 《辽宁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医院口腔正畸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7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检测牙槽骨厚度、面部软...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医院口腔正畸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7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检测牙槽骨厚度、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指标和美观性。结果治疗后,患者的UP、UW、UA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两侧下唇偏斜量少于治疗前(P<0.05),两侧上唇偏斜量、两侧下颌偏斜量多于治疗前(P<0.05)。70例患者中对面部美观性非常满意11例、满意36例、不满意23例,总满意率为67.14%。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重建牙槽骨、牙周软组织形态,改善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且能获得较满意的面部美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槽骨形态 牙周软组织 变化
原文传递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用于骨性Ⅲ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周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嘉怡 郭润智 李巍然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评价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用于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六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前正畸采用牙周辅助加速的成骨正畸(periodontal ... 目的通过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评价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用于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六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前正畸采用牙周辅助加速的成骨正畸(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并评价牙周软硬组织变化的纵向研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牙槽骨厚度、高度和牙周软组织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本综述共纳入11篇研究。相比于未行PAOO的患者,PAOO治疗后患者下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显著增加(根中部增加1.15 mm,P=0.02;根尖部增加1.57 mm,P<0.001,根颈部增加0.36 mm,P=0.26)。PAOO治疗后,患者下前牙唇侧牙槽骨高度无明显下降,但未行PAOO的患者正畸治疗后唇侧牙槽骨高度出现降低,二组唇侧骨吸收高度差平均为2.88 mm(P<0.001)。软组织方面,PAOO术后角化龈宽度显著增加,探诊深度无显著差异,未发生显著的牙龈退缩。结论PAOO技术应用于骨性Ⅲ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可以增宽角化龈宽度,增加下前牙唇侧根中部和根尖部牙槽骨厚度,较好地维持下前牙唇侧牙槽骨高度及根颈部骨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骨性Ⅲ类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槽骨形态 牙周安全性
原文传递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髁突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何超 刘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3-397,共5页
髁突定位技术是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保持髁突位置相对稳定,以防止髁突发生非必要移动的一种方法。传统的髁突定位方法以手动定位和辅助装置定位为主。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基于影像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髁突定位方法层... 髁突定位技术是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保持髁突位置相对稳定,以防止髁突发生非必要移动的一种方法。传统的髁突定位方法以手动定位和辅助装置定位为主。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基于影像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髁突定位方法层出不穷,对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外科手术流程、颞下颌关节功能的预后水平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文章就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髁突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定位技术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影像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邓旭霞 刘雅飞 +1 位作者 尹洪杰 吕翔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56-759,共4页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骨性Ⅲ类错颌患者80例160颗上中切牙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一般资料。采用David根吸收分级法评估牙根吸收情况。根据正畸正颌治疗后患者是否发...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骨性Ⅲ类错颌患者80例160颗上中切牙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一般资料。采用David根吸收分级法评估牙根吸收情况。根据正畸正颌治疗后患者是否发生牙根吸收分为吸收组与未吸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性Ⅲ类错颌患者上中切牙在正畸正颌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2例患者60颗(37.50%)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牙根吸收评分3分48颗,2分10颗,1分2颗,平均吸收量为(2.11±0.76)mm。两组患者的牙根发育情况、治疗疗程、上中切牙牙齿移动距离、是否拔牙及余留牙周膜面积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根发育情况、治疗疗程及是否拔牙是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治疗过程中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治疗后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率为37.50%;牙根发育情况、治疗疗程及治疗过程中是否拔牙是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颌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根吸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窦尉尉 岳从雷 +5 位作者 张家坤 张广德 沙耀利 刘娟 靳霞 杜衍晓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5月济宁口腔医院收治的8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5月济宁口腔医院收治的8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实验组采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关闭间隙时间、排齐时间,上颌第一磨牙、上颌中切牙矢状方向牙移动距离。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测量上中切牙边缘终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U1I-HP)、上中切牙根尖至冠状面的距离(U1I-CP)、上牙槽缘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Sd-CP)、上牙槽座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A-HP)、唇上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Ls-CP)和鼻下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Sn-CP),计算相关变化量,比较治疗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排齐时间、A-HP变化量、Sn-CP变化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及上颌中切牙向远中移动距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闭间隙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U1I-HP、U1I-CP、Sd-CP、Ls-CP变化量比对照组高(P<0.05)。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可缩短关闭间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对牙矢状方向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术 上颌快速扩弓 正畸-正颌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手术先行模式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家琦 曹志炜 毕瑞野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11期733-738,共6页
对于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传统的治疗模式是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畸。随着牙颌面畸形治疗的不断发展,目前手术先行模式即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可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优... 对于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传统的治疗模式是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畸。随着牙颌面畸形治疗的不断发展,目前手术先行模式即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可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优势。本文从手术先行模式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和稳定性等方面,对手术先行模式在牙颌面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治疗模式,手术先行模式的适应证相对严格,通常仅限于骨性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骨性开[牙合]、双颌前突、面部不对称且不太需要术前正畸排齐牙齿或去除牙齿代偿的患者,具体为:①前牙无拥挤或轻度拥挤;②Spee曲线平坦或浅;③切牙倾斜度正常或轻度唇倾/舌倾;④上下牙弓关系较为协调,横向差异较小;⑤骨块移动后上下牙列咬合接触较为广泛,至少需要3个稳定的咬合触点。任何可能影响手术或最终治疗效果的咬合情况或可能影响术后愈合过程的疾病都被视为其禁忌证,手术先行模式同时存在潜在局限性如咬合不稳定、骨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可能较高,但仍有待进一步循证研究证实。多数文献认为两种治疗模式的效果和稳定性无明显差异,但现阶段仍缺乏足够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提供确切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 手术先行模式 Ⅱ类错[牙合]畸形 Ⅲ类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意义与精要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琳 孙大宝 张夏睿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66-269,共4页
严重骨性错畸形除了牙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上下颌骨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对称性等显著异常,进而影响患者口腔、颌面乃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也会对患者的社会心理带来不同程度影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严重骨性错畸形,可最大限度地改善正畸治疗... 严重骨性错畸形除了牙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上下颌骨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对称性等显著异常,进而影响患者口腔、颌面乃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也会对患者的社会心理带来不同程度影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严重骨性错畸形,可最大限度地改善正畸治疗难以解决的骨性问题,在排齐牙齿、维护牙齿健康的同时,又可获得协调而稳定的咬合关系,改善口腔功能和面部美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畸形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正颌术后功能变化
原文传递
骨性安氏Ⅲ类错下颌单颌手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奕 毕玮玮 陈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上、下颌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手术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手术方式为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上、下颌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手术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手术方式为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B、B点和Pog点到Y轴的距离变小,ANB变大;软组织颏唇角、TLL点、SB点和TC点到Y轴的距离均变小,且均有显著差异(P<0.01)。SB点到Y轴的距离与B点到Y轴的距离存在线性关系,比值为1∶1,决定系数R2=0.96;TC点到Y轴的距离与Pog点到Y轴的距离比为0.84,决定系数R2=0.97。结论:单纯下颌前突患者经正畸和BSSRO治疗后,上颌软组织无明显变化,上、下唇长度不受影响。颏前点软组织与骨组织变化比值为0.84,颏唇沟点为1:1,相关强度均在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SRO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安氏Ⅲ类错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方丝弓技术在正颌术前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臻 郑莹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对利用方丝弓矫治器对正颌术前后正畸治疗的牙颌面畸形病例进行疗效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丝弓技术,对本组所有均来自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牙颌面畸形的27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最大29岁,最小16岁4个... 目的对利用方丝弓矫治器对正颌术前后正畸治疗的牙颌面畸形病例进行疗效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丝弓技术,对本组所有均来自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牙颌面畸形的27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最大29岁,最小16岁4个月,平均年龄22岁6个月。)进行正颌术前后的正畸治疗。结果患者中术前正畸疗程4-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正畸时间3-10个月,平均7个月,全部疗程12-25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正畸去代偿效果明显,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侧貌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方丝弓矫治器可有效地应用于正颌外科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丝弓矫治器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对牙齿、骨骼影响的长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磊 王宏伟 +3 位作者 齐素青 张超 王双庆 来卫东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牙齿、骨骼的变化及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26例,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颌术式采用上颌Le FortⅠ型加下颌矢状劈开术。在矫治前(T0),正颌手治疗后6个月(T1)...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牙齿、骨骼的变化及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26例,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颌术式采用上颌Le FortⅠ型加下颌矢状劈开术。在矫治前(T0),正颌手治疗后6个月(T1)、治疗后3年(T2)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分析牙齿和骨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除Y轴角和N-S-Ar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SNB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下颌骨向前移动。U1-SN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畸形 头影测量分析
下载PDF
下颌后退术后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宏伟 齐素青 +2 位作者 王建国 蔡智芳 李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的影响,分析下颌后退与舌骨、舌体位置改变和咽腔间隙缩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于正颌手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的影响,分析下颌后退与舌骨、舌体位置改变和咽腔间隙缩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于正颌手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三维重建颅颌面、气道及舌骨的立体模型,建立以蝶鞍中心(S)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测量治疗前后咽腔各段最窄处的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各段容积和咽腔总容积,同时测量颏前点、舌骨点、舌根点的三维位置,分析颏前点的变化与咽腔间隙及舌骨、舌体位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咽腔间隙呈现整体缩窄趋势。舌骨发生了后下移位,其中向后、向下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5.72、2.76 mm(P<0.05);舌根点向后平均移动了4.04 mm(P<0.01)。19项相关性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14项,其中下颌后退量与咽腔总容积改变的相关性最强(r=0.834,P<0.01)。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可造成咽腔缩窄,舌骨后下移位,舌体向后移位;下颌后退量与咽腔间隙缩窄、舌骨和舌体位置的改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畸形 咽腔 锥形束CT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妍竹 简繁(综述) 赖文莉(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42-145,150,共5页
颌面部严重的骨性畸形需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作为正畸手段,在完成术前术后正畸的应用方面已较为普遍,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较少。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正颌手术设... 颌面部严重的骨性畸形需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作为正畸手段,在完成术前术后正畸的应用方面已较为普遍,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较少。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正颌手术设计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可供探索的空间更广阔。该文列举了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特点,并对当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正颌手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 颌间牵引 数字化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