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精本草考证与启迪 被引量:70
1
作者 刘京晶 斯金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1-636,共6页
为了明晰"黄精"基原植物沿革与变迁、药用部位与传统功效、资源与分布,该文对"女萎""葳蕤""黄精"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女萎",包含了《名医别录》记载的"葳蕤"与"黄精"两者的功效,其中"葳蕤"... 为了明晰"黄精"基原植物沿革与变迁、药用部位与传统功效、资源与分布,该文对"女萎""葳蕤""黄精"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女萎",包含了《名医别录》记载的"葳蕤"与"黄精"两者的功效,其中"葳蕤"传承了"女萎"的主治功效,"黄精"传承了"女萎""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等主补功效,其后本草均沿用《名医别录》记载。"黄精"基原植物的沿革与变迁进一步表明,明清以前本草中"玉竹"(女萎、葳蕤)中包含"黄精",其中唐初以前主要根据根状茎结节状形态与个体大小区分"黄精"、"玉竹",形态的鉴别具有科学性一直沿用至今,大小鉴别显然不科学;唐代至清初强调叶对生者为正精,将年幼的黄精与滇黄精、叶互生的多花黄精等误认为"玉竹",追根溯源"黄精"应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女萎"……,"黄精"的古方开发应一并注重"玉竹"方。历代本草记载"黄精"药用部位除根茎外,叶、花、果实和幼苗均可作食药用,但近代未见开发利用;"黄精"的栽培历史悠久,唐诗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种植方法;"黄精"的采收加工从"二月采根,阴干"(《名医别录》)发展至"九蒸九曝"(《食疗本草》)、"今通八月采"(《本草图经》),但"黄精"栽培品种、资源培育与精准采收等关键技术直至现代仍无重大突破。《本草图经》首次记载"黄精"道地产区"以嵩山、茅山者为佳",但江苏茅山、河南嵩山并非现代的"黄精"主产区,"黄精"产区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基原植物 药用部位 采收加工 考证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山东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赵志刚 郜舒蕊 +5 位作者 侯俊玲 王文全 许振光 宋嬿 张现明 李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6-1400,共5页
该文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及“发汗”处理加工丹参药材,并对切段样品和整体样品进行了晒干和阴干处理,通过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及不同形式药材干燥对丹参药材质... 该文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及“发汗”处理加工丹参药材,并对切段样品和整体样品进行了晒干和阴干处理,通过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及不同形式药材干燥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晒干样品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及迷迭香酸损失明显,但整体药材优于切段;烘干对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影响较大,高温(80~100℃)易造成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大量损失;丹参经“发汗”后,迷迭香酸含量降低,丹酚酸B无明显变化,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含量显著升高;阴干及低温烘干(40~60℃)最有利于丹参中活性成分的保留,且阴干处理的切段样品与整体样品各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从各活性成分含量、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阴干或低温(40~60℃)烘干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产地加工 干燥方法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药用百合本草考证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卫 王嘉伦 +3 位作者 张志杰 彭华胜 詹志来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007-5011,共5页
为了明晰百合基原植物变迁沿革与加工炮制工艺,该文通过梳理古代医药文献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研究认为百合科植物野百合及其变种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为中国古代药用百合的正品。自宋代医家寇宗奭开始将百合科植物卷丹L.... 为了明晰百合基原植物变迁沿革与加工炮制工艺,该文通过梳理古代医药文献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研究认为百合科植物野百合及其变种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为中国古代药用百合的正品。自宋代医家寇宗奭开始将百合科植物卷丹L.lancifolium作为药用百合品种使用,其后仍有一些明清医家效仿。但绝大多数医家认为其“不堪入药”,该文从此观点;山丹即百合科植物细叶百合L.pumilum,自《日华子本草》开始将其作为药用百合品种,但主要用于外科,功效也与传统百合功效不同。该文认为细叶百合这一品种不应作为传统药物百合使用,应作为另一种药物如“红百合”的来源品种使用。因此,《中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百合的3个药用品种即卷丹、百合和细叶百合与我国传统用药规律并不完全相符。建议经典名方研发时选用野百合及其变种为药用百合的品种来源。药用百合的产地主要有甘肃成县、湖北荆州、安徽滁州以及山东菏泽。药用百合古代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包括鲜品与干品)、炙法与蒸法3类,经典名方所使用的百合炮制方法应结合具体方剂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植物基原 中药炮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佛手的品种源流及药用食用考 被引量:19
4
作者 罗思敏 吴孟华 +4 位作者 周宇 黄子韩 张英 马志国 曹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997-4003,共7页
佛手为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发现,佛手的相关记载模糊、品种来源混乱,历史上出现过不同品种混用的现象。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古籍的考察,结合现代文献、权威中草药书籍综合分析,对佛手名称、基原... 佛手为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发现,佛手的相关记载模糊、品种来源混乱,历史上出现过不同品种混用的现象。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古籍的考察,结合现代文献、权威中草药书籍综合分析,对佛手名称、基原、产地、炮制加工、功效主治进行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佛手别名众多,元以前一直存在佛手与香橼混用的现象,至元朝时期才从性味功效上将二者区分开来,基原与今用品种一致,佛手乃枸橼的变种。对佛手原植物形态的记载,以"状如人手,有指"为主要特征。佛手的产地一直较为稳定,以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为主产区。佛手的药用炮制加工方法记载较少,沿用至今的仅为蒸制,此法可降低辛燥之性;食疗品加工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潮州老香黄为代表。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佛手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历代本草描述与之基本一致。该文考证结果可对佛手正本清源,历代佛手的炮制加工及性味功效的整理和总结可为规范其炮制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香橼 品种 本草考证 炮制加工
原文传递
黑莓原果汁及其果汁饮料加工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海燕 孙醉君 蔡剑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17,共3页
根据黑莓果实的组织结构及理化性状特点,比较了原果汁不同提取方法对所含成分的影响,提出了保持黑莓原有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的原果汁及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
关键词 黑莓 果汁饮料 饮料制造
下载PDF
不同产地初加工方式处理杜仲叶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严瑞娟 张水寒 +3 位作者 罗跃龙 蔡萍 肖娟 万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085-2091,共7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初加工方式处理杜仲叶进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阐明不同初加工方式对杜仲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杜仲叶的产地初加工方式。方法对所采集的杜仲鲜叶以不同的产地初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并采用HPLC法,建立用... 目的对不同产地初加工方式处理杜仲叶进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阐明不同初加工方式对杜仲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杜仲叶的产地初加工方式。方法对所采集的杜仲鲜叶以不同的产地初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并采用HPLC法,建立用以评价初加工方式优劣的指纹图谱体系。色谱条件:以Promosil 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扫描波长200~400 nm,检测波长208 nm,柱温25℃,体积流量0.8 mL/min。结果系统研究了杜仲叶的不同产地初加工方式,并建立了评价其优劣的杜仲叶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主要共有峰,但是各共有峰峰面积相差较大,绿原酸、京尼平苷酸等主要有效成分的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同时用于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该方法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可较全面地反映不同产地初加工方式处理的杜仲叶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初加工 绿原酸 京尼平苷酸 HPLC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不同加工方法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和酚酸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平顺 晋小军 +5 位作者 赵建邦 何禄仁 丁永辉 韩康 鲁静 林瑞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熏法、晾法、晒法和烘法对大黄蒽醌类、酚酸类成分的影响,为大黄药材、饮片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分别测定蒽醌类成分、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以聚类分析评价。结果:加工方法对大黄中大黄蒽醌类、酚酸类成分有明显影响,传... 目的:比较熏法、晾法、晒法和烘法对大黄蒽醌类、酚酸类成分的影响,为大黄药材、饮片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分别测定蒽醌类成分、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以聚类分析评价。结果:加工方法对大黄中大黄蒽醌类、酚酸类成分有明显影响,传统的熏法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最高,晾法次之,均可达到《中国药典》的规定,晒法和烘法加工的质量次。结论:熏法推广受到限制,晾法是目前适宜的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产地加工 蒽醌类成分 酚酸类成分 HPLC
下载PDF
趁鲜清洗和干制后清洗对三七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骏飞 徐娜 +5 位作者 金艳 杨野 詹志来 郭兰萍 胡强 刘大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227-1233,共7页
目的研究趁鲜清洗和干制后清洗两类不同清洗方式对三七药材外观品质和内在成分的影响,为规范三七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传统不清洗直接晒干、传统打磨加工、趁鲜清洗后晒干、干制后清洗等方法处理,对三七主根的干燥时间、折干... 目的研究趁鲜清洗和干制后清洗两类不同清洗方式对三七药材外观品质和内在成分的影响,为规范三七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传统不清洗直接晒干、传统打磨加工、趁鲜清洗后晒干、干制后清洗等方法处理,对三七主根的干燥时间、折干率、密度、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成分的影响。结果传统不清洗直接晒干,三七药材表皮会黏附大量红土,外观性状和卫生指标差;传统打磨加工方法虽可清除部分三七表皮泥土,但打磨对药材表皮磨损较大,并造成折干率和三七素含量降低,下降率分别为10.0%和18.1%;将三七干制后清洗,则会导致药材表皮磨损脱落,表皮颜色发白无光泽,并导致总灰分、醇提物、人参皂苷Re、三七素和可溶性糖等内在成分的大幅损失,损失率分别高达9.9%~17.7%、8.3%~15.9%、63.9%~70.8%、12.5%~36.1%和27.3%~37.4%,且干制后清洗时间越长,药材内在成分损失越大;而将三七趁鲜清洗后再干燥,既利于三七表皮脱水,缩短干燥时间,又提高了药材卫生和外观性状指标,并大幅降低药材内在成分的损失。结论建议在三七药材产地加工上,应大力推广趁鲜清洗后再干燥加工的方式,以科学去除药材外源污染物,保证三七药材外观和内在质量,并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产地加工 清洗 外观性状 皂苷 三七素
原文传递
干燥前水洗对丹参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尉广飞 李翠 +2 位作者 刘谦 李佳 张永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研究干燥前水洗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活性成分量的影响,为规范丹参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丹参鲜药材采取不洗、冲洗、浸洗、搓洗等方法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其活性成分量的变化,Diamona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目的研究干燥前水洗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活性成分量的影响,为规范丹参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丹参鲜药材采取不洗、冲洗、浸洗、搓洗等方法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其活性成分量的变化,Diamona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26%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86和270 nm。结果水洗后,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 5种活性成分量均有所降低,水洗力度越大,质量分数降低幅度越大,搓洗丹参中的活性成分量最低。结论水洗使丹参活性成分遭受损失,应尽量采用冲洗方式,既要减少与水接触的时间,又要避免药材间摩擦及人工搓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产地加工 水洗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隐丹参酮 丹参酮I 丹参酮IIA
原文传递
丹参药材的产地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军 戴衍朋 +2 位作者 石典花 苏本正 孙立立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807-181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为丹参产地加工成饮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山东两地(平阴、平邑)产鲜丹参药材,以鲜切、干燥三成干切、干燥五成干切、全干切、传统切[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方法]、全干蒸后...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为丹参产地加工成饮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山东两地(平阴、平邑)产鲜丹参药材,以鲜切、干燥三成干切、干燥五成干切、全干切、传统切[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方法]、全干蒸后切、鲜蒸切、三成干蒸切、鲜煮切(再分为晾、烘)等24种工艺加工成丹参饮片,以饮片外观性状和水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等为指标对产地加工工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外观性状来看,传统切、鲜蒸切、三成干蒸切所得饮片表面色泽较好,成片率高,较符合药典相关描述。从水分、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来看,各工艺所得丹参饮片水分含量为3.60%~10.4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51.07%~70.1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5.08%~20.36%,均符合药典规定的含量标准;丹参酮类含量为0.16%~0.79%,其中来源于平阴的饮片只有鲜切和鲜煮切烘样品不符合药典标准(丹参酮类含量不得少于0.25%),而来源于平邑的饮片均符合标准;丹酚酸B含量为4.51%~8.68%,所有样品均符合药典标准(丹酚酸B含量不得少于3.0%)。在所有加工方法中,以蒸切晾干工艺所得饮片各指标含量更高。结论:从饮片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蒸后切晾干较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产地加工 外观性状 丹参酮类 丹酚酸B
下载PDF
山东黄芩不同加工方法饮片质量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文海 容蓉 +3 位作者 王姣 张力中 谭鹏 张惠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 :考察山东黄芩产地加工饮片的质量。方法 :对供试饮片进行了TLC、紫外谱线组法鉴别、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水分检查、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 :黄芩产地加工饮片优于药典法制备饮片。结论 :黄芩产地加工饮片具可行... 目的 :考察山东黄芩产地加工饮片的质量。方法 :对供试饮片进行了TLC、紫外谱线组法鉴别、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水分检查、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 :黄芩产地加工饮片优于药典法制备饮片。结论 :黄芩产地加工饮片具可行性和规范化、产业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产地加工 饮片 质量
下载PDF
草豆蔻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璇 王丹 +5 位作者 于福来 张影波 谢小丽 黄梅 和俊才 庞玉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0-219,共10页
草豆蔻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均有记载,药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该文通过系统查阅草豆蔻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名称、基原、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炮制方法、性味和功效主治进行全面考证和整理,以期为草豆蔻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 草豆蔻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均有记载,药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该文通过系统查阅草豆蔻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名称、基原、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炮制方法、性味和功效主治进行全面考证和整理,以期为草豆蔻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草豆蔻别名有豆蔻、漏寇、草寇等,通过分析各类本草书籍中对草豆蔻的形态描述及附图,得出古人记载的草豆蔻可能出现与艳山姜、草果等出现使用混乱的情况,古今品种在部分地区发生了变化,今考证草豆蔻基原植物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主产于岭南等热带地区,以海南产质量较佳,采收时间一般为夏秋果实成熟季节。草豆蔻炮制方法多样,古有面裹煨制、吴茱萸制、炒制等,现代一般采用净制(去皮生用),具有健脾暖胃、下气开郁、燥湿驱寒等功效。现代研究应加强草豆蔻基础研究,制定炮制的量化标准和道地药材数字化标准,深入挖掘草豆蔻在古代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及应用,使草豆蔻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本草考证 基原植物 产地 炮制 功效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蔓荆子本草考证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卫 王嘉伦 +3 位作者 唐力英 詹志来 彭华胜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503-5507,共5页
古代蔓荆子的品种来源混乱,历史上牡荆属Vitex的多种植物如蔓荆单叶蔓荆、山牡荆、黄荆、牡荆等都被作为蔓荆子的药用品种使用。造成这种混乱的源头在于早期医书中不区分蔓荆子与牡荆子,将二者作为同一药物使用。自南北朝陶弘景始,医家... 古代蔓荆子的品种来源混乱,历史上牡荆属Vitex的多种植物如蔓荆单叶蔓荆、山牡荆、黄荆、牡荆等都被作为蔓荆子的药用品种使用。造成这种混乱的源头在于早期医书中不区分蔓荆子与牡荆子,将二者作为同一药物使用。自南北朝陶弘景始,医家开始在功效与来源上区分蔓荆子与牡荆子。但陶弘景颠倒了蔓荆与牡荆入药品种,唐代在《新修本草》中纠正了这一错误认识,始将单叶蔓荆定为蔓荆子的入药品种。这一观点在后代本草中得到延续,且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单叶蔓荆应作为蔓荆子的主流入药品种。明代《本草纲目》开始将牡荆属的另一品种蔓荆作为蔓荆子入药品种,但在古代本草著作中罕见使用,直至《中药志》将其定位蔓荆子入药品种后,被逐渐延用下来。基于上述原因,建议经典名方研发中选用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a作为药用品种。单叶蔓荆在全国分布广泛,以山东省为盛;蔓荆产地为我国广西、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古代蔓荆子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炒、蒸、煮以及蒸炒共制等几种方法,经典名方所使用的蔓荆子炮制方法应结合具体药物条文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植物基原 炮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丁香药材的考证 被引量:7
14
作者 常晖 马存德 +2 位作者 王二欢 杨祎辰 詹志来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本草考证经典名方中所用丁香药材的名称、基原、功效、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等,理清古今关系,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古代医书方剂中的丁香药材来源一致,且与本草书籍中记载...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本草考证经典名方中所用丁香药材的名称、基原、功效、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等,理清古今关系,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古代医书方剂中的丁香药材来源一致,且与本草书籍中记载丁香药材的主治功效一致。丁香的别名相对较少,多称之“公丁香”。丁香历代均为进口药材,古今丁香主产地一致,为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均有栽培。丁香的品质主要以其挥发油的含量高低作为评定标准,以个大、粗壮、色红棕、油性足、能沉于水、香气浓郁、无碎末者为佳。采收时间为9月至次年3月间,当花蕾由绿转红、花瓣尚未开放时采收,采后晒干。通过考证得出历史上丁香药材的基原植物为丁子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L.M.Perry。古人将丁香花蕾称为“公丁香”或“雄丁香”,而将丁香果实称为“母丁香”、“雌丁香”、“鸡舌香”。经典名方中所载“丁香”,应为今之丁香Caryophylli Fl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丁香 丁子香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功效 产地 加工 品质
原文传递
川贝母的产地加工技术和干燥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江云 柳莹 王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研究川贝母的产地加工技术以及川贝母饮片的最佳干燥条件。方法考察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对小、中、大3种规格的川贝母水份含量的影响。结果在40℃下,小、中、大规格的川贝母分别经过68、72、85 h干燥,其水份含量为8%±0.2%。结论... 目的研究川贝母的产地加工技术以及川贝母饮片的最佳干燥条件。方法考察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对小、中、大3种规格的川贝母水份含量的影响。结果在40℃下,小、中、大规格的川贝母分别经过68、72、85 h干燥,其水份含量为8%±0.2%。结论在40℃下,小、中、大规格的川贝母分别经过68、72、85 h干燥,色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产地加工 干燥条件 水份含量
原文传递
鸡矢藤的药用情况考证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天元 马羚 蒋桂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
目的:对民族药鸡矢藤进行本草考证,为鸡矢藤的进一步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5部本草,以及1960年至2016年间发行的《中华本草》《中国植物志》等55部现代本草著作及若干文献整合梳理... 目的:对民族药鸡矢藤进行本草考证,为鸡矢藤的进一步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5部本草,以及1960年至2016年间发行的《中华本草》《中国植物志》等55部现代本草著作及若干文献整合梳理,对鸡矢藤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性味归经等药用情况进行考证,并主要厘清其主流品种,整理其在各民族中的使用情况,结果与结论:经考证"鸡矢藤"之名,始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鸡矢藤的主流品种为茜草科鸡矢藤属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又名鸡屎藤,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生长于海拔200~2 000 m的山坡、林中、林缘、沟谷边灌丛中或缠绕在灌木上,主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加工方式多为阴干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其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为消食、止痛、解毒、祛湿,可用于食积不化、胸胁脘腹疼痛以及湿疹、疮疡肿痛等症,其在我国苗族、土家族、壮族等多个民族中均有使用。但是目前存在市场流通中多品种混杂、加工方式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都为鸡矢藤的质量标准研究带来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鸡矢藤 名称 基原植物 药用部位 采收加工 性味归经 考证
下载PDF
丹参饮片产地加工工艺与质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平 俞磊明 +3 位作者 朱光明 谈景福 张朋 李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9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为改良丹参饮片产地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干切、浸润、水蒸气闷润3种方法加工丹参饮片,通过饮片品相认定并结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丹参饮片质量。[结果]丹参干切片切制困难,...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为改良丹参饮片产地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干切、浸润、水蒸气闷润3种方法加工丹参饮片,通过饮片品相认定并结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丹参饮片质量。[结果]丹参干切片切制困难,表面色泽差,呈砖红色,常出现开裂、翘边,片形不一致且成片率低;浸润所得丹参饮片表面颜色加深,切面平整、无裂缝、呈暗红色,芯部呈紫黑色,片形不美观,丹酚酸B、丹参酮ⅡA含量均显著降低;水蒸气闷润所得丹参饮片表面颜色鲜亮、呈紫红色,切面平整、光滑、无裂痕、呈淡黄色,质硬,参味浓,片形美观,成片率高,加工省时省力,且丹酚酸B与丹参酮ⅡA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从饮片品相、各活性成分含量、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饮片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水蒸气闷润软化药材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饮片 产地加工 品相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下载PDF
延胡索加工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燕 任小菊 徐皓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6期59-61,共3页
延胡索为我国的大宗常用中药之一,市场需求量很大,而延胡索产地加工技术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延胡索的产地初加工方法、再加工方法以及在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影响其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寻求最优的延胡索加工技术提供科... 延胡索为我国的大宗常用中药之一,市场需求量很大,而延胡索产地加工技术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延胡索的产地初加工方法、再加工方法以及在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影响其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寻求最优的延胡索加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产地加工 药材质量
下载PDF
基于多台光学经纬仪实时交会的弹道初段解算方案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项树林 徐宁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5-208,共4页
导弹飞行试验中,初段弹道位置参数一般通过两台光学经纬仪交会测量获得。而由于布站条件限制,这种定位方式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尤其是由位置滤波(或者平滑)得到的速度参数带有较大的随机误差,不能为安控和数字引导提供有效的实时信息源... 导弹飞行试验中,初段弹道位置参数一般通过两台光学经纬仪交会测量获得。而由于布站条件限制,这种定位方式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尤其是由位置滤波(或者平滑)得到的速度参数带有较大的随机误差,不能为安控和数字引导提供有效的实时信息源。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多台光学经纬仪实时交会定位的方案,并对工程应用中面临的难点和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测量 精度 弹道初段 数据处理
下载PDF
Treatment of Cultural Default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from the Relevance-Theoretic Perspective
20
作者 胡敏燕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9期147-148,共2页
The present paper intends to argue that treatment of cultural default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can be accounted for within the relevance theory. An account of relevance theory is presented. Detailed analysis of some re... The present paper intends to argue that treatment of cultural default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can be accounted for within the relevance theory. An account of relevance theory is presented. Detailed analysis of some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of translation within the relevance-theoretic framework is made. The notions in Relevance Theory can effectively account for the operation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when tackling the cultural default. The purpose of using various translation skills is to obtain the optimal relevance between cognitive context in target readers' minds and communication intention of the original aut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 readers original author processing efforts contextual effec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