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环境责任“原罪”说——关于环境无过错归责原则合理性的再思考 |
徐祥民
吕霞
|
《法学论坛》
|
2004 |
34
|
|
2
|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刍议 |
张莉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5
|
|
3
|
从对峙到汇融:电子竞技文化的“罪论”与突围 |
李少多
刘玉堂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4
|
再论环境侵权责任的“原罪”说 |
吕霞
徐祥民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5
|
意志之罪:恶的根源——奥古斯丁恶理论的伦理意义 |
龚群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6
|
霍桑的清教主义观——《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布朗之死解读 |
王庆光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8
|
|
7
|
解读霍桑《胎记》中的宗教观与科学观 |
刘文洋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6
|
|
8
|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 |
陈建斌
龙翠红
|
《当代经济管理》
|
2006 |
4
|
|
9
|
霍桑的伦理道德立场 |
阳根华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4
|
|
10
|
家族企业所有权来源、合法性质疑与创新投资 |
许为宾
蹇亚兰
严子淳
|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1
|
自我忏悔与自我惩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罪观念和赎罪之道 |
鹿国治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5
|
|
12
|
霍桑三部作品中“恶”之主题探析 |
胡爱华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5
|
|
13
|
罪恶与救赎——论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对人的本质理解之异同 |
肖四新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4
|
|
14
|
安徒生童话中的宗教意蕴 |
钱中丽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5
|
论白先勇小说创作中的美国因素 |
吕周聚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6
|
发展中国家偏好钉住汇率制度的新理论分析 |
杜晓蓉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7
|
论霍桑作品中的“原罪”思想 |
眭彩霞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5 |
3
|
|
18
|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的宗教主题——认罪之艰难 |
姚石
|
《巢湖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9
|
寻找失落的精神“伊甸园”——基督教文化视域下《百年孤独》的原罪意识 |
唐超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16 |
3
|
|
20
|
美国高等教育捐赠文化透视 |
胡慧勇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