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责任“原罪”说——关于环境无过错归责原则合理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34
1
作者 徐祥民 吕霞 《法学论坛》 2004年第6期16-21,10,共7页
关于环境侵权无过错归责原则合理性的解释,学术界作过反复探讨,但都没有给出无懈可击的论证。我们主张环境责任"原罪"说,即任何环境行为都负有妨碍环境的"原罪",环境侵权是由环境行为引发的对有归属利益的危害。环... 关于环境侵权无过错归责原则合理性的解释,学术界作过反复探讨,但都没有给出无懈可击的论证。我们主张环境责任"原罪"说,即任何环境行为都负有妨碍环境的"原罪",环境侵权是由环境行为引发的对有归属利益的危害。环境侵权行为人只是环境行为人中的一部分,只有他们才成为环境侵权的受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罪 环境行为 环境侵权 无过错归责原则
下载PDF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刍议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4-126,共3页
世界文化的划分因其角度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文化体系,其中较为直接的一种划分是将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这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东方属于耻感文化而西方属于罪感文化。究其原因,这两种文化的... 世界文化的划分因其角度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文化体系,其中较为直接的一种划分是将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这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东方属于耻感文化而西方属于罪感文化。究其原因,这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在于东方耻感文化根源于儒家思想而西方罪感文化根源于基督教之“原罪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感文化 罪感文化 儒家思想 原罪说
下载PDF
从对峙到汇融:电子竞技文化的“罪论”与突围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少多 刘玉堂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2,共6页
在儒家价值观文化传统以及对游戏负面情感认知的背景下,歧视游戏仿佛有着天然的正确性。故作为裹挟游戏元素的电子竞技文化就以身体疾病、心理成瘾、暴力犯罪的表现而被扣上了"原罪"的帽子。但究其本质,电子竞技文化的"... 在儒家价值观文化传统以及对游戏负面情感认知的背景下,歧视游戏仿佛有着天然的正确性。故作为裹挟游戏元素的电子竞技文化就以身体疾病、心理成瘾、暴力犯罪的表现而被扣上了"原罪"的帽子。但究其本质,电子竞技文化的"原罪"是主流文化面对新兴文化事象而自然生成的规训控制。只有在破除电子竞技文化"原罪论"的基础上建立"非罪论",才能从对峙走向汇融,实现电子竞技文化的真正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竞技 体育文化 “原罪” 道德规训 文化堕距 互构
下载PDF
再论环境侵权责任的“原罪”说 被引量:12
4
作者 吕霞 徐祥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一般侵权行为成立的前提是行为的正当性,而特殊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在于特殊行为的潜在风险性。环境侵权行为也具有潜在风险性,但其更本质的特点是改变环境或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这种行为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避免地而不是潜在地给环境造成... 一般侵权行为成立的前提是行为的正当性,而特殊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在于特殊行为的潜在风险性。环境侵权行为也具有潜在风险性,但其更本质的特点是改变环境或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这种行为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避免地而不是潜在地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这是其"原罪"之所在。让环境侵权行为人承担责任不是基于过错或其他什么理由,而是以环境侵权行为的原罪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侵权责任 原罪
下载PDF
意志之罪:恶的根源——奥古斯丁恶理论的伦理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龚群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早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这个世界恶的来源问题是基督教教义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个时期的相关理论都提出了意志为恶的起源论。奥古斯丁之前的神学思想家奥利金等人没有摆脱柏拉图哲学的影响,提...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早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这个世界恶的来源问题是基督教教义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个时期的相关理论都提出了意志为恶的起源论。奥古斯丁之前的神学思想家奥利金等人没有摆脱柏拉图哲学的影响,提出二元论的意志说。奥古斯丁坚持认为,造物主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一切从本性上看是善的,同时认为上帝给了人意志自由。正是因为被造物(魔鬼与初人)有意志自由,他们因为骄傲而自己背离上帝,从而才有了罪与恶。骄傲是恶的开端,而谦卑是一切德性中首要的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意志 自由 骄傲 原罪
下载PDF
霍桑的清教主义观——《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布朗之死解读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庆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主人公布朗为了履行与魔鬼的约定而进行了一次森林之行,其实这是他为了探索人性世界真相的一次精神之旅。而从清教主义原罪论来看,这次旅行注定是痛苦的,因为他发现了人心深处的黑暗与罪恶。那么... 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主人公布朗为了履行与魔鬼的约定而进行了一次森林之行,其实这是他为了探索人性世界真相的一次精神之旅。而从清教主义原罪论来看,这次旅行注定是痛苦的,因为他发现了人心深处的黑暗与罪恶。那么,死亡是否是他获得救赎的方式?这渗透着霍桑对清教主义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教主义 原罪 救赎 死亡
下载PDF
解读霍桑《胎记》中的宗教观与科学观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文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20-424,共5页
霍桑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发展时期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胎记》是其短篇佳作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因无法容忍妻子脸上的一块胎记带来的不完美,试图用实验消除胎记却最终断送了妻子性命的故事。霍桑的作品常因含义丰富隐晦而引... 霍桑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发展时期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胎记》是其短篇佳作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因无法容忍妻子脸上的一块胎记带来的不完美,试图用实验消除胎记却最终断送了妻子性命的故事。霍桑的作品常因含义丰富隐晦而引发评论界的争论,胎记的多重象征意义也给历代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诠释空间。小说中胎记的意象统领贯穿全文,胎记是霍桑矛盾的宗教观与辩证的科学观具象化的载体。看似简单的情节围绕胎记层层深入:不可消除的手形胎记象征着霍桑对清教原罪观的认同;女主人公因胎记而死的悲剧隐含了霍桑对清教局限性的批判;同时,科学家消除胎记的实验传达了霍桑超越时代的、发人深省的科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记 宗教观 科学观 原罪 含混性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建斌 龙翠红 《当代经济管理》 2006年第5期99-104,共6页
货币错配是开放型经济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现象,是最近二十多年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危机高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使得解决危机的成本变得更为高昂。发展中国家应该理解货币错配形成的机理,高度重视货币错配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有效措... 货币错配是开放型经济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现象,是最近二十多年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危机高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使得解决危机的成本变得更为高昂。发展中国家应该理解货币错配形成的机理,高度重视货币错配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和控制货币错配风险,维护自身金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货币错配 原罪
下载PDF
霍桑的伦理道德立场 被引量:4
9
作者 阳根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01-602,共2页
在被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美国19世纪文学中,霍桑坚持人性皆恶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清教主张,以揭示罪恶及其罪恶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义作为小说创作的宗旨。他采取了中性的道德立场,通过叙述故事人物特定的生命感觉与... 在被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美国19世纪文学中,霍桑坚持人性皆恶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清教主张,以揭示罪恶及其罪恶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义作为小说创作的宗旨。他采取了中性的道德立场,通过叙述故事人物特定的生命感觉与所遵循的个体法则以传达出基本的道德意义,即罪恶是人们联系彼此的精神纽带与实现内在世界净化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 原罪 清教伦理 道德立场
下载PDF
家族企业所有权来源、合法性质疑与创新投资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为宾 蹇亚兰 严子淳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2-215,共14页
本文以第七至十一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库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家族所有权形成途径的合法性质疑如何影响其创新投资决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会依赖政治保障而发生变化。研究发现:(1)同等条件下,面临合法性质疑的国... 本文以第七至十一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库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家族所有权形成途径的合法性质疑如何影响其创新投资决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会依赖政治保障而发生变化。研究发现:(1)同等条件下,面临合法性质疑的国有改制型所有权会降低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2)《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弱化了国有改制型所有权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3)国有改制型所有权对家族企业创新投资的负面效应在企业家缺乏政治资本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国有改制型所有权对家族企业创新投资的负面效应在地位感知较低的企业家群体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国有改制型所有权 原罪 创新投资 物权法
原文传递
自我忏悔与自我惩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罪观念和赎罪之道 被引量:5
11
作者 鹿国治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2期74-78,共5页
理解'病态的天才'、'残酷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能忽视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创作的根本底蕴--宗教情怀、赎罪意识,抓住这一维度,或许才能走近作家本身.本文力图追踪和探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赎罪意识,厘清浸透着19世纪... 理解'病态的天才'、'残酷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能忽视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创作的根本底蕴--宗教情怀、赎罪意识,抓住这一维度,或许才能走近作家本身.本文力图追踪和探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赎罪意识,厘清浸透着19世纪俄罗斯独特宗教文化的独特赎罪的道路--自我救赎、自我忏悔和自我惩罚,以图提供一把能打开陀思妥耶夫斯基深不可测的'灵魂地下室'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罪 赎罪意识 自我救赎 自我忏悔 自我惩罚
下载PDF
霍桑三部作品中“恶”之主题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爱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8-40,共3页
霍桑的《红字》、《拉帕西尼的女儿》和《教长的黑面纱》这三部代表作品,执着于宗教意义上“恶”的观念,一方面他把“恶”当作造成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另一方面认为解决“恶”的途径是行善和自忏。
关键词 霍桑 心灵拯救 性本恶
下载PDF
罪恶与救赎——论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对人的本质理解之异同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四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06-113,共8页
莎士比亚戏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教有一致之处:都视人为有罪的存在,都认为罪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但它又与基督教有本质的差异:基督教认为救赎要依赖神恩,而莎士比亚戏剧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救赎观的不同,其根源在于它们... 莎士比亚戏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教有一致之处:都视人为有罪的存在,都认为罪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但它又与基督教有本质的差异:基督教认为救赎要依赖神恩,而莎士比亚戏剧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救赎观的不同,其根源在于它们对人的本质理解的差异。基督教从神学本体论出发,认为原罪是人的自由意志背离上帝的结果。而莎士比亚戏剧将罪恶看作是自由意志中的破坏力,尽管破坏力使人无法彻底自救,但自由意志中的内驱力可以使人在对自我有限性的触摸中,生发出对宇宙的敬畏感,获得人性的提升与精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基督教 人的本质 原罪 救赎
下载PDF
安徒生童话中的宗教意蕴 被引量:4
14
作者 钱中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102,共4页
安徒生是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作家,博爱、原罪、救赎是其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他用童话的形式表达、传播和演绎了基督教文化的博爱理念。他深深地爱戴上帝,童话中充满了对上帝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性的信心,他将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带... 安徒生是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作家,博爱、原罪、救赎是其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他用童话的形式表达、传播和演绎了基督教文化的博爱理念。他深深地爱戴上帝,童话中充满了对上帝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性的信心,他将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带入原罪意识中加以解剖以达到灵魂救赎。他的童话不仅充满着诗意和童趣,还闪耀着基督教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宗教意蕴 博爱 原罪 救赎
下载PDF
论白先勇小说创作中的美国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周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8,共8页
由于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白先勇塑造出了一批"美国化"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白先勇的作品中表现出原罪的道德观念,对人性的思考与表现有了独特性与深刻性;受西方现代小说审美观... 由于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白先勇塑造出了一批"美国化"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白先勇的作品中表现出原罪的道德观念,对人性的思考与表现有了独特性与深刻性;受西方现代小说审美观念的影响,他追求小说的艺术之美,注重文体形式与叙述技巧的运用,强调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合一,创造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他站在美国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冷静客观地表现台北人的生活,表现他们深层的内心世界。在他的笔下,无论是"纽约人"还是"台北人",都与他所具有的美国因素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实用主义 原罪 艺术形式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偏好钉住汇率制度的新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晓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3-137,共5页
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显示出“偏好”钉住汇率制度的倾向。近几年,相继出现的害怕浮动论、原罪论和美德两难论等,对于这种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同时,近期在钉住汇率制度验证方面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实证分析方... 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显示出“偏好”钉住汇率制度的倾向。近几年,相继出现的害怕浮动论、原罪论和美德两难论等,对于这种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同时,近期在钉住汇率制度验证方面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实证分析方法也支持了上述观点。这些理论和实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汇率制度博弈局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怕浮动 原罪 美德两难 东亚汇率制度 发展中国家
下载PDF
论霍桑作品中的“原罪”思想 被引量:3
17
作者 眭彩霞 《镇江高专学报》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霍桑在他的作品中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罪恶的处处存在是现实所在,人性是罪恶的,这就是他"原罪"思想的主题。这一思想的产生有其社会、宗教和家庭的背景。象征主义是他作品中烘托这一主题、阐释人性的重要表现手法。
关键词 人性 象征主义 “原罪” 主题思想 纳撒尼尔·霍桑 美国 小说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的宗教主题——认罪之艰难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石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科技理性的发展冲淡了传统的宗教信仰,而玛丽身边的一些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或摒弃或无视传统宗教信仰。在个人与社会生活处于危机之时,玛丽对新思潮与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此间他创作了《弗兰肯斯坦》,向人们揭示了传统宗教信仰的价值... 科技理性的发展冲淡了传统的宗教信仰,而玛丽身边的一些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或摒弃或无视传统宗教信仰。在个人与社会生活处于危机之时,玛丽对新思潮与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此间他创作了《弗兰肯斯坦》,向人们揭示了传统宗教信仰的价值,它对规范和拯救人类灵魂的作用以及在理性所展现的光辉前景面前,人类皈依宗教的不易和认罪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 《弗兰肯斯坦》 原罪 理性 传统
下载PDF
寻找失落的精神“伊甸园”——基督教文化视域下《百年孤独》的原罪意识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6-90,共5页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体现出深重的原罪思想。这部旷世之作不仅表现了原罪的多种存在方式及产生原因,也向我们传达了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的主旨。在《百年孤独》中,基督教文化的原罪不仅具有全家族性而且还是整个马贡多社会的缩影,无...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体现出深重的原罪思想。这部旷世之作不仅表现了原罪的多种存在方式及产生原因,也向我们传达了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的主旨。在《百年孤独》中,基督教文化的原罪不仅具有全家族性而且还是整个马贡多社会的缩影,无论是人自身还是社会整体,"原罪",都是难逃的宿命。而人与社会怎样超越原罪的纠缠,并选择灵魂的重生是这部小说所要传达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孤独》 原罪 两性 救赎
下载PDF
美国高等教育捐赠文化透视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慧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悠久的慈善传统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高校捐赠文化的历史、宗教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认为基督教信仰不仅仅是美国人努力创造财富的原动力,也是他们因罪富而馈赠个人所有于社会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捐赠高等教育的出发点... 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悠久的慈善传统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高校捐赠文化的历史、宗教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认为基督教信仰不仅仅是美国人努力创造财富的原动力,也是他们因罪富而馈赠个人所有于社会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捐赠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另外,工业革命后的实用主义哲学助推了美国人兴资办学的热诚;最后,规范的捐赠制度和法规,确保了美国高校捐赠的健康发展。美国高校捐赠资金庞大,作用突出,对我国高等教育在资金筹措方面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捐赠 罪富文化 捐赠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