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研究 被引量:71
1
作者 李振铎 胡义军 谭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16,共7页
受加拿大阿尔伯达和北美其它一些含煤盆地勘探开发深盆气经验的启发,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后发现,该盆地同样具备深盆气存在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和主要特征,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深盆气田。3项基本条件是:①有足够的、优质的... 受加拿大阿尔伯达和北美其它一些含煤盆地勘探开发深盆气经验的启发,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后发现,该盆地同样具备深盆气存在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和主要特征,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深盆气田。3项基本条件是:①有足够的、优质的、现今仍能生气生烃的烃源岩—煤系地层;②致密的储集层与烃源岩紧密配置,本区储层孔隙度绝大部分为5%~10%,渗透率绝大部分小于1×10-3μm2;③较好的区域性盖层。6个特征是:①下倾区大面积含气,上倾区含水,区域性气水倒置;②负压异常;③上古生界区域盖层以下整段厚400m地层饱含气(普遍含气);④没有底水或边水,含气与构造无关;⑤盆地北部上倾水区内的中、小构造含气;⑥可能存在天然气泄漏区。采用类比法预测,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量为50×1012m3左右,多套透镜状砂体叠置连片,含气面积10×104km2,潜在可探明储量2×1012m3,可能建成200×108m3/a产能。预测出4个有利区势带,其中I号区和I号区面积之和近2.5×104km2,应作为近期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盆地 晚古生代 深盆气 天然气成因
下载PDF
卧龙河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27
2
作者 胡安平 陈汉林 +1 位作者 杨树峰 刘全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3-649,共7页
对卧龙河气田3套主要产层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的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烃源岩分布规律,确定了各层系天然气成因及主力气源。其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天然气主要以上二叠统龙潭组腐殖型烃源岩... 对卧龙河气田3套主要产层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的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烃源岩分布规律,确定了各层系天然气成因及主力气源。其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天然气主要以上二叠统龙潭组腐殖型烃源岩生成的煤成气为主,以志留系腐泥型源岩生成的油型气为辅;中石炭统黄龙组天然气主要由志留系烃源岩生成的不同期次的油型气混合而成;下二叠统天然气除了志留系源岩生成的油型气外,还有少量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生成的油型气。另外,卧龙河气田还存在大量原油裂解气。卧龙河气田的形成与该区多套优质烃源岩发育、处于生气中心及其周缘、优质储层发育、古隆起构造背景和晚期成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河气田 天然气成因 烃源岩分布 原油裂解气 天然气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Discovery and Significance of High CH_4 Primary Fluid Inclusions in Reservoir Volcanic Rocks of the Songliao Basin,NE China 被引量:14
3
作者 WANG Pujun HOU Qijun +4 位作者 WANG Keyong CHEN Shumin CHENG Rihui LIU Wanzhu LI Quan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3-120,共8页
Comparing composition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volcanic rocks to the contents and isotopes of the gases in corresponding volcanic reservoirs using microthermometry,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and mass spectrum analysi... Comparing composition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volcanic rocks to the contents and isotopes of the gases in corresponding volcanic reservoirs using microthermometry,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and mass spectrum analysis, we found that: (1) up to 82 mole% methane exists in the primary inclusions hosted in the reservoir volcanic rocks; (2) high CH4 inclusions recognized in the volcanic rocks correspond to CH4-bcaring CO2 reservoirs that are rich in helium and with a high ^3He/^4He ratio and which show reversed order of 813C in alkane; (3) in gas reservoirs of such abiotic methane (〉80%) and a mix of CH4 and CO2, the enclosed content of CH4 in the volcanic inclusions is usually below 42 mole%, and the reversed order of δ^13C in alkane is sometimes irregular in the corresponding gas pools; (4) a glassy inclusion with a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over 900℃ also contains a small portion of CH4 although predominantly CO2. This affinity between gas pool and content of inclusion in the same volcanic reservoirs demonstrates that magma-originated gases, both CH4 and CO2,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orresponding gas pools and that the assumed hydrocarbon budget of the bulk earth might be much larger than conventionally sup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liao Basin reservoir volcanic rocks fluid inclusions methane (CH4) carbon dioxide (CO2) abiogenic origin natural gas
下载PDF
Source Rocks for the Giant Puguang Gas Field,Sichuan Basin:Implication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Marine Sequences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1
4
作者 ZOU Huayao HAO Fang +4 位作者 ZHU Yangming GUO Tonglou CAI Xunyu LI Pingping ZHANG Xue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Detailed geochemistry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solid bitumens and hydrocarbon gases in the giant Puguang gas field. Two types of solid bitumens were recognized: low sulfur content, low refl... Detailed geochemistry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solid bitumens and hydrocarbon gases in the giant Puguang gas field. Two types of solid bitumens were recognized: low sulfur content, low reflectance (LSLR) solid bitumen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Xujiahe Formation and high sulfur content, high reflectance (HSHR) solid bitumens i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and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s. Solid bitumens in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correlate well with extract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to Jurassic nonmarine source rocks i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saturated and aromatic fractions and biomarker distribution. Solid bitumens in the Feixianguan and Changxing formation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extracts from the Cambrian and Silurian rocks but display reasonable correlation with extracts from the Upper Permian source rocks both i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saturated and aromatic fractions and in biomarker distribu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Permian especially the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was the main source of solid bitumens i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Feixianguan and Changxing formations in the Puguang gas field.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atural gases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ity of hydrocarbon gases originated from sapropelic organic matter and was the products of thermal cracking of accumulated oil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source rock dominated by sapropelic organic matter existed in the Upper Permian and had mad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giant Puguang gas field,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marine sequences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bitumen oil-cracking origin of origin and natural gas Puguang gas field
下载PDF
靖边气田气藏特点、成因与成藏有利条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安定 代金友 王文跃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2期45-55,共11页
靖边气田的成藏特点表现为:(1)气源为双向供给,二源混合;(2)储层空间以膏溶孔隙、白云石化孔隙为主,以裂缝为辅;(3)以地层和岩性圈闭为主,古构造决定了充注方向;(4)气藏流体具非均一性和负压特征;(5)地层水为有水不见水层,分隔"卧... 靖边气田的成藏特点表现为:(1)气源为双向供给,二源混合;(2)储层空间以膏溶孔隙、白云石化孔隙为主,以裂缝为辅;(3)以地层和岩性圈闭为主,古构造决定了充注方向;(4)气藏流体具非均一性和负压特征;(5)地层水为有水不见水层,分隔"卧底"保存。探讨了形成这些特征的机理。同时提出促使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四项"合理搭配":(1)封闭海域与宽阔坪台搭配造就有利生储相带;(2)剥蚀脊与侵蚀沟搭配形成层状溶蚀水流;(3)切割与充填、溶蚀与充填搭配形成地层、岩性遮挡;(4)孔隙空间与裂隙网络搭配使得储产兼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混源气 碳酸盐岩储层 低渗透储层 气藏成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富集规律及其成藏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岩 戴春森 陈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13,共5页
在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烃源岩特征、分布及其油气运移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凹陷控制着其所生成油气的分布范围:中央隆起以南为侏罗系油气主要分布区;以北为二叠系油气主要分布区;中央隆起则为二者共存区... 在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烃源岩特征、分布及其油气运移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凹陷控制着其所生成油气的分布范围:中央隆起以南为侏罗系油气主要分布区;以北为二叠系油气主要分布区;中央隆起则为二者共存区。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藏的形成具有“双源多期”的成藏特点,决定了本区具有深、浅两套主要含油气系统;浅部含油气系统可形成侏罗系自生自储的煤成油气藏和古生新储的以二叠系油气为主的次生油气藏;深部含油气系统主要聚集二叠系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油气藏 形成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油气生成与聚集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伍涛 田世澄 田波 《断块油气田》 CAS 1999年第6期1-4,共4页
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一个洼陷,该洼陷具有很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洼陷内发育沙三段和沙一段两套良好的生油岩,同时它们又是区域盖层。储集居主要包括第三系碎屑岩和中生界火山碎屑岩。本区圈闭多与断层有关,圈闭的形成与... 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一个洼陷,该洼陷具有很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洼陷内发育沙三段和沙一段两套良好的生油岩,同时它们又是区域盖层。储集居主要包括第三系碎屑岩和中生界火山碎屑岩。本区圈闭多与断层有关,圈闭的形成与油气的运移聚集有良好的配置关系。两套生油岩分别对应着两个成藏期。根据两套生油岩,两个成藏期可以识别出两个油气成藏系统,两个成藏系统的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不同,它们既相互独立,又通过断层和不整合联结。断层对本区油气藏的分布起控制作用,靠近洼陷中心的边界断层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勘探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油气聚集 油气藏形成 洼陷 聚集规律
下载PDF
强挤压型盆地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重建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库车前陆盆地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刚 范昌育 +2 位作者 李子龙 吴双 张随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8,共10页
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研究是超压成因判别、地层压力预测、剥蚀厚度恢复及油气运聚研究的基础。强挤压型盆地后期经历的强挤压和强剥蚀强烈地改造了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规律,重建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对于认识和预测超压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 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研究是超压成因判别、地层压力预测、剥蚀厚度恢复及油气运聚研究的基础。强挤压型盆地后期经历的强挤压和强剥蚀强烈地改造了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规律,重建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对于认识和预测超压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揭示最大埋深期泥岩的压实规律,以典型强挤压型盆地——库车前陆盆地为例,根据库车前陆盆地内克拉苏冲断带和南部斜坡带新近系物源相同、泥岩类型相似以及构造变形强弱不同的典型地质特征,重建强挤压型盆地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模型,恢复强挤压区克拉苏冲断带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过程,并探讨泥岩压实重建对流体压力定量评价、超压成因判别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强挤压型盆地中弱挤压区/弱剥蚀区(山前坳陷、斜坡带)沉积的与强挤压区相似的泥岩可以作为重建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模型;(2)利用弱挤压区/弱剥蚀区泥岩重建的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曲线评价强挤压盆地最大埋深期流体压力更精确,误差更小;(3)强挤压盆地中,重建的最大埋深期加载曲线能够较准确地判别超压成因,反映真实的超压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体现了多成因超压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挤压型盆地 最大埋深期 泥岩压实 重建 超压成因 加载曲线 超压气藏 库车前陆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昌德无机气藏近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银节 汤玉平 黄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9-664,共6页
松辽盆地昌德气藏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有充分地球化学依据,以产烷烃气为主的无机成因气藏。加强对昌德无机气藏的解剖,对于拓展我国天然气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昌德气藏上方,布置了一条贯穿芳深1井和芳深2井的地球化学剖面,... 松辽盆地昌德气藏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有充分地球化学依据,以产烷烃气为主的无机成因气藏。加强对昌德无机气藏的解剖,对于拓展我国天然气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昌德气藏上方,布置了一条贯穿芳深1井和芳深2井的地球化学剖面,通过研究不同地球化学指标在气藏上方的显示特征,确定了昌德气藏有效地球化学方法组合及异常识别标志。同时,结合甲烷碳同位素的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判断下伏气藏的无机成因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成因 地球化学 烷烃气 昌德气藏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天然气的成因及运移 被引量:105
10
作者 陈安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0,共10页
根据实验和实际资料提出了“以乙烷碳同位素为主区分生气母质,以甲烷碳同位素为主研究侧向─扩散性运移”的指标使用原则。总结出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腐泥碳酸盐来源气具乙烷碳同位素相对偏负─乙烷等重烃含量低─硫化氢高的组合... 根据实验和实际资料提出了“以乙烷碳同位素为主区分生气母质,以甲烷碳同位素为主研究侧向─扩散性运移”的指标使用原则。总结出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腐泥碳酸盐来源气具乙烷碳同位素相对偏负─乙烷等重烃含量低─硫化氢高的组合特征,石炭-二叠系煤系来源气呈相反组合。在定性判别和定量计算基础上,指出该气出奥陶系储集气是以奥陶系来源为主、兼有石炭系供给的二无混合气。奥陶系储层的石炭系源气主要分布在气田东部,与奥陶系顶古侵蚀沟关系密切。利用甲烷碳同位素资料将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天然气划分出四个运移场。同时讨论了古地貌、占岩溶、今构造面貌等对气源展布和天然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油气运移 气藏 奥陶纪
下载PDF
莺-琼盆地YA13-1气田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红汉 付新明 杨甲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37,共6页
根据埋藏史、热史恢复,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判断出莺-琼盆地 YA13-1气田天然气的母质来自于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的崖城-陵水组。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埋深在4450m以下的烃源岩,另一... 根据埋藏史、热史恢复,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判断出莺-琼盆地 YA13-1气田天然气的母质来自于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的崖城-陵水组。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埋深在4450m以下的烃源岩,另一个是莺歌海盆地埋深在4700m以下的烃源岩。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确定出天然气以水溶相在5.8~2.0Ma和2.0Ma至现在期间发生两次高峰运聚。梅山组碳酸盐岩和钙质泥岩具7~10MPa的排替压力并发育有49~66MPa的异常超压,从而成为其有效盖层。陵水组储层因浅埋时间长,受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和有机酸对铝硅盐骨架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沉淀,在后来的深埋过程中仍然保持平均14,9%的孔隙率和213x10^(-3)μm~2的渗透率,披覆背斜的YA13-1圈闭形成于10.5Ma,远远早于天然气的运聚时间。从而在生、运、聚、保和圈闭、储-盖层演化诸方面奠定了在YA13-1地区形成我国迄今最大气田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气藏成因 盆地 油气成藏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我国低效气藏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特点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田昌炳 于兴河 +1 位作者 徐安娜 朱怡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5-238,共4页
低效天然气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是针对我国广泛存在的低孔渗、低丰度、低产能的天然气藏而划分出来的一类气藏。该文在系统分析我国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之后 ,总结了低效气藏的资源分布状况 ,从圈闭类型、沉积类型和成岩阶段上提出了... 低效天然气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是针对我国广泛存在的低孔渗、低丰度、低产能的天然气藏而划分出来的一类气藏。该文在系统分析我国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之后 ,总结了低效气藏的资源分布状况 ,从圈闭类型、沉积类型和成岩阶段上提出了低效气藏的地质特点 ,并围绕导致天然气层低效的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我国低效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的分析和地质模式的建立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特点 地质特征 低效气藏
下载PDF
西湖凹陷深层低渗-致密气藏“甜点”类型划分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仲祥 董春梅 +4 位作者 林承焰 张宪国 段冬平 黄鑫 曾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790,共13页
低渗-致密气藏开发的关键是"甜点"的识别和预测,为探索海上少井、深层低渗-致密气藏"甜点"类型及成因,指导油气田勘探开发,利用岩心观察,铸体、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核磁共振,高压压汞,恒速压汞... 低渗-致密气藏开发的关键是"甜点"的识别和预测,为探索海上少井、深层低渗-致密气藏"甜点"类型及成因,指导油气田勘探开发,利用岩心观察,铸体、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核磁共振,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孔渗测试和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X气田"甜点"进行研究。首先对研究区"甜点"定义进行探讨,并根据理论产能、物性、孔隙结构和束缚水含量将"甜点"分为3类:Ⅰ类"甜点"为高产气藏,以Ⅰ类孔隙结构为主,束缚水饱和度大多处于22%~57%;Ⅱ类"甜点"为中产气藏,储层中主要发育Ⅱ类孔隙结构,其次为Ⅰ类孔隙结构,少见Ⅲ类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大多处于45%~55%;Ⅲ类"甜点"为低产气藏,主要以Ⅲ类孔隙结构为主,发育少量Ⅳ类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大多处于45%~55%。认为Ⅰ类和Ⅱ类"甜点"能够实现现阶段经济有效开发,Ⅲ类"甜点"为后期开发的"潜力层"。研究认为,埋深是控制"甜点"发育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区4000 m以深基本不发育Ⅰ类和Ⅱ类"甜点";沉积环境是控制"甜点"发育的内因;事件性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是Ⅰ类和Ⅱ类"甜点"的重要影响因素;溶蚀作用是Ⅲ类"甜点"的主控因素;构造运动是研究区气藏"甜点"形成和保存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分类 “甜点”成因 深层 低渗-致密气藏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及气体的垂向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景晔 姜涛 +3 位作者 宋立斌 曹跃 夏丹 王颖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7-932,共6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哈尔金气藏(营城组)是烃类(CH4)与CO2混合气藏。对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气源特征及成藏期次研究表明,该混合气藏是烃类先于CO2注入,气藏定型于新近纪,属晚期成藏。根据天然气在气藏中浮力与毛细管力平衡的物理模型,推...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哈尔金气藏(营城组)是烃类(CH4)与CO2混合气藏。对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气源特征及成藏期次研究表明,该混合气藏是烃类先于CO2注入,气藏定型于新近纪,属晚期成藏。根据天然气在气藏中浮力与毛细管力平衡的物理模型,推演出烃类气藏含气饱和度分布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储层中原始含气饱和度分布的基本原理。混合气藏中各种气体垂向分布符合重力分异原理,在均匀介质储层条件下,从气藏的底部向顶部,密度较大的CO2饱和度逐渐降低,而密度相对较小的CH4饱和度逐渐增加。在构造混合气藏的多孔介质储层中,密度大的CO2气占据较大的孔隙部分,密度相对较小的CH4气占据中等孔隙部分,而束缚水占据较小的孔隙部分。哈尔金混合气藏顶部CO2含量高于底部是由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长岭断陷 营城组 哈尔金气藏 混合气藏成因 含气饱和度分布 混合气垂向分布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源及成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文 李浩 陈延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40,376,共8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伴生气为主,油气源主要为下部断陷层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存在差异,陡坡带主要为深大断裂控制下的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深大断裂输导、后期强烈反转调整"的成藏特征,缓坡带主要为侧向运移的原生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区下白垩统发育多套烃源岩、"Y"型断裂以及多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的三维网络输导体系,油气源条件与输导条件良好,同时嫩江组沉积末期强烈的构造反转运动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较有利的圈闭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气源对比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宏宇 王志勇 +3 位作者 金颖 杨爱生 任忠跃 贺永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82-585,共4页
通过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中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及其演化程度(Ro为0.5%~0.6%)和天然气特征(高含量烃类成份,高干燥系数,甲烷碳同位素较轻,乙炕和丙烷碳同位素较重),认为该凹陷天然... 通过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中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及其演化程度(Ro为0.5%~0.6%)和天然气特征(高含量烃类成份,高干燥系数,甲烷碳同位素较轻,乙炕和丙烷碳同位素较重),认为该凹陷天然气符合煤成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特征,并指出该套源岩从白垩纪开始进入煤成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生成阶段,其气源贡献可延续至第三纪末乃至更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天然气 成因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 碳同位素 成藏
下载PDF
深部流体对天然气成藏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宝剑 黄智龙 +3 位作者 刘洪文 许成 严再飞 陈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9-264,268,共7页
深部流体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最活跃的组分,超临界状态存在的深部流体中含有大量的气体,通过地震、火山或以其他各种构造通道向地球的浅部运移。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主要是温度和压力降低),其中的挥发分首先从岩浆中析... 深部流体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最活跃的组分,超临界状态存在的深部流体中含有大量的气体,通过地震、火山或以其他各种构造通道向地球的浅部运移。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主要是温度和压力降低),其中的挥发分首先从岩浆中析出,在合适的构造部位直接聚集成藏;同时流体上升过程中带出的大量地球深部的物质或能量为天然气形成提供有利条件。中国东部郯庐大断裂带气藏天然气碳同位素及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深部流体直接或间接对天然气形成以及运移有重要的影响。国外一些天然气形成的模拟实验结果也显示以二氧化碳和水为主的流体在深部油气的无机合成、运移和富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深部流体与天然气形成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天然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方向和目标,将对天然气成因及来源产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流体 超临界状态 天然气成因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天然气成因及来源分析
18
作者 朱玉环 戴鸿鸣 +5 位作者 胡欣 杜敏 罗威 李彦佑 王宪峰 南佳琛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近年在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获重大突破,龙016-H2井获天然气产量131.90×10^(4)m^(3)/d,无阻流量270.96×10^(4)m^(3)/d,展示其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对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研究可为下步扩大勘探开发成果提供地质依据。根据... 近年在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获重大突破,龙016-H2井获天然气产量131.90×10^(4)m^(3)/d,无阻流量270.96×10^(4)m^(3)/d,展示其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对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研究可为下步扩大勘探开发成果提供地质依据。根据野外和井下样品分析化验资料,对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结合烃源岩—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认为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天然气CH_(4)含量高,重烃C_(2)^(+)含量低,干燥系数(C_(1)/C_(1)^(+))大于0.99,属典型的干气,呈高演化特征;天然气δ^(13)C_(1)、δ^(13)C_(2)值较高,属于高—过成熟阶段原油裂解气和Ⅱ型干酪根裂解气的混合气,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和大隆组烃源岩相似,表明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天然气为混源气,来源于吴家坪组和大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山气田 飞仙关组 天然气地球化学 天然气成因及来源 储层沥青 气源对比
原文传递
Origins and Differences in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between East and West of Tazhong Uplift in the Ordovician Tarim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Yinglu Pan Bingsong Yu +1 位作者 Baotao Zhang Guangyou Zh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67-380,共14页
The Ordovician of the Tazhong area in the Tarim Basin has suffered multi-cyclic hydrocarbon charging, making Tazhong a typical condensate gas district. In this paper, production and test data were gathered and a detai... The Ordovician of the Tazhong area in the Tarim Basin has suffered multi-cyclic hydrocarbon charging, making Tazhong a typical condensate gas district. In this paper, production and test data were gathered and a detailed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 on the geology and the fluid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azhong area.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exhibi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ctonic structure, fluid distribution, and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oil and gas. Compared with the eastern region, the western part has a greater development of discordogenic gas associated with strike-slip faults which, combined with the Tazhong No. 1 fault zone, control the fluid distribution. The eastern reg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azhong No. 1 fault zone. Fluid have markedly homogeneous properties in the east, but are heterogeneous in the west. The origins of oil and gas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 the east, hydrocarbons are mainly from Ordovician source rocks and natural gas is mostly derived from kerogen pyrolysis. In the west, the hydrocarbon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s, and the gas was mostly generated by crude oil cracking. In sum, the east region is dominated by primary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and the western region is dominated by secondary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geological settings and fluid physical properties, differences in th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in the eastern and the western Tazhong area have been analyzed, and appropriate formation mechanisms for condensate gas origins are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origin Ordovician carbonate Tazhong area
原文传递
西西伯利亚地台文德系科维克琴巨型油气聚集带
20
作者 В.А.卡扎科夫 Д.И.德罗鲍特 В.А.托别什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52-457,共6页
指出了科维克琴油气聚集带的特征,科维克琴凝析气田是该聚集带的一个重要开发对象。描述了油气生成、运移过程、油气聚集带的地质结构、生产层位的地层特征,介绍了勘探成果。研究了有效厚度、地层孔渗特性的变化规律,预测了在油气聚... 指出了科维克琴油气聚集带的特征,科维克琴凝析气田是该聚集带的一个重要开发对象。描述了油气生成、运移过程、油气聚集带的地质结构、生产层位的地层特征,介绍了勘探成果。研究了有效厚度、地层孔渗特性的变化规律,预测了在油气聚集带范围内的天然气储集层的分布。提出了俄罗斯石油公司在科维克琴油田进行辅助勘探的工作规划,由于完成了这一规划,天然气储量得到了明显的增长,从2003年起科维克琴凝析气田将投入工业性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油气田 油气成因 运移 储集层 勘探 预测 西西伯利亚地台 油气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