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面高光谱数据的东亚飞蝗危害程度监测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彤 倪绍祥 +2 位作者 李云梅 周欣欣 陈建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飞蝗在中国再度猖獗,及时、准确地监测东亚飞蝗的危害程度,对于东亚飞蝗的有效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分析和比较了正常生长芦苇和受蝗虫危害芦苇的冠层反射光谱和高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飞蝗在中国再度猖獗,及时、准确地监测东亚飞蝗的危害程度,对于东亚飞蝗的有效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分析和比较了正常生长芦苇和受蝗虫危害芦苇的冠层反射光谱和高光谱特征参数的差异,并建立了高光谱特征参数与芦苇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其中的虫害光谱指数(DSI)最适用于反映研究区芦苇受蝗虫危害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DSI对研究区蝗虫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划分,即:DSI>62.856未受危害;41.254≤DSI≤59.496轻度危害;DSI<41.254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叶面积指数(LAI) 虫害光谱指数(DSI) 东亚飞蝗 高光谱特征参数
下载PDF
干旱前期温度偏高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孔海江 陆维松 +2 位作者 吕国强 王小丹 王纪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6-524,共9页
用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干旱和前期高温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4月份降水量偏少 (干旱 )是河南省东亚飞蝗蝗灾发生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 ,当年 4月份区域平均降水量对夏蝗的影响比对秋蝗敏感。上年 1 1月平均温度... 用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干旱和前期高温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4月份降水量偏少 (干旱 )是河南省东亚飞蝗蝗灾发生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 ,当年 4月份区域平均降水量对夏蝗的影响比对秋蝗敏感。上年 1 1月平均温度偏高是当年河南省东亚飞蝗蝗灾发生的又一主要诱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河南 东亚飞蝗 关键时方法 温度偏高
下载PDF
河北省东亚飞蝗发生动态及未来灾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任春光 唐铁朝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2,共3页
80年代以来 ,尤其进入 90年代 ,由于受异常气候、农业生态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河北省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 (Meyen)出现了暴发频次增加、发生期提前、秋蝗发生加重、潜在和隐伏蝗区突发等特点。作者分析了 5 0年来影响河... 80年代以来 ,尤其进入 90年代 ,由于受异常气候、农业生态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河北省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 (Meyen)出现了暴发频次增加、发生期提前、秋蝗发生加重、潜在和隐伏蝗区突发等特点。作者分析了 5 0年来影响河北省东亚飞蝗发生动态的 5种因素 :气象因素、生态因素、湖库水位因素、河泛流量因素、人为因素等。并对河北省东亚飞蝗未来灾变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东亚飞蝗 发生动态 灾变趋势分析
下载PDF
东亚飞蝗不同来源聚集信息素的电生理活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石旺鹏 闫跃英 严毓骅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采用触角电位测定仪器测定不同来源的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聚集信息素的生理活性 ,结合行为生物测定的结果分析表明 :来源于粪便中的聚集信息素的活性较高 ,同时 ,使用较高极性溶剂抽提制备蝗蝻粪便中的信息素和采用中... 采用触角电位测定仪器测定不同来源的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聚集信息素的生理活性 ,结合行为生物测定的结果分析表明 :来源于粪便中的聚集信息素的活性较高 ,同时 ,使用较高极性溶剂抽提制备蝗蝻粪便中的信息素和采用中极性的溶剂制备成蝗粪便中的聚集信息素 ,其信息素的活性均较高 ;利用低极性溶剂从东亚飞蝗粪便中制备得到的聚集信息素的活性较低 ;采用层析柱吸附浓缩飞蝗粪便中自然挥发出的气味和飞蝗体表的气味并进行生物测定后表明 ,其EAG活性普遍较低 ;因此 ,来自于飞蝗粪便中的且采用合适的溶剂抽提制备的聚集信息素 ,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活性 害虫 东亚飞蝗 聚集信息素 触角电位
下载PDF
凤台县东亚飞蝗演变成因及蝗区生态调控治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恒明 李婷婷 +1 位作者 蔡广成 张素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265-267,共3页
概述了凤台县东亚飞蝗蝗区现状 ,分析了影响东亚飞蝗发生的原因 ,综合近年来的防治实践 。
关键词 凤台县 东亚飞蝗 发生原因 防治 生态调控
下载PDF
基于LAI的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彤 倪绍祥 李云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2-869,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飞蝗在我国再度猖獗危害,及时、准确地监测东亚飞蝗的危害状况,对于东亚飞蝗的有效防治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从光学模型的建立机理为着眼点,定量分析和对比了4种由植被冠层孔隙度反演LAI的算法。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飞蝗在我国再度猖獗危害,及时、准确地监测东亚飞蝗的危害状况,对于东亚飞蝗的有效防治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从光学模型的建立机理为着眼点,定量分析和对比了4种由植被冠层孔隙度反演LAI的算法。结果表明,LAI与植被指数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LAI的增大,植被指数也在增大;在4种估算方法中,LAI-2000算法最适用于研究区植被LAI的估算。此外,还分析了LAI与飞蝗发生面积的关系,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飞蝗发生面积的预测模型,即:ALO=-aln(LAI)+b,其中,a、b为调节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孔隙度 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东亚飞蝗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东亚飞蝗生境分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孟庆辉 陈健 +1 位作者 盛世杰 刘剑琦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东亚飞蝗的发生及成灾与其存在的生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东亚飞蝗生境进行分类是有效防治蝗灾的基础。以河北省渤海新区为研究区,利用环境减灾小卫星多时相CCD数据,采用4种组合方案,分别使用最大似然法和RuleGen决策树进行了东亚... 东亚飞蝗的发生及成灾与其存在的生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东亚飞蝗生境进行分类是有效防治蝗灾的基础。以河北省渤海新区为研究区,利用环境减灾小卫星多时相CCD数据,采用4种组合方案,分别使用最大似然法和RuleGen决策树进行了东亚飞蝗生境的遥感分类。结果表明:最大似然法和决策树分类方法总体精度相差不大,但在类别数据较多时,决策树分类方法的执行效率变低。利用5月20日单时相的光谱数据进行分类的总体精度仅有76.43%,Kappa系数0.7396;加入NDVI时间序列信息后,总体分类精度可以达到93.93%,Kappa系数0.9323。因此,使用多时相信息可以较好地解决异物同谱问题,降低混合像元带来的影响,提高生境分类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生境 东亚飞蝗 NDVI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东亚飞蝗生境的遥感分类——以河北省黄骅地区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开丽 倪绍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9-586,i0001,共9页
东亚飞蝗生境的分类研究是东亚飞蝗监测和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地区为研究区,基于两个时相的TM图像,采用三种遥感波段组合方案,以及最大似然分类和基于知识的分层分类两种分类方法,进行了东亚飞蝗生境的分类研究。... 东亚飞蝗生境的分类研究是东亚飞蝗监测和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地区为研究区,基于两个时相的TM图像,采用三种遥感波段组合方案,以及最大似然分类和基于知识的分层分类两种分类方法,进行了东亚飞蝗生境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组合方案的分类总精度相差不大,其中加入图像纹理信息的最大似然分类法的分类总精度最高。但是,基于知识的分层分类法的分类精度在各单项生境类型之间相差较小,从而显示出该方法在应用上仍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图像分类 生境 东亚飞蝗
下载PDF
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葛稚燕 王晓丹 +1 位作者 王蕊 吕国强 《河南气象》 2004年第1期32-33,共2页
利用 195 3~ 2 0 0 0年河南省东亚飞蝗的发生时间序列资料 ,做了飞蝗大发生年的游程检验 ,结果表明 ,195 3~ 2 0 0 0年间河南省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年是随机出现的。
关键词 东亚飞蝗 时间序列 游程检验 蝗灾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蝗虫生境类型对蝗虫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健 盛世杰 +1 位作者 王文君 张雪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449,共6页
蝗虫生境类型与蝗虫的发生和成灾有着密切联系。对蝗虫生境类型进行正确划分,是研究蝗虫发生与生境关系机理以及进行蝗灾预测预警的关键。综合利用1992—2010年7景LandSat TM数据,利用改进的蝗虫生境类型提取方法,对3个典型历史时期(199... 蝗虫生境类型与蝗虫的发生和成灾有着密切联系。对蝗虫生境类型进行正确划分,是研究蝗虫发生与生境关系机理以及进行蝗灾预测预警的关键。综合利用1992—2010年7景LandSat TM数据,利用改进的蝗虫生境类型提取方法,对3个典型历史时期(1992、2000和2009年)渤海新区蝗虫生境进行分类,并结合气象数据对蝗虫发生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研究表明改进的蝗虫生境类型提取方法充分利用多时相数据中植被的物候信息,较好地解决了关键生境类型识别中的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问题,3个时期蝗虫生境类型分类图分类总精度分别达到89.92%、90.84%和92.23%,Kappa系数分别为0.869 5、0.880 9和0.904 7。对比分析显示,在研究时段芦苇地面积保持稳定,草地面积变大,在蝗虫大暴发时期达到596.2 km2。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典型历史时期研究区蝗虫暴发是生境类型和气候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2000年蝗虫大暴发的主要原因是草地面积增加和气候因子的促进作用;2009年蝗虫暴发程度减轻是由于苜蓿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以及降水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生境类型 遥感 东亚飞蝗
下载PDF
El Nio、La Nia事件与太阳活动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大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海江 陆维松 +2 位作者 王晓丹 吕国强 王蕊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1,共6页
用研究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El Nio、La Nia事件和太阳活动对河南省东亚飞蝗 (Locus 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的影响。结果发现, El No和La Nia事件不会促使河南省沿黄地区东亚飞蝗的大发生, 并得出El Ni no和L... 用研究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El Nio、La Nia事件和太阳活动对河南省东亚飞蝗 (Locus 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的影响。结果发现, El No和La Nia事件不会促使河南省沿黄地区东亚飞蝗的大发生, 并得出El Ni no和La Ni na事件对飞蝗大发生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其发生地的天气、气候 (主要是降水), 从而影响飞蝗的大发生。在太阳黑子相对数高年的后一年, 河南省东亚飞蝗大发生的可能性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灾害El Nino LA NINA 太阳黑子
下载PDF
基于植被信息遥感反演的东亚飞蝗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彤 倪绍祥 +2 位作者 李云梅 蒋建军 陈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29,共5页
植被是东亚飞蝗发生和成灾的重要指示因子。运用遥感技术对植被生长进行监测,对东亚飞蝗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实地获取的植被冠层孔隙度数据反算的LAI数据以及Landsat-5 TM影像提取的各种VI数据,进行... 植被是东亚飞蝗发生和成灾的重要指示因子。运用遥感技术对植被生长进行监测,对东亚飞蝗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实地获取的植被冠层孔隙度数据反算的LAI数据以及Landsat-5 TM影像提取的各种VI数据,进行了LAI(LAI-2000改进型算法的反算结果)与TM影像上反演的VI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DVI最适合反映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分析RDVI与飞蝗发生面积的关系,发现两者呈负线性相关,即随着RDVI减小,飞蝗的发生面积呈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遥感 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下载PDF
东亚飞蝗抗菌活性物质的萃取及抗菌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骆雪 张春勇 +1 位作者 陈克嶙 郭荣富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7,共5页
试验研究东亚飞蝗成虫抗菌活性物质的萃取参数与抑菌效应。采用针刺蘸大肠杆菌菌悬液方法,以抗菌活性为指标,用杯碟法测定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初步研究抗菌谱。结果表明,东亚飞蝗抗菌活性物质粗提液对革兰氏阳性... 试验研究东亚飞蝗成虫抗菌活性物质的萃取参数与抑菌效应。采用针刺蘸大肠杆菌菌悬液方法,以抗菌活性为指标,用杯碟法测定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初步研究抗菌谱。结果表明,东亚飞蝗抗菌活性物质粗提液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或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水稻白叶枯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抗菌谱为:金黄色葡萄球>水稻白叶枯病原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其中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抗菌活性物质浓度为11.782mg/mL,蝗虫抗菌活性物质收率为8.623%。经纯化后的抗菌活性物质增强对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采用针刺蘸大肠杆菌方式可成功诱导东亚飞蝗抗菌物质的表达,尤其以针刺蘸大肠杆菌诱导后饲养24h得到的抗菌活性物质抑菌活性最强。结果表明东亚飞蝗虫体内含有抗菌活性物质可被诱导表达,其抗菌作用机理有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抗菌肽类物质 分离纯化 抑菌效应
下载PDF
多种药剂防治东亚飞蝗大田喷施和田间笼罩药效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娟 柳树斌 +3 位作者 王斌 高峰 卫军峰 安德荣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6-608,619,共4页
通过在陕西省韩城市黄河滩区对不同有效成分、不同剂型的常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共27种药剂进行防治东亚飞蝗的大田喷施试验和田间笼罩试验,筛选出可供蝗虫不同密度区使用的不同农药种类,为有效进行生物防治和控制高密度区... 通过在陕西省韩城市黄河滩区对不同有效成分、不同剂型的常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共27种药剂进行防治东亚飞蝗的大田喷施试验和田间笼罩试验,筛选出可供蝗虫不同密度区使用的不同农药种类,为有效进行生物防治和控制高密度区飞蝗提供良好的防治依据。试验筛选出用于飞蝗高密度区速效性较好的农药8种,施药后8d防效达100%且费用在22.5元/hm2以下的药剂7种,同时试验发现植物源农药1%苦皮藤素EC可满足蝗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求,但生物类药剂防治效果普遍不及化学农药,建议将此类药剂和低毒的化学药剂复配来达到防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 植物源农药 东亚飞蝗 田间笼罩 大田喷施
下载PDF
气候及其变化对飞蝗发生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树然 霍治国 +1 位作者 关福来 李春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6-1360,共5页
利用环渤海2类典型蝗区飞蝗发生期资料和同期气候资料,对不同蝗区气候变化和飞蝗发生期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海蝗区和洼淀蝗区气候的差异是导致飞蝗发生期差异的重要因素,影响飞蝗发生期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气温;沿海蝗区3、4... 利用环渤海2类典型蝗区飞蝗发生期资料和同期气候资料,对不同蝗区气候变化和飞蝗发生期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海蝗区和洼淀蝗区气候的差异是导致飞蝗发生期差异的重要因素,影响飞蝗发生期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气温;沿海蝗区3、4月气温偏低0.2℃~0.4℃,导致夏蝗三龄期以前飞蝗发生期比洼淀蝗区偏晚2~3d,沿海蝗区其他月份气温偏高,气温的累积效应导致夏蝗三龄期以后发生期偏早;秋蝗发生期变化幅度小于夏蝗,与入夏后气温变异系数小相对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2类蝗区气温变化幅度不同是导致飞蝗发生期变化幅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且夏蝗发生期早晚与3、4月气温高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发生期 气候变化 温度
原文传递
使用连续的MODIS遥感数据监测东亚飞蝗的发生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宁泽 倪绍祥 查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以河北省黄骅市东北部的黄灶、南大港一带为研究区,基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连续MODIS遥感数据,通过数据的几何、辐射等校正,并使用8种植被指数,对其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并探讨其在东亚飞蝗发生监测上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通过MODIS... 以河北省黄骅市东北部的黄灶、南大港一带为研究区,基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连续MODIS遥感数据,通过数据的几何、辐射等校正,并使用8种植被指数,对其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并探讨其在东亚飞蝗发生监测上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通过MODIS数据的时间滤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云层对遥感数据的影响,同时,基于经过时间滤波处理后的MODIS数据的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可实现对研究区东亚飞蝗的发生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东亚飞蝗 MODIS NDVI
下载PDF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东亚飞蝗表皮和脑神经分泌细胞的影响(Ⅱ)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贵强 严毓骅 +2 位作者 彭景楩 张龙 周海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26,共6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综合分析了昆虫生长调节剂卡死克对东亚飞蝗表皮与脑的显微及亚显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若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内表皮变薄、板层结构消失,而且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分离...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综合分析了昆虫生长调节剂卡死克对东亚飞蝗表皮与脑的显微及亚显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若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内表皮变薄、板层结构消失,而且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分离,细胞质内小泡变大而分布不均,核染色质凝结成为小颗粒且分布不匀。脑神经分泌细胞受药物影响数量明显减少,结构松散,胞间空泡变大,引起轴突变形。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脑神经分泌细胞的轴突与胞体分离并膨大变形。线粒体结构发生改变,膜与内嵴消失。另外,轴浆运输中的神经分泌颗粒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卡死克 真皮细胞 脑神经分泌细胞
下载PDF
两个不同生态特征蝗区东亚飞蝗的两种代谢酶(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艳萍 刘新 马恩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黄骅和平山是中国河北省两个不同的蝗区 ,这两个蝗区的生态特征有很大的不同。黄骅位于河北平原 ,靠近渤海湾 ,属于滨海蝗区 ,蝗区植被以芦苇为主 ,是我国东亚飞蝗重点防治地区 ;平山位于河北和山西交界处 ,仍属于山区 ,蝗区位于岗南水... 黄骅和平山是中国河北省两个不同的蝗区 ,这两个蝗区的生态特征有很大的不同。黄骅位于河北平原 ,靠近渤海湾 ,属于滨海蝗区 ,蝗区植被以芦苇为主 ,是我国东亚飞蝗重点防治地区 ;平山位于河北和山西交界处 ,仍属于山区 ,蝗区位于岗南水库库区 ,属于滨湖蝗区 ,植被以稗草为主 ,并兼有玉米、豆类等农作物 ,为了保护岗南水库水质不受污染 ,该蝗区很少进行防治。对采自这两个蝗区东亚飞蝗的两种代谢酶 :酯酶和谷胱甘肽 S-转移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用对氧磷、马拉氧磷、西维因及毒扁豆碱等 4种抑制剂对这两个种群飞蝗的酯酶进行体外抑制实验 ,结果表明 ,这两个种群的大部分酯酶属于 B-型。在雌性飞蝗中 ,用α- NA,α- NB和 β- NA3种酯酶底物测定酯酶活性 ,黄骅种群比平山种群的酯酶活性分别高 1.6 3、1.6 6和 1.70倍 ,雄性中则分别高 1.12、1.4 1和 1.2 7倍。对两个种群酯酶活性频率分布进行比较 ,黄骅种群中酯酶活性高的个体数远大于平山种群。两个种群酶活性的差异与马拉硫磷半致死剂量 (L D50 )的差异很相近 ,这提示酯酶活性的提高在东亚飞蝗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中起一定的作用。酯酶活性频率分布显示出东亚飞蝗黄骅种群比平山种群具有较高的马拉硫磷抗性发展趋势 ,其抗性发展速度较平山种群快。然而 ,黄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区 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杀虫剂抗性 东亚飞蝗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沿海蝗区东亚飞蝗发生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信志红 张西健 +1 位作者 仲光嵬 刘晋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85-86,89,共3页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黄河三角洲沿海蝗区近26a的东亚飞蝗调查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筛选适合的气象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东亚飞蝗夏、秋蝗发生面积和夏蝗发生密度统计预报模型,上述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显著性统计检验。对建模内预报值和2...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黄河三角洲沿海蝗区近26a的东亚飞蝗调查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筛选适合的气象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东亚飞蝗夏、秋蝗发生面积和夏蝗发生密度统计预报模型,上述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显著性统计检验。对建模内预报值和2009年预报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各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蝗区 东亚飞蝗 发生量 气象因子 预报模型
下载PDF
卡死克5DC不同施药方式防治草地东亚飞蝗效果评价
20
作者 胡学雄 白义川 +1 位作者 谷希树 姜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对卡死克 5 DC不同施药方式的防蝗效果进行了评价。田间试验表明 ,采用卡死克 5 DC8~ 1 0 m L/6 6 7m2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具有较好的防蝗效果 ,一周可达80 %以上 ,并持续上升至第 2 1天 ,药效维持在 95 %左右 ;毒饵法处理防蝗效果较差 ,... 对卡死克 5 DC不同施药方式的防蝗效果进行了评价。田间试验表明 ,采用卡死克 5 DC8~ 1 0 m L/6 6 7m2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具有较好的防蝗效果 ,一周可达80 %以上 ,并持续上升至第 2 1天 ,药效维持在 95 %左右 ;毒饵法处理防蝗效果较差 ,采用 1 0 m L/6 6 7m2 处理药后第 2 1天才达到最佳防效 80 .9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卡死克 施药方式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