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有机材料相变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伟珂 郭新川 +1 位作者 赵力 张天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6-431,共6页
通过改变混合物的成分配比可以有效地改变混合物物理特性,使其满足某一特定需求。实验研究了一种适用于蓄冷过程的有机混合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范围为6—8℃,具有较好的凝固和熔化特性,没有出现通常的过冷现象。球内实验表明,S... 通过改变混合物的成分配比可以有效地改变混合物物理特性,使其满足某一特定需求。实验研究了一种适用于蓄冷过程的有机混合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范围为6—8℃,具有较好的凝固和熔化特性,没有出现通常的过冷现象。球内实验表明,Ste 数和球体直径是影响相变时间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有机材料 相变 贮能 蓄冷
下载PDF
采用盲信号分离算法处理GC-FTIR信号 被引量:6
2
作者 姚志湘 黄洪 刘焕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32-1436,共5页
针对气相色谱-红外(GC-FTIR)联用的多维数据处理,提出基于盲信号分离的色谱重叠峰分离和红外吸收谱图纯化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优点在于充分利用联用仪器提供的大量信息,解决红外和色谱分析中有机混合物无法完全分离的难题。该方法对二... 针对气相色谱-红外(GC-FTIR)联用的多维数据处理,提出基于盲信号分离的色谱重叠峰分离和红外吸收谱图纯化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优点在于充分利用联用仪器提供的大量信息,解决红外和色谱分析中有机混合物无法完全分离的难题。该方法对二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系进行了研究,验证了理论和算法的合理性,对独立分量分析的数据进行了完整的解释,讨论了针对定量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红外联用 盲信号分离 有机混合物
下载PDF
应用明亮发光杆菌检测联合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彦宏 王丹 +1 位作者 李珊珊 延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131,共15页
各种污染物在实际环境中往往以混合态的形式存在,单一毒性效应已无法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得到了广泛研究。该文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明亮发光杆菌在混合物联合毒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各种污染物在实际环境中往往以混合态的形式存在,单一毒性效应已无法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得到了广泛研究。该文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明亮发光杆菌在混合物联合毒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重金属、抗生素、农药、除草剂、其他有机污染物、处理过的废水、污染土壤、大气颗粒物等多种混合物,比较了该方法和其他生物测定法的灵敏度。此外,总结发现该方法虽然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检测结果易受毒物兴奋效应、高盐浓度(3%NaCl)影响,受限于样品性质,细菌状态难以控制,因此该方法未来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减弱以上因素的干扰,选择合理的前处理方法,进一步发展生物荧光酶毒性检测技术来弥补细菌状态易改变的缺点,提高该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发光杆菌 联合毒性 重金属混合物 抗生素混合物 有机混合物
下载PDF
有机混合物体系的介电亚微相态特征
4
作者 管亮 龚应忠 +1 位作者 李杰 汪占廷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4-20,共7页
以壬酸、油酸、新润滑油及对应的氧化润滑油为分散样品,以-10号军用柴油为分散介质,在施加64 V直流偏置电压和长时间静置的条件下,介电谱分析技术表征的不同分散体系的介电亚微相态变化规律为:0.3 m L分散样品与3 m L分散介质形成的均... 以壬酸、油酸、新润滑油及对应的氧化润滑油为分散样品,以-10号军用柴油为分散介质,在施加64 V直流偏置电压和长时间静置的条件下,介电谱分析技术表征的不同分散体系的介电亚微相态变化规律为:0.3 m L分散样品与3 m L分散介质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的介电谱实部响应数据与柴油分散介质几乎没有差异;壬酸和油酸均匀分散体系与柴油分散介质的介电谱虚部响应数据差异极小,新润滑油和对应氧化润滑油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与柴油分散介质的介电虚部响应数据有明显差异。0.3 m L分散样品在3 m L分散介质中分散时,壬酸、油酸、新润滑油及对应的氧化润滑油体系的介电谱实部和虚部响应数据与柴油分散介质之间的差异具有不同特点,且施加直流偏置电压对分散过程有较大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介电谱能够较好地表征不同分散体系的介电亚微相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亚微相态 有机混合物 介电谱
下载PDF
二组分有机混合物在Winsor Ⅲ型微乳液中的增溶行为
5
作者 刘会娥 吴章辉 +3 位作者 穆国庆 丁传芹 陈爽 徐愈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NaCl为无机盐助剂,正己烷、环己烷、甲苯和正辛烷中的两组分为有机物,配制Winsor Ⅲ型微乳液。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过剩油相中的分配情况;考察表面活性剂质量...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NaCl为无机盐助剂,正己烷、环己烷、甲苯和正辛烷中的两组分为有机物,配制Winsor Ⅲ型微乳液。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过剩油相中的分配情况;考察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和有机混合物组成及种类对有机物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盐度(质量分数)条件下,以正己烷、环己烷、正辛烷和甲苯中的两组分作为有机物配制的WinsorⅢ型微乳液,在不同的有机物配比时过剩油相的组成和增溶前油相的组成均存在差异,增溶出现了选择性;微乳液更倾向于增溶弱极性的小分子及摩尔增溶比大的分子;对甲苯-正辛烷微乳体系,盐度的增加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降低均可提高微乳液对甲苯增溶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溶 选择性 Winsor Ⅲ型微乳液 有机混合物
下载PDF
分离有机/有机混合物的PVA、CA系列膜及其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Ⅰ)膜材料与成膜工艺 被引量:11
6
作者 蔡邦肖 余黎 +4 位作者 叶海林 胡杰 朱丽芳 周勇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13-317,共5页
依据溶度参数原则和分离甲基叔丁基醚 (MTBE) /甲醇 (Me OH)混合物的选择渗透性 ,选择了聚乙烯醇 (PVA)为复合膜的分离层材料 ,聚丙烯腈 (PAN)、醋酸纤维素 (CA)系列为支撑层的膜材料。初步讨论了膜材料和复合膜结构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依据溶度参数原则和分离甲基叔丁基醚 (MTBE) /甲醇 (Me OH)混合物的选择渗透性 ,选择了聚乙烯醇 (PVA)为复合膜的分离层材料 ,聚丙烯腈 (PAN)、醋酸纤维素 (CA)系列为支撑层的膜材料。初步讨论了膜材料和复合膜结构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给出了用不同成膜工艺制备的膜性能 ,获得了可用于有机 /有机体系分离的性能优良的 PVA/PAN和 PVA/CA复合膜 ,以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材料 成膜工艺 有机/有机混合物 渗透汽化 膜分离 PVA CA
下载PDF
渗透汽化高效分离有机混合体系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冷晓燕 王卓凡 +3 位作者 冯大强 王明 李佳锟 侯影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5-1931,共7页
主要叙述了近年来PV技术在分离有机物混和物的研究现状,详细叙述PV技术在分离极性/非极性有机混合物、芳香烃/烷烃有机混合物、同分异构体、去除汽油中硫化物这四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PV技术在分离有机混合物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 主要叙述了近年来PV技术在分离有机物混和物的研究现状,详细叙述PV技术在分离极性/非极性有机混合物、芳香烃/烷烃有机混合物、同分异构体、去除汽油中硫化物这四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PV技术在分离有机混合物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后续PV技术分离有机混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有机混合物分离 分离性能
下载PDF
促进传递型支撑液膜分离有机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明玺 王保国 +1 位作者 赵洪 高从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促进传递型支撑液膜 (FTSLM )具有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对分离废液、废气中的少量污染性有机物有独特的优势。概述了FTSLM的特点和促进传递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FTSLM在有机物分离领域中的应用 ,讨论了制约FTSLM工业化应用的瓶颈问题... 促进传递型支撑液膜 (FTSLM )具有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对分离废液、废气中的少量污染性有机物有独特的优势。概述了FTSLM的特点和促进传递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FTSLM在有机物分离领域中的应用 ,讨论了制约FTSLM工业化应用的瓶颈问题和解决途径 ,展望FTSLM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趋势。指出FTSLM和其它膜过程结合 ,如渗透汽化或蒸汽渗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分离 液膜 促进传递型支撑液膜 渗透蒸发 渗透汽化
下载PDF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氯代有机混合物的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65-1868,共4页
为实现对有机物混合物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的二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32nm波长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观测到236.2,348.9,449.4,513.6cm-1四条振动拉曼谱线,且这些谱线的强度比为6.4∶1.7∶9.4∶1.0,可... 为实现对有机物混合物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的二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32nm波长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观测到236.2,348.9,449.4,513.6cm-1四条振动拉曼谱线,且这些谱线的强度比为6.4∶1.7∶9.4∶1.0,可确定四氯乙烯的存在。观测到707.5,1 087.9,1 175.8,3 078.6cm-1四条振动拉曼谱线,其强度比为9.6∶6.4∶1.0∶3.9,可确定氯苯的存在。即通过综合分析特征谱线及若干特征谱线的强度比,可快速判断有机混合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存在。在定量分析方面,采用多光谱分析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提高了测量的可靠性,所测样品浓度的准确率为98.4%。本研究为有机物混合物成分识别和浓度探测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光谱测量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 氯代有机混合物 氯苯 四氯乙烯
下载PDF
天然和人工培植红景天挥发油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阎吉昌 张宏 +1 位作者 徐少敏 阎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3-47,共5页
应用GC-MS和GC-IR两种联机法对比研究了天然和人工培植红景天挥发油、分别鉴定出27个和24个化合物。MS给出结构信息和IR给出官能团信息相结合,提高了分析测试复杂样品的可靠性。
关键词 红景天 挥发油 气相色谱 质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红景天挥发油的GC/MS/DS和GC/IR/DS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阎吉昌 张宏 +2 位作者 徐少敏 卫永弟 阎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1175-1177,共3页
红景天挥发油的GC/MS/DS和GC/IR/DS研究阎吉昌,张宏徐少敏卫永弟,阎雪(东北师范大学测试中心,长春,130024)(吉林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关键词红景天,色谱/质谱,色谱/红外,复杂有机混合... 红景天挥发油的GC/MS/DS和GC/IR/DS研究阎吉昌,张宏徐少敏卫永弟,阎雪(东北师范大学测试中心,长春,130024)(吉林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关键词红景天,色谱/质谱,色谱/红外,复杂有机混合物应用色谱/质谱/计算机(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挥发油 GC/MS GC/IR 计算机
下载PDF
纤维素酯膜的有机物渗透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邦肖 Quang Trong Nguyen +1 位作者 Pierre Schaetzel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研究了经丙酮水溶液改性处理后的醋酸纤维素 ( CA)反渗透 ( RO)膜的有机物渗透性。在丙酮改性处理过程 ,透过 CA- RO膜的丙酮溶剂量 ,开始时迅速下降 ,然后逐渐趋于零 ,多孔膜变成了致密均相膜。非对称性的超滤 ( UF)膜、纳滤 ( NF... 本文研究了经丙酮水溶液改性处理后的醋酸纤维素 ( CA)反渗透 ( RO)膜的有机物渗透性。在丙酮改性处理过程 ,透过 CA- RO膜的丙酮溶剂量 ,开始时迅速下降 ,然后逐渐趋于零 ,多孔膜变成了致密均相膜。非对称性的超滤 ( UF)膜、纳滤 ( NF)膜、RO膜 ,分别经丙酮改性处理后 ,甲苯透过膜的渗透速率依次减少。孔径越小、脱盐率越低的 RO膜 ,经改性处理后 ,甲苯渗透速率越小。三醋酸纤维素 ( CTA)与醋酸丁酸纤维素 ( CAB)二组分共混的 CTACAB膜 ,或者与醋酸丙酸纤维素( CAP)三组分共混的 CTACABCAP膜 ,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 ,甲苯的渗透速率 ,前者逐渐下降到接近零时趋于稳定 ,后者没有变化。改性的 CA膜和 CTACAB共混膜分离甲基叔丁基醚 ( MTBE) /甲醇 ( Me OH)混合物时 ,渗透通量分别为 835和 2 2 6( g/m2· h) ,渗透物中 Me OH浓度都达到88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酯 渗透速率 有机混合物 渗透汽化
下载PDF
新型有机分离体系渗透汽化膜材料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瑛 卢福伟 +1 位作者 吕宏凌 杨金荣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89,91,共4页
综述了固载活性基团促进传递膜、新型共聚物和树枝型聚合物材料在提高膜的选择性与渗透通量中的作用。介绍了从分子结构角度设计的材料在提高分离效果与成膜稳定性中的应用,指出了新型高聚物膜材料在渗透汽化分离有机混合物领域具有较... 综述了固载活性基团促进传递膜、新型共聚物和树枝型聚合物材料在提高膜的选择性与渗透通量中的作用。介绍了从分子结构角度设计的材料在提高分离效果与成膜稳定性中的应用,指出了新型高聚物膜材料在渗透汽化分离有机混合物领域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有机混合物 促进传递 嵌段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 树枝形聚合物
下载PDF
Gibbs Ensemble Monte-Carlo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克纲 SIEPMANNI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5-458,共4页
介绍一种新的且非常实用的GibbsEnsembleMonte Carlo模拟技术。并给出模拟甲烷和氟甲烷混合物的液体—液体相图以及Lennard Jones混合物相图。
关键词 MONTE-CARLO模拟 相图 有机混合物
下载PDF
基于PBPK模型混苯作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
15
作者 郭庆华 李敏嫣 +1 位作者 黄德寅 张倩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 研究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健康危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预测混苯作业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风险,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取某涂料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目的 研究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健康危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预测混苯作业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风险,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取某涂料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考虑苯、甲苯、二甲苯及乙苯在人体内代谢的交互作用,基于PBPK模型模拟上述化学物质混合物同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求解结果。结果 通过计算得到长期混苯作业有关苯的终生致癌风险值: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7.43×10^(-3),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1.21×10^(-4),两者致癌风险均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1.45~19.06,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0.15~1.69;混苯作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水性涂料生产线风险极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工作场所混苯作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预测苯致癌风险及混合有机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非致癌风险范围,为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苯作业 混合性有机物 非致癌风险 致癌风险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几种有机混合物的核磁分析
16
作者 张兴凯 刘伟明 鄢剑锋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7期116-117,120,共3页
从微量实验到工业生产,有机合成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特别是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广泛使用。但在有机反应中难以避免混合物的生成,快速地分析混合物的成分与比例至关重要。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难题,从有机混合... 从微量实验到工业生产,有机合成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特别是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广泛使用。但在有机反应中难以避免混合物的生成,快速地分析混合物的成分与比例至关重要。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难题,从有机混合物的核磁氢谱中得到的核磁数据可以快速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且在许多高校的仪器分析课程中,核磁一直是课程的重点,但教学与实际使用的衔接不畅,核磁的应用范围较窄。若从实际应用角度理解核磁,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混合物 ^(1)H NMR 相对含量
下载PDF
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哲然 陈龙祥 +2 位作者 由涛 张庆文 洪厚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8-111,共4页
渗透汽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在有机混合物分离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概述了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膜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改性方法。综述了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展望... 渗透汽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在有机混合物分离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概述了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膜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改性方法。综述了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膜材料 有机混合物
下载PDF
Concurrent catalytic removal of typic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mixtures over Au-Pd/α-MnO2 nanotubes 被引量:7
18
作者 Yunsheng Xia Lu Xia +3 位作者 Yuxi Liu Tao Yang Jiguang Deng Hongxing Da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76-288,共13页
α-MnO2 nanotubes and their supported Au-Pd alloy nan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using hydrothermal and polyvinyl alcohol-protected reduc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oxidation of toluene/m... α-MnO2 nanotubes and their supported Au-Pd alloy nan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using hydrothermal and polyvinyl alcohol-protected reduc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oxidation of toluene/m-xylene, acetone/ethyl acetate, acetone/m-xylene and ethyl acetate/m-xylene mixtures was evalu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u-Pd alloy nanoparticles and α-MnO2 nanotub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reactivity of lattice oxygen, and the 0.91 wt.% Au0.48 Pd/α-MnO2 nanotube catalyst outperformed the α-MnO2 nanotube catalyst in the oxidation of toluene, m-xylene, ethyl acetate and acetone. Over the0.91 wt.% Au0.48 Pd/α-MnO2 nanotube catalyst,(i) toluene oxidation was greatly inhibited in the toluene/m-xylene mixture, while m-xylene oxidation was not influenced;(ii) acetone and ethyl acetate oxidation suffered a minor impact in the acetone/ethyl acetate mixture; and(iii) m-xylene oxidation was enhanced whereas the oxidation of the oxygenated 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was suppressed in the acetone/m-xylene or ethyl acetate/m-xylene mixtures. The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these typical VOC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induced an inhibitive effect on their oxid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favored the oxidation of the VOCs. The mixed VOCs could be completely oxidized into CO2 and H2 O below 320°C at a space velocity of 40,000 m L/(g·hr). The 0.91 wt.% Au0.48 Pd/α-MnO2 nanotube catalyst exhibited high catalytic stability as well as good tolerance to water vapor and CO2 in the oxidation of the VOC mixtures. Thus, the α-MnO2 nanotube-supported noble metal alloy catalysts hold promise for the efficient elimination of VOC mix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mixture Manganese dioxide nanotubes Supported gold–palladium alloy catalyst Catalytic oxidation Competitive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对强筋专用小麦籽粒营养及磨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靖 孟繁港 +4 位作者 朱紫鑫 张玉璐 刘帅 刘树堂 赵长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8,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有机肥30000 kg/hm^(2) (M1)、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M1N1)、过量化肥氮276 kg/hm^(2) (N2)、过量有机肥60000 kg/hm^(2) (M2)、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M1N2)、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M2N1)、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 (M2N2),其中N1和M1为等氮量处理,N2和M2为等氮量处理。于2021年小麦成熟期,取籽粒样测定了籽粒营养与加工品质指标。【结果】适量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Fe、粗蛋白、干湿面筋含量,提高出粉率,且化肥的提升效果优于有机肥。N2显著降低了小麦淀粉含量,影响糊化特性;M2处理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较M1得到提升,糊化特性也得到相应改善。与单施化肥(N1、N2)、有机肥(M1、M2)相比,M2N1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M2N1与CK相比分别提高Fe (34.26%)、Zn (19.77%)、出粉率(7.98%)、粗蛋白含量(30.75%)、淀粉含量(12.82%)、峰值黏度(24.93%)、崩解值(14.81%)、回复值(27.64%)。相比于M2N1,M2N2则降低了Zn含量、出粉率、容重、粗蛋白、淀粉含量、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面粉中支链淀粉、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硬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负相关。【结论】单施化肥可以显著提升小麦出粉率、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等品质,单施有机肥改善小麦面粉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的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同时提升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最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施肥措施为年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量元素 磨粉品质 淀粉特性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网络的SAR遥感图像的多尺度分割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怀彬 温显斌 +1 位作者 吕永利 于振鹏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7-470,共4页
基于多尺度信息特征和混合模型,将自组织混合网络(SOMN)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分割。首先对SAR图像的多尺度序列进行多尺度随机建模,以此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然后对其建立混合模型,并经过SOMN进行学习研究得到混合模型的参数;... 基于多尺度信息特征和混合模型,将自组织混合网络(SOMN)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分割。首先对SAR图像的多尺度序列进行多尺度随机建模,以此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然后对其建立混合模型,并经过SOMN进行学习研究得到混合模型的参数;最后再利用Bayesian分类器,对SAR图像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充分地利用SAR图像多尺度序列中不同类型地形的统计信息,进而明显地改进了图像的分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分割 自组织混合网络(SOMN) 多尺度信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