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区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铭 刘子刚 +1 位作者 马学慧 王国栋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在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基础上(1983~1985年),结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泥炭调查的成果,根据泥炭的蕴藏形式、泥炭地有机碳的丰富度、泥炭地有机碳集中分布区的地貌单元和区域位置,将泥炭地有... 在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基础上(1983~1985年),结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泥炭调查的成果,根据泥炭的蕴藏形式、泥炭地有机碳的丰富度、泥炭地有机碳集中分布区的地貌单元和区域位置,将泥炭地有机碳按照埋藏类型和储量划分成3类(埋藏类、裸露类和裸露与埋藏兼有类)、5型(极丰富型、丰富型、较丰富型、贫乏型和极贫乏型)和31个分布区。中国泥炭地的蕴藏类型主要为裸露类,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以及东北地区的山地丘陵,包括5型12个分布区;其次是埋藏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包括4型14个分布区;裸露与埋藏兼有类泥炭地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晋北张北地区,仅包括4型5个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地 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储量分区
原文传递
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随民 栾文楼 +2 位作者 宋泽峰 崔邢涛 马忠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529,共5页
土壤中碳储量的估算是当前研究全球大气碳循环和变化的基本问题。本文以河北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大量土壤数据为基础,在GIS平台中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的"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按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分类两种划分方式... 土壤中碳储量的估算是当前研究全球大气碳循环和变化的基本问题。本文以河北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大量土壤数据为基础,在GIS平台中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的"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按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分类两种划分方式计算了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819402498t,平均有机碳储量为13206.1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土壤碳储量 河北省南部平原
下载PDF
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逸麟 郄海满 +2 位作者 彭晓玫 江俊杰 谢长瑜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碳密度 分布特征 鄱阳湖
下载PDF
江西省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量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傅清 赵小敏 袁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5-838,共4页
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储存在表层中,分析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既可以为提高土壤肥力服务,也可为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估算提供依据。本文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图、土地利用变更图和GIS技术为基础,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估算了江西省农田... 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储存在表层中,分析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既可以为提高土壤肥力服务,也可为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估算提供依据。本文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图、土地利用变更图和GIS技术为基础,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估算了江西省农田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西农田表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3.8391 kgm-2、有机碳储量为109759.9823×106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了0.21 kgm-2,在相同农田面积的状况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6167.92×106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表层
原文传递
草地生态管理下内蒙古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动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罗文蓉 胡国铮 高清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88-1597,共10页
为探究草地生态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科学评估草地生态建设成效及草地碳循环,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区,基于IPCC Tier 2碳收支清单方法,分析2001—2015年内蒙古各管理草地面积变化动态,并估算不同管理措施(禁牧、休牧、轮牧... 为探究草地生态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科学评估草地生态建设成效及草地碳循环,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区,基于IPCC Tier 2碳收支清单方法,分析2001—2015年内蒙古各管理草地面积变化动态,并估算不同管理措施(禁牧、休牧、轮牧、围栏、改良和人工种草)下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地(温带草甸草原、温带典型草原和温带荒漠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1)2001—2015年内蒙古各管理草地面积变化不一致,活动面积整体随时间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2)不同草地管理措施下土壤固碳速率变化不同。禁牧和休牧措施下的土壤固碳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草地管理措施促进土壤固碳;(3)2001—2015年内蒙古草地总体表现为碳汇,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得到不同草地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确定区间,土壤有机碳变化速率平均为(473.70±53.93)万t·a-1(以C计);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固碳速率均增加,其中典型草原的年变化量最大,平均为(174.22±74.70)万t·a-1(以C计)。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在未来全球碳平衡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草地生态管理提升了土壤有机碳汇速率,不仅有利于北方草地的生态保护,也为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措施 内蒙古草地 有机碳储量 整合分析(Meta-analysis)
下载PDF
焉耆盆地绿洲农田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储量估算 被引量:6
6
作者 史常明 柳洋 +3 位作者 张富荣 赵云飞 肖锦锦 汪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2-681,共10页
土壤有机碳(SOC)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农业生产力的基础,充分了解焉耆盆地绿洲不同土壤类型SOC分布特征,对实现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焉耆盆地绿洲长期定点试验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进行模拟试验... 土壤有机碳(SOC)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农业生产力的基础,充分了解焉耆盆地绿洲不同土壤类型SOC分布特征,对实现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焉耆盆地绿洲长期定点试验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在当前的田间管理和气候模式下,焉耆盆地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土壤有机碳储量(SOC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下SOCD和SOCS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DNDC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该区域下SOC及其动态变化,模型相关系数(r)>92.75%,相对误差(E)介于2.98%~4.12%,<5%,模型的可靠性较高。(2)2018年焉耆盆地绿洲农田0~20 cm SOCD介于12000~28000 kg·hm^(-2),SOCS为2414 Gg,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3)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SOCD和SOCS差异明显,其中沼泽土的SOCD最大,为25136 kg·hm^(-2);石质土的SOCD最小,为1333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DNDC模型 焉耆盆地绿洲 土壤类型 有机碳储量 农田土壤
下载PDF
瀑布沟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辛志远 夏建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8,共9页
为探究瀑布沟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储量的估算,以瀑布沟水库消落带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用全站仪对研究区进行现场勘测,并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LULC)、海拔与地形作为因子对研究区进行土壤采样。通过采集的样本,分... 为探究瀑布沟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储量的估算,以瀑布沟水库消落带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用全站仪对研究区进行现场勘测,并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LULC)、海拔与地形作为因子对研究区进行土壤采样。通过采集的样本,分析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并利用ArcGIS软件与土壤样本试验数据,剔除3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估算研究区的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LULC下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表现为淤泥>草地>旱地>裸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地形因子LS值成反比;研究区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度高的区域为草地和淤泥分布较广的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密较低的区域为裸地分布较广的区域。研究结果为土壤养分储量的多因子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并为研究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的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有机碳分布 有机碳储量 交互作用 瀑布沟
下载PDF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华格 林伟通 +1 位作者 徐益成 黄伟艺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4期16-19,共4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及碳储量特征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采用不同林型土壤样品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罗浮山5种不同林型土壤中有机碳、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海拔高度... 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及碳储量特征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采用不同林型土壤样品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罗浮山5种不同林型土壤中有机碳、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华润楠-密花树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最高,马尾松+木荷针阔混交林、黄樟+华润楠+青冈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最低;各林型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容重、土壤的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型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湿地固碳效果研究——以黑龙江省扎龙湿地为例
9
作者 李延生 刘国栋 崔玉军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5期343-346,共4页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以扎龙湿地为对象,根据表层(0~20 cm)土壤与深层(150~200 cm)土壤样品有机碳含量分析结果,计算了研究区有机碳单位储量,研究了湿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和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土壤...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以扎龙湿地为对象,根据表层(0~20 cm)土壤与深层(150~200 cm)土壤样品有机碳含量分析结果,计算了研究区有机碳单位储量,研究了湿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和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差异,对比了20年来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处于增加状态,说明湿地是"碳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碳储量 湿地 扎龙 黑龙江
下载PDF
广西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与全国部分省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47-1253,共7页
以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剖面数据为基础,结合广西1:50万的土壤图以及相关的地形DEM图和行政区划图,在GIS平台下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进行了估算,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全国... 以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剖面数据为基础,结合广西1:50万的土壤图以及相关的地形DEM图和行政区划图,在GIS平台下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进行了估算,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广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不均,呈现桂北高,桂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中等海拔地区高,低海拔地区低;黄壤高,砖红壤低。有机碳密度均值为3.33 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0 kg/m2;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为6.42×1011kg,占全国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丰度指数 储量估算 空间分布 广西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傅野思 夏学齐 +1 位作者 杨忠芳 李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6-895,共10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资料中共461个土壤剖面数据估算表层及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R),绘制其SOCD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表层SOCD为0.63~15.93 kg.m-2,平均为3.68 kg.m-2;全剖...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资料中共461个土壤剖面数据估算表层及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R),绘制其SOCD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表层SOCD为0.63~15.93 kg.m-2,平均为3.68 kg.m-2;全剖面SOCD为0.22~68.77 kg.m-2,平均为10.35 kg.m-2,不同土壤类型之间有一定差异。内蒙古表层SOCR为4.10 Pg,而全剖面储量为10.79 Pg。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布受气候、土壤性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明显。最后,根据年均温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相关关系,估算得出当气温升高1℃,内蒙古地区土壤有机碳的释放量为0.91 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土壤有机碳储量(SOCR) 全球变暖
下载PDF
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仕栋 方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6-151,160,共7页
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对土壤碳库变化及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湖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湖南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库储量和密度,并采用ArcGIS技术估算了湖南省各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 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对土壤碳库变化及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湖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湖南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库储量和密度,并采用ArcGIS技术估算了湖南省各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库为18.45×108 t,表层土壤有机碳库为7.13×108 t,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达116.30t.hm-2,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作为湖南省面积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其有机碳储量占湖南省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82.51%,其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05.62t.hm-2、110.11t.hm-2和137.31t.hm-2;山地草甸土、黄棕壤、水稻土有机碳密度较高,而紫色土和潮土有机碳密度较低;在空间分布上,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地区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较高,湘中湘东丘陵区和湘北洞庭湖平原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较低,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总体上比较均匀,主要在90~140t.hm-2范围内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碳密度 空间分布 湖南省
下载PDF
广州市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生态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步峰 潘永军 +2 位作者 史欣 肖以华 徐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1,65,共4页
采用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对广州市9个典型森林类型(16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密度及储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总碳含量为10.9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为7.7g·kg-1... 采用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对广州市9个典型森林类型(16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密度及储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总碳含量为10.9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为7.7g·kg-1,显著地大于次生林、荔子林、竹林、桉树与相思纯林等;常绿阔叶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度分别达到112.3t·hm-2、14.8kg·m-2,较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分别高出18.5t·hm-2、3.4kg·m-2,较竹林、荔子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储量高出22.4~27.8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出1.9~3.1kg·m-2,较桉树、相思纯林土壤有机碳储量高49.1~50.9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5.0~5.3kg·m-2;而桉纯林及针阔幼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均小于对照的荒草裸地,这一结果凸显出地带性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具有较高碳储存功能。土壤表层碱解N化学含量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间适宜房屋堆积回归模型的关系,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间呈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典型森林群落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生态特征
下载PDF
典型峰林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曦 彭稳 曹建华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以桂林峰林平原岩溶区为例分析了土壤和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计算了土壤有机碳密度以及9.27 km2研究区的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46~17.89 g.kg-1,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水田中土壤... 以桂林峰林平原岩溶区为例分析了土壤和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计算了土壤有机碳密度以及9.27 km2研究区的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46~17.89 g.kg-1,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水田中土壤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最大;表层0~20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2.29~5.35 kg.m-2,平均值为3.65 kg.m-2;而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值范围为5.88~13.54 kg.m-2,平均碳密度为9.83 kg.m-2。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为水田>弃耕地>旱地>易涝地>园地>林地>草地,而0~100cm土壤有机碳密为弃耕地>园地>旱地>水田>林地>易涝地>草地。研究区表层0~20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785×104t,而0~100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为8.514×104t。表层土壤0~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占0~100cm的32.7%。与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的重庆金佛山研究结果相比,本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明显偏低,这意味着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容易受到人为干扰、易分解、易流失。而不同的土地利用、耕作方式及管理措施也影响着土壤碳库的大小,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将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农业生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林平原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储量 岩溶
下载PDF
福建龙岩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文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7-345,共9页
基于福建龙岩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和高密度有机碳数据,通过单位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别采用母质类型、地貌类型、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类型5种方式,按照0~1.4m,0~1.0m和0~0.2m等3种不同深度来初步... 基于福建龙岩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和高密度有机碳数据,通过单位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别采用母质类型、地貌类型、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类型5种方式,按照0~1.4m,0~1.0m和0~0.2m等3种不同深度来初步探讨福建龙岩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区的有机碳储量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平均碳密度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不仅与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如土壤结构、质地、化学成分、土温等)、系统差异(如历史演变、稳定性等)等内在因素有关,还有可能与气候环境条件、海拔高度、水土流失程度、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度、植被状况(如植被类型、植被发育等)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外在因素有关。得出福建龙岩地区不同深度的有机碳储量:0~0.2m为89254953.05t,0~1.0m为283746254.26t和0~1.4m为347294329.32t;不同深度的平均碳密度:0~0.2m为3980.33t/km^2,0~1.0m为12653.69 t/km^2和0~1.4m为15487.62 t/km^2,高于全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显示出福建龙岩地区具较高的碳储量、较强的碳储能力和良好的碳富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土壤碳储量 特征研究 影响因素 福建龙岩
原文传递
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楚梦玮 侯巍楹 +4 位作者 净婷菲 常兆峰 段文焱 周丹丹 李芳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6-523,共8页
【目的】深层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研究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云南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中570个土壤统计剖面数据,运用土壤类型法对... 【目的】深层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研究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云南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中570个土壤统计剖面数据,运用土壤类型法对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进行估算;根据云南省土壤类型图,统计云南省不同类型土壤的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SOCR);使用ArcGIS绘制深层SOCD的空间分布图,与云南省表层土壤空间分布进行比较;结合单因素分析对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根据Van Bemmelen系数估算所得:云南省30~200 cm深层平均SOCD为44.21 t/hm^(2),SOCR为1.67×10~9 t。深层SOCD由滇东南向滇西北方向逐渐增大,与云南省表层土SOCD变化规律相似;并且深层SOCD的分布受海拔、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深层SOCD值与海拔和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温度与深层SOCD则呈负相关。【结论】云南省深层土壤SOCD大于全国SOCD的平均值,但均小于云南省0~20 cm表层SOCD。本研究对未来其他地区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土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估算
下载PDF
青海湟水河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亚峰 姬丙艳 +2 位作者 马强 姚振 田兴元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98-301,共4页
土壤碳库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碳储存系统。利用青海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有机碳数据,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成土母质计算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分布规律。从土壤类型看,高山草甸土中有机... 土壤碳库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碳储存系统。利用青海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有机碳数据,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成土母质计算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分布规律。从土壤类型看,高山草甸土中有机碳密度最高,灌淤土有机碳密度最低。从土地利用类型看,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荒草地土壤最低;从成土母质看,以残坡积物为母源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以冲洪积物和黄土为母源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基本相同。分析结果对于利用土地进行固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流域 表层土壤 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密度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县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估算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海萍 杜佳琪 唐浩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2009年云南省玉龙县土壤调查数据,基于土壤类型法将所测样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转换为有机碳密度,经克里金插值进行空间化,再以2009年landsat7-Level2影像及SRTM 90 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亮度、绿度、湿度、... 采用2009年云南省玉龙县土壤调查数据,基于土壤类型法将所测样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转换为有机碳密度,经克里金插值进行空间化,再以2009年landsat7-Level2影像及SRTM 90 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亮度、绿度、湿度、坡度、坡向、曲率等与土壤有机碳形成密切相关的解释变量;通过随机森林模型模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基于有机碳密度估算出0~20 cm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储量,并对两种模拟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克里金和随机森林的估算结果分别为2.4×10^(8)和1.7×10^(8)t,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77和14.11,普通克里金插值误差较大,且对采样点数量及空间分布有较强的依赖性;随机森林模型不仅能处理高维数据,还能给出多个变量的重要性,估算结果精度更高,也更接近区域实际情况,对小尺度的细节表现更佳,适于地形复杂且样点有限的县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储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玉龙县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及储量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