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南骑田岭锡矿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50
1
作者 黄革非 龚述清 +3 位作者 蒋希伟 谭双喜 黎传标 刘东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5-451,共7页
骑田岭地区位于炎陵-郴州-蓝山北东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中部,是南岭中段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查明111—333锡资源量101.3×104t,近期又发现了具超大型找矿前景的芙蓉锡矿田。锡矿类型可分为气化高温热液型锡矿、高—中... 骑田岭地区位于炎陵-郴州-蓝山北东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中部,是南岭中段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查明111—333锡资源量101.3×104t,近期又发现了具超大型找矿前景的芙蓉锡矿田。锡矿类型可分为气化高温热液型锡矿、高—中温热液型锡矿、次火山热液型锡矿及冲积型砂锡矿四大类7个亚类,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成矿系列。各类锡矿是多次构造-岩浆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燕山早期晚阶段及燕山晚期早阶段是主成矿期。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造就了区内锡矿“带状分布、成群产出、等距展布”的空间分布规律,也展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成矿规律 骑田岭 湘南
下载PDF
汝阳县南部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40
2
作者 马红义 黄超勇 +2 位作者 巴安民 黎红莉 李发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2,共6页
汝阳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止,探明中型以上铅锌矿床3处,大—中型钼矿床2处,小型铜矿床3处,还有多个钼、铅、锌、铜矿点。铅锌铜矿床均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体内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或与之相交的北东向构... 汝阳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止,探明中型以上铅锌矿床3处,大—中型钼矿床2处,小型铜矿床3处,还有多个钼、铅、锌、铜矿点。铅锌铜矿床均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体内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或与之相交的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钼矿床赋存于花岗岩体侵入形成的斑岩体周边,成矿作用受一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控制着矿床规模、矿床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钼矿 成矿规律 找矿标志 汝阳南部 河南省
下载PDF
南岭科学钻探第一孔选址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毓川 陈郑辉 +7 位作者 曾载淋 赵正 赵斌 王登红 张永忠 李建国 周新鹏 李江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9-670,共12页
赣南银坑矿田作为中国深部探测实验研究在南岭成矿带的首批示范区,以探索深部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为主要目标,先后开展了地质实测剖面、地球化学测量、矿田构造、岩浆活动、典型矿床和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认识到矿田内中高温热液型钨多... 赣南银坑矿田作为中国深部探测实验研究在南岭成矿带的首批示范区,以探索深部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为主要目标,先后开展了地质实测剖面、地球化学测量、矿田构造、岩浆活动、典型矿床和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认识到矿田内中高温热液型钨多金属矿床和中低温金银铅锌铜贵多金属矿床分带性在二维平面空间内的存在。通过区内岩浆活动与典型矿床研究,发现两类矿床的形成在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方面分别与燕山早期的两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建立了精确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确立了两类矿床在时空三维上存在着成因联系。应用高精度重磁面积测量和骨干剖面的大地电磁、反射地震和CSAMT/AMT等探测方法,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初步探明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的深部结构,为南岭科学钻探选址(SP-NLSD-1)提供了科学依据。南岭科学钻探旨在揭示南岭与武夷成矿带交汇部二层结构的成矿作用,探索南岭地区时空四维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坑矿田 深部探测 科学钻探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川西地区金矿的类型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小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2,25,共4页
按照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将川西地区金矿划分为9类,分析了金矿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含矿建造和岩浆岩与金矿分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值得重视的金矿类型和成矿区带。
关键词 金矿床 类型划分 成矿规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陕西省山阳县池沟地区斑岩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西社 王瑞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72-79,共8页
池沟地区小斑岩体广泛发育,岩体多呈北东向展布的串珠状小岩株或岩枝产出,属燕山期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具(似)斑状特征。区内出现有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铜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4种类型金属... 池沟地区小斑岩体广泛发育,岩体多呈北东向展布的串珠状小岩株或岩枝产出,属燕山期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具(似)斑状特征。区内出现有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铜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4种类型金属矿化。蚀变、化探异常及矿化均围绕斑岩体呈(环)带状分布,由岩体往外依次出现钼、铜、金矿化的分带性,构成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铜钼金矿成矿系列,岩体成岩成矿同步,表现出明显的斑岩成矿规律。该区7个岩体群中Ⅰ号岩体是主岩,Ⅰ号岩体内及边部主要为钼矿化,向外则依次出现铜矿化、金矿化,且矿化分带与岩体岩性、围岩蚀变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的分带完全一致。综合研究认为,Ⅰ号岩体西、南外围是另一处铜矿富集的部位,通过深部钻探控制,有望找到具一定工业价值的铜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 斑岩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陕西山阳
下载PDF
综合勘查方法在硬岩型锂矿找矿中的应用——以马尔康稀有金属矿田加达锂矿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圣钞 王登红 +7 位作者 刘善宝 王成辉 代鸿章 饶魁元 丁晓平 朱海洋 邓子清 郭玮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41-2353,共13页
松潘-甘孜造山带马尔康矿田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分布有业隆、李家沟、党坝等多处大—中型锂辉石矿床。由于地表基岩露头有限,水系切割强烈,在深部寻找隐伏矿脉的难度逐渐增加。本文以马尔康矿田东北部新发现的加... 松潘-甘孜造山带马尔康矿田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分布有业隆、李家沟、党坝等多处大—中型锂辉石矿床。由于地表基岩露头有限,水系切割强烈,在深部寻找隐伏矿脉的难度逐渐增加。本文以马尔康矿田东北部新发现的加达大型锂辉石矿床为例,论述了地质填图、高密度电法等在寻找隐伏矿脉中的应用。本次勘查通过地质填图圈定的残-坡积锂辉石伟晶岩转石带或伟晶岩露头确定了脉体走向,通过高密度电法测量圈定的陡倾高阻异常确定了脉体倾向,通过钻探工程控制了隐伏矿脉。综合分析显示,陡倾高阻异常带延伸至地表位置与地表锂辉石伟晶岩转石带或伟晶岩脉露头位置吻合,隐伏高阻异常空间分布与隐伏锂辉石伟晶岩脉具有相关性,表明传统勘查方法在寻找伟晶岩型锂矿为代表的硬岩型锂矿床的有效性,并指出区域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 加达 锂辉石伟晶岩 找矿方法 成矿规律
下载PDF
滇-黔相邻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型自然铜-辉铜矿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成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乾 王大鹏 +2 位作者 范良伍 朱笑青 张正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3,共6页
滇—黔相邻地区鲁甸—威宁一带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自然铜矿床(点)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5年来的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找矿勘探方面一直难以突破。文章重点讨论了与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有关的一些地质和地球化学问题,认... 滇—黔相邻地区鲁甸—威宁一带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自然铜矿床(点)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5年来的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找矿勘探方面一直难以突破。文章重点讨论了与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有关的一些地质和地球化学问题,认为矿化受夹层和断裂双重控制,发现许多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不支持火山-岩浆热液成矿,成矿以后期热液作用为主。与基伟诺型矿床相比,有限的玄武岩体积、陆相地表喷发等因素对形成大矿是不利的,而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内玄武岩厚度巨大、构造应力集中、深部存在隐伏岩浆侵入活动三位一体的地区有可能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自然铜-辉铜矿矿床(点)成矿规律成矿远景滇-黔相邻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德荣 吕福林 +1 位作者 刘素颖 吕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5-426,共12页
三矿沟矿区,位于著名的黑龙江多宝山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北西端。20世纪50-60年代已探明一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近几年在该矿床边部及外围开展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新发现了独立的钼矿体和隐爆角砾岩型的铜钼矿体,以及与韧脆性剪切... 三矿沟矿区,位于著名的黑龙江多宝山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北西端。20世纪50-60年代已探明一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近几年在该矿床边部及外围开展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新发现了独立的钼矿体和隐爆角砾岩型的铜钼矿体,以及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化,从而对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并对该地区的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下一步寻找到中、大型的铜多金属矿床提供较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三矿沟矿区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四川巴塘县夏塞银多金属矿床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邹光富 郑荣才 +3 位作者 胡世华 陈才金 蒋洪昌 伍洪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夏塞银矿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是一个超大型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矿体产出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 夏塞银矿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是一个超大型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矿体产出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和浸染状;容矿岩石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的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和板岩;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银矿物和硫盐矿物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三期四个阶段;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和花岗岩,矿床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岩浆期后成矿流体浅成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四川西部
下载PDF
贵州威宁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型自然铜-辉铜矿矿床的成矿前景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乾 朱笑青 +1 位作者 张正伟 王大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9-383,共5页
贵州威宁一带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自然铜-辉铜矿矿床(点)经过几十年研究,但在找矿勘探方面一直难以突破。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出发,讨论了与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认为矿化受夹层和断裂双重控制,成矿以后期热液改造作用为... 贵州威宁一带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自然铜-辉铜矿矿床(点)经过几十年研究,但在找矿勘探方面一直难以突破。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出发,讨论了与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认为矿化受夹层和断裂双重控制,成矿以后期热液改造作用为主。与基伟诺型矿床相比,玄武岩厚度不大及不连续分布、陆相地表喷发、埋藏深度不大、缺少成矿流体汇聚的构造条件是形成大矿的不利因素。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内,玄武岩厚度巨大、构造应力集中的地区有可能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自然铜.辉铜矿矿床(点) 成矿规律 成矿远景 贵州威宁
下载PDF
西秦岭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规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2 位作者 胡乔青 魏然 陈绍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9-435,共27页
近十几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陆续开展的找矿勘查、成矿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精测等工作,取得了许多找矿新发现和成矿理论新认识,尤其是获得了一批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逐渐揭开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面纱,显示出三叠纪成矿作用的普... 近十几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陆续开展的找矿勘查、成矿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精测等工作,取得了许多找矿新发现和成矿理论新认识,尤其是获得了一批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逐渐揭开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面纱,显示出三叠纪成矿作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并指示了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西秦岭东段的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中,三叠纪发育的矿种主要包括铅锌、金、银、铜,其次还有钨、钼、铁等,其中铅锌和金是区内的优势矿产。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年龄为231~197 Ma,集中于220~200 Ma;岩浆岩的年龄为248~195 Ma,集中于230~200 Ma。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相耦合,二者的峰期为220~210 Ma。矿床类型主要有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型,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等。构造活动及其产物是多金属成矿作用的主导控矿因素,各种类型、不同尺度的构造直接控制了各类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和规模大小等。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于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是晚三叠世区域广泛而强烈的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耦合作用的产物。基于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初步提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以期助推区内今后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多金属成矿作用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西成矿集区 凤太矿集区 西秦岭
下载PDF
莱州市寺庄金矿区第二金矿富集带成矿规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崔书学 袁文花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年第3期186-191,共6页
通过对山东省焦家断裂金矿带近5年的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在该带南部地段的寺庄金矿床深部发现了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金矿床与产于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250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通过深部勘查... 通过对山东省焦家断裂金矿带近5年的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在该带南部地段的寺庄金矿床深部发现了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金矿床与产于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250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通过深部勘查,寺庄金矿床深部范围内共圈出Ⅰ、Ⅱ、Ⅲ号3个矿体群、163个矿体,其中在主裂面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盲矿体Ⅰ-1号矿体,其资源储量占总量的39.39%,取得了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以此为基础,对矿区深部第二矿化富集带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带动山东省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富集带 金矿 深部找矿 成矿规律 寺庄 莱州
下载PDF
中国硫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鹏 牛桂芝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0年第2期95-104,共10页
介绍了两个主要矿集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及其典型矿床的研究,总结其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中国硫铁矿的资源潜力,寄于深部找矿和前寒武纪古老地层的开发,应转移硫铁矿的工作重点于中、西部,扩大找矿线索,开辟新的找矿基地。
关键词 硫矿 矿集区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资源潜力
下载PDF
山西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少康 邓小林 +1 位作者 刘力生 云连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2-519,共18页
文章对矿区内基性岩、基性变质岩、酸碱性变质岩及蚀变岩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关性、变异系数、REE分布模式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成矿作用有3次,前2次为变质成矿作用,第3次为蚀变成矿作用,... 文章对矿区内基性岩、基性变质岩、酸碱性变质岩及蚀变岩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关性、变异系数、REE分布模式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成矿作用有3次,前2次为变质成矿作用,第3次为蚀变成矿作用,以后者为主;蚀变过程中,Ti、Fe、REE、B等元素发生了迁移,Ti的进一步富集、Ti与Fe的分离是重要的成矿因素;矿床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有利于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和部位为:板块的缝合部位,蚀变带与基性(变质)岩层交叉处,蚀变带中部,B含量高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粗粒型金红石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山西代县
下载PDF
贵州从江那哥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志臣 杜威 +1 位作者 毛铁 刘永坤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9-22,33,共5页
从江那哥铅锌矿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区域上南北向的宰便断层为该矿床的导矿断层,近东西向的尾洞溪断层为容矿断层,矿体呈透镜状、网脉状产于尾洞溪断层带中,矿化较好的地段主要为尾洞溪断层与下江群甲路组中... 从江那哥铅锌矿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区域上南北向的宰便断层为该矿床的导矿断层,近东西向的尾洞溪断层为容矿断层,矿体呈透镜状、网脉状产于尾洞溪断层带中,矿化较好的地段主要为尾洞溪断层与下江群甲路组中上部相切的地段,并且在矿体部位蚀变较为强烈,距离辉绿岩体相对较近处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形成了明显的分带性;本文在对成矿规律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断层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从江那哥
下载PDF
陕西洛南寺耳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贵聪 陈远荣 +3 位作者 蒋宗林 李建中 曾少尉 严新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1-1098,共8页
陕西寺耳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在小秦岭地区具有代表性,为了揭示其成矿规律和深部成矿潜力,为本区及小秦岭其它地区找矿提供借鉴,文章在分析寺耳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成矿特点,发现矿区内矿化带、矿脉(体)多呈等... 陕西寺耳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在小秦岭地区具有代表性,为了揭示其成矿规律和深部成矿潜力,为本区及小秦岭其它地区找矿提供借鉴,文章在分析寺耳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成矿特点,发现矿区内矿化带、矿脉(体)多呈等距性分布,硅化、黄铁矿化、钾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烟灰色石英、钾长石和黄铁矿组合对金矿化具有明显的指示性,小秦岭地区金矿化类型从浅部至深部由石英脉型转变为蚀变岩型的垂向变化规律具有普遍性;结合成矿规律,通过分析矿区内Q501、Q502、Q529三条主矿脉的原生晕指示元素含量轴向变化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指出Q501、Q502矿脉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Q529矿脉深部成矿潜力有待今后探矿工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原生晕 指示元素 小秦岭 寺耳金矿
下载PDF
内蒙古幸福村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君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2期37-42,共6页
幸福村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白云鄂博-商都成矿带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尔力格图倒转向斜南翼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千枚岩中。从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等方面对矿区的控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金矿体是在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三位... 幸福村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白云鄂博-商都成矿带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尔力格图倒转向斜南翼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千枚岩中。从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等方面对矿区的控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金矿体是在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三位一体"的作用下形成的;区内白云鄂博群千枚岩中Au元素含量较高,是金矿形成的初始矿源层;成矿过程中,构造起主导作用,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液源及动力;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对比分析,认为本区属于以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通过成矿作用分析,初步建立了该区的理想成矿模型,指出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加大在北倾方向上的工程投入,尤其靠近核部是矿物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村金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成矿规律 内蒙古
下载PDF
南岭科学钻探(NLSD-1)矿化规律与深部找矿方向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正 陈毓川 +4 位作者 郭娜欣 陈郑辉 王登红 曾载林 何绍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3-1624,共12页
南岭科学钻探(NLSD-1)是目前中国在华南金属矿集区内实施的最深钻探工程,总进尺2967.83m,揭露金银铜铅锌和钨铋铀各类矿化120余处,矿化层可分为破碎带型、硅质脉型、长英质脉型,以微细脉、细脉、网脉状、浸染状、块状形式产出,其中达... 南岭科学钻探(NLSD-1)是目前中国在华南金属矿集区内实施的最深钻探工程,总进尺2967.83m,揭露金银铜铅锌和钨铋铀各类矿化120余处,矿化层可分为破碎带型、硅质脉型、长英质脉型,以微细脉、细脉、网脉状、浸染状、块状形式产出,其中达到工业品位的矿脉具有3段,多处矿化可侧向追索,具有潜力工业矿体.元素垂向矿化规律上表现为金银铜、铅锌矿化分别以组合形式出现,铋的元素异常与亲硫元素矿化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贵金属矿化异常集中在推覆体内,而钨锡铀矿化向深部有增强趋势,两者在钻孔内具有较明显的岩性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专属性特征.根据NLSD-1揭露的垂向矿化规律,结合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提出四大找矿方向,即:推覆体内V10-V31向东向深部延展、推覆体下部钨铋多金属矿化、深部3个空间位置可能出现的厚大矿体以及外围高山角-井笔山一带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南岭 成矿规律 矿化分带 深部找矿
下载PDF
云南新平米底莫铁铜矿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
19
作者 黄绍明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31-35,共5页
米底莫铁铜矿床位于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的三角区域,是不同时期构造-岩浆运动和变质作用的产物。为探索米底莫铁铜矿床成矿规律,在总结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化规律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矿区出露早元... 米底莫铁铜矿床位于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的三角区域,是不同时期构造-岩浆运动和变质作用的产物。为探索米底莫铁铜矿床成矿规律,在总结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化规律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矿区出露早元古代大红山群,上覆晚三叠统盖层,总体为浅—中等变质的钠质火山岩系,其中大红山群曼岗河组是主要的含矿层位;矿区继承了区域构造-岩浆特征,火山喷发中心为火山气液、后期热液叠加部分,火山岩厚度自喷发中心往外逐渐减小,矿床富集程度也随之降低;区内大红山群岩系经受了浅—中等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矿物主要为角闪石、绿帘石、铁铅榴石、黑云母等,并伴随着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钠长石化等围岩蚀变;矿床具有严格的成矿专属性,并受控于火山活动中心、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及地质构造,邻近的火山机构及相似的地层岩性和近矿围岩蚀变可作为有力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铜矿 成矿规律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下载PDF
福建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远景 被引量:5
20
作者 翁朝峰 《福建地质》 1998年第1期24-34,共11页
福建省金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关系密切,金矿赋矿层位有8个,其中以前寒武纪麻源群、龙北溪组和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层位为最主要。金矿主要分布在区域性断裂、火山构造、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复合部位及火山... 福建省金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关系密切,金矿赋矿层位有8个,其中以前寒武纪麻源群、龙北溪组和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层位为最主要。金矿主要分布在区域性断裂、火山构造、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复合部位及火山基底隆起部位,韧性剪切带、推覆(剥离)构造发育地段,是金矿重要成矿部位。金矿成矿时代主要有前寒武纪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两者在成矿时间上显示继承性,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金矿化在前寒武纪与中基性、中酸性变质火山岩有关,而燕山期与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关系最为密切。根据金矿成矿作用、矿质来源、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将福建省金矿成因划分为7种。其中韧性剪切带和火山-次火山热液型最主要,其次为断裂构造蚀变岩型和火山沉积-热液叠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矿 地质条件 成矿远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