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32
1
作者 杨华 付金华 +1 位作者 魏新善 任军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3-740,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作为勘探的现实目标;同时认为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及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等三大领域发育多类有效储层及圈闭,成藏潜力巨大,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白云岩 风化壳 礁滩 勘探领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进展 被引量:92
2
作者 杨华 刘新社 张道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共12页
1989年,在鄂尔多斯盆地钻探的陕参1、榆3井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靖边气田,证实了该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系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推进"西部大庆"的早日建成并为该... 1989年,在鄂尔多斯盆地钻探的陕参1、榆3井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靖边气田,证实了该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系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推进"西部大庆"的早日建成并为该气田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技术思路进行了总结。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天然气成藏组合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发育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隆起东侧白云岩、盆地西部岩溶缝洞体等3大勘探领域;近年开展的地质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明确了上述3大勘探领域的成藏主控因素,形成了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与风化壳储层预测、白云岩储层地震预测及含气性检测、岩溶缝洞体识别及储层预测等先进的勘探配套技术,天然气勘探取得了新的进展:①靖边气田含气面积不断扩大,天然气储量规模增长近2倍,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增储上产的现实目标;②古隆起东侧白云岩发现多个含气富集区,天然气储量规模接近1 000×108 m3,是现实接替领域;③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岩溶缝洞体发现新苗头,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奥陶纪 海相碳酸盐岩 风化壳 白云岩 岩溶缝洞体 勘探进展 勘探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特征及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55
3
作者 马振芳 周树勋 +2 位作者 于忠平 潘令红 王宏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1-23,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具有6种识别标志:①长期沉积间断,奥陶系与石炭系之间为假整合接触;②古侵蚀面之上发育铁、铝质泥岩,古侵蚀面之下发育大气淡水溶蚀带;③发育水平岩溶带和岩溶角砾岩;④缝洞充填物中见石炭...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具有6种识别标志:①长期沉积间断,奥陶系与石炭系之间为假整合接触;②古侵蚀面之上发育铁、铝质泥岩,古侵蚀面之下发育大气淡水溶蚀带;③发育水平岩溶带和岩溶角砾岩;④缝洞充填物中见石炭系孢粉化石及煤屑、砂质;⑤古侵蚀面上、下的泥质岩成分有较大差别,侵蚀面之上的主要为高岭石,侵蚀面之下的主要为伊利石;⑥古侵蚀面之下的测井曲线特征为低伽马、低时差、中高电阻率、中高密度值,古侵蚀面之上则与之相反。古风化壳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氧化作用带和溶蚀作用带。古风化壳的展布特征为:①穿层分布;②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减薄;③铁铝质泥岩的分布受古岩溶地貌的控制;④主要发育在白云岩分布区。古风化壳与天然气成藏有着密切的联系:①多类型岩性组合是天然气成藏的必要条件;②铁铝岩类缺失带的两侧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已在研究区的古风化壳上找到了我国陆上目前最大的天然气田———长庆气田。图3 表1 ( 马振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古风化壳 天然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华北型煤田中奥陶系灰岩顶部相对隔水段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董书宁 刘其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9-292,共4页
为了减少和控制煤层带压开采突水灾变的发生,达到安全开采下组煤的目的,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对奥灰顶部相对隔水段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矿区确定其厚度和分布范围的主要方法,即水文地质钻探方法及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并给出了对山西潞... 为了减少和控制煤层带压开采突水灾变的发生,达到安全开采下组煤的目的,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对奥灰顶部相对隔水段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矿区确定其厚度和分布范围的主要方法,即水文地质钻探方法及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并给出了对山西潞安矿区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型煤田 奥陶系灰岩 相对隔水段 古风化壳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特征及综合地质模型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建民 王佳媛 +4 位作者 沙建怀 郭德郧 高海仁 聂武军 秦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密切结合勘探实际,以钻井、测井等地质资料为主要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多学科的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指导,结合盆地构造演化,通过对奥陶系不整合侵蚀面上下地层组合情况的深入分析,把印模法与残厚法结果有机结... 密切结合勘探实际,以钻井、测井等地质资料为主要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多学科的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指导,结合盆地构造演化,通过对奥陶系不整合侵蚀面上下地层组合情况的深入分析,把印模法与残厚法结果有机结合,深入探讨了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的方法思路及其古地貌发育特征,探索了古地貌恢复的新方法——综合法,建立了解释和恢复古地貌单元属性的综合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奥陶系侵蚀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组合可以分别被划分为上薄下薄、上厚下厚、上厚下薄、上薄下厚4种基本型式以及上次厚下次薄、上次薄下次薄、上次薄下次厚、上次厚下次厚等8种子模型;相应的古地貌解释包括了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3个二级古地貌单元以及残丘、台地、残台、阶坪、沟谷、浅洼、深洼等11个三级古地貌单元。岩溶高地出现于研究区西南角,分布局限;岩溶斜坡占据了研究区的大部分,其主力地貌单元为斜坡台地与斜坡阶坪;岩溶盆地位于研究区东部,其主力地貌单元为盆地浅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风化壳 岩溶古地貌 综合地质模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0
6
作者 宁宁 陈孟晋 +1 位作者 孙粉锦 许化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0-286,共7页
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沥青含量丰富,其光性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如旬探1井的沥青反射率为2.35%-3.15%,换算成镜质华反射率为1... 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沥青含量丰富,其光性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如旬探1井的沥青反射率为2.35%-3.15%,换算成镜质华反射率为1.85%-2.35%。根据沥青充填特征、面积系数,并结合电测资料确定的古油层的厚度一般为10—22m。TOC、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相分析表明,西缘坳陷平凉组自东而西逐渐增厚的泥页岩含有机质丰富,以咸水低等生物的有机质为特征,是中央隆起带古油藏的可靠烃源岩。成藏史分析表明,J2~K1期的埋深加大和古地温升高,导致古油藏石油裂解转化为古气藏;K2-E时期,燕山运动致使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反转,陕北斜坡形成,古油藏被破坏,一部分油气向浅部运移散失,一部分向陕北斜坡高部位运移,可能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古油藏 平凉页岩 奥陶系 风化壳 中央隆起带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华北型煤田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天然隔水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武强 贾秀 +1 位作者 曹丁涛 梁永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35-1741,共7页
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和下组煤逐步回采,华北型煤田的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局部寒武系)底板突水问题和浅部上组煤大批关闭煤矿老空水对下伏岩溶水的越流(串层)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对山东兖州煤田中部矿区大量地质勘探资料的系统整理、... 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和下组煤逐步回采,华北型煤田的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局部寒武系)底板突水问题和浅部上组煤大批关闭煤矿老空水对下伏岩溶水的越流(串层)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对山东兖州煤田中部矿区大量地质勘探资料的系统整理、统计与分析,从中奥陶统灰岩顶部古风化壳厚度、岩性特征、钻孔岩芯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裂隙发育情况和充填压实程度、构造发育等多方面开展了其隔水性能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刻画其隔水性能的指标体系,运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与空间分析功能和信息融合技术,创建了面向GIS的信息融合型隔水性能评价方法——隔水性指数法,提出了古风化壳隔水性能评价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工作程序,并进行了示范工程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型煤田 中奥陶统碳酸盐 古风化壳 隔水性能 隔水性指数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黄道军 文彩霞 +1 位作者 季海锟 王彦卿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3期10-1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石类型以含膏模孔的细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溶孔的充填程度及类型决定了储层物性的好坏。充填物类型决定储集空间的好坏,方解石充填对储集空间破坏性较大,但充填白云石由于其自身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石类型以含膏模孔的细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溶孔的充填程度及类型决定了储层物性的好坏。充填物类型决定储集空间的好坏,方解石充填对储集空间破坏性较大,但充填白云石由于其自身晶粒较粗,发育晶间孔,对储集空间具有建设性作用。对盆地东部风化壳储层发育的表征形态及孔洞充填物的硫同位素、化学成分、激光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特征的分析表明,盆地东部岩溶孔洞中充填的方解石主要形成于裸露风化期,而白云石则是埋藏期压释水岩溶的产物,提出中深埋藏期的压释水岩溶是有利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风化壳储层 地球化学特征 同位素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孔洞充填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23
9
作者 任军峰 包洪平 +1 位作者 孙六一 刘宝宪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9,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岩溶储层是盆地重要的储集类型,但后期成岩及埋藏期对溶蚀孔洞的充填,造成不同地区有效储层发育具有很大差异。对显微薄片观察及地球化学测试等研究表明,充填物主要以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石膏、硅...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岩溶储层是盆地重要的储集类型,但后期成岩及埋藏期对溶蚀孔洞的充填,造成不同地区有效储层发育具有很大差异。对显微薄片观察及地球化学测试等研究表明,充填物主要以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石膏、硅质等为主,并常以组合形式出现,其中以白云石为主的充填最有利于孔洞的保存。孔洞充填主要经历了早表生期(风化壳期),浅埋藏期和深埋藏期三个阶段。认为孔洞充填主要受控于后期构造格局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岩溶储层 风化壳储层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特征嬗变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魏新善 任军峰 +4 位作者 赵俊兴 张道锋 罗顺社 魏柳斌 陈娟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9-100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发育与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密切相关,目前主要认为发育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的古地貌单元。但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早期认为的岩溶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发育与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密切相关,目前主要认为发育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的古地貌单元。但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早期认为的岩溶盆地区已经发现了大量代表了较强岩溶作用的岩溶角砾岩等地质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古地貌动态演化角度重新认识影响岩溶古地貌发育的内外因素,研究地质历史中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的性质嬗变,指导对区域储集空间发育规律的进一步研究与预测。以盆地东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古地貌恢复为目的,综合研究了古地理背景、残留地层厚度、古岩溶特征等因素。认为早期在盆地中东部存在一个大范围的岩溶古高地,形成了岩溶型储集空间,但后期盆地东部逐渐演变为古岩溶盆地,形成了现今的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并造成早期形成的溶蚀类储集空间被大量充填,整体储层较致密,但由于溶洞塌陷形成的裂缝网络沟通了白云岩晶间孔储集空间,局部仍然可以保留有较好的储层,是值得重视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风化壳 岩溶储层 古地貌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梅 丁晓琪 +3 位作者 万友利 白晓亮 陈倩倩 乐锦鹏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2,共8页
据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物性特征分析及测井资料,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储层类型为低孔低渗致密性储层。可将储层分为四类,其中最主要的类型为孔隙型储层,其次为溶蚀孔洞型储层和裂缝-孔洞型储层,再次为裂缝型储层。纵向上... 据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物性特征分析及测井资料,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储层类型为低孔低渗致密性储层。可将储层分为四类,其中最主要的类型为孔隙型储层,其次为溶蚀孔洞型储层和裂缝-孔洞型储层,再次为裂缝型储层。纵向上,以马家沟组五1、五2、五4、五5亚段为储层发育段。预测了有利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风化壳储层 储层特征 储层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特征及储层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韩波 冯乔 +5 位作者 赵振宇 王千遥 赵伟 姜文娟 薛成 卢玉杰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30,共7页
风化壳岩溶是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演化经历的主要阶段。通过对盆地中东部的钻井岩心、薄片观察及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水动力特征的差异,以SH15井为例对风化壳岩溶带进行了划分,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分为垂直渗滤带、水平潜流带和深... 风化壳岩溶是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演化经历的主要阶段。通过对盆地中东部的钻井岩心、薄片观察及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水动力特征的差异,以SH15井为例对风化壳岩溶带进行了划分,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分为垂直渗滤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分析了古风化壳岩溶作用,总结了风化壳岩溶的发育模式。并结合岩相古地理、古地貌等特征,分析了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风化壳岩溶和天然气富集的关系,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风化壳岩溶 储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地震相特征与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14
13
作者 袁志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段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作用过甚 ,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及储集性能 ,是导致该区风化壳气藏勘探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岩心及电测资料 ,可从风化壳中鉴别出 6种岩溶相 :壳面堆积相、洞顶相、洞底相、隔层...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段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作用过甚 ,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及储集性能 ,是导致该区风化壳气藏勘探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岩心及电测资料 ,可从风化壳中鉴别出 6种岩溶相 :壳面堆积相、洞顶相、洞底相、隔层相、坍塌相和洞穴充填相 ;其中洞顶相砾岩、云岩和隔层相云岩为优良的储层或气层 ,洞底相灰岩和坍塌相云岩是潜在的储层或气层。该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地震波反射速度反映了风化壳的岩溶化程度 ,即岩溶化程度愈高 ,泥质含量愈大 ,反射速度就愈低 ;反之亦然。根据G -LOG图上风化壳内高速带、中速带、低速带及上覆石炭系超低速带的发育程度和配置关系 ,可划分为 9种岩溶地震相。其中II、III、IV型岩溶地震相 ,岩溶强度相对较弱 ,分布面积较广 ,是风化壳气藏的主力勘探目标。岩溶地震相理论经实践检验 ,对钻前的油气地质情况有较好的预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风化壳 岩溶油气藏 地震相 特征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与靖边大气田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春生 许化政 +1 位作者 宫长红 孙联中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0-286,共7页
大量岩石薄片分析表明,中央隆起带淳探1井、富探1井和陕54井区奥陶系风化壳储层中存在次生充填状沥青或炭屑,其成熟度高(RO≈2.0%),光性和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田)的证据。古油藏位于靖边大气田的下倾方向,... 大量岩石薄片分析表明,中央隆起带淳探1井、富探1井和陕54井区奥陶系风化壳储层中存在次生充填状沥青或炭屑,其成熟度高(RO≈2.0%),光性和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田)的证据。古油藏位于靖边大气田的下倾方向,其西侧和南侧地层下倾方向的中奥陶统平凉组笔石页岩有机质含量丰富,可能是古油藏的烃源岩。J2—K1期的埋深加大和古地温升高,导致古油藏石油裂解形成古气藏;K2—E期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形成陕北斜坡,中央隆起带天然气向斜坡高部位运移,受岩性封堵形成靖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风化壳 中央隆起带 沥青和炭屑 古油藏 平凉页岩
原文传递
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白云岩油气的发现及其勘探启示 被引量:10
15
作者 崔海峰 田雷 +1 位作者 刘军 张年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51,共10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简称塔西南坳陷)罗斯2井在奥陶系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中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成为麦盖提斜坡近20年来最重大的油气发现。为了明确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根据麦盖提斜坡及周缘的油气发现历程,分析了奥陶系已钻井的成...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简称塔西南坳陷)罗斯2井在奥陶系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中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成为麦盖提斜坡近20年来最重大的油气发现。为了明确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根据麦盖提斜坡及周缘的油气发现历程,分析了奥陶系已钻井的成功、失利因素,研究了奥陶系石灰岩风化壳和内幕白云岩储层的分布特征,厘清了油气成藏与构造圈闭形成、演化的关系,明确了该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讨论了油气分布与新元古代裂谷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白云岩比石灰岩储层更发育,中奥陶统鹰山组上段石灰岩风化壳储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储层空间主要为高角度未充填裂缝,下奥陶统鹰山组下段和蓬莱坝组内幕白云岩储层横向分布稳定,储层空间主要为小型溶蚀孔洞,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特征;②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断裂带,构造围斜部位奥陶系白云岩岩溶储集体形成的岩性圈闭是下一步的主要勘探目标;③寒武系烃源岩的分布状况是决定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受塔西南坳陷新元古代裂谷控制,坳陷中段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发育奥陶系—上寒武统白云岩与石炭系泥岩、下寒武统白云岩与中寒武统膏盐层等多套油气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 麦盖提斜坡 奥陶纪 内幕白云岩 石灰岩风化壳 构造圈闭 岩性圈闭 寒武纪烃源岩 新元古代裂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甘泉地区奥陶系古地貌恢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海燕 曹红霞 +5 位作者 于珺 孙建博 乔向阳 强娟 尚婷 罗腾跃 《非常规油气》 2016年第4期40-47,共8页
依据研究区215口探井的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地质学、古地理学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吴起—志丹—甘泉地区的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分别选取本溪组顶8号煤层和马家沟组马五41底部的凝灰岩层为作图基准... 依据研究区215口探井的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地质学、古地理学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吴起—志丹—甘泉地区的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分别选取本溪组顶8号煤层和马家沟组马五41底部的凝灰岩层为作图基准面,综合利用古地质图法、"印模法"和"残厚法",并结合铝土岩分布数据,对研究区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同时,根据研究区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厚度的组合可以划出上薄+下薄型、上薄+下厚(相对)型、上厚+下薄(相对)型等模型,自西向东将研究区岩溶古地貌划分出2个二级古地貌单元(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3个三级古地貌单元(潜台、残丘、古沟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风化壳 岩溶古地貌 古地貌单元
下载PDF
中原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集层控制因素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合法 靳秀菊 张丽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3期5-7,18,共4页
研究了中原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储集性能、成岩演化史、沉积相等特征,指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史、风化壳的层位、构造应力作用等是影响本区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东濮凹陷南部、济源、成武、黄口等凹陷风化壳储层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勘... 研究了中原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储集性能、成岩演化史、沉积相等特征,指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史、风化壳的层位、构造应力作用等是影响本区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东濮凹陷南部、济源、成武、黄口等凹陷风化壳储层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奥陶系 风化壳 储集层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古岩溶地貌与古岩溶储层岩溶效应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建民 王佳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88-1398,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大量地质录井及实验分析资料为依据,密切结合古岩溶储层岩性和物性分析,综合探讨了古岩溶地貌与古岩溶储层的岩溶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石类型可归纳为白云岩类、...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大量地质录井及实验分析资料为依据,密切结合古岩溶储层岩性和物性分析,综合探讨了古岩溶地貌与古岩溶储层的岩溶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石类型可归纳为白云岩类、次生灰岩类、石灰岩类、云化灰岩类等四大成因组合。古岩溶地貌不同,则与储层的岩性效应不同,石灰岩及云化灰岩类是斜坡台地及残丘和盆地残台及残丘发育的标志性岩类;白云岩及次生灰岩类则是斜坡台缘、斜坡阶坪及盆地洼地发育的基础岩类。古岩溶地貌不同,则与储层的物性效应不同,斜坡台缘效应最好,斜坡阶坪中等,斜坡台地及残丘中下,盆地残台及残丘较差,盆地洼地最差。斜坡台缘与斜坡阶坪分界为盆地东部古岩溶效应的重要转折点,居其两侧的小层渗透率随古岩溶地貌的变迁而逆向增减,发育红色和蓝色2种不同的效应模式。小层物性效应则与白云岩类和次生灰岩类的含量密切相关,其效应模式呈现出此消彼长同时又互为补充的特点。如果储层岩类组成过于单一、或者某类组分含量过低或过高,都将对古岩溶地貌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适度比率的岩类组合或者混合岩化对古岩溶储层的物性效应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风化壳 古岩溶地貌 古岩溶储层 岩溶效应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顶部碳酸盐岩风化壳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19
作者 熊加贝 何登发 +1 位作者 成祥 罗瑀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8,共19页
在加里东期构造作用下,鄂尔多斯盆地中晚奥陶世整体抬升,直至晚石炭世再次接受沉积,期间经历了近1.5×108年的风化剥蚀,发育对天然气聚集具有重要意义的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1口典型井,依据矿物成分、主... 在加里东期构造作用下,鄂尔多斯盆地中晚奥陶世整体抬升,直至晚石炭世再次接受沉积,期间经历了近1.5×108年的风化剥蚀,发育对天然气聚集具有重要意义的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1口典型井,依据矿物成分、主微量元素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该套风化壳的垂向结构、风化蚀变程度和古气候环境,进而复原其形成过程并探讨相关保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风化壳自上而下可分为风化残积层、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和基岩层,整体风化程度较强,各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均十分显著。(2)在该风化壳剖面中,TiO_(2)、Al_(2)O_(3)和Fe_(2)O_(3)富集,SiO_(2)轻微亏损,Ca、Mg和Na较强亏损。(3)根据古纬度数据,结合相关地球化学指标,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晚古生代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风化壳形成时的年平均气温为28.15℃,处于潮湿—半干旱的环境,属热带—亚热带气候。(4)风化壳各层段裂缝普遍发育,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存在岩溶裂缝-洞穴系统,虽后期因地貌高差影响导致风化壳各结构层厚度不一,但在地势较为平缓地区,风化壳结构层的保存机率更大,因而是后期风化壳气藏勘探的有利场所。上述结果可为今后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岩溶风化壳型油气藏和本溪组含铝岩系的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风化壳 地球化学 古岩溶
下载PDF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Fuxian area:Gas accumulation patter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lower Paleozoic carbonates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20
作者 Ning Gu Juntao Zhang +2 位作者 Xiaohui Jin Fei Yang Lu Liu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In recent years,the Fuxian area in the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exploration,with industrial gas flow tested in wells drilled into the Ordovician marine carbonates.Despite this,the gas accumul... In recent years,the Fuxian area in the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exploration,with industrial gas flow tested in wells drilled into the Ordovician marine carbonates.Despite this,the gas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this area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posing challenge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Our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dicates that the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in this area hosts two gas plays:one found in weathering crusts and the other found in interior of the formation.We investigated various typic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area,focusing on differentiating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factors controlling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weathering-crust and interior gas reservoirs.The results suggest three primary gas accumulation patterns in the Majiagou Formation in the Fuxian area:(1)upper gas accumulation in weathering crusts,present in the high parts of landforms such as residual paleo-hills or buried paleo-platform(Pattern I);(2)the stereoscopic pattern with gas accumulation in both weathering crusts and strata interior,arising in high parts of landforms such as residual paleo-hills or buried paleo-platforms(Pattern II);(3)lower gas accumulation in strata interior,occurring in the upper reaches and on both sides of paleo-trenches(Pattern III).This study will serve as a geological basi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deployment in the Fuxia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accumulation ordovician weathering crust play Interior play Fuxian area The ordos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