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沙地油蒿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庆锁 李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7-353,共7页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颇具特色的油蒿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的油蒿群落类型生物量不同,以流动沙地最低,接近流沙地段的油蒿群落最大。油蒿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9月中旬或稍后达到...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颇具特色的油蒿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的油蒿群落类型生物量不同,以流动沙地最低,接近流沙地段的油蒿群落最大。油蒿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9月中旬或稍后达到最大值。油蒿群落地下部分生物量以粗根为主,根量集中于表层,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按指数形式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群落 生物量 鄂尔多斯草地
下载PDF
草原文化景观的退化机制——基于鄂尔多斯草原与坝上草原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祖群 《农学学报》 2015年第3期63-70,共8页
文章辨析了草原退化与土地荒漠化2个概念,草原退化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最终演变为土地荒漠化。选取鄂尔多斯草原与坝上草原2个北方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概述其现状,两者均发生生态退化现象。从自然... 文章辨析了草原退化与土地荒漠化2个概念,草原退化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最终演变为土地荒漠化。选取鄂尔多斯草原与坝上草原2个北方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概述其现状,两者均发生生态退化现象。从自然机制上说,自然气候、降水、土壤、植被、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易发生的生物灾害等均是导致其退化的原因。鄂尔多斯草原和坝上草原的草原退化的人为原因表现出一致性,例如不合理的开垦土地,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及挖掘中药材,不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工程建设等。退化机理表现为:自然地理因素决定了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人文地理因素进一步影响了自然环境的脆弱性,这样导致草原退化,反作用于人类生态系统,又进一步反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因此,从草原退化演替规律、定牧的原则、制度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文章认为草原畜牧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落实"以草定畜"与"草畜平衡"制度,实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退化 定牧 鄂尔多斯草原 坝上草原
下载PDF
鄂尔多斯蒙古族可持续利用有毒木本植物传统文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满良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有效地、可持续利用有毒植物的传统文化是蒙古族生态文化的一个特色。运用民族生态学、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有毒木本植物可持续利用蒙古族传统文化,探讨了蒙古族有毒植物传统管理文化对鄂尔多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育的... 有效地、可持续利用有毒植物的传统文化是蒙古族生态文化的一个特色。运用民族生态学、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有毒木本植物可持续利用蒙古族传统文化,探讨了蒙古族有毒植物传统管理文化对鄂尔多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积极意义。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发现,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草麻黄(Ephedra sinica)、沙地柏(Juniperus sabina)、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和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等有毒木本植物为鄂尔多斯蒙古族重要的解毒、食用、美容和治疗皮肤病植物。鄂尔多斯蒙古族有毒植物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生态学分析证明,蒙古族多利用有毒植物地上部分的传统管理文化是草原生态系统免受或降低沙漠化风险的符合生态学规律的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木本植物 以毒攻毒的解毒文化 食用文化 美容文化 治疗皮肤病 蒙古族传统文化 鄂尔多斯草原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背景下鄂尔多斯草原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庆龄 楠定 《鹿城学刊》 2022年第3期34-40,共7页
旅游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文旅融合战略的提出,对草原旅游而言既是机遇又有挑战。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文章通过分析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市场现状,总结营销中... 旅游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文旅融合战略的提出,对草原旅游而言既是机遇又有挑战。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文章通过分析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市场现状,总结营销中产品融合、创新、宣传渠道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文旅融合要求等问题,结合文旅融合要求,提出强化产品体验、区分流量电商助力,重视IP形象,开发主题景区等举措以提升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鄂尔多斯 草原旅游 营销策略
下载PDF
“鸡鸣三省”之地鄂尔多斯: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 被引量:1
5
作者 甄自明 乌日罕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23-126,140,共5页
鄂尔多斯高原与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三省交界处,可称为鸡鸣三省之地,这一带是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及其之间的连接、相通之处,多种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交汇融合,从而说明、证实了鄂尔多斯地区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独... 鄂尔多斯高原与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三省交界处,可称为鸡鸣三省之地,这一带是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及其之间的连接、相通之处,多种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交汇融合,从而说明、证实了鄂尔多斯地区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黄河 长城 草原文化 交融
下载PDF
北方青铜器审美意象略论——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军 张玉娜 《前沿》 2020年第4期130-134,共5页
北方诸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华青铜文明以及世界青铜文明中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鄂尔多斯青铜器是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典型载体,通过对其类别、样式的分析可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 北方诸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华青铜文明以及世界青铜文明中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鄂尔多斯青铜器是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典型载体,通过对其类别、样式的分析可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息息相关,并体现了生死、强弱、天人之间的哲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青铜文化 鄂尔多斯青铜器 草原游牧民族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沙地不同退牧年限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硕 贺康宁 王晓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592,共7页
根据内蒙古鄂尔多斯退牧还草工程近30年的12个样地植被数据,将其按植被盖度分为半流动沙地(退牧5~10年)、半固定沙地(退牧15~20年)和固定沙地(退牧25~30年),以空间代替时间顺序采用α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 根据内蒙古鄂尔多斯退牧还草工程近30年的12个样地植被数据,将其按植被盖度分为半流动沙地(退牧5~10年)、半固定沙地(退牧15~20年)和固定沙地(退牧25~30年),以空间代替时间顺序采用α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以及β变异性Sorenson指数的方法,分析了退牧年限与沙地植被群落多样性和变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退牧20年为群落敏感期,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退牧30年间变化趋势相近,均匀度Pielou指数变化幅度较大,退牧15年物种分布最均匀,退牧20年时均匀度最小且随退牧年限先上升后下降;(2)草本层在退牧5~10年中Shannon-Wiener指数(0.99)和Pielou均匀度指数(1.25)较高,退牧15~20年后草本层逐渐被灌木半灌木层替代;(3)退牧5~20年的半流动与半固定沙地群落变异性大,退牧20~30年群落变异性相对较小;退牧5~20年,当地优势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和羊柴(Hedysaru mlaeve)种群变异系数相近约为1.2,退牧30年左右油蒿变异系数是羊柴2倍多且油蒿种群发展较快。研究表明,退牧5~10年敏感期需禁牧管理,退牧15年灌木丛多样性和优势性较稳定宜采取轻度放牧管理,退牧30年左右,油蒿种群与羊柴种群种间竞争加剧,且前者有替代后者的趋势,管理时应注意防止群落组成结构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退牧还草 植物多样性 植物变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