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SRAP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35
1
作者 郭大龙 张君玉 +2 位作者 李猛 张国海 刘崇怀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9-384,共6页
本试验利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探寻葡萄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关键因子,同时结合单因素试验简单、快捷的特点逐个对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进行优化。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并降低试验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立了适于葡萄的SRAP反应... 本试验利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探寻葡萄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关键因子,同时结合单因素试验简单、快捷的特点逐个对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进行优化。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并降低试验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立了适于葡萄的SRA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Mg2+浓度为影响葡萄SRAP-PCR反应的关键因素;优化的20μL SRAP-PC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含量为:10×Buffer2.0μL,Mg2+2.5mmol/L,dNTPs0.3mmol/L,引物0.4μmol/L,Taq DNA聚合酶1.0U,模板DNA1.0ng/μL。利用SRAP反应体系,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稳定,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19对。本研究建立的适于葡萄SRAP-PCR扩增的反应体系,将为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基因组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SRAP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RBF神经网络的变量筛选方法 被引量:26
2
作者 徐富强 刘相国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2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由于RBF神经网络结构简单、输出与初始权值无关、自适应、可调参数少等特点,提出了利用交叉验证法寻最优参数SPREAD值,构建最优RBF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MIV算法用于变量筛选。通过实例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也使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应... 由于RBF神经网络结构简单、输出与初始权值无关、自适应、可调参数少等特点,提出了利用交叉验证法寻最优参数SPREAD值,构建最优RBF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MIV算法用于变量筛选。通过实例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也使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参数优化 交叉验证法 MIV 变量筛选
下载PDF
药用菊花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21
3
作者 何仁锋 冯尚国 +4 位作者 陈喆 沈晓霞 沈宇峰 王志安 王慧中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利用L25(56)正交设计对影响药用菊花SSR-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 NTPs、Taq酶、引物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建立了药用菊花SSR-PCR最佳...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利用L25(56)正交设计对影响药用菊花SSR-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 NTPs、Taq酶、引物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建立了药用菊花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模板DNA 60 ng,正、反向引物0.25μmol/L,d NTPs 0.3 mmol/L,Mg2+3.0 mmol/L,Taq酶1.5 U。运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从136对引物中成功筛选出了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57对,大多数条带大小集中在100~500 bp,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5条。优化的SSR-PCR反应体系在多个药用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获得了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和多态性丰富的扩增图谱。该体系的建立可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药用菊花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菊花 正交设计 SSR-PC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原文传递
8种柱花草属牧草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龙 丁西朋 +2 位作者 严琳玲 胡珊娜 白昌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柱花草(Stylosanthes)是优良的豆科牧草,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本研究利用改良CTAB法抽提柱花草叶片中总DNA。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16(45),确立了柱花草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体系中1μL 50ng·μL-1模板DNA,1.6μL 5μmol... 柱花草(Stylosanthes)是优良的豆科牧草,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本研究利用改良CTAB法抽提柱花草叶片中总DNA。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16(45),确立了柱花草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体系中1μL 50ng·μL-1模板DNA,1.6μL 5μmol·L-1引物,1.6μL 10mol·L-1dNTPs,1.2μL 25mol·L-1 Mg2+,0.3μL 5U·μL-1 Taq聚合酶,2μL 10×PCR Buffer(Mg2+free),剩余用ddH2O补足。扩增反应程序为94℃变性40s,Tm(不同退火温度)退火时间40s,72℃延伸45s,循环数35个。利用优化体系对来自7种柱花草的123对SSR引物在8个不同种柱花草中进行转移,共筛选出44对引物在8种柱花草中都能有效扩增,并从中筛选出26对在8个不同种柱花草中富含多态性引物,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柱花草属的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育种和品种鉴定与保护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改进CTAB法 SSR-PC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筛片参数优化对饲料粉碎机筛分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曹丽英 张跃鹏 +1 位作者 张玉宝 李燕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84-288,共5页
传统锤片式粉碎机普遍存在着筛分效率低于粉碎效率的问题,为了寻求提高粉碎机的筛分效率的途径,该文通过试验台试验与颗粒动力学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粉碎机筛片的结构参数和分离装置内的气流速度对筛分效率之间的影响规律,揭示物... 传统锤片式粉碎机普遍存在着筛分效率低于粉碎效率的问题,为了寻求提高粉碎机的筛分效率的途径,该文通过试验台试验与颗粒动力学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粉碎机筛片的结构参数和分离装置内的气流速度对筛分效率之间的影响规律,揭示物料的透筛机理。通过试验台试验发现: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筛分效率呈先高后低的趋势;筛孔形状和筛片安装角度对筛分效率的影响较大;筛孔的排列方式对筛分效率的影响较小。利用颗粒动力学仿真软件EDEM-FLUENT对颗粒筛分过程进行模拟仿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二者的相对误差不超过4%,结果显示:气流速度为6~15 m/s时,物料透筛效率呈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筛片安装角度在20~70°范围内,最佳筛片安装角度为35~45°;在筛片开孔率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孔的筛分效率最高,圆孔的筛分效率最低。研究认为:在多种组合中,气流速度为12.37 m/s,筛片安装角度为40°的长方形的T型筛孔的筛分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加工 优化 锤片式粉碎机 筛孔形状 筛片安装角度 筛分效率
下载PDF
东兴金花茶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8
6
作者 唐健民 陈宗游 +3 位作者 韦霄 史艳财 柴胜丰 孔德鑫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8-404,共7页
采用L16(45)正交设计试验对东兴金花茶SSR-PCR反应的五因素(Mg^2+,dNTPs,引物,Taq酶和模板DNA浓度)四水平进行了优化试验,然后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将31对同属植物SSR引物(4对茶树,7对山茶和20对金花茶引物)运用于东兴金花茶材... 采用L16(45)正交设计试验对东兴金花茶SSR-PCR反应的五因素(Mg^2+,dNTPs,引物,Taq酶和模板DNA浓度)四水平进行了优化试验,然后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将31对同属植物SSR引物(4对茶树,7对山茶和20对金花茶引物)运用于东兴金花茶材料上,筛选适宜东兴金花茶遗传分析的SSR引物。结果表明,东兴金花茶最佳反应体系(15μL)及扩增条件为:Mg^2+1.50 mmol/L、dNTP 0.30 mmol/L、引物0.40μmol/L、Taq酶0.75 U、模板DNA 40.00 ng;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8℃退火30 s(因引物而异,该温度为引物CN10的退火温度),72℃延伸40 s,共36个循环;72℃最后延伸10 min。山茶属的不同植物之间可以共享部分SSR引物信息,东兴金花茶获得了9对能扩增出条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引物最适退货温度为54-60℃,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3-1.000和0.391-0.932。本试验为下一步进行的东兴金花茶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兴金花茶 SSR-PC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原文传递
甘蔗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与多态性引物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苏亚春 凌辉 +4 位作者 王恒波 阙友雄 吴期滨 陈珊珊 许莉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0-818,共9页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n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标记,结合了ISSR标记和RAPD标记的优点.本研究针对SCoT-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以甘蔗叶片DNA为材料,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实验设...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n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标记,结合了ISSR标记和RAPD标记的优点.本研究针对SCoT-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以甘蔗叶片DNA为材料,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进一步探讨了模板DNA、Mg2+、dNTPs、引物及Taq酶等5个因素对甘蔗SCoT-PCR扩增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甘蔗SCoT-PCR的优化反应体系.25μL PCR反应混合液中,含50 ng DNA模板、2.0μL 10×Ex Taq Buffer(Mg2+Plus)、0.625 U Ex Taq酶,dNTP和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22 mmol/L和0.9μmol/L.以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栽培品种新台糖22号为模板,应用优化体系,对40条SCoT标记引物进行测试,筛选出16条有效扩增的引物,且均为多态性引物,其GC含量在50%~67%之间.该体系的稳定性和SCoT标记引物的扩增能力,通过基于随机选择的4条引物对9份具有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不同的甘蔗种质进行标记分析来验证,结果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2.14%,平均单条引物可扩增出21条.研究结果为在甘蔗上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功能性SCoT标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CoT标记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多态性能力
原文传递
曲拉热风干燥工艺参数筛选及色泽品质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军 王琳琳 +3 位作者 韩玲 丁考仁青 文鹏程 丁福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96-304,共9页
为了降低曲拉因干燥过程引起的褐变,保证产品干燥后色泽良好,同时为曲拉干燥设备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择热风干燥的方式,以干燥后产品的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为目标,利用数据标准化的综合评分方法对3个目标评分。根据响... 为了降低曲拉因干燥过程引起的褐变,保证产品干燥后色泽良好,同时为曲拉干燥设备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择热风干燥的方式,以干燥后产品的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为目标,利用数据标准化的综合评分方法对3个目标评分。根据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理论,探讨了热风温度、物料厚度和风速对曲拉热风干燥工艺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并对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综合评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热风温度、风速、物料厚度;曲拉热风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热风温度41℃,物料厚度10 mm,风速60 m/min,此时得到最大综合分为0.9012;工艺优化后曲拉的亮度值L*比牧区自然暴晒干燥方式提高了7.18(P<0.05),红度值a*和黄度值b*分别极显著的降低了1.41和10.29(P<0.01),过氧化氢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苯巴比妥酸反应底物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及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值分别极显著降低了1.15 g/100 g、0.84 mg/kg和1.973 mg/L(P<0.01)。表明该干燥工艺可有效降低曲拉干燥过程中脂肪的氧化程度与美拉德反应的发生,改善产品色泽品质。研究结果为曲拉热风干燥设备及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品质控制 优化 曲拉 参数筛选 品质评价 响应面
下载PDF
红椿SSR-PCR体系建立和多态性引物筛选 被引量:15
9
作者 湛欣 鲁好君 +2 位作者 赵帅 陈晓阳 邓小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适于红椿SS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确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来自楝科植物的135对SSR引物,在6个不同的红椿居群中进行扩增,筛...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适于红椿SS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确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来自楝科植物的135对SSR引物,在6个不同的红椿居群中进行扩增,筛出能有效扩增的引物并进一步筛选出适于红椿的高多态性引物。[结果](1)10μL基于荧光d UTP的SSR-PCR体系中包含:10×buffer 1.0μL,Taq酶(5 U·μL-1)0.1μL,Mg Cl2(25mmol·L-1)0.8μL,d NTP(200 mmol·L-1)0.025μL,荧光d UTP(1 nmol·μL-1)0.01μL,引物(10 mmol·L-1)0.8μL,DNA模板45 ng剩余用dd H2O补足;(2)筛选出29对能有效扩增的引物,复选后获得了12对适于红椿SS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结论]建立了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出高多态性引物,为红椿的分子标记等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红椿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冯志彬 程仕伟 +4 位作者 缪静 张玉香 王芹芹 杨在东 朱应普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1株γ聚谷氨酸的生产菌株yt102,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以此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进行复合诱变,获得1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突变株连续传代10次,发酵性能稳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1株γ聚谷氨酸的生产菌株yt102,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以此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进行复合诱变,获得1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突变株连续传代10次,发酵性能稳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佳组成,在最优条件下,γ聚谷氨酸的平均产量可达28.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优化培养 Γ-聚谷氨酸 筛选
下载PDF
油梨基因组DNA提取、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海兰 李绍鹏 +3 位作者 李卫亮 贺军虎 包冬红 李茂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150,共8页
旨在建立稳定可靠的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叶片DNA的提取方法和SSR-PCR反应体系及筛选出稳定的油梨SSR多态性引物,为开展油梨种质SSR分子标记提供遗传研究的基础。以油梨叶片为试材,比较3种油梨叶片DNA提取方法 ;利用L16(45)正交... 旨在建立稳定可靠的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叶片DNA的提取方法和SSR-PCR反应体系及筛选出稳定的油梨SSR多态性引物,为开展油梨种质SSR分子标记提供遗传研究的基础。以油梨叶片为试材,比较3种油梨叶片DNA提取方法 ;利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对油梨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引物;同时,选取5对多态性引物对45份油梨种质进行PCR扩增,进一步检测该优化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常规2×CTAB法、改良2×CTAB法和植物DNA提取试剂盒法等3种DNA提取方法中,改良2×CTAB法对油梨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最佳;获得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总反应体系中,含约40 ng DNA模板、1.5 mmol/L Mg^(2+)、0.15 mmol/L d NTPs、0.5 U Taq DNA聚合酶、0.5μmol/L引物;以此体系为基础进行引物筛选,从73对油梨SSR引物中筛选出了30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多态性引物,说明该反应体系可用于油梨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稳定性检测获得的谱带清晰,表明该优化反应体系是稳定可靠的。由此可见,改良的2×CTAB法可用于油梨叶片DNA的大量样本提取,优化后的SSR-PCR反应体系及筛选出的30对多态性引物可用于油梨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 DNA提取 SSR标记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苦楝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芳 廖柏勇 +5 位作者 李培 刘明骞 李俊成 吴琳瑛 林玮 陈晓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借鉴以往楝属文献报道的SSR引物,筛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苦楝SSR引物,为苦楝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SSR-PCR反应体系优... [目的]借鉴以往楝属文献报道的SSR引物,筛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苦楝SSR引物,为苦楝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并利用该体系以8个不同种源的苦楝基因组DNA为模板,从135对候选SSR引物中进行引物筛选。[结果]苦楝SSR-PCR最优反应体系为:1.0μL 50 ng·μL^(-1)模板DNA,1.2μL 100μmol·L^(-1)引物,1.0μL 10 mmol·L^(-1)d NTPs,0.8μL 25 mmol·L^(-1)Mg^(2+),0.15μL 5 U·μL^(-1)Taq酶,1.5μL 10×Buffer,补dd H2O至15μL;最终筛选出15对具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SSR引物。[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苦楝SSR-PCR反应体系,并成功筛选出15对适用于苦楝的SSR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SSR-PC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蓝莓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3
13
作者 尹德洁 苏淑钗 +2 位作者 刘肖 侯智霞 陈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9,64,共6页
为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蓝莓品种鉴定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拟建立蓝莓新型SRAP标记(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的优化PCR体系并进行引物组合的筛选。运用改良CTAB法所提取的蓝莓幼嫩叶片的DNA,采用单因子试验,分析了模板DNA浓度... 为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蓝莓品种鉴定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拟建立蓝莓新型SRAP标记(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的优化PCR体系并进行引物组合的筛选。运用改良CTAB法所提取的蓝莓幼嫩叶片的DNA,采用单因子试验,分析了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影响SRAP-PCR的主要参数,建立了适合蓝莓SRAP-PCR的优化体系,20μL的PCR反应体系:模板DNA浓度120 ng、引物浓度0.40μmol/L、2×TaqPCR Master Mix 10μL,剩余体积用去离子水补足;最佳PCR扩增程序的退火温度为50℃。并从8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15对引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分子标记 SRAP—PC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与有效引物筛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道君 谢良商 +1 位作者 曾建华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 bodiana Pierre ex Gagnep)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出16条有效引物并优化了它们的退火温度,此外还检测了体系的重复性。优化后的25μL反应体系包含:10... 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 bodiana Pierre ex Gagnep)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出16条有效引物并优化了它们的退火温度,此外还检测了体系的重复性。优化后的25μL反应体系包含:10×PCR buffer2.5μL,3.0mmol/LMgCl2,300μmol/LdNTPs,Taq聚合酶3.0U,引物0.2μmol/L,DNA模板20ng。该反应体系可用于海南龙血树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ISSR 影响因子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基于优先规则筛选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嘉鹏 王成恩 +1 位作者 张闻雷 于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36-1640,共5页
针对现有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在多目标优化求解准确性和效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的装配模型及序列优化算法.首先构造了结构紧凑、包含更多装配关系信息的接触-连接矩阵,以及能有效解决非正交方向装配问题的扩展干涉矩阵,研究了通过... 针对现有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在多目标优化求解准确性和效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的装配模型及序列优化算法.首先构造了结构紧凑、包含更多装配关系信息的接触-连接矩阵,以及能有效解决非正交方向装配问题的扩展干涉矩阵,研究了通过干涉检测自动提取矩阵信息的方法.从自动化和量化角度研究了影响装配效率的若干规则,提供定制各规则及其优先顺序的柔性.提出了根据以上信息逐级筛选最优解,以构造最优序列的优化算法.最后以UG为平台开发了原型系统,以阀门为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高效性及其良好的可视化仿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序列规划 优化算法 优先规则 筛选 接触-连接矩阵 扩展干涉矩阵
下载PDF
海南油茶SRAP-PCR体系优化及有效引物筛选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戚华沙 陈加利 +3 位作者 杨立荣 孙秀秀 郑道君 于靖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73-3281,共9页
海南岛为中国油茶资源分布的最南缘,海南油茶资源丰富,特色显著。本研究以海南油茶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DNA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和引物浓度对海南油茶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构... 海南岛为中国油茶资源分布的最南缘,海南油茶资源丰富,特色显著。本研究以海南油茶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DNA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和引物浓度对海南油茶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构建海南油茶SRAP-PCR体系,对多态性引物组合进行筛选,为SRAP分子标记在海南油茶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和鉴定提供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海南油茶基因组DNA浓度高低对扩增效率影响不大,低浓度dNTPs有利于获得较好的扩增产物,而中高浓度的Taq酶和引物可提高扩增效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各因素对海南油茶SRAP-PCR扩增影响大小依次为: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总体系为20μL时,最佳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为5 ng,dNTPs浓度为0.20 mmol/L,引物浓度为0.60μmol/L以及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4.00 U。采用稳定SRAP-PCR体系,对400对SRAP引物进行筛选,获得32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有效引物,可用于海南油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资源鉴定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油茶 SRAP-PC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原文传递
安梨酒发酵菌株筛选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翠焕 陈丽媛 +2 位作者 徐冲 陈杰 冯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4026-4031,共6页
目的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发酵型安梨果酒品质为出发点,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及对发酵用菌株进行筛选。方法通过不同榨汁方式、添加酶制剂及抗氧化剂对安梨汁进行预处理,以发酵周期、残糖、酒精转化率、透光率、酒体品质等为考察指标,研... 目的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发酵型安梨果酒品质为出发点,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及对发酵用菌株进行筛选。方法通过不同榨汁方式、添加酶制剂及抗氧化剂对安梨汁进行预处理,以发酵周期、残糖、酒精转化率、透光率、酒体品质等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及发酵条件对安梨酒的影响。结果在制汁过程添加0.015%的D-异抗坏血酸钠可有效防止果汁褐变。用清汁发酵生产安梨果酒在酒体澄清度方面优于果浆发酵。发酵过程加入果酒专用酶制剂,可使发酵周期缩短1 d,酒精转化率提高2.32%,透光率提高4%。通过不同菌株在不同温度下发酵试验,确定酵23#为发酵安梨酒最佳菌株,发酵温度为25℃。结论以上研究为开发安梨资源开辟了新途径,为安梨的加工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梨酒 发酵 工艺优化 菌株筛选
下载PDF
玉米螺旋式清选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启阳 吴文福 朱浩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2-19,共8页
针对传统振动筛存在噪音大、筛分效率不高等问题,该文基于螺旋输送原理设计出一种玉米螺旋式清选装置,装置主要由输送搅龙、料槽、半圆筛片、减速电机、变频器等组成。输送搅龙外径为100 mm,螺距为100 mm,工作长度为2 000 mm,螺旋轴轴径... 针对传统振动筛存在噪音大、筛分效率不高等问题,该文基于螺旋输送原理设计出一种玉米螺旋式清选装置,装置主要由输送搅龙、料槽、半圆筛片、减速电机、变频器等组成。输送搅龙外径为100 mm,螺距为100 mm,工作长度为2 000 mm,螺旋轴轴径为20 mm,6 mm孔径的筛片开孔率约为40%,16 mm孔径的筛片开孔率约为35%。以筛分效率和破碎率增加值为试验指标,对含水率为14.5%的玉米分别进行大杂清选试验和小杂清选试验。大杂清选试验结果显示,筛分主要在筛片前部分完成,且破碎率随着输送搅龙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小杂单因素试验表明,随着输送搅龙转速的增大,筛分效率逐渐增加,破碎率增加值逐渐增大;随着初始填充系数的增加,筛分效率缓慢降低,破碎率增加值逐渐增大;随着输送角度的增大,筛分效率先增加后减小,破碎率增加值逐渐增加。小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3种试验因素的最优组合为初始填充系数20%,输送角度0°,输送搅龙转速500 r/min;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输送搅龙转速对筛分效率和破碎率增加值的影响均显著(P<0.05);输送角度对筛分效率和破碎率增加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初始填充系数对筛分效率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破碎率增加值的影响却不显著(P>0.05)。该装置工作过程中噪音较小,运行可靠,筛分效率达到98.5%,试验结果可为后期研发螺旋式清选设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设计 优化 螺旋 筛分 输送搅龙 筛分效率 破碎率增加值
下载PDF
Convex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i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被引量:9
19
作者 LIU Ming-Yong LI Wen-Bai PEI Xu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4-710,共7页
关键词 最优化 自动化系统 自适应系统 AUV
下载PDF
润楠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玉香 宋晓琛 江香梅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以润楠基因组总DNA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ISSR-PCR扩增的模板DNA、Mg2+、dNTPs、引物、Tag DNA聚合酶以及去离子甲酰胺等试验因子进行了优化试验,筛选出16条有效引物并确定了它们的退火温度,并检测了体系的重复性。优化... 以润楠基因组总DNA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ISSR-PCR扩增的模板DNA、Mg2+、dNTPs、引物、Tag DNA聚合酶以及去离子甲酰胺等试验因子进行了优化试验,筛选出16条有效引物并确定了它们的退火温度,并检测了体系的重复性。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20μL PCR反应体积中,10×PCR Buffer 2μL,2.0mmol/L Mg2+1.6μL,0.2 mmol/L dNTPs 2μL,0.4 mmol/L引物0.8μL,0.5U Taq DNA聚合酶0.1μL,40 ng DNA模板1.0μL,1.5%去离子甲酰胺0.3μL,ddH2O 12.2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据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复性45 s,72℃延伸90 s,反应37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7 min。润楠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润楠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楠 ISS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