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志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13-614,共2页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是针灸学治疗原则之一。阴阳并不局限于经脉之阴阳 ,可指经络、脏腑、表里、气血之阴阳 ,上下、左右部位之阴阳等。因此临床应用有 5种方法 ,即取背俞、腹募穴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以阳或阴经之穴 ,治疗阴或阳...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是针灸学治疗原则之一。阴阳并不局限于经脉之阴阳 ,可指经络、脏腑、表里、气血之阴阳 ,上下、左右部位之阴阳等。因此临床应用有 5种方法 ,即取背俞、腹募穴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以阳或阴经之穴 ,治疗阴或阳经之病 ;位置相对的二穴透刺 ;上病取下 ,下病取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巨刺 透针 选穴
下载PDF
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艳 刘国成 +2 位作者 王金宇 孙云广 杨柳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9期631-633,共3页
目的观察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醒脑开窍组穴基础上采用巨刺治疗,对照组在醒脑开窍组穴基础上采... 目的观察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醒脑开窍组穴基础上采用巨刺治疗,对照组在醒脑开窍组穴基础上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用修改的Ashworth量表(MAS)、痉挛评定量表(CSI)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AS、CSI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巨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巨针巨刺法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光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01-703,共3页
目的 :观察巨针巨刺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巨针巨刺组 4 4例与毫针巨刺组 3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多项指标参... 目的 :观察巨针巨刺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巨针巨刺组 4 4例与毫针巨刺组 3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多项指标参数 ,但巨针组优于毫针组 (P <0 0 5 )。结论 :两种刺法均有效 ,巨针法优于毫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脑血流图 血脂 血液流变学 巨刺法 毫针法 对比观察
下载PDF
巨刺结合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琳晶 王玉琳 +1 位作者 王春英 王继坤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头针法,并采用巨刺法、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法及康复训练治...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头针法,并采用巨刺法、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法及康复训练治疗。通过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对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并显著优于传统针刺方法(P<0.05)。结论: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夹脊穴 中风 痉挛 偏瘫
下载PDF
巨刺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手功能障碍3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宇 吴中朝 栗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比较巨刺针法与传统患侧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缺血性中风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取健侧手阳溪、阳谷、合谷、后溪,行针时配合患侧手腕关节的运动;对照组取患侧手相... 目的比较巨刺针法与传统患侧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缺血性中风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取健侧手阳溪、阳谷、合谷、后溪,行针时配合患侧手腕关节的运动;对照组取患侧手相同穴位。两组每次均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每穴行针1min。每周各治疗3次,隔日1次。总疗程共8周。根据改良的Ashworth分级量表评定法、Fugl-Meyer评价量表、Lindmark运动功能评定法、Barthel指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手肌张力分级、手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平衡评分、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刺针法可有效促进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改善手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手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洪金标 盛鹏杰 +2 位作者 袁宜勤 易受乡 岳增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与常规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30例)、患侧组(30例)。两组均穴取肩髃、肩髎、曲池、合谷等,巨刺组取健侧,患侧组取患侧。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采用...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与常规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30例)、患侧组(30例)。两组均穴取肩髃、肩髎、曲池、合谷等,巨刺组取健侧,患侧组取患侧。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评价疼痛及观察治疗前后肿胀程度。结果: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和疼痛评分都有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肿胀程度改善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但疼痛改善两组相当(P>0.05);巨刺组总有效率为93.3%,患侧组为9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减轻肿胀、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中风 中风后遗症 肩手综合征
原文传递
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伟 马坤琴 +5 位作者 肖洪波 李佩芳 桂美琳 卢尹凤 陈瑞全 朱宗俊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都予以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针刺患侧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都予以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针刺患侧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巨刺健侧穴位结合梅花针叩刺双侧翳风、完骨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DIS)和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DIP、FDIS、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后两组FDIP、FD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76.33%(23/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半年内随访,观察组复发率13.63%(3/22),对照组复发率40.00%(10/2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且能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梅花针 叩刺 翳风穴 完骨穴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巨针巨刺治疗缺血性中风12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光亭 高旭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23-825,共3页
目的 :观察巨针巨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缺血性中风患者 2 35例随机分为巨针巨刺治疗组 12 2例与毫针巨刺对照组 6 2例、毫针患侧对照组 5 1例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 :治疗组与 2个对照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治疗组又... 目的 :观察巨针巨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缺血性中风患者 2 35例随机分为巨针巨刺治疗组 12 2例与毫针巨刺对照组 6 2例、毫针患侧对照组 5 1例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 :治疗组与 2个对照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治疗组又明显好于 2个对照组 (P <0 0 0 1)。 结论 :巨针巨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 ,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临床观察 针灸疗法 巨刺
下载PDF
武连仲教授运用“维筋相交、巨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验 被引量:17
9
作者 雷云 孟祥刚 +3 位作者 赵琦 武连仲 吴梦晗 杜宇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7-760,共4页
介绍武连仲教授运用"维筋相交、巨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武连仲教授治疗本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总纲,以"维筋相交、巨刺法"理论为特色,巨刺颔厌、巨髎穴,采用经络辨证、表里辨证,并根据本病分期、分型论... 介绍武连仲教授运用"维筋相交、巨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武连仲教授治疗本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总纲,以"维筋相交、巨刺法"理论为特色,巨刺颔厌、巨髎穴,采用经络辨证、表里辨证,并根据本病分期、分型论治,发病前期以疏风散寒、疏通经络为主,采用毛刺法,选穴少、手法轻;发病中后期以扶助正气、调和气血为主,采用深刺法,选穴多、手法重;并结合武老创立的风池四刺、睑缘攀刺、巨刺法及针刺得气量学要领,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针刺疗法 维筋相交 巨刺法 名医经验 武连仲
原文传递
巨刺法治疗偏瘫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策略探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姜劲峰 王欣君 张建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98-1200,共3页
本文首先分析巨刺法治疗偏瘫的效应基础在于健侧取穴、促进患侧,与联合反应的效应本质一致,提示联合反应是巨刺法治疗偏瘫的神经生理机制。然后在认识联合反应的概念、基本特征、偏瘫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的基础上,对于针灸巨刺法的临床... 本文首先分析巨刺法治疗偏瘫的效应基础在于健侧取穴、促进患侧,与联合反应的效应本质一致,提示联合反应是巨刺法治疗偏瘫的神经生理机制。然后在认识联合反应的概念、基本特征、偏瘫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的基础上,对于针灸巨刺法的临床运用范围、疗效、刺激强度,临床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巨刺法 偏瘫 联合反应
下载PDF
巨刺法配合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初探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丽洁 杨梅 +2 位作者 苗润清 余琳 李鸿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5-877,共3页
巨刺法为《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一种针刺选穴方法,而龙虎交战针法始见于《针灸大全》,属于攻补兼施的一种复式补泻手法,临床广泛用于痛症的治疗,但是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病变,在妇科疾病中运用甚少。本文通过分析慢性盆腔炎的... 巨刺法为《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一种针刺选穴方法,而龙虎交战针法始见于《针灸大全》,属于攻补兼施的一种复式补泻手法,临床广泛用于痛症的治疗,但是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病变,在妇科疾病中运用甚少。本文通过分析慢性盆腔炎的病机特征,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具体阐释巨刺法配合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巨刺 龙虎交战针法
原文传递
巨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江一静 杨珊莉 +1 位作者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5-609,共5页
目的:探寻巨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80只健康成年的Sprague Dawley大鼠(SD鼠)驯养3d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非巨刺组及巨刺组,每组各20只,使用线栓法对模型组、巨刺组及非巨刺组大鼠进行脑缺血模型制... 目的:探寻巨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80只健康成年的Sprague Dawley大鼠(SD鼠)驯养3d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非巨刺组及巨刺组,每组各20只,使用线栓法对模型组、巨刺组及非巨刺组大鼠进行脑缺血模型制作,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3d后将大鼠断头取脑,进行TTC染色及图像软件分析观察脑梗死体积,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荧光PCR检测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使用酶联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PKA)的活性。结果:①TTC及其图像软件分析:针刺干预组(包括非巨刺组以及巨刺组)的SD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巨刺组脑梗死体积小于非巨刺组(P<0.05)。②Western blotting:针刺干预组的SD大鼠CRE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巨刺组SD大鼠CREB蛋白水平高于非巨刺组(P<0.05)。③荧光PCR:针刺干预组的SD大鼠CREB基因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巨刺组SD大鼠CREB基因水平高于非巨刺组(P<0.05)。④ELISA:针刺干预组的SD大鼠AC、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的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巨刺法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传导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SD大鼠 巨刺法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及对患者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宏君 陈玺龙 +1 位作者 郑佳仪 张海霞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5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并分析对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并分析对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巨刺法,在治疗4周后分析疗效并探讨对患者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疗效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肢体功能评分(FMA)均显著升高,肌肉痉挛评分(MAS)降低,且治疗组MBI、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关节僵硬、痉挛、疲劳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以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lotho、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G蛋白耦联受体APJ内源性配体(Apelin-13)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降低,且治疗组HDL高于对照组,LDL、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水平显著升高,卒中状态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F)降低,且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NDF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卒中状态、认知功能、上肢运功功能及活动度,降低血脂水平及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在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恢复期 井穴刺络放血 巨刺法 上肢痉挛 肌肉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巨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VEGF和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石学慧 张素兰 +4 位作者 曹夏 王凌燕 段霞 刘未艾 张志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9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观察巨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VEGF和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巨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健侧针刺(即巨刺法)组、患侧针刺组。各组再分为... 目的观察巨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VEGF和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巨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健侧针刺(即巨刺法)组、患侧针刺组。各组再分为3 d和14 d两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于再灌注24 h后,健侧针刺组针刺人中、百会及电针健侧穴位;患侧针刺组针刺人中、百会及电针患侧穴位。电针选用疏密波,每次持续刺激30 min,每日1次。分别于3 d和14 d光镜下观察大鼠缺血脑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测定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其中健侧针刺组较患侧针刺组改善明显;健侧针刺组、患侧针刺组VEGF及Ang-1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多(P<0.05);而健侧针刺组的表达较患侧针刺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巨刺能够明显改善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VEGF和Ang-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脑组织
下载PDF
巨刺法结合持续静力牵张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倪克锋 骆燕宁 +4 位作者 王延武 葛芳 陈顺喜 楚佳梅 朱国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76-577,共2页
[目的]观察巨刺法结合持续静力牵张对中风患者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4组,巨刺法结合持续静力牵张组,巨刺法组,持续静力牵张组,传统针刺法。Ashworth和FMA评价4组方法对中风后高肌张力... [目的]观察巨刺法结合持续静力牵张对中风患者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4组,巨刺法结合持续静力牵张组,巨刺法组,持续静力牵张组,传统针刺法。Ashworth和FMA评价4组方法对中风后高肌张力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4种方法均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其中巨刺法结合持续静力牵张效果最好;巨刺法和持续静力牵张的效果相仿;传统针刺法效果最差。[结论]巨刺法和持续静力牵张均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的高肌张力状态,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巨刺法结合持续静力牵张有更好的降肌张力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法 持续静力牵张 脑血管意外 高肌张力 Ashworth评分
下载PDF
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唐森 罗湘筠 +1 位作者 何龙 赖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ouseBrachmann分级(HB分级)量表、...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ouseBrachmann分级(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HB分级、提高躯体功能评分(FDIP)、降低社会功能评分(FDIS)(均P<0.01),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愈显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急性期 巨刺法 House-Brachmann分级 面部残疾指数
下载PDF
巨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海 姚捷 +3 位作者 徐建斌 吕丽君 陈跃来 肖涟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目的比较巨刺法加中药熏蒸疗法与单纯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纳入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巨刺法加中药熏蒸)和对照组(单纯中药熏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健侧内膝眼、犊鼻、鹤顶、梁丘、血海、足... 目的比较巨刺法加中药熏蒸疗法与单纯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纳入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巨刺法加中药熏蒸)和对照组(单纯中药熏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健侧内膝眼、犊鼻、鹤顶、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采用平补平泻法为主。两组治疗3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3次,治疗1及2个疗程时NR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的积分变化及进行综合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和WOMAC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难度三个单项和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疼痛和关节炎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9%(22/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9%(12/28);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27/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0/28);两个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熏蒸组,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关节炎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巨刺法 中药熏蒸
下载PDF
浮刺联合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ET-1和CGRP水平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峰 陈劲松 涂美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7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浮刺联合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ET-1、CGR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巨刺针疗法,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刺... 目的:探讨浮刺联合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ET-1、CGR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巨刺针疗法,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刺疗效,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VAS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ET-1、CGR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浮刺联合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Barthel指数及ET-1、CGRP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浮刺疗法 巨刺针法 脑卒中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巨刺昆仑、丘墟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希源 李雪青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巨刺丘墟透照海、昆仑透太溪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偏瘫肢体运动训练中的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巨刺丘墟透照海、昆仑透太溪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偏瘫肢体运动训练中的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解溪穴、胫穴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巨刺丘墟透照海、昆仑透太溪,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胫前肌肌力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患足的恢复阶段、踝背屈角度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胫前肌肌力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患足的恢复阶段、踝背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丘墟透照海、昆仑透太溪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胫前肌肌力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患足的恢复、踝背屈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足下垂 丘墟 照海 昆仑 太溪 巨刺 透刺
下载PDF
巨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脑影像结构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江一静 林志诚 +2 位作者 游咏梅 王君 杨珊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观察巨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运动功能及影像学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巨刺组,各10只。模型组及巨刺组大鼠接受改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脑中动脉栓塞(... 目的:观察巨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运动功能及影像学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巨刺组,各10只。模型组及巨刺组大鼠接受改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制备,假手术组仅接受切开皮肤+分离血管+皮肤缝合处理。巨刺组进行巨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7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仅接受模拟捉拿及相应穴位点触。各组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H反射评估大鼠肌张力状况,TTC染色及MRI观察脑梗死体积,WesternBlot检测PI3K、AKT、p-AKT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的表达,Tunel检测神经元细胞调亡情况。结果:巨刺法可明显降低MCAO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H反射的潜伏期、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率以及Caspase-3表达,增加H反射的波幅、PI3K、p-AKT表达水平。结论:巨刺法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运动功能 巨刺法 H反射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