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情绪性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赖胜强 唐雪梅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意义]信息内容本身是影响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因素,过去研究忽视信息的情绪表达对谣言传播的影响,以情绪感染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谣言情绪化内容对受众的传谣行为展开研究。[方法/过程]研究通过2(网络谣言的态度:正向网络谣言、负向... [目的/意义]信息内容本身是影响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因素,过去研究忽视信息的情绪表达对谣言传播的影响,以情绪感染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谣言情绪化内容对受众的传谣行为展开研究。[方法/过程]研究通过2(网络谣言的态度:正向网络谣言、负向网络谣言)×2(网络谣言情绪:有情绪、无情绪)双因子实验,以方差分析法比较各受测组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意愿差异。[结果/结论]发现情绪化谣言是能通过情绪感染使谣言受众产生相类似的正负情绪,在情绪的影响下受众缺乏对信息的理性分析,从而加大了对谣言的转发,谣言受众的情绪在谣言转发中起着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信息情绪性 网络信息 谣言传播
下载PDF
道德心理的舆论张力: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的演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绩宏 柯惠新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7-61,共25页
针对当下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之间频繁融合演化,加剧破坏舆论生态的现实,本研究采取传播效果研究的视角,从个体层面上,探索了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定量的作用关系。通过对821位网民心理和行为数据的结构方程... 针对当下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之间频繁融合演化,加剧破坏舆论生态的现实,本研究采取传播效果研究的视角,从个体层面上,探索了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定量的作用关系。通过对821位网民心理和行为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契合网民道德焦虑,并能激发网民多元、复合道德情绪的网络谣言,能够使网民形成对相关主体的消极道德判断,进而使网民实施网络暴力行为。这些网络谣言也由此演化为网络暴力。其中,对网络谣言相关主体的消极道德判断是演化过程的关键中介。四类道德情绪线索和三类道德推理依据是促使演化的信息因素。在两个递进的演化阶段里,道德标准、道德情绪、道德推理低理性和道德推脱等网民的道德心理因素也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和协同影响。由此,研究揭示了网民在消极舆论活动中具有道德审判和道德伪善的倾向。认为整合了多种社会焦虑的道德焦虑,以及表现为道德推脱的自我道德优越感,是演化活动的心理根源。研究还通过证明网络谣言的原生属性与演化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指明了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演化的自然性和必然性。最后基于研究成果既提示了进行专向治理的必需和亟需,也启示了辩证应对的原理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网络暴力 道德判断 道德情绪
原文传递
突发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谣言的辟谣策略研究——以太伏中学事件为例 被引量:31
3
作者 唐雪梅 赖胜强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99,共5页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中往往伴随着一些网络谣言出现,如果不能有效辟谣制止谣言传播,网络谣言蔓延极可能导致事态扩大。但政府辟谣并非发布信息就能有效,需要制定合理的辟谣策略。[方法/过程]泸县太伏中学事件是一起较为典型因谣言传播...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中往往伴随着一些网络谣言出现,如果不能有效辟谣制止谣言传播,网络谣言蔓延极可能导致事态扩大。但政府辟谣并非发布信息就能有效,需要制定合理的辟谣策略。[方法/过程]泸县太伏中学事件是一起较为典型因谣言传播而导致事态扩大的突发性事件,通过详细阐述突发事件中的谣言特点并分析了政府在此突发事件中辟谣得失,构建辟谣策略框架。[结果/结论]研究认为政府的辟谣策略包括辟谣主体策略、辟谣时机策略、辟谣渠道策略和辟谣内容策略等四个方面,并依据谣言传播和情景建立合理的策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谣言 辟谣 谣言传播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的网络谣言监管三方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金华 陈福集 张金鑫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88,共5页
【目的/意义】加强网络谣言监管,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法/过程】将前景理论引入网络谣言监管三方演化博弈分析过程,构建有别于传统收益矩阵的收益感知矩阵。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造谣者、网络平台运营商和政府三... 【目的/意义】加强网络谣言监管,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法/过程】将前景理论引入网络谣言监管三方演化博弈分析过程,构建有别于传统收益矩阵的收益感知矩阵。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造谣者、网络平台运营商和政府三方博弈策略选择。【结果/结论】该模型不存在稳定演化策略,结合博弈模型和网络谣言监管实际,为网络谣言的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理论 演化博弈 网络谣言 三方博弈
原文传递
网络用户对虚假社会新闻的态度及行为:基于ELM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巍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132,145,共8页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用户对于虚假社会新闻的态度,以及不同涉入度条件下的信息行为,分析用户对虚假信息的接受条件与信任程度,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过程】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梳理用户态度及行为影响因素,以精细...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用户对于虚假社会新闻的态度,以及不同涉入度条件下的信息行为,分析用户对虚假信息的接受条件与信任程度,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过程】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梳理用户态度及行为影响因素,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以网络用户相关信息行为数据作为研究数据来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337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结论】用户自身能力和涉入度是影响用户网络虚假社会新闻传播行为的主要因素,能力负向影响用户对社会新闻的信任态度,在用户涉入度较高的情况下信息环境因素与可靠性因素的影响力度有所增幅,信息差异影响较小。【创新/局限】从用户态度和行为的视角探讨虚假信息传播的影响要素,提高了虚假信息治理的精确程度,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ELM模型的应用;样本的分类选择以及精确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模型 虚假信息 信息行为 信息传播 网络谣言
原文传递
信息畸变与权力博弈:重大疫情下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范敏 周建新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4期64-72,共9页
网络谣言是网络舆情的一种畸变形态;互联网的裂变传播、社交背书、隐匿技术等特质,加速了网络谣言的生产与传播.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制造了公众恐慌,扰乱了社会秩序,具有极强的危害性.通过追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期间谣言的产生... 网络谣言是网络舆情的一种畸变形态;互联网的裂变传播、社交背书、隐匿技术等特质,加速了网络谣言的生产与传播.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制造了公众恐慌,扰乱了社会秩序,具有极强的危害性.通过追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期间谣言的产生源头、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技术手段和引爆机制,提出信息缺位与权力博弈是谣言产生的根源;公众恐慌与素养缺失使其更易轻信谣言;媒体失范与圈子极化加速谣言传播;智能机器人技术为谣言极速扩散提供隐秘支持;公众集体记忆可引发大规模的舆情危机.建议从政府、公众、媒介、技术和社会宏观层面,为未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下网络谣言的现代化治理提出对策:包括制定谣言研判预案策略,建立政务部门联动机制;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媒体人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规范与评论素养;提高对网络社交机器人账号的攻克技术与舆情监控技术;发动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网络内容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重大疫情 生成与传播机制 治理举措
下载PDF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与治理途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萍 付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8,共7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工具的广泛应用,网络谣言呈现出新闻性、隐蔽性、组织性和攻击性等特征,其具有的使个人利益受损、干扰社会秩序以及影响国家形象和安全的危害性成为法律惩治的依据。根据已有研究和网络谣言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构建...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工具的广泛应用,网络谣言呈现出新闻性、隐蔽性、组织性和攻击性等特征,其具有的使个人利益受损、干扰社会秩序以及影响国家形象和安全的危害性成为法律惩治的依据。根据已有研究和网络谣言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构建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体系。从形成机理、作用机理、发展机理和终结机理四个方面形成构建网络信息公开平台、强化网络传播平台监管、完善网络谣言法律规制、推进辟谣信息快速披露等治理途径,为网络谣言的预防、控制和消解提供对应的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传播机理 治理途径 自媒体
下载PDF
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网络谣言治理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赖胜强 唐雪梅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34,共5页
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大有泛滥之势。谣言不仅对个人和组织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扰乱公众心态影响社会稳定,治理网络谣言迫在眉睫。网络谣言犹如网络环境健康机体上的病毒,借鉴人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机制,论文构建了多层级、多... 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大有泛滥之势。谣言不仅对个人和组织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扰乱公众心态影响社会稳定,治理网络谣言迫在眉睫。网络谣言犹如网络环境健康机体上的病毒,借鉴人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机制,论文构建了多层级、多关口、多系统的网络谣言防御和治理体系,并探讨网络谣言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谣言治理 免疫
下载PDF
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认定——以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的适用为中心 被引量:12
9
作者 孟凡壮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80,共10页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确立了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构成"三要件",即网络散布谣言的客观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的危害后果和主观故意。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秉持"秩序至上主义"的逻辑,存在对违法构成&...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确立了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构成"三要件",即网络散布谣言的客观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的危害后果和主观故意。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秉持"秩序至上主义"的逻辑,存在对违法构成"三要件"的背离,在部分案件中对网络谣言和公共秩序的扩大解释构成对公民言论自由的过度限制。面向未来,法院可通过对上述违法构成要件的合宪性解释,合理平衡公共秩序与言论自由价值的冲突。在客观行为的司法认定方面,应区分"公共言论"与"私人言论",涉及"公共言论"的网络谣言以"捏造或者歪曲事实"作为认定标准,涉及"私人言论"的网络谣言可扩大解释为包括"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危害后果的司法认定方面,应将"公共秩序"解释为以"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为核心内容的现实公共场所秩序,并引入比例原则的审查。在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方面,对于涉及公共言论的"故意"的认定,可采用"实质恶意"原则,即只有在行为人明知其将做出虚假言论或者对于信息的真假辨认存在严重的过错时,才能认定其为"故意";对于涉及私人言论的故意的认定,可参照刑法上"故意"的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扰乱公共秩序 司法认定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网络谣言传播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晶 罗守贵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90,共5页
结合传播网络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利用元胞自动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动态模型,从中心度、关系强度和网络结构3个方面对传谣传播的效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网民在其网络群体内的社会地位和网络谣言传播呈正相关;关系强度... 结合传播网络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利用元胞自动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动态模型,从中心度、关系强度和网络结构3个方面对传谣传播的效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网民在其网络群体内的社会地位和网络谣言传播呈正相关;关系强度和中心度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共同产生正向影响;网络密度和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呈正相关。根据仿真结果,提出预防网络谣言涌现的建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传播 仿真 元胞自动机 社会网络 中心度 关系强度 网络结构
下载PDF
网络谣言的行政规制与协同治理:兼论公共权力及其边界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文祥 杨林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80,共10页
信息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发展在拓宽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加速信息传播和流通的同时,也打开了谣言滋生扩散的方便之门,谣言问题显得比传统媒体时代更为严峻。网络谣言成为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重要对象。对网络谣言的法治化认识... 信息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发展在拓宽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加速信息传播和流通的同时,也打开了谣言滋生扩散的方便之门,谣言问题显得比传统媒体时代更为严峻。网络谣言成为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重要对象。对网络谣言的法治化认识、合理化规制与多元化治理是我国网络信息传播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本文对作为政府行政规制对象的网络谣言弊害与功能进行剖析,界定法律规范意义上的谣言,分析网络谣言行政规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厘清网络谣言治理中的公共权力及其边界。认为对谣言进行法律制裁是应对网络谣言的最后一道防线,网络谣言的减少还依赖于网络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提高,以及公众网络素养、理性认识能力的提升。应构建硬法软法协调、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以实现网络谣言的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行政规制 政府责任 信息公开 协同治理
原文传递
健康谣言的干预策略: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小康 刘欣 +1 位作者 杨婷婷 付春野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4-676,共13页
如何有效治理健康谣言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一大难题。健康谣言传播具有信息和信息加工主体两个层面的驱动因素,可依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分为产生期、评价期和传播期三阶段,系统归纳与分析不同阶段的健康谣言干预策略:产生期重在预防,强... 如何有效治理健康谣言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一大难题。健康谣言传播具有信息和信息加工主体两个层面的驱动因素,可依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分为产生期、评价期和传播期三阶段,系统归纳与分析不同阶段的健康谣言干预策略:产生期重在预防,强调对大众进行心理接种、提升自身健康素养;评价期关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聚焦信息准确性以及促进自身分析式加工;传播期通过提高辟谣信息可信度、善用反驳文本和调节个体情绪状态,实现精准辟谣。未来研究可继续创新信息生命周期视角下健康谣言的治理策略,细化考察不同类型与易感人群下的干预手段;归纳与验证不同策略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效果,充分发挥行为科学与网络平台对建立健康谣言干预的长效机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谣言 错误信息 网络谣言 心理接种 真相三明治
下载PDF
我国网络谣言辟谣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昂娟 水淼 《保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7-92,113,共7页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119篇文献为数据源进行分析,获知我国辟谣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近两年学者在辟谣创新观点的研究上遇到瓶颈,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在于理论阐述谣言传播...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119篇文献为数据源进行分析,获知我国辟谣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近两年学者在辟谣创新观点的研究上遇到瓶颈,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在于理论阐述谣言传播机制、谣言防控治理策略、自媒体平台和谣言热点事件,缺乏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数据支撑。因此,未来可从定量研究、防控网络谣言的预案机制、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和法制建设实践上展开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辟谣 谣言传播机制 谣言防控治理
全文增补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网格化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桂蓉 董志香 夏霆 《中国管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6,共9页
为提高现阶段网络谣言预警效率和可靠性,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网格化预警模型。首先,量化网络谣言基础特征,运用灰色加权关联度分析法,纵向识别网络谣言对受众个体的迷惑性程度;其次,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结合仿真,横向预测... 为提高现阶段网络谣言预警效率和可靠性,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网格化预警模型。首先,量化网络谣言基础特征,运用灰色加权关联度分析法,纵向识别网络谣言对受众个体的迷惑性程度;其次,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结合仿真,横向预测网络谣言在受众群体中的流传广度;最后,综合纵横两个维度的评估结果,界定网络谣言的整体社会影响力,依据该模型预警网络谣言等级,提出网络谣言分级应急管控策略。以“双黄连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网络谣言为例,验证网络谣言网格化预警模型及其扼止策略的有效性,可为公共部门分级分步管控网络谣言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网络谣言 预警模型 灰色加权关联度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原文传递
在信息社会中架好科技新闻与大众的“沟通之桥” 被引量:1
15
作者 佘惠敏 《科技智囊》 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高网络时代科技新闻的传播度和影响力。[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的现实窘境与应对目标,试析新闻记者提高科技报道专业技能的三种... [研究目的]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高网络时代科技新闻的传播度和影响力。[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的现实窘境与应对目标,试析新闻记者提高科技报道专业技能的三种沟通范式,并从四个维度浅析媒体平台提高科技新闻影响力的公众沟通策略。[研究结论]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存在“一升两降”的现实窘境,即遏制谣言的难度提升、科技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下降、公众关注度和理解度下降。应对目标可以定位于对应的“一降两升”:降低遏制谣言的难度、提升科技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和理解度。实现该应对目标,可从新闻记者和媒体平台两个层面来搭建与大众的沟通之桥、提升科技新闻影响力。在新闻记者层面,逻辑沟通之桥可以破除专业壁垒,互动沟通之桥可以消弭时空隔阂,共情沟通之桥可以拉近心理距离。而在媒体平台层面,从品牌维护、渠道拓展、技术进步、受众选择四大维度出发,采取相应的公众沟通策略,架好媒体平台与公众的沟通之桥,不断提升平台的美誉度和可信度,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才是提升科技新闻影响力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传播 科学素养 科普 网络谣言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网络谣言文本句式特征分析与监测系统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赢 张婧 +1 位作者 朱玲萱 渠畅 《电子设计工程》 2017年第23期7-10,15,共5页
基于实现网络谣言自动识别的目的,从地域、时间和传播形式3个维度分析了收集到的网络谣言基本情况。网络谣言以文本传播形式为主,而且在文本句式上有一定的共通点和相似之处。本文采用了五类网络谣言文本句式特征分析方法,结合LanguageT... 基于实现网络谣言自动识别的目的,从地域、时间和传播形式3个维度分析了收集到的网络谣言基本情况。网络谣言以文本传播形式为主,而且在文本句式上有一定的共通点和相似之处。本文采用了五类网络谣言文本句式特征分析方法,结合LanguageTool构建了一系列基于XML的网络谣言句式匹配规则。通过对收集到的网络谣言实验测试,得出此方法能够实现网络谣言的自动识别和监测,可以减少50%以上的人工识别工作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句式特征 LanguageTool XML
下载PDF
依法行政视野下网络谣言的治理研究——基于2021年以来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案件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福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6,共10页
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是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网络治理、维护网络安全的题中之意。作为网络谣言治理的常见手段,行政治理往往依托具体的行政执法措施。通过对149个公安行政处罚案件的分析,在从主观过错、违法情形、危害后果、处罚依据、处罚... 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是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网络治理、维护网络安全的题中之意。作为网络谣言治理的常见手段,行政治理往往依托具体的行政执法措施。通过对149个公安行政处罚案件的分析,在从主观过错、违法情形、危害后果、处罚依据、处罚措施等方面梳理当前网络谣言相关行政处罚基本现状的同时也发现,当前行政治理实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法律法规和具体法条的适用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进一步推进网络谣言的依法行政治理,应该坚持主观归责原则,作出行政处罚必须要求违法行为人具有故意违法的事实,行政机关应当对该违法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正确处理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选择适用和同一法律法规不同法条适用中的竞合问题。要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加强内部的量罚均衡化工作和外部的执法监督。要合理界定网络平台在网络谣言治理中的法定义务,对于“明显”的网络谣言,采取倒置的策略,由网络平台对自身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举证,以此进一步压实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行政处罚 依法治理 过错归责 网络平台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用户信息转发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雪梅 赖胜强 +1 位作者 刘家瑶 郑显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1-137,共7页
[研究目的]社会化媒体一键转发机制为用户分享接收信息提供了便利,信息广泛传播、谣言扩散、舆情爆发无不与受众信息转发密切相关。对信息转发相关文献进行述评以反映当前研究状况,以期深化信息转发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梳理2008—2020... [研究目的]社会化媒体一键转发机制为用户分享接收信息提供了便利,信息广泛传播、谣言扩散、舆情爆发无不与受众信息转发密切相关。对信息转发相关文献进行述评以反映当前研究状况,以期深化信息转发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梳理2008—2020年间国内外324篇相关研究文献,从信息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环境几个层面梳理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构建用户信息转发研究的框架模型,指出信息转发不仅是个体对信息的刺激反应过程,同时也是用户的社会交往过程,并从转发机制、转发预测、转发行为等方面探讨了信息转发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转发 社会化媒体 用户行为 网络谣言 微博 微博转发
下载PDF
ChatGPT的技术逻辑、类型化风险与法律进路
19
作者 王惠敏 古剑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代表,凭借高度的智能性和自主性迅速出圈。不可否认,作为智能文本生成系统,ChatGPT表现亮眼,为用户带来了极致体现,但它所潜藏的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系统性研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代表,凭借高度的智能性和自主性迅速出圈。不可否认,作为智能文本生成系统,ChatGPT表现亮眼,为用户带来了极致体现,但它所潜藏的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系统性研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分析,离不开该技术逻辑的基础论述,否则难以提出针对性建议。故而,应当首先分析ChatGPT的技术逻辑;其次按照风险的元素的累积、风险系数攀升以及风险实害的转化三个逻辑维度进行风险类型归纳;最后提出应对之策。ChatGPT应用过程中存在数据安全、算法歧视以及网络谣言等三个维度的风险,未来应当通过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技管结合的算法纠偏以及法律制度的优化进行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技术逻辑 数据安全 算法偏见 网络谣言
下载PDF
网络谣言话题传播与网民行为协同演进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超 朱庆华 朱恒民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4,共7页
针对网络谣言泛滥且难以识别、监管的现状,从话题扩散和群体行为交互两方面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进行协同研究,设计了网络谣言传播系统的计算实验模型,并从网民服务商监管、媒介数量和网民密度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监管系统中... 针对网络谣言泛滥且难以识别、监管的现状,从话题扩散和群体行为交互两方面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进行协同研究,设计了网络谣言传播系统的计算实验模型,并从网民服务商监管、媒介数量和网民密度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监管系统中较易产生网络谣言和衍生话题;网络服务商的监管会导致更多网民了解相关信息,但会显著降低传谣者比率;应用媒介数量、网民数量与信息传播速度正相关,媒介越多,谣言初始传播速度越快,但不会影响系统稳定状态时各类网民的比例,网民密度越大,网络谣言扩散速度越快,谣言话题越易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话题传播 网民群体行为 协同演进 计算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